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疯狂的盲盒:59元摇身一变卖2999元 比炒鞋更暴利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除了人生,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盲盒(Blind Box),

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除了人生,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盲盒(Blind Box),似乎再贴切不过。

在闲鱼上,盲盒已经形成一个“千万级”的市场--随着潮流玩家的涌入,盲盒已不仅仅是玩具,而成了年轻人炫酷而刺激的潮玩。

普通盲盒的单价并不高,价格大部分在49元至69元不等。然而,当盲盒加上“新款”、“隐藏款”、“爆款”等一系列标签时,买家为了得到心仪的款式不停“买买买”,盲盒交易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闲鱼上的“隐藏款”等盲盒被疯狂炒作,以原价59元的Molly小画家为例,其在闲鱼上的价格已经达到2300元;而原价59元的潘神圣诞隐藏款,现在在闲鱼已经卖到2999元的高价。

当代年轻人最烧钱爱好,比炒鞋还热,年花费超2万元的玩家比比皆是。

18-24岁的女性是盲盒消费的主力,“我们的心态不是赌博,而是抽奖”

“收集盲盒不是为了赚钱,单纯是因为喜欢。喜欢那种好奇期待刺激的感觉,失望也开心。并非像网上说的抱有赌博心态,更多的是在抽奖。”从大学开始收集盲盒的豆豆(化名)对记者表示。

豆豆称,“一开始是觉得盲盒一般都是同一个东西几十种造型,有收藏感、很好玩,重点是不贵,偶尔花点小钱对我来说是消遣。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盲盒不断上新,我每次看到一批新产品都会买几个,成为了一种自然。换句话说,买了一个,就想买一套;买了一套,就想买到隐藏款。起初盲盒没有现在这么多系列,让我入坑的是Sonny Angle。”

Sonny Angle是一款经典盲盒,一个盲盒的价格大概在59元至69元不等。要集齐一套12个盲盒系列,需花掉近千元。目前大热的、由泡泡玛特出品的Molly原价为59元。泡泡玛特官网显示,2018年,Molly的年销量突破400万个,若以均价59元计算,Molly 2018年销售额将接近2.5亿元。

买家们有多能“烧钱”?据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潮玩手办的烧钱指数位列第一。这项看似简单的收藏爱好,过去一年中在天猫上的同比增长达到近190%,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均名列前茅,成为当代年轻人最烧钱的爱好。而此前大热的“炒鞋”,仅排名第二。

在这一系列最受95后追捧的爱好中,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数据显示,天猫上一年有近20万在盲盒上年花费超过2万元的“硬核玩家”,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数。

据泡泡玛特官方提供的用户数据,18-24岁的女性是盲盒消费的主力。年龄段在25-29岁的消费者占总消费群体的26%。在职业方面,白领占33.2%,学生占25.2%;收入方面,月薪在8000至20000元的消费者占90%。

此数据侧面得到了销售人员的证实。北京某大型商场一位盲盒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学生并非购买盲盒的主力,更多的是年轻的上班族在进行购买:“最近购买盲盒的人比前两年多了不少。我们店里有几十种款式,因为外包装一样,总是有顾客摇晃、捏、掂盲盒。所以我们也贴出告示,不允许顾客进行这样的行为。”

在泡泡玛特盲盒前驻足的消费者张小姐对记者表示,盲盒越来越火,有不少人为了能直接抽中隐藏款会听信网上所谓攻略,带着秤去称重,或者用手捏盒子,为了赚钱恶意扰乱市场,挺没素质的。而且盲盒火了后也会有山寨,这些转卖山寨的人有的是恶意转卖,有的本身自己也是受害者。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明认为,“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加强了人们对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时也需谨慎选择,避免冲动的感性消费。

闲鱼上的“隐藏款”盲盒:59元摇身一变卖到2999元,溢价50倍

买到了不喜欢的或者重复的款式怎么办?豆豆对记者表示,一般会在淘宝上或者闲鱼上出,也有盲盒互换群,群友通过群聊将手中重复的玩偶转卖或与他人交换。普通玩偶会降价卖,“一般降几块或者十几块”。

闲鱼除了出售重复抽中的款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出售“隐藏款”或者“特别款”。与正常的心仪款式相比,“隐藏款”或者“特别款”的抽中概率更小,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个常规造型,加上1个隐藏款造型,隐藏款抽中的概率约为1/144。

以原价59元的Molly小画家为例,其在闲鱼上的价格已经达到2300元;而原价59元的潘神圣诞隐藏款,现在在闲鱼已经卖到2999元的高价。

豆豆认为,高价卖盲盒和炒鞋并不一样,不存在“买就是为了卖”:“我觉得这个圈子还是比较干净的,和之前的炒鞋不一样,‘炒盲盒’没有成为风气。鞋不具备长久保存的特性,所以我认为炒鞋的基础不是收藏,而是再次卖出去。炒鞋圈所形成的所谓指数、K线,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盲盒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消费,或者说是卖家的一种营销手段。疯狂的买家只是少数,而某些炒出来的价格看似夸张,实际上也并没有很多人真的去买。”

泡泡玛特CMO果小表示:“满足感更多的是操作和营销的部分。因为我们有盲盒,盲盒的出现导致一次不知道买的是什么,集全需要一次一次的购买,形成收集的概念,这是我们在乎的部分。”

多家公司入局盲盒,泡泡玛特称要“打造中国迪士尼”

受热捧的盲盒经济也让其背后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溢。公开资料显示,Molly背后的公司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是当前盲盒行业的头部品牌,该公司是集潮流商品销售、艺术家经纪、衍生品开发与授权、互动娱乐和潮流展会主办于一体的潮流文化娱乐公司。

泡泡玛特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底正式开拓潮流玩具市场以来, 截至2019年,泡泡玛特已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400余个零售网点,开设线下直营门店近百家,拥有近300台机器人商店,并覆盖全国近40座城市。数据显示,2018年天猫“双十一”,泡泡玛特当日销量2786万,成为天猫模玩类目第一名。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显示,2017年1月,泡泡玛特登陆新三板,截至2019年4月终止挂牌,挂牌仅2年。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从4537.43万元增长至1.6亿元(2018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5.9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从亏损2889.05万元增长至盈利2109.8万元,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405.29%。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高达59.91%,而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则为55.81%。

泡泡玛特表示,业绩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公司2018年上半年门店数目增多,电商及机器人商店销售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潮流玩具2018年上半年销售大幅增长。

记者注意到,在营业收入激增的同时,泡泡玛特的销售费用也在飞速增长。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016.70万元、6769.07万元和 5454.69 万元,同比增长77.14%、68.52%和112.59%。对此,泡泡玛特解释称为新增多家门店,门店数量同比大幅度增加影响租赁费、装修费摊销、工资等相关费用同比增长较大。

不过,2019年3月,泡泡玛特宣布终止挂牌,原因为配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提升公司决策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但业内普遍分析,泡泡玛特的摘牌举动是为了谋求在中国香港或美国上市。

企查查显示,2019年5月开始,泡泡玛特频繁发生工商变更。2019年8月6日,泡泡玛特所有企业股东及自然人股东全部退出,由Pop Mart(Hong Kong)Holding Limited出任唯一投资人,王宁仍继续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企业类型也由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企业变为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

在6月26日变更的经营范围中,就已提及将由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唯一股东注册地在中国香港,成立日期为2019年5月27日,成立目的意在出任泡泡玛特境内投资人。

泡泡玛特在官网介绍中自称为IP综合运营服务集团:“公司的关键资源为公司签署的独家IP资源,签约合作多个国内外知名潮流玩具IP,对IP资源进行整合”。对此,盲盒也不例外。

据该公司披露,2017年,泡泡玛特分别获得Satyr、妹头、Gudetama、Hellokitty和火影忍者疾风传“等形象的使用授权,为其开发手办公仔等商品。除上述IP外,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已成功签约Molly、PUCKY、The Monsters等众多国内外知名IP。

“我自己觉得五年以后,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们会像它一样去拍电影,而是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多个IP的大型集团。迪士尼是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让IP走进大家的生活,我们则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让IP为大家带来美好和快乐。”泡泡玛特CEO王宇在2018年表示。

除了泡泡玛特以外,上市公司晨光文具旗下的九木杂物社也售卖盲盒。据晨光文具此前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晨光生活馆(含九木杂物社)实现营收2.31亿,同比增长95%,但从财报中披露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来看,生活馆自布局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晨光文具财报显示,2014-2018年相关生活馆管理公司分别合计亏损701.05万、1500万、2434.46万、4114.99万和3030.04万,而2019年上半年则亏损1043.99万,2018年九木杂物社开放加盟,截至2019年6月末,已有57家加盟店。

国泰君安近日发布的一则研报中指出,在过去多年里,中国的一大批文娱IP,快速起来后又悄然倒下。不难感受到的是,中国的文创IP开发环节上,仍处在相对弱势的环节。风口过后,泡泡玛特等盲盒行业公司能否维持现有的高速增长仍然有待观察。

新京报记者 张泽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吴兴发

果有什么是年轻人最微小的消费自由,便利店无疑榜上有名。走进城市中的任意一家便利店,你会发现一座微型的消费天堂:全家的可丽饼三角蛋糕、美宜佳的星期零蛋白棒、7-Eleven的开心果巧克力冰淇淋……在这里,你能淘到当季最为时髦的网红新品,也能在食物的温软香气中不由自主地倾囊消费。

到了深夜,便利店则摇身成为城市里的最后一座灯塔。伤心之人在这里收集凤梨罐头,疲惫的都市白领在这里放声痛哭。有人说过,只有在深夜的便利店,你才能看到城市最温柔的模样与最真实的面孔。

当我们今天提到便利店,它早已不只是日常用品的便利采买之所,更是一场精神性的体验与一桩流动的文化事件。如同一座城市的活名片,便利店的数量、间隔距离、选品设计都关乎城市白领生活的微小尊严。或许也是因此,在社交媒体上,便利店被塑造成都市人的精神避难所。

只是,在治愈和抚慰的流行标签背后,便利店既象征着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过度追求,也是消费型资本主义社会的7/24魔咒。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连接公共与私人的第三空间,便利店的公共性将何去何从?

本文出自11月12日专题《城市人类学》的B03。

细、小、全、杂:都市文明的物质化身

在《打造消费天堂》一书中,学者连玲玲曾提及过一家明朝时期开在苏州的孙春阳杂货铺。据她的描述,这家店兼卖食品及日用品,且模仿中央官制的“六部”,将商品分为南北货、海货、腌腊、酱货、蜜饯、蜡烛等“六房”。

听起来,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便利店?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讨论便利店的现代性,完全可以将这家杂货铺,以及拥有更为悠久历史的流动摊贩当做中国版便利店的前身。毕竟,便利店的核心特征就是细、小、全、杂。

当然,现代意义的便利店实际是个西方概念。一个对我来说有点冷的知识是:最早的便利店并非诞生于日本,而是发端于美国南部。1946年,我们今天所熟知的7-Eleven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正式开业。直到20多年后,日本才有了第一家7-Eleven。据创始人铃木敏文的回忆,这家店的第一位消费者是名男性,买走了一副标价800日元的墨镜。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之所以时有日本才是便利店发源地的错觉,不仅因为日本成功地将西方便利店模式本土化,更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气质像极了我们对于便利店的印象:明亮、干净,富足中还带着些许的丧气。

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剧照。

在中国,便利店业态的落地正值上世纪90年代末的城市化发展浪潮。1992年,中国大陆第一家7-Eleven在深圳开张。1993年,一家名为“百式便利”的港资便利店进驻上海。1996年,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人们对便利店的初印象是:新和时髦。

根据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在《上海便利店简史》一文中的资料考证,1993年的《新民晚报》这样描述“百式便利”与普通超市的差别:“乍一看,百式便利店与普通的‘超市’差不了多少,可是细琢磨,奥秘就多啦:齐整的货架上不仅有高中低档食品,还比别家多了灯泡、插座、保险丝和蜡烛等各类生活必需品……”

如果当年人们所说的新和时髦还多有稀奇之意,譬如“烟纸店买不到的冰可乐,在罗森就能买到,价钱也就是贵了几毛”,那么到了今天,便利店真正成为了餐饮界的网红风向标。在这里,你能淘到当季最为时髦的网红新品,也能在食物的温软香气中不由自主地倾囊消费。

电影《伯德小姐》剧照。

网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做便利店依存症。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说法是,便利店能够实现都市人的消费自由。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只是想买一把伞,却顺手带走了一袋小包装的薯片、一个新出的冰淇淋;本来只想买一瓶酸奶,却在结账时因为乌龙茶买二送一的活动而多装走一兜冷饮。

相比其他线下商超,便利店为何总能让人陷入不自觉的消费冲动?

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往大了说,正如任何其他消费行为一样,你在便利店所体验到的消费冲动正是消费社会的产物。早在上世纪末,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就忧心忡忡地提醒过大家:消费社会是人役于物的社会,在这里,消费不仅变成人们塑造与实现自我认同的手段,同时也是组织社会规范的核心概念。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来说,引导过度消费的陷阱无处不在,是个体很难摆脱的结构性困境。

往小了说,这是一场商家精心设计的欲望游戏。无论是选品、陈列、装潢,从你进门开始,便利店就已经抓住了你的眼、胃和心。试想你逛过的任何一家便利店,打眼的货柜上一定摆满了当季最流行的商品;鲜食柜台旁一定放着饮料与咖啡机,方便顾客能够搭配选购;回字形或8字形的动线设计让顾客不会轻易走回头路;甚至连广播里轻快舒心的歌曲串烧也有着难以察觉的心理暗示作用。

如此说来,小小一间便利店,正是现代社会的具形与显影。它展露了多少欲望与渴望,也就掩盖了多少匮乏与不安。

7/24,永昼的魔咒

关于便利店,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还是《重庆森林》中的那一幕。失恋的何志武(金城武饰)在深夜便利店寻找临期罐头,画外音缓缓升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电影《重庆森林》剧照。

镜头于是从便利店内部拉向外部,在一片漆黑中,这家名为K的便利店霓虹闪烁,照亮了失恋落寞的金城武与路过揾食的流浪汉。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如果有人像拍《地球一日》那样拍摄深夜便利店里的顾客,估计既叫好又卖座。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夜便利店几乎成了所有治愈系电影的固定背景板,容得下失意者的残破此刻,也禁得住失眠者的精神狂想。

深夜便利店,也就是24小时便利店。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各类文艺作品里,24小时营业已然成为便利店最令人回味与留恋的特点。但一个不那么浪漫的事实是,在不少学者看来,便利店的深夜营业不仅象征着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过度追求,也是消费型资本主义社会的隐喻。

日本学者森冈孝二在《过劳时代》一书中展开过系统论述。在他看来,日本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虽然带来了方便,却也对人们的工作时间和消费生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一方面,7/24小时的便利店营业模式早已渗透进各行各业。在全球化市场的要求下,企业为了生存,势必要找到能提供“更快、更好、更廉价”的产品与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无疑是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

《过劳时代》,[日]森冈孝二著,新经典·琥珀 | 新星出版社,2019年1月。

同时,支撑这些便利性服务行业的往往是不稳定的非正式劳动者。以日本社会为例,便利店打工者的时薪通常在1000日元上下,他们不单要承担起倒班工作,还需要时刻提防隐身于暗夜中的公共安全问题。

“澎湃思想市场”发布的文章《从绝望到反抗:日本不稳定劳动者的社会运动》中曾提到过日本便利店劳动者的艰难处境。2019年,日本横滨举办了一场“为了1500日元(Fight for 1500)而战”的抗议活动。在物价高企的大城市,这些劳动者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时薪,只为能吃上一顿营养均衡的午餐。

即使我们再换个角度,对于拖着疲惫身体的加班白领来说,便利店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抚慰——它的明亮正如黑暗中最后一盏赤光,温柔包裹住漂泊无依的异乡人。但只要稍稍移步换景,不难发现,在24小时不间断的经济活动背后,是现代人被剥夺的睡眠时间。

资本主义会战胜人类的睡眠吗?这是乔纳森·克拉里在《7/24: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发出的天问。克拉里认为,由于睡眠时间关乎巨大的经济利益,资本主义对于睡眠的侵蚀过程只有步步深入。这样不间断的经济活动与夜间活动人数的增加互为表里。而侵蚀的最终目标,便是将这个星球重新改造成“一个永不停息的工作场所或一个永不打烊的购物商场”。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重庆森林》这部电影。很多人或许不曾留意的另一个场景是,当何志武逼问店员为何没有5月1日过期的凤梨罐头时,店员一脸鄙夷地回答道:“先生,我只是打工的,你叫我去想罐头的感受?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又要抬,又要搬,还要负责扔。我也希望那些罐头永远不会过期,我还省工夫呢!”说罢,他便将一整箱临过期的罐头甩送给了这位失恋青年。

电影《重庆森林》剧照。

便利店的未来,待开发的公共性

如果7/24小时是便利店在消费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作为城市街道的基本构成元素,便利店同时承担着连接公共与私人的功能。

去年疫情暴发期间,日本不少社区便利店为了方便人们在家办公,推出了免费的打印服务。而在国内,不少城市的社区便利店也承担了菜篮子功能,方便服务那些无法自由行动的居民。对于原子化的都市个体来说,便利店是在日常生活里寻回“附近”的重要连接点。

此外,便利店的小规模与流动性也方便它融入各种各样的社区样态中。在另一部名为《纪实七十二小时:大医院里的小便利店》的纪录片中,记录了一家专为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开设的便利店。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买到普通便利店的日常用品,还能买到住院所需的病号服和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特制甜点。

纪录片《纪实七十二小时:大医院里的小便利店》剧照。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社区便利店开始成为社会创新的实验田。公众号“Hi放晴公园”报道过一家由退休人士运营的7-Eleven便利店,也叫“乐龄门市”。这家店由7-Eleven与当地的基金会合作推出,雇佣的是46岁到65岁之间的劳动者。门店经营者会根据乐龄人士的身体状况重新设计店内的运营流程。例如考虑到他们的体力,门店进货时不用整箱而是半箱;考虑到他们的视力问题,收银台旁还会贴心摆放趁手的放大镜,而咖啡机操作流程的说明也被改成了放大版本。

尽管便利店不可避免地带有现代性的坏习惯,但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而言,提到便利店总归还是觉得亲近——百货公司琳琅炫目,却有着隐形的阶层区隔;超市的货品种类更为齐全,却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挑选与买单时间。相比之下,便利店的确细腻地捕捉并满足了都市人的形色需求——从白天到深夜,从午饭便当到应急用品,从办公楼白领到城市边缘的失意者,它不仅好逛好吃,也真正做到了向所有人敞开大门。

作者|青青子

编辑|肖舒妍、青青子、罗东

校对|薛京宁、危卓

源:钱江晚报

年,真的越来越近了。

年货准备好了吗?

今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直播杭州,要带你去杭州余杭勾庄水果批发市场去淘年货,看看有哪些性价比高又好吃的水果值得买买买?

1月11日早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驱车来到余杭勾庄的水果批发市场。

原本以为,最近的阴雨连绵,市场会多少添一分清淡。没想到,一路绕城高速堵到南庄兜,水果市场里外绕了两圈都没找到停车位,毕竟年底了,生意还是很火爆的。

1

一年卖掉1个亿的水果

80后辣妈摊主的新年小目标

俞国群的摊位面积216平方米,有20多个员工,全年经营40-50种水果,这一季主打的砂糖橘、粑粑柑、无籽提、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等他都有。

今年44岁的俞国群老家常山,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大18岁。

靠卖水果,俞国群这些年在杭州买下两套房,去年一年摊位上的营业额是1.2亿元。

家里老大出生的2002年,因为水果行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少,出货快,全部是现金流,他就带着打工挣来的10几万元钱,只身一人来杭州闯荡。

那时候他去的是新塘路水果批发市场做生意。

那年,俞国群26岁,每天在市场从凌晨3-4点忙到中午10-11点。

手捧砂糖橘的俞国群

那时候,一年四季的水果没有现在丰富,刚创业那几年,俞国群一年能卖400-500万元的货,但只能赚10来万。

毕竟,水果这个行业风险大,葡萄、杨梅、草莓这些当天要销出去的水果稍微保存不好就要亏,不过,一年下来亏的总是比赚的要少一些。

2008年市场搬迁到了勾庄,俞国群也跟着过来了。刚开始两年生意清淡了些,第三年生意就开始好起来了。

俞国群说,像摊位上现在比较旺销的粑粑柑,四川蒲江的品质最好,最贵的要7元一斤,但种的农户不同,口感也不一样。

俞国群自己挑货的四川蒲江粑粑柑

俞国群在产地收购有专员管理,挑货要用测糖仪,还要用嘴尝,挑出来的好货,还要经过流水线分拣,再由工人打包装箱发货到杭州。

除了像粑粑柑这种自营水果外,俞国群摊位上还有很多产地直销的代销水果。

直销+代销的模式是市场规模商户普遍在采用的。

离俞国群不远的一个摊位上,钱报记者还认识了80后辣妈王佳怡,虽然只有33岁,但老家金华的她,已经在水果市场打拼了12年。

俞国群这样的“第一代商户”,是王佳怡眼中奋斗的小目标,她的心愿是,2020年自己要卖出1个亿的水果。

王佳怡的摊位在主通道上,位置是比较好的,这也是她2019年刚包下来的。为此,她新增了十几个品类的水果,还有10多个员工,算是二次创业吧。

在这之前,她在市场里只有一个2米宽的小摊位,只卖砂糖橘、粑粑柑、牛奶枣这几个单品,现在她一心想把生意做大。

手捧牛奶枣的王佳怡在摊位忙碌

“我们只做国产水果,单价都比较低,今年想开发泰国龙眼、越南火龙果、智利车厘子进口水果。”

王佳怡管销售,老公管货源,全国各地跑,也辛苦也奋斗。她说,忙到只能让阿姨带孩子,不过“没办法,生活就是这样子,像我们做水果的,想要找到好的货源,还是必须自己去产地跑或者托人找渠道。”

2

砂糖橘、草莓便宜了

果品市场就休大年初一这一天

占地面积100多亩的水果市场,除大年初一外,全年无休,市场每天营业时间,一般是凌晨3点到下午2点。

每到年底,市场经常被来采购的私家车塞得满满当当,年底也是一年中销量最旺的时候。

“现在,市场每天的水果交易量在2000多吨,交易额接近2000万,下周还要冲高。大家如果没空来淘货,市场也有一箱起批的APP果星云,价格和市场一样的,但是会收送货费。”

每年来勾庄水果市场海采,钱报记者都会找水果老饕市场总经理石新友,盘点年终果品市场的行情。

今年,石总点题的水果有草莓、砂糖橘、苹果、车厘子。

草莓2019年以来的批发价比2018年便宜5元/斤,而且品质很好。

砂糖橘产地有广西、广东两地,目前广西居多,2019年收购价低于往年,目前市场批发价7元一公斤,这个价格,属于近年比较低的年份。

市场苹果产地有甘肃、陕西、新疆、山东等地的货源,由于2019年产量增加,收购价下降,目前销售价格低于往年,在8元/公斤上下,而往年同期在10元/公斤以上。

大家比较关心的车厘子,增幅最快。

车厘子的主产区是智利,货色比较物美价廉,还有少量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价格偏高,数量也少。

2019年车厘子是丰收年,因为增产的关系,个头略偏小一些,口感上整体情况与去年持平。

如果不讲究个头大小,车厘子主要考虑新鲜度的问题。

第一看果面,果皮比较光洁平滑,没有磕磕碰碰的为好;第二看果柄,不落柄,果柄青绿色的更新鲜;第三凭手感,果子相对有一点硬度的较好。

3

智利蓝莓,12元一盒

有摊位主打网红单品,也有摊位的特色是玲琅满目。

比如这摊上的智利蓝莓,12元一盒,一箱140元;泰国龙眼40-45元一箱,一箱6盒;新西兰猕猴桃,黄肉220元一箱,绿肉150元一箱;比较稀缺的鸡尾葡萄柚,最近涨价,6个一箱卖75元。

4

冬季热销单品有哪些?

阿克苏苹果,还有粑粑柑

苹果里的阿克苏,柑橘中的粑粑柑,是冬季比较大宗的热销蔬果单品。市场里卖的摊位多,竞争比较激烈。

“这种天山苹果,卖70元/箱。”

“小妹,你上我这儿来看,卖65元/箱。你看,有冰糖心的。”

苹果隔壁,粑粑柑70元/箱,老板说,是摊位上卖得最好的单品。

5

车厘子免费尝,甜!

小时新闻记者出发前,已经有不少网友在小时新闻帮帮团后台留言,说问问勾庄车厘子的价格。

的确,车厘子这种进口水果,在批发市场卖的价格比水果超市便宜很多。

市场里卖车厘子的摊位,一箱箱车厘子整齐码垛,是用铲车来回运输的,看着就特别阔气。

一般这里买车厘子,都是可以先品尝后选购的。比如这家主通道上的摊位,车厘子开了几箱摊放在过道上供客户品尝。

尝的有两个品种,照片右上角两箱,小箱点的4斤一箱,卖220元,大箱点的5斤一箱,卖240元。

老板娘说,虽然小的贵点,但品质好,口感甜,记者尝了一颗,个头大,确实好吃。

车厘子隔壁,卖草莓的山东大哥,章姬草莓,一箱差不多4斤,卖60元/箱。摊位上还有超软糯的山东柿饼,45元/盒。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文/摄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