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吃饭,总会遇到一些花样好听的名字,下面为大家介绍几道菜花样的叫法
香芋扣肉 (中秋叠肉)
< class="pgc-img">>食材:五花肉 750g、芋头 600g 、生抽 30ml 、 老抽 15ml 、 料酒 15ml 、八角 1枚、大蒜 2瓣 、白糖 5g、油 30ml 、 水淀粉 30ml、盐 少许、 豆腐乳 2块
做法:
1、五花肉洗净放入锅中,加足量清水煮至七成熟。捞出沥水,趁热用少许老抽涂抹在表面,并用竹签在表皮剌些小洞。
2、芋头去皮洗净,切成0.5cm厚的片。
3、起油锅,将芋头片放入炸至微黄,捞出香芋。
4、将五花肉块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浸入冷水中,泡至肉皮起皱。
5、将五花肉切成0.5cm厚的片,大蒜切碎、八角拍破切末,将豆腐乳、蒜末、八角末、料酒、生抽、老抽、盐、白糖和油混合均匀调成料汁备用。
6、将切好的五花肉片和芋头片放入料汁中拌匀。
7、再将肉块肉皮朝下、与芋头块相间排在大碗里,淋入剩余的料汁,入蒸锅大火蒸60分钟,至肉片和芋头片软烂,取出反扣在盘中。
8、将扣肉蒸出的汤汁倒入炒锅,加少许水和老抽煮开,调入水淀粉勾芡,淋在扣肉上即可。
西芹木耳炒百合(合家欢乐)
< class="pgc-img">>食材:黑木耳、西芹、鲜百合、蒜片、葱段、白糖、水生粉
做法:
1、黑木耳发泡洗净,西芹去筋切成菱形,鲜百合洗净备用。
2、 锅中放水,加盐和色拉油,倒入黑木耳、西芹、百合煮10秒,出锅除水分。
3、锅内倒入少量油,放姜片、葱炸香后放黑木耳、西芹、百合,加盐、味精、白糖调味,勾芡后即可出锅。
排骨(高升排骨)
< class="pgc-img">>食材:猪小排500克、黄酒1勺、香醋2勺、白糖3勺、生抽4勺、开水5汤匙、葱姜蒜适量、八角4个、油适量、
做法:
1、将排骨剁成小段,冷水入锅,水热焯后沥干水备用。
2、热锅放油,葱姜蒜和八角爆香,放入排骨小火慢煎。
3、调汁:碗中加入1大勺黄酒、2大勺米醋、3勺白糖、4大勺生抽、5大勺开水。
4、将调好的料汁倒入砂锅中,没过排骨即可,大火煮开,转小火焖烧30分钟。
5、汤汁还有三分之一时,中火收汁起锅,撒上香葱即可
猪肚鸡(凤凰投胎)
< class="pgc-img">>食材:猪肚 、土鸡、党参 、白胡椒 、红枣适量、 淮山 、姜 、盐
做法:
1、将猪肚翻过来反复用盐和生粉搓揉,清洗干净它的粘液。
2、土鸡切块,准备好配料。
3、猪肚和配料下锅,加水烧开,文火炖一个小时。
4、将猪肚捞起,切片。
5、切片的猪肚和鸡一起入锅,加入配料,烧开后文火再炖二十分钟,加盐调味就好了。
凉拌西红柿(火山飘雪)
< class="pgc-img">>食材:西红柿、白糖
做法:
1、西红柿洗净,去掉根部。
2、将西红柿切成片状放入盘中,撒上白糖即可。
炒青红椒(绝代双骄)
< class="pgc-img">>食材:青椒、红椒、葱姜、料酒、盐、味精、油
做法:
1、将青、红椒洗净,切长条。
2.、葱、姜洗净切丝备用。
3.、锅内加油烧热,放入葱丝、姜丝炝锅。
4.、放入青、红椒烹入料酒,用旺火快炒,至微熟时撒入盐、味精炒匀,快速出锅装盘即成。
木耳炒豆芽(黑熊耍棍)
?
< class="pgc-img">>食材:豆芽菜 、黑木耳、蒜头、辣椒 、盐 、鸡粉
做法:
1、将黑木耳浸泡1个小时沥干,蒜切片,辣椒切丁,豆芽洗净备用。
2、 热锅加2匙油,蒜、辣椒丁爆香后,将黑木耳下锅炒约5分钟,再把豆芽菜放入。
3、加少量水,加盐及少许的鸡粉,以中火盖上锅盖闷3分钟,均匀拌炒后就可以。
酱猪蹄(金猪拱门)
< class="pgc-img">>食材:猪蹄、酱油、盐、桂皮、花椒各、葱姜
做法:
1、将猪蹄用火烧一下,放入温水内泡一会。
2、刮净污物洗净。葱切成段。姜切成块,拍破。
3、猪蹄放入开水锅内,烫一下捞出,用凉水过凉。
4、再放入锅内,加水(以没过肉为佳)酱油,盐,大料,桂皮,花椒,葱段,姜块
5、水开后微火焖熟,再转旺火收汁,把猪蹄捞入盘内即成。
你们遇到过什么稀奇古怪的菜名吗?欢迎下方留言加关注
>< class="pgc-img">>板,这个词现在是个尊称的叫法,走在大街上、茶馆、食肆,不出一分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是颇高的。
仿佛开口前,不称呼人家老板,就是对人的不尊重。跟二三十年一样,你不称呼一个“同志”,都不好意思问个路。那时候没有导航没有及时更新的地图,好多地方都是靠鼻子下面的嘴来问的。问之前这声称呼很重要:大爷、老大爷、大姐、阿姨,还有就是万能的“同志”。
当然了,现在变成了万能的“老板”,是!路边修鞋的、卖烤红薯的也是老板,没毛病。
< class="pgc-img">>我记得当年上学时候,毕业写的论文是《论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里面提到了在江浙一代已经盛行的“老板”称呼。后来实习时候,写过一篇家乡的生产精品农具出口日本的跨国公司,题目好像叫《昔日土里刨食庄稼汉 今日跨国公司大老板》,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做了一些较深入的剖析。那是我首次对“老板”一词有了较深入的思考。
< class="pgc-img">>早些年,在老家觉得“老板”是专用名词;来深圳后,突然觉得“老板”是通用名词,后来多年后,全国统一了成为通用名词。除了在大媒体的行文规范中,不能随便用之外,基本都通用了。
对于企业主,控股股东创始人称呼老板没问题,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给了老板更多的叫法。
第一种就是“哥”,这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叫法。我曾参与过一个公司的创建,创始人江湖上有个称呼为“龙”,所以创办公司时候,大家都按江湖惯例叫他“龙哥”(不是砍人被反制的那位哈)。总觉得江湖气很重,是不是第一感觉想到“琛哥”!
< class="pgc-img">>公司就是公司,按规定称呼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老板都问题不大,别搞得变味了。
这些年也有人称呼我“康哥”或“强哥”,这里面又有门道了,称呼“姓+哥”是通用尊称;称呼“名最后一个字+哥”这是强拉近乎,强行上位。虽然有几个特别不错的朋友称呼我“强哥”,我也很受用,这是好朋友之间的情谊,例外。
第二种就是“姓+总”,这是最朴实无华通用的称呼,任人挑不出毛病来。这个有个例外,稍微跟年龄有点关系,一般刚毕业25岁左右以下年龄段,不适用。太年轻的总,叫起来别人也会别扭。不过一般看着过30岁的人,先这么称呼着,管他是经理还是主管或者文员,一律起调就是“总”,也没毛病。
第三种是“姓+生”,这种情况在HK老板来看,比较普遍。可能收香港文化的影响,香港一般称呼“先生”,比如李先生、王先生等等。久而久之,一般就省略了中间的“先”字,变成了李生、王生等等。而且他们这种称呼很受用,当然,我们称呼起来其实也方便,挺好。
第四种是“姓+董”,这种情况一般适合某些上市的公众公司,老板请了职业经理人做总经理,自己专心研究公司发展,名正言顺的董事长。这个时候称呼某某董,学问大了。一是你注意到了老板的身份,二是你懂得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唯一有点问题的是,我有位朋友本身姓董,董董不好听。
< class="pgc-img">>康宗强调说:其实呢,称呼什么有些老板也不在乎,但有些老板就很在乎。所以呢,干脆按通用来,尤其初次见面,奔着“没毛病”结果,就不会有大问题。
当然了,实际交往中,还有一些好为人师的老板,就喜欢人家叫他“孙老师”或“赵老师”。如果有个高学历,还喜欢称呼他为“刘博士”抑或“黄博士”。
今,走在各个城市的街道上,路边的商铺中,最多的应该就是大大小小的饭店吧。有的是大厦顶端高高的金字标牌,有的写在街头巷尾小小门面上。
根据词典释“饭店”:
1.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
2.同“饭馆”。
也就是说,“饭店”有两种意思:一是供食宿的高级宾馆,一是吃饭的小店。
一、传统的饭店
“饭店”,并不是外来语,而是元代以来的口语词。
元杂剧《戬江亭》中有“我要吃饭呵,走到那饭店门前”之语,这是指饮食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中有“挽着手,同到饭店里安歇”的话。这是指旅店。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记王玉祥“一路来到苏州”“把行李搬到山塘下一个饭店里住下”,这里也是指旅店。
作为官方的供应食宿处所,我国古代多称“馆”或“驿”,作为民间的饮食店、旅店,常称为“逆旅”、“客店”、“客栈”、“饭庄”、“食店"等。“饭店”只是其中的一个称呼。
二、现代饭店
如今所见大型的“饭店”,名虽为国产,经营模式却是西方的模式,其内涵与元代以来本土的“饭店”有质的不同。
1850年,世界上第一家以公司体制称为“大饭店”的大型旅馆在法国巴黎建成。
1855年,巴黎皇宫式的卢夫勒饭店成立。
1864年,柏林的凯撒大饭店开业。
1908年,美国纽约州斯塔特勒饭店开业。
清朝末年,我国遭遇列强入侵,西式旅馆式的“饭店”也开始进入我国。
1901年至1939年,在京津沪三市,大旅馆30家,称“旅馆"的5家,称“饭店”"的25家。
西式旅馆不仅名称多用“饭店”,而从建筑、设备到经营管理都与中式旅馆不同。
传统的民间客栈多是庭院式、园林式的平房建筑,只管住,不管吃、玩,房间设备简朴。
但西式的饭店多为高层建筑,外观华丽,室内电话、电灯、暖气,卫生间供应冷热水,地上铺地毯,上下有电梯;有宏大的餐厅、楼顶花园、舞池、球房、会客室、小卖部等。客房分等经营,按质论价。
在古代“饭店”确实有餐饮店的意思,但在当今大饭店越来越多的情势下,“饭店”已不适合路边小餐馆的名字了,用较为民族化的名称更好一些,如“XX馆”、“XX园”、“XX居”、“XX楼”、“XX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