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门店营业一个月后,宜家北京的餐厅也终于恢复营业。小编获悉,4月7日,宜家北京四元桥店、西红门店的宜家餐厅和小餐馆已经开始恢复营业了。宜家恢复营业的盛况仍历历在目,如今餐厅恢复营业,不知是否也会火爆异常呢?
下面是今年3月8日(周日)营业后,当天在四元桥宜家店内拍摄的情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如今餐饮业也恢复营业,为此网友在北京大有影响力的社区互动平台邻友圈APP发帖分享,宜家四元桥店的餐厅恢复营业,能去吃吗?
< class="pgc-img">>网友评论
@北平小师妹:想吃,不敢去啊
@kingkongoldlady:宜家的吸引力太大了,自从恢复每周末阜通又开始堵车,这餐厅一恢复闲杂人等肯定不少,这么大的餐厅,唾液飞溅风险真挺大的
@正义联盟0827:我前两天实在是圈不住了,尝试了下,吃的是胆战心惊,吃完了心里怕怕的,情愿点外卖不敢堂食了
@提示:先忍忍,不差这一口
@邻友1391EattAy2:去的人,你劝他也去,不去的人,你劝他也不去,就这样吧,活到哪算哪
@榴莲忘返:外卖带走,解馋还安全
@15066_邻友a5S:只要邻居们不去你就可以去
对于宜家的餐厅有这么个说法:全世界最火的餐厅是个卖家具的开的。此前有调查数据显示,宜家全球355家商店每天都会被吃掉惊人的200万个肉丸;仅在中国,宜家1年就能卖出1600万支冰淇淋。有高达30%的人都是因为商场出口处的冰淇淋和肉丸子才“顺便”去的宜家。宜家餐厅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此次餐厅恢复营业后,大部分菜品正常供应,自助咖啡等续杯饮料和热狗、冰淇淋暂不提供。
< class="pgc-img">>为了保证座位与座位之间的间距,宜家餐厅减少了大桌数量,将原本4-5人的大桌人数控制为2人,并增加单人餐桌。宜家四元桥顾客餐厅原本可容纳720人,现也缩减至210人。
< class="pgc-img">>餐厅里的工作人员则比以前多了3倍,主要负责入口处的测温登记、就餐区的餐桌消毒等。同时,餐厅员工也需要佩戴口罩和手套上岗,不能与食物直接接触。除安全防疫外,宜家四元桥店餐厅基本采用半开放式售卖方式,甜点、沙拉等仍需要消费者自取,鸡腿、虾排等食物是营业员通过餐盘递给消费者。除了自取咖啡和饮料暂停提供外,其他食物和以前基本一致。
< class="pgc-img">>宜家四元桥店餐厅内餐具的取用方式也与之前不同,工作人员会将筷子和勺子等包裹好,在消费者取餐时递给消费者,并提供塑料袋放置口罩,避免过多接触。
在外卖方面,宜家四元桥店餐厅内还售有可循环使用的餐盒和纸质购物袋,餐盒三个一套7.9元,单买3元/个,纸质购物袋2元/个。
< class="pgc-img">>此外,位于商场一层的小餐馆也正式恢复营业。以往不少顾客买完肉串、冰淇淋都会在现场食用,但此次恢复营业后,小餐馆只提供外带服务,并暂时取消了冰淇淋和热狗的供应,开放时间需视市场情况而定
< class="pgc-img">>宜家营业时间:10:00-20:00
餐厅营业时间:10:00-19:30
目前北京还处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阶段,外出就餐仍需注意防护。对于宜家餐厅恢复营业,你会去吗?欢迎留言给我们
者 | 朱公子
"说起宜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哦,卖家具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除了家居,宜家的餐饮也做得很厉害,甚至一不小心已经做到了全球第六大餐饮连锁品牌。
近日,宜家内部员工发布的一张餐饮部销售业绩又引起了全网的关注! “2019年第48周,长沙宜家餐饮部销售额达到245万元,排名全国第一。”
并且据内部员工爆料,这个“一周”实际只是4天,其中单日最高销售额为75万元。
也就是说,长沙宜家餐厅只用4天就制造了一个“餐饮神话周”。
宜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宜家餐厅火爆的背后,暗藏着什么逻辑?"
宜家餐厅已成全球第六大餐饮连锁品牌隐形的餐饮巨头
实际上,宜家餐饮已经开了半个世纪,当时主要是为了方便开车过来的客人。如今,宜家餐厅已经成了宜家的主要收入增长点之一。
2016年宜家餐饮在全球收获了18亿美元营收,占了总收入374亿美元的5%左右。
(长沙宜家餐厅)
>
近几年,宜家餐厅的营业收入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2018年增长了8% 。
根据宜家财报披露:2018年宜家中国的营收达到147亿元,其中餐饮大概贡献了 10%,去年宜家中国卖场共接待了9800万名访客,接近一亿人。
2019年,宜家发文称宜家餐厅已经是全球第六大连锁餐饮品牌,在世界各地设有 420多家餐厅,另外还有多间咖啡馆。
宜家食品部的销售额在20亿美元左右,在体量上可以和美国第二大披萨连锁店达美乐相提并论,可以说是世界级餐饮巨头了。
作为一个家居零售品牌,宜家做餐饮是如何弯道超车的?
从家具卖场到“餐饮巨头”,宜家是如何弯道超车的?
跨界打劫
宜家餐厅不是一个独立的餐饮品牌,宜家餐厅=宜家+餐饮。
宜家餐厅大部分都开在宜家的卖场里,而宜家卖场的选址大多在“郊区”,可以说周边没有竞争对手。
另外,宜家餐厅设置在卖场的入口到出口之间,卖场即便是开在热门商圈,也有效地把竞争对手阻隔在了门外。
宜家餐厅的火爆,还是以“宜家很火”这个为前提的,宜家做餐饮属于“跨界打劫”。
而对于很多传统餐饮来说,没有品牌背书、没有强大的用户和数据基础,自然干不过宜家。
爆品策略
对于任何品牌,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 比起很多餐厅,宜家餐厅的餐品不多,但却有几款经典,基本上只要去过一次的都能说出名字。比如:瑞典肉丸、甜筒、无限续杯的咖啡。
这些单品味道可以、价格不贵,给人印象深刻。例如:
- 1元的甜筒(每年在中国要卖掉上千万支)
- 3元的热狗和烤翅;
- 5元无限续杯的各种饮料;
- 9元的三文鱼卷饼和麋鹿肉千层饼;
- 15元的瑞典式肉圆…
从餐前小吃、主食到甜品、饮料基本都是大食堂的售价,味道却比大食堂水准好上太多。
另外,还有凭会员卡免费续杯的咖啡让人心生温暖和好感,形成了“口碑传播”。
据悉,咖啡是宜家餐厅消耗最多的产品,在全球卖出超过1亿杯,而肉丸配蓝莓果酱则是宜家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 class="pgc-img">(微博网友推荐)
>超出顾客预期
大部分人对家居卖场里面的餐厅都没有期待的,所以刚开始的心理预期很低。
但基本上去过宜家餐厅用餐的人都会发现,宜家餐厅价格不贵,味道不差。
另外,宜家的环境比价优雅,既有为匆忙吃饭的人准备的吧台桌椅,又有专门的儿童座椅和活动区域,还有咖啡休闲区。
< class="pgc-img">>所以,路边摊的价格,就能享受一个精致的用餐环境。
经历心理预期的反转,反而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点,促进了品牌传播。
另外,宜家餐厅还可以带动厨房全线产品的销售。
推出本地化特色菜单
宜家餐厅除了售卖独特的瑞典食物,也不断推出本地化菜单。
例如,深圳的宜家餐厅可以品尝到广东特色早茶
广州的宜家有鱼香肉丝饭和咖喱牛腩饭 ▽
在成都的宜家可以吃到“成都串串”
这些在当地菜馆很容易吃到的食物,套上了宜家的光环瞬间也就有了话题讨论度,并吸引了很多人去打卡。
例如有网友就整理了一个世界各地的宜家美食,看上去就很诱人的样子。
探索食物新领域、新模式
在创新上,宜家也做了不少尝试。
例如,推出了纯素菜单,包括:纯素热狗、纯素肉丸、纯素海藻鱼子酱和无奶制品冰淇淋等,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
(宜家纯素热狗)
>
另外,宜家也开启了外卖配送,目前已在巴黎试点,预计以后也会推向全球市场。
不断加码餐饮业,宜家看中了什么?
宜家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餐厅。 8月28日,广州首家宜家商场——宜家东站店迁至新址新天河商场。同时宜家也推出了新物种——宜家咖啡馆。
这是宜家试水咖啡业态的首次落地尝试。
9月10日,国内首个“宜家烘焙工坊”正式落户宜家上海徐汇商场,标志着宜家再度跨界,做烘焙。
烘焙工坊一经推出,立马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从做餐饮到咖啡、甜品......宜家的边界在不断的突破。
但这背后的核心逻辑还是——抢占流量!
对于宜家门店来说,主要的任务还是:1、让更多的人到店消费;2、让顾客尽可能的多消费。
餐饮的火爆可以为宜家增加话题度,吸引线上流量,促进转化。
不论开餐厅、做甜品、还是卖咖啡,总之大家最后都记住了——宜家,这大概就是跨界的高级玩法! 你去过宜家餐厅打卡吗?对于宜家餐厅的弯道超车,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家又做餐饮了!!!
这次在中国开了间烘焙工坊。
近日,在上海徐汇区,宜家开了间烘焙工坊。这间烘焙工坊由一楼餐厅和咖啡馆改造而来,品类包含各式甜点和咖啡,支持扫码点单、手机支付。
“我希望过个几年我们的顾客会这样说,‘宜家是个不错的吃饭的地儿,对了,他们还卖家具’。”这个是宜家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宜家这么热衷做餐饮?
< class="pgc-img">>今天来说说宜家的餐饮。
宜家不仅是家居行业标杆,也是餐饮的隐形巨头。特别在中国,宜家餐饮非常受欢迎。
来看组数据,宜家在全国共有28家门店。截止2018年8月份的2018年财年,在中国的营收达到147亿元,平均每家门店的销售额达到5.25亿元。其中,餐饮在中国大概贡献了10%。去年宜家中国卖场共接待了9800万名访客,接近一亿人。
当年宜家,这个看似“不务正业”做的餐饮,却不小心做成了世界级餐饮巨头。
从“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开始
我们知道,宜家的商业模式此前要求店铺中有大量的库存,仓储会占用很大面积,只有在郊区才能有地价优势。所以宜家商场都会选址在距离市中心偏远的地区,消费者的就餐问题就很突出。
在公司创始人Ingvar Kamprad看来,“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为顾客提供食物,他们就能在商场逗留更久,从而促进商场的销量。
而后,宜家在出口处设立了小茶座供应饮料和点心。后来小茶座逐渐演变为餐厅,再后来,餐厅被挪进商场内部,不必付款出门就可以用餐。对于顾客来说,身处郊区,除了宜家餐厅,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就有了一个特定的消费需求场景,更何况宜家餐厅的出品还还特别美味,这就不仅仅是加分项,还能带来额外的流量。
< class="pgc-img">>30%的顾客只为去宜家吃饭
这些年,宜家餐厅的营收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如今,宜家每年会服务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6.5亿人次的食客。
在宜家大卖场,通常排队最长的并不是家居厅,而是餐厅和食品屋。宜家也发现,30%的顾客来宜家只是为了去其餐厅吃饭。 人们为什么爱去宜家吃饭?
只是为了吃个饭,并非要买或者是看家具。但是,这一部分“食客”,无疑也是宜家家具通过美食渠道开发出的优质潜在客户。
这也符合宜家创办餐厅的初衷,就是为了延长顾客在店内的停留时间,为宜家添加潜在消费。正如他们所说,宜家肉丸才是“最好的沙发销售员”。
精细化打造的餐饮
一方面是,宜家餐厅的食物性价比高。几块钱的小吃比比皆是:1元的甜筒(每年在中国要卖掉上千万支)、3元的热狗和烤翅、5元无限续杯的各种饮料、9元的三文鱼卷饼和麋鹿肉千层饼、15元的瑞典式肉圆…
< class="pgc-img">>这样做真的不会亏本吗?宜家餐厅的价格优势一方面来自租金成本较低,同时也与尽力节约的运营成本有关。
另一方面,宜家的环境比价优雅。既有为匆忙吃饭的人准备的吧台桌椅,又有专门的儿童座椅和活动区域,还有咖啡休闲区。
宜家餐饮的本土化值得学习。比如菜单上只有50%北欧菜系,另外的50%则会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口味进行调整。比如根据中国饮食差异,会有宫保鸡丁和重庆小面等。
< class="pgc-img">>宜家对餐饮的追求还远不止于实体店。就像他们成熟的标准化家具拼装流程,宜家还用一张图纸,把最难标准化的烹饪给搞定。
这张图纸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烹饪教程,而是真正的“实施步骤”,也被成为“天才食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张食谱到底有多细心?所有食材的分量、分布都在纸上作了详细的说明,这个说明不再是传统的一个描述,类似“少许”、“适量”这类模糊的字眼,而是一个图形范围,把食材放进图形里,放满了就正好。
< class="pgc-img">>宜家餐饮独立发展仍是问号
虽然宜家食品部的销售额在20亿美元左右,在体量上可以和美国第二大披萨连锁店达美乐相提并论。
而宜家美国食品部主管Gerd Diewald也曾表示,现在他们在认真考虑,下一阶段,把宜家餐厅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小餐厅,专门开在市中心地段。“我希望过个几年我们的顾客会这样说,‘宜家是个不错的吃饭的地儿,对了,他们还卖家具’。”
当然,我们目前看到宜家有开独立的市中心小店(100㎡),但至今独立餐饮还未看到。
< class="pgc-img">>(宜家餐饮是家居业态的重要一环)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这几年,宜家的发展其实并不顺,精力都在主业上面。而餐饮一直是依附于宜家卖场本身的业态,如果单独剥离出来,在市区开,那么最大竞争优势“成本低”就不复存在。况且,家居主业才是宜家的根基。即使要独立出去,它应该也不会只是个餐饮,它的业态会更难思考。
而对于国内做餐饮的企业,特别是跨界做餐饮的,宜家的做法或许能给到一些启发。Gucci、无印良品、奔驰等都有涉足做餐饮,但为什么他们没做起来,而宜家做起来了,关键在于企业是将其看成副业,还是主业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