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人与上海人之间
有一份默契叫“美食密码”。
两面黄、油墩子、柴爿馄饨……
这些让人听了有些
“摸不着头脑”的词汇,
却都能勾起上海小囡的馋!
有时间一起去黄浦
解锁老上海人的“美食密码”!
正宗的两面黄必须具备这几个口感:松、脆、软、香。两面煎得金黄的面条,光是咬下去那一瞬间的“咔吱”声,就已经超治愈!
打卡:裕兴记面馆
现如今要找到一碗优秀的两面黄着实是不易,人民广场附近新开的这家裕兴记面馆不光两面黄做得正宗,还可以自由搭配各种各样的浇头,搭配他们家招牌蟹粉就更是小资而有情调~
柴爿馄饨的皮子极薄,不是切面店卖的那种厚厚的机制小馄饨皮,用竹签蜻蜓点水般在肉馅里挑一下,粘皮子上一抹,手一捏,前后不过两秒钟就包好了。
懂经的人吃之前会撒上一些胡椒粉,再喝一口汤水味道鲜得不得了,咬一口浸泡在汤汁里的馄饨晶莹剔透,吃进嘴里软嫩爽滑,整个暖到心底。
打卡:佳家汤包
黄河路上的人气老店,店面翻新升级后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他们家汤包名声在外,小馄饨更是被戏称“会吐泡泡”,皮薄汤鲜,吃过就难忘!
油墩子这个可可爱爱的昵称是上海人独一无二的叫法。它在上海街头小吃届的地位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只是如今真正好吃的油墩子越来越难求了。
打卡:阿婆油墩子
胡阿婆做油墩子的10年间,排队的人从来没有少过,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不要小看这区区几块钱的油墩子,从萝卜丝的选择,火候把控,用油都大有讲究。咬一口就濮出来的萝卜丝清新爽口,金黄香脆的外皮口感酥脆,吃在嘴里油而不腻,宁愿烫得直往外哈气也想快快往下咽。
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特别诡异,但用上海话读一读这个词,你或许立马就能心领神会,它其实说的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五香豆、兰花豆。
打卡:五香豆商店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五香豆作为上海的特产,是很多游客必带的伴手礼,也曾是很多上海人记忆中的美味。塞一颗裹着一层白霜的五香豆到嘴里细细抿一抿,咸甜的滋味弥漫整个口腔,还能吃出一股淡淡的奶香味,越嚼越香!
蟹壳黄是上海久负盛名的特色点心,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它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圆形饼,饼面粘上一层芝麻,贴在炉壁上经烘制而成。
蟹壳黄的馅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葱油、鲜肉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因饼形似蟹壳,熟后色泽如蟹壳背一样深红,所以得名"蟹壳黄"。
打卡:王宝和酒家
王宝和蟹壳黄以当日现拆的新鲜大闸蟹蟹粉、新鲜的虾仁与上等品牌猪肉为馅料,经过王宝和点心师傅的精心制作,成就了美味可口、实实在在的“蟹”壳黄。刚出炉的蟹壳黄奇香浓烈,咬一口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再加上金黄色的芝麻,满嘴真是酥松喷香,赞口不绝!
对于上海人而言,吃的最多的早餐除了生煎包和小笼包,大概就是葱油饼了吧。热乎乎的葱油饼外脆里酥,葱香油润。懂经的老饕们一定知道,老上海葱油饼除开油酥、葱比较讲究外,一定要“先煎后烘”!经过这道工序之后正宗的老上海葱油饼才算做好。
打卡:王记老上海葱油饼
没有上海小囡不爱葱油饼,但能做出正宗葱油饼的店铺却着实不多了,王记老上海葱油饼新鲜出炉的时候香气扑鼻,一口咬下,酥脆的皮子与浓郁的葱油香让人仿佛一秒就穿越回童年!
这么多“上海美食密码”
你都吃过吗?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联系邮箱:tbfw780@126.com。
电话:021-62625599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月半
具有烟火气的“平价餐饮”
几乎成为赛道“唯一亮点”
2024年上半年已然结束,餐饮行业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回顾总结这跌宕的半年。
一方面,“平价高质”成为餐饮和消费的主流。多个品牌正高喊此口号,努力实现变革,比如和府捞面6月公开降价32%,提出“平价高质”;必胜客开了一间“萨莉亚”,副牌走平价路线,出品保持必胜客的调性;西贝推出“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新品牌,这是贾国龙洞察市场后的又一新改变,进一步提高质价比。
同时,具有烟火气的餐饮,特别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烧烤品类,成为近一年来的赛道亮点。过去一年,“淄博烧烤热”带动全国烧烤热潮涌动,全国掀起烧烤开店高潮。辰智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烧烤门店约48.8万家,同比增长11.4%,开店率超过关店率。而到了2024年,“进淄复烤”的火爆景象又一次刷新记录。
数据还显示,烧烤消费的高峰主要集中在夜间市场,更聚焦朋友/同学聚会、家庭聚会、情侣约会等2人及以上社交场景,这体现出烧烤产品强大的社交属性,由此可见,营造聚会环境氛围及围绕社交属性打造品牌,是烧烤企业经营者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夏日炎炎,烧烤又将成为顶流品类。
再拉长时间轴来看,近年来,烧烤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无论是到家、到店还是夜宵消费需求,烧烤品类都在不断拓展消费场景,助力餐饮赛道不断升级发展。
7月初,智慧餐饮Talk联合青梅酒头部品牌梅见举办的“中国烧烤烤肉产业大会”在上海举办,汇聚了九村烤脑花、何师烧烤、九田家等烧烤烤肉头部品牌。会上,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创新心得,共话行业未来。大家普遍认为餐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维度,不仅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在朝着明确的“高质平价”目标在内卷。这个时候,极度考验大家的供应链能力、创新力、研发力。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产品、体验的微创新,才能让顾客买单。
从何师烧烤的突围
看“佐餐”的新增长机遇
何师烧烤,英文名he's BBQ,品牌成立30年,至今已在成都和重庆拥有超过50家直营门店,是川渝地区赫赫有名的“老牌烧烤王”。五花肉年销量1000W+,鸡中翅年销售500W+,成为消费者口口相传的“西南地区烧烤名片”。
经历了30年的品牌成长周期、穿越了不同阶段的餐饮变迁,何师烧烤逐步构建了独特的品牌与市场地位。提及如今的市场,何师烧烤创始人碗均坦言,现在大家都在讲“情绪价值”,为情绪买单。这一点,从如今大众对演唱会的热情追逐程度也能够感受到,放在餐饮消费中,以前就是吃个饭,而现在不仅仅是吃饭,大家需要因为一些理由相聚,同时在一顿饭中,彼此的情绪价值也需要得以释放。
在“聚会”的氛围下,佐餐成了一个增收的机会。对于餐厅来说,合理搭配小吃或饮品,或根据目标客群推荐适合他们的组合,顾客在就餐的体验中满意度会更高。
烧烤配酒,越吃越有。酒,在中国人的餐桌中似乎是一个社交必备品,欢乐氛围的“助燃剂”。但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于酒饮,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喜好,“大醉不如微醺”是很多人的饮酒信条。“特别是吃烧烤,喝梅酒既酸甜开胃,又愉悦心情,这也是消费者点击率高的理由。”一位烧烤店主评价道。
今年4月,何师烧烤在直播中,将梅见和畅销的爆款产品做了组合搭配,推出了“烤鱼撸串套餐”和“星聚会4人餐”。专门瞄准小型聚会——也就是何师烧烤的主力消费人群。碗均表示,“在套餐中加入分杯装的单杯梅见,大受欢迎,是我们当次直播中售卖单量最高的套餐内容。”
“其实,我们引入梅见到店已经很多年了,消费者普遍反馈,梅见搭配烧烤,青梅酒的清香是独一无二的,给热辣滚烫的川渝烧烤,增加一点酸甜可口的口感。我们也是逐渐发现,在夏季,很多点梅见的顾客都会单独要一杯冰,他们说夏天一定要喝冰梅见配烧烤。”碗均坦言,看到了消费者对梅见的喜爱,今年直接推出套餐,一时间格外畅销。
定义“新酒饮”
梅见创造高质量“餐酒一味”
何师烧烤的“新增长”,或许对于处在迷茫期的餐饮同行来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毕竟,2024年,餐饮消费呈现出前所有为的“理性”特征,一方面顾客希望从“极致性价比”中受益,捂紧钱包,理性消费;另一方面,顾客对于用餐体验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与其说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需求升级。
在烧烤产业大会上,梅见相关负责人总结了2023年餐饮市场情况,研判2024年发展趋势:总体艰难,局部灿烂。“总体很艰难,餐饮行业竞争加剧,高增长率、高淘汰率、高倒闭率的困境会持续。但去精致逼格、去小资情调的、小店的、平价的、具有年轻感网感的烟火类餐饮,是唯一的亮点。我们预感,餐饮业未来十年最大的趋势是高质量平价餐饮。”
这种背景下,既是行业大转型,同时也是中式佐餐酒的机会:以酒入菜,餐酒一味,通过餐酒搭配带来更好的就餐饮酒体验,从而提高消费满意度。据悉,不少餐厅开始摒弃传统的大众酒单形式,而是根据菜品特色和餐厅定位,主动推出更适合自己的餐酒搭配组合。
事实上,新生代消费者一直对于“佐餐酒”有需求,理由很简单——传统的餐桌上,一直都是“白酒、啤酒唯二论”,但相比白酒的辣口、啤酒的涨肚,以梅见为代表的青梅酒(低度酒),在多样性、丰富性和佐餐属性几个维度,都更具有“CP感”。
一位社交达人坦言,青梅酒度数低、且口感酸甜,“现在聚会都是以麻辣类型的餐饮为主,烧烤、小龙虾、火锅之类的,在饮品的挑选上,我们更青睐梅酒,对于麻辣和油腻的口感特别适合,尤其是夏天,一杯冰的、带有酸甜味的酒饮十分适宜。”
上班族Wendy则认为,即便喝酒也不喜欢传统白酒的大醉场景,“而是更喜欢有调性的、有氛围的微醺”。因为现在大众的社交,讨厌奉承、讨好,更喜欢“悦己”。“工作完成一个阶段需要小庆祝的时候、闺蜜难得一聚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微醺。青梅酒低度不上头,喝起来十分轻松,这和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契合。”
据机构里斯战略发布的《年轻人的酒——中国酒类品类创新研究报告》,消费者更偏爱低酒精度、适口性强的且口味多元的酒类品类,这是他们对“好酒”的口味定义。而梅见自身的优势,正与这些特色吻合。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2014年着手研发青梅酒,到2019年正式推出产品,再到如今成长为10亿级品牌,梅见正在与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探索出高质量增长的合作共创模式。
今年6月,梅见联合珮姐火锅推出梅见嗨棒趣味喝法,相关产品上架半个多月,销量突破1000套;此外,梅见和茶百道共同研发的“真梅醉”茶饮,去年全国七千家门店45天售出100万单,今年6月底应双方消费者的“呼唤”,联名产品强势回归。
小结
烟火气,点燃餐饮复苏的新机会。
在佐餐酒饮这条赛道上,梅见与烧烤搭子们从味道、场景、文化等不同角度,创造高质量的餐酒一味,提升餐饮场景高质量餐酒体验,也为餐饮行业提供了一组新的增收密码。
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10月8日上午,“拾味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的100个细节”征稿活动在新天地产扬州智慧生活城举行。扬州以向社会广泛征集文学、新媒体作品的方式,破译淮扬菜美食的密码。
本次征文活动由扬州市文明办、扬州市商务局、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扬州市旅游协会、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作家协会、扬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扬州市淮扬菜厨师协会、扬州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共同发起。 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淮扬菜大师周晓燕、淮扬菜美食评论家王镇、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扬州文化学者潘宝明、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华干林,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烹饪文化研究学者施志棠等作为本次征稿活动的专家顾问。
据介绍,征文活动举办时间为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征稿对象为热爱扬州美食的作家、美食家、资深评论家、扬州市民、在扬高校学生。征稿内容围绕扬州作为世界美食之都这个大主题来立意,通过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深的挖掘,展示美食之都的魅力。可以是扬州美食名店、匠人匠心、淮扬创新菜品,也可以是扬州美食故事,可以是文明用餐礼仪和传统小吃。也可以聚焦扬州优质食材的制造者、扬州烹饪人才的培育者、扬州食品产业的领先者、扬州食品产业新模式的实践者。 活动主办方表示,服务业的关键在服务,服务的关键在细节,细节的关键在人性化。美食的背后是历史渊源、是地理风物、是经济发展、是文化碰撞、是匠心人物、是代代传承。扬州荣膺“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以后,还要有产业、市场、创新和国际化的融合。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寻找这些因素中的“扬州细节”,以小见大,破译扬州的美食密码。
小贴士
征稿作品要求:用中文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为佳,字数在1500字左右,不限制投稿篇数;欢迎以融媒体作品参加,短视频、互动H5、系列海报均可,附上300字以内作品简介; 参赛作品需为作者本人原创,2020年之前从未在任何传播媒介公开发表过,严禁抄袭,文责自负;要求细节真实,情感真挚,杜绝编造。每篇文章可配图片5幅,但必须为自有版权作品,且注明摄影作者,否则发生版权纠纷责任自负。 奖项设置:本次活动设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分别给予300元1500元不等的奖金,优秀奖若干,发放证书及纪念品。所有获奖作品版权归主办方所有,主办方可以编辑及在纸质印刷品、网络上使用,可以二次加工制作融媒体产品,不再另行支付稿酬。 投稿邮箱:gemaike@126.com,邮件主题格式为:世界美食之都+文章题目+作者姓名;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和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等信息。 交汇点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