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闻》10月17日报道,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癌症较少发于百岁老人。
报道称,说起100岁,有“人生百年时代”这个说法。其缘起之一是由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担任议长的“人生百年时代构想会议”,后来逐渐在日本社会上流传开来。
作为专家参加这一“构想会议”的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琳达·格拉顿展示了一个数据,称2007年在日本出生的孩子中有50%能活到107岁。
报道称,在1963年制定《老人福利法》时,日本全国共有153名百岁老人。但是,日本的百岁老人在1981年超过了1000人,在1998年超过了1万人。到了2012年则突破5万人,今年更是达到90526人(比去年增加4016人),首次超过了9万人。
想要从容不迫地活过100岁,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说需要有钱,但不管怎么说,“保持能撑100年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日本双胞胎长寿姐妹“金婆婆”和“银婆婆”(分别享年107和108岁)的例子就不必说了,人们多半认为长寿与否取决于家族遗传基因。但丹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活到平均寿命,遗传因素所占比例为25%左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至于能否活到100岁,虽然遗传因素所占比例大一些,但应该说每天的生活习惯更为重要。
根据在日本全国以百岁老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他们普遍对蔬菜、水果、肉、奶制品、鱼等都不挑食。调查结果还显示,百岁老人单位体重摄取的热量与70岁的人相同。
当然,并不是说百岁老人不生病。以居住在东京都的大约300名百岁以上老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都患有某种疾病。最常见是高血压,约有60%的人患有高血压。但是,患糖尿病的人只占6%。因为70多岁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是20%左右,由此可见百岁老人中糖尿病患病率是多么低。
可以说百岁老人胃口都不错,但他们几乎没有肥胖或过瘦的情况,只有糖尿病患者例外。不容易患糖尿病,可以说是“人生100岁”的关键之一。
调查还发现,日本百岁老人患癌症的几率低得惊人。上述在东京都的调查显示,百岁老人中癌症患者仅占10%。然而,现在每3名日本男性中有2人、2名女性中有1人在一生中某个时期会患上癌症。癌症是一种老化现象,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剧增。很多百岁老人没有患癌症,这个情况非常令人惊讶。
癌细胞每天都在我们体内生长,而且数量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免疫细胞会发挥防御作用,消灭癌细胞。这种免疫功能在百岁老人身上可能很强。
糖尿病会增加20%的患癌几率,而百岁老人中患糖尿病的人很少,这可能也是他们较少患癌症的原因。
即使不可能成为百岁老人,每个人也都希望“健康长寿”。阻碍“幸福晚年”的最大障碍,就是癌症导致的死亡。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癌症致死的比例会增加,具体到男性,65至69岁是死亡高峰期,在这个年龄段,癌症所致死亡占全部死因的将近一半。而从女性看,癌症导致的死亡高峰期是在55至59岁,将近60%的死亡是癌症导致的。
男性到70岁以后、女性在65岁以后,死于癌症的比例开始下降,到了100岁以后,癌症所致死亡的占比已不到10%。因为心脏病、肺炎、脑卒中、衰老等非癌症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变得更高。
报道称,日本的国家指南也规定,“特别推荐”接受癌症检查的年龄限于69岁以下。如果想要成为百岁老人, 非常重要的是不要在70岁之前死于癌症。
来源:参考消息网
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28日发表在《细胞》杂志的综述文章中,美国南加州大学伦纳德戴维斯老年学学院教授瓦尔特·朗格和威斯康星大学的合著者罗扎林·安德森描述了“长寿饮食”,这是一种基于从食物成分和卡路里摄入等饮食各个方面研究的多支柱方法。
朗格认为,通过检查从实验室动物研究到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科学家们正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营养可以带来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
“我们探索了短命物种的营养、禁食、基因和寿命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些联系与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包括百岁老人)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联系起来。”朗格说。
研究人员报告说,最佳饮食的关键特征似乎是从非精制来源中摄入中到高碳水化合物,从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来源中摄入少量但足够的蛋白质,以及足够的植物脂肪来提供大约30%的能量需求。理想情况下,一天的饭菜都在11—12小时的窗口内进行,允许每天禁食,每3—4个月进行为期5天的禁食也可能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血压和其他疾病风险因素。
朗格描述了长寿饮食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大量的豆类、全谷物和蔬菜;一些鱼;没有红肉或加工肉和极少量的白肉;低糖和精制谷物;一定量的坚果和橄榄油;一些黑巧克力。
朗格说,下一步将在意大利南部进行一项500人的研究。长寿饮食与在意大利撒丁岛、日本冲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琳达等超级老龄化“蓝区”中常见的地中海式饮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些地区以有大量100岁以上的人而闻名,饮食通常主要以植物或鱼素为主,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
朗格指出,长寿饮食还应根据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适应个体。例如,65岁以上的人可能需要增加蛋白质以对抗虚弱和肌肉损失,因为朗格自己的研究表明,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对65岁以上的人更好,但对65岁以下的人来说不是最佳的。
对于希望优化饮食以延长寿命的人,重要的是与专门从事营养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合作,制定个性化计划,重点关注可终生采用的较小饮食变化,而不是会导致重大损失的大变化。一旦人们放弃了非常严格的饮食,身体脂肪和体重就会恢复。
来源: 科技日报
人到了六十岁后就退休了,在家带孙子,或者过悠闲的田园生活,而在日本,65-69岁的老人有半数仍在上班,在日本的大街上看到开出租车是老人,一点都不用稀奇。
能胜任一份工作,说明身体素质还是可以的,今年九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显示,日本百岁老人超过90000人,实现连续52年增长。这些都能看出来,日本是个长寿之国,而关于他们的“长寿秘诀”,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日本人的长寿秘诀,或许就在“吃、喝、查”三个字中
吃——吃得少、爱吃鱼
街上开了不少日式餐厅,去吃过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分量太少了,一份烤鳗鱼可能只有两三片,一份生鱼片三四个品种,每种都有两三片,一人一筷子就夹没了。而且他们的碗很小,基本上都是一人食的分量。
< class="pgc-img">>这一点和我们国家有些地区区别很大,比如说东北菜,吃的就是实惠、分量多,盘子比脸还大,点两三个菜都吃不下。再比如说山东省,包子、馒头也是一个比一个大。
日本的饮食给人小而美、精致的感觉,因为分量少,所以很容易控制饭量和热量,每顿不会吃撑,人均摄入热量比我国少262大卡,可见一年下来对热量的影响有多大。
爱吃鱼也是当地的特色,很多人去日本游玩都会顺便买点海鲜水产回来,新鲜而且很便宜。而根据我国2021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数据,我国仅有25.6%的成年人吃够了鱼,大多数人的摄入量是不达标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许顶立也认可鱼肉是一种健康食物,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代谢有帮助,有助于降低心梗、心衰的风险。
日本人算是有先天优势,吃鱼比较方便,甚至吃的鱼比米饭还多,而鱼肉和红肉相比,前者更加健康,身体的炎症水平也比较低。
< class="pgc-img">>喝——喜欢喝茶
生活节奏快,大家爱喝的饮料通常是可乐、奶茶,拿起来就能喝,即便喝茶叶,也是简单用开水泡一泡放在水杯里慢慢喝。而日本人喝茶是比较讲究的,要优雅,要一道道工序,注重清静无为的心性,在茶室里品味自己的人生。
研究发现经常喝茶能保护肺部和大脑,帮助清除肺部的垃圾,同时能调节情绪,让血压更稳定,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对清除脂类、减轻炎症有一定作用,提升人体的防癌力。日本九州大学一项研究表示,经常喝茶能降低2型糖尿病死亡风险,由此可见,它对人体是有益的物质。
< class="pgc-img">>查——重视身体健康
日本人很重视身体健康,政府也经常推出和健康有关的检查计划,比如说今年6月就把全民牙科检查列入推行内容。除了免费检查,当地人也会自费检查身体。
此外,日本医疗水平较高,十年生存率已经接近60%,特别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这些疾病,生存率很高,几乎不会影响寿命。
中国的老人退休后基本上以带孩子为主,很难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因为带孩子心力交瘁,晚上睡不好,心情也很抑郁,劳力又操心,而日本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深居简出为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更容易长寿。
< class="pgc-img">>一个人能不能长寿,从脸上能看出来?有这些特质的人多半会长寿
牙齿好,吃东西不费力,不会经常疼痛发炎,这对老人来说就是福气。如果有很严重的牙周病、甚至缺了好几颗牙齿,对身体吸收营养是不利的。
视力没有下降,看东西很清楚,这样的老人生活会更幸福。眼睛就是指明灯,做什么看什么都需要它的指引,通过感官刺激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如果眼前一片模糊,甚至陷入黑暗,对长寿是不利的。
从一个人的表情上也能看出端倪,经常面带微笑,很少皱眉头、发怒,说明老人心态好,这样的老人乐观开朗,不容易忧郁,若是天天唉声叹气,和家人发脾气,容易诱发疾病。
< class="pgc-img">>想长寿,除了借鉴日本人的长寿经验,还要记住一句话
那就是到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挑战自己的身体,做力所能及的事,身体累不累、舒不舒服,自己要及时关注。五十岁后要养肝护眼,多喝茶,多吃果蔬,不要经常熬夜和动怒。六十岁后少操心,要摒除杂念,提升心境,对名利得失看开。
七十岁后要养脾养血,这个时候身体越发虚弱,要多吃滋养脾胃的食物,多吸收营养,为身体储备能量。八十岁要守住肺气,经常按摩四肢促进气血运行,可适当散步提升阳气、保养肺腑。
长寿不一定是运动得来的,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对身体有利无害,本文并不是叫大家不运动,而是在运动之外还有其他保养方法,大家都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