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开始,Green Tea Group Limited(绿茶餐厅集团,简称“绿茶集团”)先后3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4年6月19日,绿茶集团第四次冲刺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
被冠以初代“网红”标签的绿茶餐厅到今年已经过了20年的发展。从最新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3年,绿茶集团3年的净利润共计超过4亿元。2023年,新开餐厅数量达到89家,今年计划再开新门店112家。
虽然业绩还算“好看”,但当越来越多的新竞争对手涌现,翻台率和客流的下降,或意味着绿茶餐厅已不被消费者“看好”。业内人士认为,当今餐饮越来越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而绿茶餐厅这种“吃啥都有”的融合菜,反而因为“没有特点”被诟病。即使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这几年一直在菜品方面有所创新,但依旧无法摆脱被调侃“做了快20年,就火了一道面包诱惑”。菜品缺乏特色、社交属性不强是其处于尴尬位置的痛点。接下来绿茶餐厅如何重新找准定位至关重要。
过去3年新开店180家
绿茶餐厅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21年3月,其首次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但由于材料出现错误,包括财务单位矛盾,“流动负债总额”写成了“流动资产总额”等,招股书在6个月后失效。2021年10月,绿茶餐厅再次递交上市申请,并在2022年3月7日披露了通过上市聆讯的招股书,但申请材料再次失效。2022年4月8日,绿茶餐厅第三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之后再无进一步推进。
在时隔两年之后,绿茶餐厅重启香港IPO,四战港交所。根据最新的招股书内容,绿茶餐厅营收规模扩大,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和35.8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0.17亿元和2.96亿元。同时,过去3年,绿茶餐厅也在积极拓展门店。2021年至2023年,其净增门店数分别为56家、40家和84家,3年累计净增180家。招股书同时显示,募资用途包括拓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用作营运资金。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谋求上市方面,绿茶餐厅可谓“执着”。在曾经对上市抱有极大期待和热情的餐饮企业中,做日料的上井集团已经在2022年9月撤回上市申请,老乡鸡也在2023年8月终止IPO。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绿茶餐厅在崛起时,一定程度上吃到了国内购物中心大规模增长的红利。当时绿茶餐厅的聚客能力,非常受商业地产的欢迎。但时移世易,当购物中心里的餐饮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绿茶餐厅的客流和存在感都被瓜分。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持续录得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1.17亿元、0.88亿元和3.01亿元。对此,绿茶餐厅方面解释为“主要系公司动用经营所得现金的大部分扩充餐厅网络”。而且从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平均单店接待人数仅微增0.31%。也就是说,营收的增加和客流增长关系不大,而是依赖于开店。
菜品缺乏特色,陷预制菜争议
根据公开资料,2004年,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在杭州开了一家青年旅社“绿茶”,为背包客提供餐饮和住宿。经营一段时间后,王勤松意外发现,来旅社吃饭的客人反而比住宿的多,二人钻研的火焰烤鸡及火焰虾尤其受顾客青睐。2008年,第一家绿茶餐厅开在杭州西子湖畔。绿茶餐厅定位为高性价比的“新中式融合餐饮”,餐厅人均消费在50元-80元间。
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App上注意到,时至今日,绿茶火焰烤鸡、铁板火焰虾以及“面包诱惑”依旧是位列网友推荐菜的前列。这几道爆品带火了绿茶餐厅,但也成为消费者对其的“刻板印象”。一位北京消费者告诉新京报记者,大概在10年前,自己和朋友确实为了吃到绿茶餐厅的“面包诱惑”在商场门店排了1个多小时。“但现在我感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了,可选择的餐厅和菜系太多了。”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绿茶餐厅分别推出了178道、172道及168道新品。但从消费者的评价来看,反响一般。有人调侃说,“绿茶开了近20年,就火了一个面包诱惑。”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时代在发展,但绿茶餐厅自身定位却没有跟上发展。“10年前绿茶通过快时尚、轻时尚、高性价比的定位一炮走红,但现在的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的定位却没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主打“融合菜式”“中国风”的餐饮品牌太多了,“对于之前用来聚集人气的高性价比菜品,消费者也早已失去了兴趣,尽管创新菜不断,但没有出现新的爆款。” 绿茶餐厅主打的融合菜定位,在现代餐饮进入了细分品类竞争阶段的当下,也被认为没有特点。
在食品安全的管控方面,绿茶餐厅也多次出现问题。2021年12月16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4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第一分公司制售的绿茶葱香烤鸡,被检出大肠埃希氏菌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同年12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景昙路分公司(即绿茶餐厅银泰百货杭州庆春店)加工自制的酸辣捞汁蜇头的铝残留量(以即食海蜇中Al计)检测值为724m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500mg/kg。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预制菜也成为近期绿茶餐厅的较大争议问题。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在杭州绿茶餐厅后厨发现38元的“佛跳墙”用的是预制菜,且未在菜单中标注“预制菜”字样,也不会主动告知顾客是预制菜。在大众点评App上,不少消费者对绿茶餐厅的菜品出品表示失望:“粉丝虾表面糊的一层真的很腻,招牌菜能做成这样真的是无语。”“菜不是现炒我也忍了,但上来都是温的,甚至都没解冻好。”
翻台率下降,开店聚焦三线以下城市
新京报记者同时注意到,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人均价格分别为60.5元、62.9元、61.8元,这与其创立之初的人均消费变化不大。但随着当下各大餐饮品牌都在调低客单价,绿茶餐厅的低价优势也变得不再明显。根据计划,绿茶餐厅将于2024年至2027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和213家新餐厅,开店虽然可以带动总营业额,也意味着拉高成本,甚至摊薄单店利润,对于品牌的经营和资金都带来不小的考验。
在翻台率方面,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翻台率分别为3.23、2.81和3.30,不敌2018年的3.48,以及2019年的3.34。根据创始人王勤松早期的说法,绿茶餐厅“下限是4次翻台,如果达不到,就要考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底,绿茶餐厅有75.28%的门店位于一二线城市。其最新招股书显示,未来绿茶餐厅开店的重点会放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文志宏告诉新京报记者,10年前绿茶餐厅是通过高性价比来获得高翻台率,但现在随着“网红”热度散去,加之租金、人力、材料等各方面的成本上涨,如果依然要坚持这种所谓的“高性价比”定位,挑战是非常大的。尤其在连锁扩张方面,压力会更大。在文志宏看来,在一线城市优化产品结构、门店选址布局、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考虑下沉市场,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绿茶餐厅可以将关注点放在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只要能开进去,客流量是有保证的。”
新京报记者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刘军
港交所6月19日披露,绿茶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餐厅”)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这是时隔近两年后,港交所申请栏上再次出现的名字。在一众连锁餐饮品牌争相勇闯资本市场的当下,四次递表的绿茶餐厅能脱颖而出吗?
绿茶餐厅热门菜多年不变
三冲港交所未果
餐厅翻台率等存在问题
作为“初代网红”餐饮店,绿茶餐厅曾因主打平价杭州菜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这家已成立16年公司的上市之路却相当坎坷。
2021年3月,绿茶餐厅第一次递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六个月之后该申请自动失效。2021年10月份,绿茶餐厅再次递交上市申请,并在2022年3月7日披露了通过上市聆讯的招股书,但申请材料却再次失效。
2022年4月8日,不放弃资本市场的绿茶餐厅第三次递交了招股书,并于三天之后通过上市聆讯,但同年10月,上市状态显示为“失效”,最终未能如愿。有业内人士认为,失效主要为餐厅经营情况不稳定,翻台率未达标。
根据其最新的招股书,集团餐厅整体接待总人数由2021年的3790万人略微减少至2022年的3780万人,整体翻台率由2021年的3.23次下降至2022年的2.81次。然而,绿茶餐厅曾经的翻台率达到过6-8次,对比行业内其他热门餐饮品牌,其翻台率也并不乐观。
计划4年开675家店
多款热门菜仍为初创菜品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休闲中式餐厅市场高度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人均消费介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
绿茶集团经营业绩
绿茶餐厅称,2023年来公司的经营能力有所好转。“由于餐厅接待总人数及翻台率较2022年有所增加,集团来自餐厅经营及外卖业务的收入由2022年的23.74亿元增加50.7%至2023年的35.77亿元。”
招股书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绿茶餐厅总数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3.5%。这似乎让绿茶餐厅恢复了信心,并又开启了新的开店计划。绿茶餐厅称,目前餐厅网络包括382家,并计划于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如今再次勇闯港交所,绿茶餐厅还能继续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心吗?记者翻阅多个社交平台发现,消费者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绿茶餐厅平价好吃,也有人吐槽其每家店的品控不一,还有消费者表示,绿茶餐厅许多菜品可能为预制菜。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绿茶餐厅一直在推新品,但最受欢迎的菜品,还是初创时的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石锅豆腐等,可以看出新品并不出色,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绿茶餐厅此前已经历了三次上市申请,都未能成功,此时递交招股书或是为了增强员工及供应商的信心,究竟能否成功上市还有待观察。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茶餐厅母公司绿茶集团日前在港交所官网披露招股书,拟赴港上市。绿茶餐厅10年前就被称为网红餐厅,如今被业内认为是在下坡路阶段开启了上市之路。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绿茶餐厅有185家,扩张门店成为关键词。招股书中在未来计划及所得款用途中提到,将用于在2021年至2024年开设约340间餐厅等,其中2021年计划开设门店约60家。
然而,2020年营收下降近10%、翻台率连续走低、知识产权被列入上市风险因素等,或让绿茶餐厅面临重重压力。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从2008年开设首家门店至2018年,11年里开设的门店总共仅为107家,而绿茶餐厅未来计划一年就要开到近百家,这是加速进阶还是走的一招险棋?
商业专家赖阳认为,如今商场和购物中心从以传统百货为核心向以时尚餐饮等为核心转型。新兴餐饮品牌越来越多,绿茶餐厅如果不能持续被消费者认可,就会被其他品牌所取代,所以绿茶餐厅想要完成拓店计划并不容易。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表示,餐饮集团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开店扩张计划,是盲目的行为,“想用上市来扩张,突破发展瓶颈,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
图/招股书截图
翻台率3年连续走低
绿茶集团今年3月29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从2018年的13.12亿元增长32.4%至2019年的17.37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同比减少9.6%,至15.7亿元。2018年至2020年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
绿茶餐厅源自王勤松、路研夫妇在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据招股书显示,2008年,绿茶集团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第一间绿茶餐厅。王勤松于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藏绿茶餐饮的前身)总经理。2016年,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王勤松先后担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此外,天眼查显示,杭州绿茶餐饮与西藏绿茶餐饮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王勤松。
“平价”是绿茶餐厅的标签,也成其引流利器。数据显示,绿茶餐厅2020年每名顾客的平均消费61.3元。不过,绿茶餐厅3年翻台率持续走低,从2018年的3.48次/日下降至2019年的3.34次/日,2020年下降至2.62次/日。
图/招股书截图
4月7日晚9时,北京王府井商圈的绿茶餐厅银泰店,扫码点餐的热销榜显示排名靠前的是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绿茶葱香烤肉、江南绿茶饼等,均不是新菜品。“几年前这几样菜就是热销主打,可见绿茶推出新菜品的认可度或许还欠火候。”一位正就餐的消费者说。
“上次去绿茶消费还是近一年前,平价餐厅选择性多,加之绿茶餐厅的菜品更新不算丰富,口味也较一般,就会被遗忘。”多位消费者表示对绿茶餐厅的印象停留在朋友圈打卡慕名就餐。“网红餐厅越来越多,新鲜劲过去了,就失去了兴趣。”大众点评显示消费者对绿茶餐厅评价多为四颗星(满分五颗星),口味评价在4.2分、4.3分左右(满分5分)。
事实上,绿茶餐厅面临客户流失的情况。据招股书,绿茶餐厅每家门店平均每日餐厅销售额出现连续3年下滑。比如下滑最为明显的广东省,从2018年的5.13万元降至2019年的4万元,再降至2020年的2.6万元。每家餐厅每日平均招待顾客的数据也出现连续3年下滑,其中广东省从2018年的1127人下降至2019年的811人,再降至2020年的513人;华北地区从2018年的807人下降至2019年的661人,再降至2020年的410人。
此外,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率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10.4%、11.7%、4.9%。2020年下滑明显。由于2019年大幅拓展门店,且在开设餐厅的地区又新开设餐厅,致使华东等部分区域的同店销售额小幅下降。
计划向交通枢纽、低线城市加速扩张
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共185家。从开店速度看,2019年系门店扩张的高峰,一年新开餐厅60家,2018年和2020年新开餐厅数量分别为34家和23家。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因业绩或续租原因,绿茶餐厅分别关闭4家、4家及6家餐厅。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计划2021年开设60家左右新餐厅,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家至100家新餐厅。主要交通枢纽、低线城市等将成为其门店拓展的方向之一,“高性价比模式让我们在向下线城市扩展时有竞争优势”。
此外,门店拓展将按一线城市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低线城市开设面积较大的餐厅策略。数据显示,用餐面积占地450平方米或以下的绿茶小型餐厅数占比由2018年的 21.5%增加至2019年的37.4%,2020年又增加至38.9%。2020年下半年,小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38,而大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03。
根据计划,绿茶餐厅未来新开门店数最高一年要接近百家。这个被认为处于走下坡路的初代网红餐厅品牌,如今选择上市扩张门店是加速成长,还是走一招自救险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品牌发展往往有突破期,当拥有可以快速扩张的能力时,快速复制起来的成本也会降低。对主要依靠商场或购物中心开店的绿茶餐厅,在商场转型时尚化,同时网红餐饮、特色餐饮品牌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完成拓店计划并不容易。
“想用上市来扩张,突破发展瓶颈,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餐饮集团来说,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开店扩张计划,都是盲目的行为,而过往经验也基本验证了这种盲目冲动的弊端。“为了提升投资者参与上市的兴致而打出大举扩张的旗号,并没有太多吸引力,港股餐饮股很多,对标企业才是对绿茶估值的重要参照物。”
不过,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绿茶选择上市是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速发展,“我认为绿茶不是通过上市自救,尽管疫情下该公司出现业绩下降,但这些年是持续盈利的。”中式餐饮品牌仍有很大的市场预期,“如果能真的聚焦和发力,做到2000家预计也就10年左右的时间。”
知识产权成风险点
在推进上市事宜的同时,绿茶集团也因商标侵权纠纷被诉讼缠身。其招股书提道,“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于中国拥有19项待定商标申请。”同时称,“过去,我们曾发现若干第三方未经本公司授权在我们尚无业务据点的城市使用或模仿我们的商标或商号名称经营餐厅。”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据天眼查,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因商标权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的记录有13条,起诉对象涉及合肥市包河区绿茶餐厅、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份2017年3月的判决书显示,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诉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三被告,要求停止侵犯“绿茶”“绿茶餐厅GREENTEA”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则认为,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和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商标均处于“无效宣告评审实审裁文发文”状态,商标专用权待定,有可能会被确认无效。
法院审理认为,杭州绿茶餐饮是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及第15275989号(“绿茶”)注册商标的商标专用权人,且上述商标均处于有效期内,有权禁止他人的侵权行为。对被告提出的上述商标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法院认为无证据证明商标被商标局宣告无效,不予采纳。
随后,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反诉。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7年11月27日判定维持一审判决中的前3项,要求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一分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享有的第10883640号、第12658471号、第15275989号注册商标专用权,停止使用“麦田绿茶”、“鑫绿茶”标识等。
对此,4月10日,新京报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看到,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第15275989号(“绿茶”),目前仍显示“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这些商标均由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天眼查显示,西藏绿茶餐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勤松正是绿茶餐厅的创始人。
商标网同时显示,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申请、注册公告日期为2020年2月的第30679284号(“绿茶”)显示为“注册”,国际分类为“43”,为餐馆、酒店住宿服务、餐厅、流动饮食供应等范围。
此外,2020年9月,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宣布向全国30多家“山寨”绿茶餐厅及餐厅场地提供方提出诉讼。
有分析认为,公司长期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引发商标侵权纠纷的诉讼,会为公司发展与扩张埋下重大隐患。沈萌表示,诉讼只要如实完整披露,不会影响港股上市,但这些潜在诉讼风险可能对未来的业绩稳定性产生极大不确定性。
同时,绿茶集团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也提道,“过去发现若干第三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或模仿我们的商标或商号,在我们未有经营的城市经营餐厅。我们已提出诉讼以制止这些侵权行为。但是不能保证将来不会发生类似性质的重大事件。”“我们或无法充分保障知识产权,这会损害我们品牌的价值及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在绿茶集团披露的招股书中还提到了食品安全风险因素。2020年8月,网络流传的视频中指出绿茶餐厅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后厨工作人员食用即将端给客人的菜品,且徒手抓食、用筷子翻拣夹食。绿茶餐厅回应称,经调取后厨相关监控录像核实未发现视频中问题。
今年2月15日,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一则事件说明,绿茶餐厅瑞安分店在正月初一新旧餐具更换时,存在个别服务员操作不当引起卫生隐患的问题。
绿茶集团披露的招股书风险提示中指出,如未能检测到有缺陷的食品供应品、卫生或清洁标准不佳等都可能对餐厅上桌的食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可能导致责任索赔、投诉或相关负面宣传,并可能导致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或法院判赔。
或培育新品牌遇挫
绿茶餐厅招股书提到其在休闲中式餐饮里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市占率为0.5%。与前三名相比,绿茶的门店数量还有不小差距。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排名第一的为1988年成立的西北菜品牌,餐厅总数为372家,2020年收入约55亿元,市场占比1.6%;第二是成立于2013年的徽菜品牌,餐厅数量283家,2020年总收入25亿元,市场占比0.7%。第三为2015年创立的上市餐厅品牌,主打酸菜鱼,拥有233家餐厅,2020年总收入约20亿元,市场占比为0.6%。
有分析猜测,上述前三名企业可能是西贝、小菜园餐厅、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西贝、九毛九等已尝试拓展多个品牌,西贝曾推出西贝燕麦工坊、西贝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弓长张和贾国龙功夫菜等,九毛九旗下有九毛九、太二酸菜鱼、怂冷串锅锅、2颗鸡蛋煎饼等。
绿茶方面是否尝试过多品牌发展?据天眼查,绿茶餐厅联合创始人王勤松名下有一家西藏关东造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11日。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关东造”,仅显示位于杭州有一家门店,且已“暂停营业。”
“关东造”是否为绿茶餐厅旗下品牌,未来绿茶集团是否会开拓更多品牌?4月7日至8日,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绿茶餐厅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公司对外的所有信息都需要以交易所网站披露为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进一步回复。
数据显示,休闲中式餐饮市场在2024年有望达5711亿元。在赖阳看来,小型就餐追求新鲜独特,随着品牌竞争激烈,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会降低。对于计划上市的绿茶来说,寻求扩张既要升级调整菜品,也有必要考虑多品牌发展。“人的口味需求变化往往有时代性,这种变化需要多品牌发展支撑,也许本来是辅助品牌会上升成为主流品牌,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不同,这种调整不会影响整个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风险。”
不过,文志宏认为,多品牌虽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消耗和资源投入,不利于企业聚焦。“绿茶餐厅达到足够规模后可以考虑尝试多品牌,现阶段搞多品牌反而会让它走偏。”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