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天天IPO(ID:pedailyIPO) 作者:杨文静 刘福娟
没想到,麻辣烫也能跑出一个IPO。
投资界获悉,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杨国福麻辣烫)提交《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这意味着,横扫麻辣烫江湖的杨国福正式迈向港交所,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发家于东北,杨国福麻辣烫开遍了大江南北。这家公司背后站着一对曾靠摆摊为生的东北夫妇。用了20多年,他们在全国开出6000家门店。此外,杨国福还带出了一个麻辣烫东北军团,他是张亮麻辣烫创始人的表姐夫,亲弟弟创业做了汆悦麻辣烫。时至今日,麻辣烫产业已经成了哈尔滨宾县的一大产业。
杨国福麻辣烫IPO,只是眼下餐饮上市潮的冰山一角。春节前夕,和府捞面准备赴境外上市的消息震惊餐饮业;而几乎同一时间,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已经提交了港股IPO招股书,还有老乡鸡、巴奴火锅、粤式火锅捞王、海鲜餐厅七欣天、老娘舅、西贝正在赶来。开店标准简单可快速复制,这样的连锁餐饮现在都抢着上市。
01 东北隐形巨头,要去IPO了,夫妻联手开店6000家
麻辣烫红遍大江南北,得益于一个不能吃辣的东北人杨国福。
< class="pgc-img">>20多年前,杨国福夫妇还是哈尔滨一对靠摆摊为生的小商贩,他们卖过水果、蔬菜,烤过鱿鱼、火腿肠,却一直收入平平。一次偶遇,夫妇二人发现了一种叫“麻辣烫”的街边小吃,只要将各色菜食放进麻辣汤料中煮沸就可以食用,操作方便,味道也十分诱人。
这种小吃很快引起了杨国福的兴趣。2000年,在哈尔滨一间小小的地下出租屋里,杨国福夫妇做起了麻辣烫。
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是正宗的川味菜品,这让不能吃辣的杨国福十分苦恼。于是,杨国福突发奇想,决定做一种更适合北方人的麻辣烫底料。他以骨头熬制的高汤为底料,加入数十种香料,再浇上牛奶,几番开张试错、收集食客反馈,再停业调制口味后,终于研发出了一种独特的汤底。
多年后,杨国福指着“研发厨房”内各类麻辣烫产品说:“可以喝汤的麻辣烫,是从我们这儿开始的。”
有了独家配方,杨国福准备大干一场。2003年,哈尔滨永和街开出第一家麻辣烫品牌直营店杨记麻辣烫,这便是杨国福麻辣烫的前身。没想到,杨记麻辣烫开业不久就十分火爆,亲戚朋友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提出加入麻辣烫创业大军的想法。
杨国福大手一挥,“只要愿意做,都可以挂我的牌子。”自此,杨国福开始为亲朋好友提供炒料配方,并亲自指导他们开店。找上门加盟的人越来越多,两年之内,哈尔滨及其周边的麻辣烫门店数量就开到70多家。依照不同的地域,加盟费从最初的1000元-3000元到后来的4990元-7900元不等,杨国福赚取了第一桶金。
随后,杨国福的麻辣烫版图徐徐拉开。2007年,杨记麻辣烫有了一个更朴素直接的名字“杨国福麻辣烫”。此时,“杨国福”商标注册成功,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并展开了特许加盟经营业务。
此后,杨国福麻辣烫开启快速扩张的模式。仅一年,全黑龙江省就开出500家加盟店,还在内蒙古开设了第一家省外加盟店。2010年,杨国福决定整顿规范加盟方式,重整之后推动品牌走出了东三省。彼时杨国福麻辣烫已经落地超1000家门店,十年后,这一数字翻了6倍。
2019年底,杨国福曾在采访中透露,当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这其中,加盟费只占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五年内,公司计划将海外门店的数量扩展至1000家,国内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达100亿元。
然而,在品牌高速扩张的另一头,食品安全问题也纷至沓来。先是20多家店铺在外卖平台上证照不符,接着又被曝员工切肉时将双脚放上案台。去年7月,某视频博主潜伏到门店厨房,拍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直接将杨国福麻辣烫送上热搜。
创业20多载,杨国福已年过而立。从北上广深到三四线小城,再从街边巷口到各大高校食堂,甚至在海外多个国家,杨国福麻辣烫都未曾缺席。而在辉煌与争议中,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来到了IPO大门前。
回想四年前,当被问到是否准备上市时,杨国福给出了一个否定答案:“随着市场自然繁衍,目前没有考虑,觉得做餐饮还是自己做一把手比较踏实。”但如今,这个答案却被他本人改写了。
02 加盟费万元起,东北撑起半壁江山,投消费的VC来了
有趣的是,麻辣烫扛把子杨国福和张亮都来自东北。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出生于1985年,比杨国福小15岁。20多岁在四川跑业务时,他受到冒菜启发,决定将它引进东北。为了让麻辣口味适合东北人,张亮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四川传统的麻辣红油汤底改成了骨汤,二是调料中加入东北人吃火锅时爱加的麻酱。随后,张亮麻辣烫迅速打开东北市场。
一开始,杨国福和张亮的扩张之路都是靠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用同一个招牌,也不收加盟费,选个不会抢生意的地方,开家新店,大家一起干。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杨国福和张亮就开了20多家分店。
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比如传闻杨国福是张亮的舅舅,张亮一开始是杨国福店里的员工,甚至有人说张亮“偷师”了杨国福的配方。
对此,张亮曾在对外专访中澄清,自己从进入行业之初就是独立发展的。不过两人的确有亲戚关系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当然,进入麻辣烫行业,张亮承认是受杨国福的影响。
对于麻辣烫连锁而言,加盟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以张亮麻辣烫为例,其加盟费分两档在一线城市和省会、直辖市是19800元,其他地区仅为一万元。而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用根据地区划分更详细,在北上广深的加盟费用是27900元/年,港澳台地区39990元/年,其他地区及直辖市加盟费为23900元/年,在乡镇及县级市则为19900元/年。
现在,麻辣烫产业成了哈尔滨宾县的一大产业。现在提起麻辣烫,杨国福和张亮是两大招牌,就像中国版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此后,东北还诞生了许多其它麻辣烫品牌。比如,真正和杨国福关系近的汆悦麻辣烫,创始人正是杨国福的亲弟弟。
还有一大批麻辣烫品牌正在赶来。觅姐麻辣烫创始人张晓慧原是国家摔跤运动员,2017年6月,她在上海开创了自己的麻辣烫品牌。即便在被称为餐饮寒冬的2018年,觅姐麻辣烫店铺从200家增加到600多家,创造了餐饮行业的一大神话。
2021年6月,麻辣烫江湖开始涌现了融资小蛮椒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啟赋资本。此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是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
小蛮椒创始人郭博楠出生于1988年,也是一位东北人。2011年,郭博楠在上海创立了小蛮椒主营麻辣烫,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把小蛮椒做到了区域第一。小蛮椒主打“回归川渝地区经典的麻和辣”,提供川椒麻辣、麻辣拌等口味选择,人均消费在26元左右。
像麻辣烫这种简单品类的餐饮项目,属于“小而美”的轻资产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餐饮行业受限于供应链、店面成本、品控、人员人本等因素的问题,但对麻辣烫等品类来说很难形成品牌效应。从消费者视角看,选择麻辣烫或者其它小吃,不是非某品牌不可,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就近原则或临时起意。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位专注消费赛道的VC投资人曾对投资界表示,他们想投麻辣烫品类,但头部品牌已经成形,想跑出新品牌很难。而且,麻辣烫店也不差钱。这可以在杨国福和张亮身上获得印证,他们成立至今拒绝所有VC,理由是:不差钱。
03 2022,餐饮疯狂一幕:面馆、火锅、麻辣烫都抢着IPO
“一个小小的麻辣烫店竟然都能上市,还真有点想不到。”听说杨国福要上市,在西安读研的小琳十分惊讶。杨国福麻辣烫是她吃过的第一家麻辣烫连锁品牌,从南方的本科校园一路“陪伴”她到了研究生校园。
时至今日,一家装修得简洁大方的门店,冰箱里放着荤素各式的自选菜品,配合模式统一的食材加工,已经成为连锁麻辣烫的标配。
“统一的加盟和运营模式,以及低廉的成本和巨大的市场空间,麻辣烫想不火都难。”一位行业人士如是分析。而这样的模式,在拉面馆和火锅等容易大规模复制的餐饮赛道同样适用。
春节前夕,绝味食品一则公告惊动了餐饮圈和府捞面准备赴境外上市。这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中式连锁面馆,凭借着引入“捞面”品类和“书房”场景,短短数年开出数百家门店。
回顾2021年,VC疯抢兰州拉面馆的一幕令人记忆犹新。去年7月,和府餐饮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创下连锁面馆行业融资纪录。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超16亿元融资,腾讯投资、绝味旗下网聚资本、龙湖资本、CMC资本、华映资本等现身背后。
时间来到2020年1月15日,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中式餐饮集团九毛九在港交所敲锣,上市首日高开近44%,市值一度突破127亿港元。这家餐饮集团同样起源于一个小小的面馆。1995年,来自山西的大学生管毅宏在海南盘下了一间小面馆,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创业之路。一路走来,这家小面馆最终挺进港交所。
你可能没留意到,与麻辣烫有着同样“出身”的火锅也正被端上IPO敲钟舞台。
今年1月12日,来自苏州的海鲜餐厅七欣天赴港递表,寻求在主板上市。七欣天2006年在苏州成立,从主营野生海鲜螃蟹逐渐扩展至更多品类的海鲜,并进一步延伸至火锅领域,迄今成为国内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
无独有偶,2021年9月,粤式火锅龙头捞王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募资2亿元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捞王成立于2010年,不同于川式红汤刺激味蕾的麻辣属性,以胡椒猪肚鸡为汤底的捞王另辟蹊径,走起了养生路线。截至2021年6月底,捞王在全国26个城市开设有136家餐厅,其中超过80%位于江浙沪地区。
还有眼下创投圈炙手可热的巴奴毛肚火锅,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2021年6月,巴奴毛肚火锅被爆出完成超5亿人民币的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日初资本、高榕资本、番茄资本跟投。此前,这一品牌拿到番茄资本近亿元注资。正如一位香港本地券商人士所言,火锅店的模式相对标准化,是不错的餐饮股标的,相信疫情稳定后将会迎来业绩改善。
经历了疫情的洗礼,越来越多餐饮老板拥抱资本市场。上个月,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已经提交了港股IPO招股书;更早之前,老乡鸡已与券商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正在冲刺深交所主板IPO;还有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曾放言,西贝确定了要融资,要进入资本市场。
进入2022年,我们正在目睹着这热闹的一幕:中式餐饮上市潮大爆发。
[本文作者天天IPO,i黑马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pedailyIPO)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孙继伟 霍慧
导读
一批线上餐饮特色品牌借助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分层促销、口碑传播,迅速崛起。本文选取觅姐麻辣烫、淘汰郎火锅、曼玲粥店三个线上餐饮品牌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各自的成功之道。
近年来,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兴起催生了一批线上餐饮品牌。Analysys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6月,饿了么、美团的月度活跃用户分别达到6277.1万人、3794.5万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线上餐饮交易额达10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123.8%。
本文选取觅姐麻辣烫、淘汰郎火锅、曼玲粥店三个线上餐饮品牌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成功之道,并对线上餐饮品牌创业发展提出建议。
觅姐麻辣烫由上海晓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创办,截至2018年12月,在全国已有600多家门店,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8个省份、35座城市。
淘汰郎火锅是由云景品质(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创立的火锅新零售品牌,目前已在全国105个城市开设了门店。
上海曼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曼玲粥店)由邓公断于2012年创办于上海,近年来逐渐向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地区渗透,目前已开设200多家连锁店。
线上餐饮快速兴起的原因
1.新“食”尚,低成本
“轻餐饮”制作简单、快捷,大大缩短了从接收订单到出餐的时间,成为工作和生活快节奏的城市年轻群体新“食”尚。外卖以“轻餐饮”为主,依托标准化流程快速出餐,如觅姐麻辣烫、淘汰郎火锅、曼玲粥店均具有以线上订单为主、线下门面小、不需要大厨的特点,人工及房租成本低、销量大,总体盈利水平比传统餐饮高。
火锅是餐饮业的一个特殊品类,一般商家只能提供线下消费,即使提供外卖服务,也需要消费者自己准备电磁炉、锅具等设备,或者由商家提供,待顾客吃完后再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回收。
◆淘汰郎创立之初只做线上订单,致力于“到家餐饮”,提供围绕火锅的各种单品、锅具、燃料等,改变了传统火锅外卖上门回收锅具的方式,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曼玲粥店改变了传统粥店的经营模式:以线上订单为主,线下为辅;将熬粥、配送等运营环节标准化,科学管理生产运作流程;小店面、操作人员少、无大厨也可以营业。仅开设线上订购通道的部分门店,只需要一个门头及合规证件即可营业;开放线下营业的门店因主攻线上订单,也不需要太大面积。
2.借助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外卖企业鼓励消费者在线完成产品挑选、下单、支付等一系列消费行为,线上订单可帮助企业收集、掌握顾客行为的一手信息。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地判断顾客消费偏好,以便及时调整产品品类及服务,开展针对性、个性化促销,降低试错成本。
偏好外卖的消费者以年轻工薪族、大学生为主,他们从小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热衷于在各种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喜欢的新事物。
◆觅姐麻辣烫的外卖平台运营标准统一,根据顾客消费偏好及时调整商品品类、制定营销策略;打破传统麻辣烫简易包装的习惯,将配送包装精致化,从打包袋、打包盒到餐具,统一以天蓝色为主色调,让顾客从视觉上也能感知其品牌魅力;对于不同消费群体,外卖打包袋内的“暖心贴士”附送不同的话语,如“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吃饭哦”——让消费者感受来自商家的温馨关怀。
◆淘汰郎火锅借助大数据分析,把目标顾客定位为“想随时随地吃火锅却不愿出门的顾客”,研发出“最受用户喜爱的6种不同口味锅底”;推出“不用火、不用电、十五分钟速热即可享用”的“懒人火锅”系列;外卖送餐时间从上午10点至凌晨3点,附赠锅具、可燃烧120分钟的燃油罐,方便顾客“随时随地,想吃就吃”。
◆曼玲粥店在开店前的选址阶段,就会借助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来判断目标店铺的辐射范围、目标区域内消费者偏好及特点、附近交通条件是否方便外卖配送等因素。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曼玲粥店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食材成本、顾客类型、季节变化等特点,每隔1~2周推出不同的新品。
3.分层促销,提升线上支付转化率
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目标顾客的群体画像,如果这一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外卖企业与第三方外卖平台则会合作开展促销活动,商家借助平台补贴政策,吸引顾客进行线上下单、支付。
“满减”活动是外卖商家吸引新顾客、增加流量和曝光度的重要手段,商家通过对顾客消费心理的分析判断,合理设置不同档次的“满减”活动,以提升顾客下单、支付转化率。“满减”活动通常分为四档:引客档、凑单档、双人拼单档、多人拼单档。
(1)引客档用起送价保底法和低价吸客法来吸引新顾客。
起送价保底法:通常是顾客只点一道菜无法满足起送价,需要继续下单达到起送金额,适用于以单点炒菜、小份菜为主的外卖商家。
引客档“满减”价位=最低主菜价+第二最低主菜价
引客档“满减”额度=最低主菜价+第二最低主菜价-成本-(最低主菜价+第二最低主菜价)×保底毛利率
低价吸客法:适用于主攻某一品类的商家,如烤肉饭、米粉、鸡公煲等。
引客档“满减”门槛=比店内最便宜的主食还低一些的价格
引客档“满减”额度=最低主食价-成本-最低主食价×保底毛利率
(2)凑单档是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吸引其多点菜。
凑单档“满减”价位=最低主食价+最低小食价
凑单档“满减”额度=最低主食价+最低小食价-成本-(最低主食价+最低小食价)×保底毛利率
(3)双人或多人拼单档:适用于公司同事间、家庭等用餐场景,有助于吸引多人点单、防止顾客拆单、提升销售额、推广外卖品牌。
拼单档“满减”价位=最低主食价×人数
拼单档“满减”额度=最低主食价×人数-成本-最低主食价格×人数×保底毛利率
< class="pgc-img">“轻餐饮”制作简单、快捷,成为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年轻群体的新“食”尚
>曼玲粥店不断与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合作开展促销活动,针对一人食、两人食、多人用餐分别推出“满25减17”“满49减20”“满79减25”三档“满减”活动,同时配以热销产品5折优惠等活动。
菜单上不仅包括各种品类的粥,同时还有油条、蒸饺、春卷、榨菜等小食品,套餐搭配不仅有助于顾客完成凑单档,也有助于顾客消费体验。
大力度的促销活动为线上店铺带来巨额流量和稳定的顾客量,曼玲粥店日平均外卖订单可达500~1000单,最快时15秒即出一单。
觅姐麻辣烫、淘汰郎火锅也有类似的“满减”促销活动,淘汰郎火锅还有“用户首次下单99元套餐免费送锅”“有锅用户复购可以换购单品”等优惠活动。
4.口碑传播,减少推广成本
与传统餐饮相比,线上餐饮大大减少了线上、线下的广告投放。上述三家案例企业投放的线上和线下广告都非常少,品牌宣传主要通过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吸引顾客分享、传播,例如朋友圈拍照分享等。
◆觅姐麻辣烫与专业团队合作,严控营运过程,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外卖包装采用小清新风格,通过精致的包装、温馨的纸条留言,增强顾客黏性;采取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关注。
◆淘汰郎火锅严控食材和辅料源头质量,以日本料理标准重新定义火锅食材标准,其第一个员工就是拥有12年日本料理经验的厨师;单品小份配送、60分钟随叫随到,解决了消费者一人食火锅、想吃火锅却不想出门、点少了怕吃不好、点多了怕吃不了等火锅行业的消费痛点,让顾客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曼玲粥店强调粥品的营养价值,以“因爱而生,专注做粥,曼玲坚持品质与实惠并存,不辜负美食与你”的宣传语建立与消费者关系亲近的品牌形象。
一碗粥,看起来简单,但作为外卖却有诸多痛点,如由于粥品属性不经久置、易坨,外卖配送时间较长时难以保证食物口味。为此,曼玲粥店在打包盒设计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打包盒盖子都有一个小洞,便于水蒸气散发,解决粥在外卖配送过程中变坨等问题。
线上餐饮创业成功的个性原因
线上餐饮的快速兴起,除了上述共性原因之外,三家案例企业也各有独特的成功之道。
1. 觅姐麻辣烫:赋能改造“夫妻店”
不同于其他品牌完全“从零到一”的创建模式,以麻辣烫市场已有的“夫妻店”为基础,通过承包实体店线上外卖配送运营,推出觅姐麻辣烫品牌;以专业团队给不擅长互联网运营的传统“夫妻店”赋能,打造IP文化,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2. 淘汰郎火锅:以创新破困境,填补需求空白
火锅外卖不同于常规外卖餐饮,由于需要再加热过程,对消费场景有一定要求。当小火锅界领先企业呷哺呷哺尚未上线外卖业务时,淘汰郎已逐步占领线上市场。
虽然海底捞等传统火锅品牌近些年也开始提供线上餐饮服务,但在送餐时间、外卖配送模式等方面,都尚未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想吃就吃”的需求。
淘汰郎以延长营业时间、首次点单99元套餐送锅具和燃料瓶、锅具可重复使用、再次购买可换购单品等创新模式为卖点,提升顾客黏性和复购率;在每个城市均配置中央厨房, 5~15个前置仓分布在城市各个方位,保证消费者随时随地享用其火锅产品。
3. 曼玲粥店:标准化、高品质运营
传统餐饮行业对厨师依赖性高,人员流动性大,难以标准化,可复制性差。曼玲粥店深入研究每一款食材的特点,经过不断试验,将备料、熬制、打包、配送流程化、标准化,在快速出单的同时保证食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
例如,小米粥使用南瓜水熬制不会黏稠、皮蛋瘦肉粥熬制前将皮蛋用纯净水稀释……此外,曼玲粥店借助共享厨房提供后厨设备、食材采购、统一办证等优势,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和时间成本。
打造线上餐饮品牌的建议
目前,线上餐饮许多细分领域尚未出现强势品牌,准备打造线上餐饮品牌的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借鉴上述三家案例企业的创业经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精心研制产品,让顾客为口味埋单
餐饮业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食物美味好吃,如果产品口味不好,即使营销能力再强,顾客也就会体验一次即可,复购率低将无法保证公司的持久发展。
饮品行业“网红”品牌“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认为,要从产品口味和消费观念上真正读懂年轻人。新一代消费者不仅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变,舌头也变得更加挑剔,这就要求线上餐饮企业在适当进行营销推广以扩大知名度的同时,更要重视提供高品质、好口味的产品。
2. 聚焦自身定位,控制扩张节奏
线上餐饮品牌初见成效后,无论是迅速扩张门店,还是多元化扩张品牌,都存在风险。曾经红极一时的黄太吉煎饼,在尚未完全赢得消费者认可时,就匆忙实施多元化战略,接连推出“牛炖先生”炖菜、“来得及”外卖、“从来”饺子馆以及“大黄疯”小火锅店等多个餐饮品牌。
这些品牌并未像曾经的黄太吉煎饼一般迅速蹿红市场,大都默默无闻直至关张,同时也严重稀释了黄太吉煎饼自身的品牌力。到2016年底,黄太吉煎饼已关闭了一半的大型工厂店。
淘汰郎注意控制扩张速度,专注于火锅产品。其创始人赵子坤表示:“淘汰郎早期起步虽然慢,但稳妥,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积淀后,才会加快品牌扩张和业务推进速度。先通过线上业务树立品牌形象、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再引流至线下,开设实体店。”
3. 优化配送体系,增强顾客黏性
线上餐饮在订单高峰时间一定要保证质量,做到出单快而不乱。
例如,从线上接收订单后,进行多维分类,把不同种类单品、口味等明细信息打印到小票上,有助于捡菜、打包环节的准确高效,同时避免出现漏菜、错餐等情况。
将沟通纳入配送体系。对外卖包装进行精致化设计、在外卖内附赠暖心小贴士,有助于品牌传播和增强顾客黏性;对配送员进行配送通知话术、服务态度等相关培训,让顾客获得良好体验;提升智能客服水平,对送餐时间延误、错餐等问题,主动发送致歉信息安抚顾客,避免差评。
4. 后厨透明化,消除顾客食品安全疑虑
鉴于顾客对线上餐饮生产过程及卫生安全心存疑虑,企业可引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线上餐饮的后厨纳入实时视频监控,供顾客随时在线查看食材来源、制作流程与制作现场等信息。建立线上顾客线下督察机制,邀请线上顾客到线下操作后台巡视督察,对比现场考察与在线查看结果的异同,给管理中心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
>lt;好设备上汇厨易佰网>
易姐感觉到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标新立异,热气腾腾的香辣美食早已不仅仅是冬天饮食的标配。
人们更喜欢一种新吃法“以毒攻毒”,想象一下在大热天的夜幕下,一群人围坐摊位前,点上一碗辣油四溢的麻辣烫,一口下去满嘴涂满厚厚的辣椒,配合着黑夜的余热,再看人们早已经大汗淋漓,满身湿透,脑门上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滑落,边檫鼻涕眼泪边直呼“爽”,这样奇怪的吃法也被大家美其名曰养颜排毒。
据说麻辣烫起源于川渝之地,在岷江两岸众多船工和纤夫日日在水中辛苦劳作,长年累月的浸湿使得大部分人身上生满湿气,他们利用辣椒、花椒这样的辛辣佐料,熬制浓汤料,再将蔬菜肉品放入涮后食用,既可以裹腹又可以驱寒、除湿,这就是麻辣烫的雏形。
如今,麻辣烫从江边走向岸上,从小众走向广大人民。
杨国福、张亮一直都是国内的麻辣烫的领头者,更有吉阿婆等等后来居上成为佼佼者,然而觅姐麻辣烫硬生生从中闯出一条自己的大道。
2年期间,在上海、江浙、北京、武汉等地开店1500家,遍布大江南北,单店月销量更是超过10万,一时间创造了难以复制的餐饮神话。
“觅姐”创始人的传奇人生
觅姐麻辣烫的创始人张晓慧,如同她的品牌一样充满传奇色彩。早年不满家庭的包办婚姻,毅然选择逃离家乡,在巧合下成为职业摔跤手,之后去舟山创过业,炒股破过产,几度沉浮后,她最终选择来到上海打拼。
卖掉所有产业,怀揣50万来到上海重新开始,刚来的时候她做跑过外卖、开过餐厅,期间她嗅到新的商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吃麻辣一类的食品,麻辣烫、火锅成为他们的首选地,市场前景很大。
2016年,张晓慧成立了餐饮项目孵化公司,随后成立了麻辣烫品牌“觅姐”,之后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她和她的品牌大获成功。
不一样的麻辣烫才是最精彩的
为什么选择做麻辣烫这一美食,张晓慧自有她的过人之处。她发现市面上的麻辣烫无限雷同,无论是杨国福还是张亮,这七八千门店里充斥着相同之处,食材一致、制作相同、店面老旧等等都不符合这庞大市场顾客需求。“他们有的只是规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张晓慧抓住这一机会,展开了后期直追,弯道超车之路。
麻辣烫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吃有余,形象不佳。一层层辣油包裹着各样的蔬菜肉类,不仅没有色香感,更多是一种脏乱差的印象,而觅姐麻辣烫就抓住这一不足,展开了改进和创新。
一个全新的干净、卫生的麻辣烫上线了,张晓慧舍去了传统香辛料和辣椒熬制方式,她每天采购新鲜的骨头、成品的整鸭、猪皮,三种主料熬制四五个小时,硬是将底汤熬成了香气四溢、营养丰富,麻辣烫的汤也可以喝的放心过瘾。
除了汤底的新鲜,食材选择更是放在首程上,蔬菜必须采购当天新鲜的,绝不隔夜再翻;丸子类的食材都是觅姐公司自制,绝无淀粉感。
门店装潢上,“觅姐”采用青春文艺风格,蓝白等单一色调,一时迷住了无数少女的心,走入其中仿佛置身于欧洲贵族小屋,画风可见一斑。不管是店内的修饰、餐具规格都充满现代时尚,就留外卖包装也采用西式餐盒。此外,张晓慧对自家的分店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24小时不间断的监督,直到卫生达标。
从小餐厅到大巨头,觅姐的雄心壮志
“觅姐”从建立之初就计划着让这个品牌发展壮大,于是张晓慧希望通过其他商户的加盟合作来壮大,在上海觅姐麻辣烫连锁店的月营业额在15万以上,巨大的盈利能力吸引了全国不少人投资加入,相信张晓慧和她的觅姐麻辣烫会在全国麻辣烫市场占有更广大的份额。
今天,易姐通过讲述张晓慧的精彩人生,向各位读者传递一个信念,商机也许就在你的身旁,永远不要觉着已经没机会了。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们在百忙之中还能抽空欣赏易姐的文章,也欢迎大家拍砖指正不对之处。动动小手关注易姐,点赞评论转发都是易姐坚持更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