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部队火锅,这道美食在韩国非常有名,是韩餐里面少有叫得上名字的菜。在韩国人眼中,部队火锅是类似于炒年糕、海带汤一样的“名菜”。
部队火锅一般由午餐肉、辣白菜、辛拉面、芝士等食物炖煮而成,深受韩国人喜欢。但部队火锅的由来,却经常遭到一些他国人的笑话。
关于部队火锅的由来,有一说法是韩国的成年男性都要服两年兵役,但他们都不擅长厨艺,所以把食物全部扔到锅里面,一锅乱炖,味道却出乎意料地不错。
但更被广为承认的,也经常受到笑话的是另一种说法:部队火锅是用美军的剩菜做的。这样的说法真的有依据吗。
答案是有的。
< class="pgc-img">>一、穷人温饱,靠午餐肉
部队火锅的由来,还要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说起。
当时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瞬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因为范围过广、且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
经济大萧条让美国很多人破产、失业,甚至面临温饱问题。美国人只能一再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于是大量的劣质产品被制造出来。
后来闻名于世的斯帕姆午餐肉,就是在经济大萧条的凄凉环境中应运而生。商人瞅准商机,用廉价肉、火腿和面粉搅合在一起,制作出了低廉的肉罐头,用低价格在市场上打出了一片天下。
当时一个午餐肉罐头只要40美分,又方便快捷,大部分贫穷的家庭都能吃得起。
< class="pgc-img">>而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也直接导致了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的崛起,毕竟当人贫穷的时候,获得财富最快的方法便是掠夺。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午餐肉也在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斯帕姆午餐肉是整个二战期间名气最大的口粮,由于午餐肉在食用上的方便快捷,只需要炖点杂菜就可以成为战争时期前线士兵的一顿美食,所以几十亿的午餐肉罐头在战争期间,被输送到战场后勤部,最后送上了美国大兵的餐桌上,成为了美国大兵避之不及的“灵肉”。
美国大兵因为吃的午餐肉实在太多了,所以后来一见到午餐肉就隐隐作呕。但午餐肉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却是一场美食盛宴。这其中甚至包括德国和英国的士兵,都羡慕美国大兵能顿顿吃午餐肉。
而对于当时贫穷的韩国人来说,则更是满汉全席般的存在了。
< class="pgc-img">>二、剩菜剩饭,美味佳肴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已经迎来了和平时代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和苏联的制霸中,美国派遣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开始“抗美援朝”。
而在这场战争中,美国送来的不只是联合国军,还有数不胜数的午餐肉罐头。
当时美国大兵在韩国驻扎的时候,就是“大手大脚”的典范。吃不完的午餐肉随手一扔,或者干脆都没吃就扔掉了。
而且由于过量供应的午餐肉罐头,导致许多经常过期,要变成厨余垃圾被扔掉。
但当时的韩国人民都很贫穷,或者说不只是韩国人,二战结束才没过几年,许多国家都还在战后重建,百废待兴。所以即使是过期的午餐肉罐头,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部队火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 class="pgc-img">>当时距离韩国首尔市不到十公里的距离,有一个议政府市,是朝鲜半岛的军事要地,也是部队火锅的发源地。这个地方在战争时期显得破败不堪、人民流离失所,没有瓦片遮身,也没有食物充饥。
于是,在战争废墟上生存的韩国人民四处搜刮食物,树根、草叶这些都是奢侈的,毕竟周围早就被大炮轰得寸草不生了。饥饿贫寒之下,韩国人民将目光打在了美国军队身上。
韩国人民一开始是去捞美国军队的泔水来果腹,渐渐地发现他们有很多余留下来的午餐肉,于是韩国人民就开始各显神通了。
有些午餐肉是偷出来的,有些是买通了后勤部的,有些是去翻垃圾捡出来的,还有一些则用得更加不堪的方法得到的。总之只要能得到美军的这些“剩菜剩饭”,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
< class="pgc-img">>毕竟,人最直观最迫切的欲望,永远是食欲。
韩国人民将这些剩菜剩饭珍之重之,放在锅里大乱炖,就变成了一锅美味佳肴。也因为食材是出自美国部队,所以也叫部队火锅。
三、树大根深,不能忘本
迄今为止,部队火锅经过不断改进,从邋遢之食被端上了真正的饭桌,加入了许多真正的美味佳肴,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但尽管如此,部队火锅依然受到了许多他国人民的嘲笑。
我们会吐槽说这是“嗟来之食”、“穷人乐”、“穷疯了”、“垃圾大杂烩”等。但其实,中国的很多美食最初被制造出来,也都是像部队火锅一样,并不那么“体面”。
比如珍珠翡翠白玉汤,便是用馊豆腐、碎锅巴和几片烂白菜煮成的。但是这对于当时还在乞讨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已经是像珍珠和翡翠一样珍贵的东西了。
再到现代颇受欢迎的重庆火锅,其实一开始被制造出来,也是因为底层的码头工人,实在吃不起鸡鸭鱼这样珍贵的食物,所以只能去买些便宜的牛下杂,煮着随便吃一吃。没想到鬼斧神工之下,造就了重庆的九宫格火锅。然而它的制造之初,不过是贩卖给一些贩夫走卒和贫穷工人。
< class="pgc-img">>包括像传统名菜叫花鸡,也不过是一个乞丐偶然得了一只鸡,可是又没有任何调料工具的情况下,无奈只能将鸡涂满泥土和柴草,放到火中煨烤。乞丐也没想到做出来的鸡肉竟然会这么香气熏人,此无心之举也做出了一道传世名菜。
这样一看,其实中国的许多名菜的起源似乎都不是那么“体面”。老祖宗千难万难之下,能饱腹已经是极尽力气,最终这些菜式经过多次改造,变成了如今的传世佳肴。
所以中国人民很懂这些艰难之处,也常怀感恩的心,对于韩国部队火锅的嘲笑,其实并非是出自于部队火锅的食材“出身不好”,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韩国人民好像总是在文化方面有令人无语的自大,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吹嘘得天上有地上无。而且也喜欢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才是他国人民抨击韩国部队火锅的真正原因。
其实,在这番嘲笑之下,人们抨击的不是部队火锅,而是韩国人民莫须有的自大。
但话说回来,韩国人对于部队火锅的热衷,也正像是我们对于那些曾经滋养过祖宗的食物常怀感激之心,树大根深之间,绝不忘本。在此,也盼望需要捞泔水吃的穷苦日子,永远不要出现在下一代人身上。
正如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历史的意义,这才是饮食传承的意义。
文/小羊
参考资料:
1、《午餐肉为什么不叫早餐肉,晚餐肉》,江华
2、《韩式部队火锅,冬天不可错过的美食》,棉花糖
拔4500多米,
边防官兵吃上了自热火锅,
真的是看着看着就饿了!
为了改善边防官兵的生活,西藏军区为官兵配备自热米饭和自热火锅,让官兵在野外巡逻时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既暖胃,也暖心!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战士范永东说:“因为现在冬天的话我们巡逻也特别的冷,然后吃了这个的话也特别的舒服,感觉比较暖和。”
“好好吃!”看着边防官兵大口吃饭的样子,真的觉得很满足。
条件的改善,为边防官兵创造了便利。除了吃上了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西藏军区边防哨所还有了这些改变。
远程监控系统
近年来,西藏军区大力组织开展信息化边防建设,将各种科技手段引用到边防管控当中。
在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军区某边防连,官兵们正在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连队辖区内的三个通外山口进行观察。
以前官兵们要把辖区巡逻一遍至少要4天时间,现在只要4个人就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的持续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各类情况。
新型侦观测器
陈贫生已经在边防上工作3年了,每次巡逻时都走在最前面担任观察警戒任务,说起信息化边防建设的情况,他主动介绍起了自己所使用的新型侦观测器材。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战士陈贫生说:“它观察的时候特别清晰,如果说距离较远也可以调整它的倍数。”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型多功能望远镜,可以根据现地情况切换雪地、丛林、城市、海洋不同的模式,并可以及时地把观察信息记录下来,进行拍照或者录像。
这个望远镜还可以进行红外、热成像以及微光的观察,对一些伪装的目标、夜间的目标,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观察作用。
边防巡逻套装
科技含量水平较高的边防巡逻套装也配发到了部队,给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边防巡逻服,深受大家的喜欢。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指导员 王锐说:“这个衣服最大的特点就是轻便,保暖,我们边防官兵在进行边防执勤的时候,有时候上山容易出汗,但是在高原上温度又很冷(低),但穿上这套衣服,既能够排汗又能够实现保暖这个功能,我们边防官兵特别满意这套衣服的功能,也很舒适。”
条件的改善为官兵们创造了便利,提高了管边控边的质量效益,也更加坚定了高原军人扎根边防、守卫边防的决心和意志。
边防有我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来源:环球网
日,根据央视报道,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后勤保障质量不断提升,边防将士们已经用上了汗蒸房,还吃上了火锅。士兵们在天寒地冻中执勤一天、长途巡逻后,还可以进入桑拿房内蒸一蒸,不但可以卸下一天的疲惫,还可以把寒气排出,确保身体健康。另外,该部还为官兵配备了各种制氧设备和高压软体氧舱房,让士兵们在高原环境下的身体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
< class="pgc-img">>另外,西部战区还组织各机构,为高原上的一线部队提供了波司登等民企专门为部队生产的防寒服、羽绒大衣;据悉,这些企业非常用心,为了让官兵们能够更多安全保障,企业采取了最新的技术,让防寒服和羽绒服在耐受-40℃低温的同时,还具备了防水、防风和防探测功能,一般的红外/夜视探测器,都很难发现穿这种服装的士兵。此外,重型防弹衣等军事装备也已经送到士兵们手中。
< class="pgc-img">>在做好御寒的措施的同时,战区还瞄准士兵日常生活质量,别出心裁,为高原部队提供了烧烤设备、火锅餐具,让雪域高原上的前线官兵,也能痛痛快快吃烧烤、涮火锅。对此,士兵们都非常开心,纷纷合影记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但士气大振,而且还充分地保障了持续、长期的作战能力。
< class="pgc-img">>就在我军积极改善条件的同时,隔壁的印度也没有闲着。今年以来,印度在中印边境大举增兵,据说前线部队已经达到了20多万人,规模庞大。但是由于印度长期以来缺乏充足的后勤保障能力,因此无法为这些一线部队提供足够的御寒、食宿保障,毕竟在印度社会,这些底层士兵地位并不高,能给他们发厚大衣就已经不错。
< class="pgc-img">>面对日益寒冷的高原气候,印度决定从美国订购了1.1万件防寒服,为啥不用印度自己国产的?因为很简单,印度没有国产防寒服的能力。但是,由于美国的库存不足,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防寒服,因此只能把大量的“二手衣服”混在其中出售,这些防寒服不但有破损,而且还有一股怪味,令前线印军怨声载道、士气低落。要知道,印度曾多次出现极寒天气导致的人员冻死冻伤事故,面对我军吃着火锅、蒸着桑拿的“优越”待遇,印军怕是要“馋哭了”!
< class="pgc-img">>自古以来,打仗就是打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国一贯重视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其实不光是配备这些日用品,更重要的是,我国充分发挥基建、制造业的优势,为前线部队配备了大量的方舱式基础设施,包括军用医疗方舱、宿舍方舱、设施齐全的厨房方舱等,甚至还有侦察方舱、无人机指挥方舱、作战指挥方舱等,内部都有先进的电子设备,这些方舱有些自带电源,有些可以依靠太阳能供电,在部队临时驻地中可以做到布局整齐划一、功能完善齐全,充分满足士兵在前线的各种需要。
相比而言,印度依然停留在一般水平,依靠搭建帐篷、营地、石屋等方式建设基础设施,各种生活设备也没有统一电源、统一标准、统一布局,不仅杂乱不堪,而且功能有很大缺陷。所以,中印之间根本不用冲突,就已经高下立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