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在推广我区优质农产品时,总是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定海有许多好吃的水果。比如被称之为最具特色的晚稻杨梅、定海的草莓、以及如我们许多吃过的人心心念念的林红年师傅的杨桃。
< class="pgc-img">五星的杨桃,五星的推荐
>除上面之外,定海还能找出许多的好吃的农产品,甚至连长白岛养的南美白对虾的品质也是非常的好。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好吃的原因归结为海岛特殊的自然资源禀赋,归结为北纬30度的神奇。海岛的海涂母质所具有矿质丰富以及生理性干旱的夜潮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如柑橘、草莓、葡萄、西甜瓜等具有非常好的品质。北纬30度处于中国四季最为明显的地段,除了台风这样的破坏性灾难,分明的四季以及海洋所带给的湿润与清新,不仅造就了生物多样的海岛生态资源以及空气清新的良好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岛的好空气,使得如杨梅这样的裸果和茶叶这样的鲜叶直接加工品,具有了明显的避免尘降污染的条件。
< class="pgc-img">晚稻杨梅,海风吻过的世间美味
>而在我看来,一个地方的农产品的好吃与否还需要从社会性上去看,即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喜好。定海农产品的好吃还在于这样的社会性,即海岛过去所处的较为封闭的区域,对于一些不容易保存的农产品,自然就会留到较好的品质的时候去采摘,原因是不能够进行交换。最为典型的是晚稻杨梅。晚稻杨梅需要在果实近完熟时才能表现其值得赞美的品质,但这只能来定海的杨梅园中品尝,定海的晚稻杨梅一般是不过夜的,不少人认为晚稻杨梅只要过夜,品质就差了,而放入冰箱后同样会使其特有的清香味发生变化。
因此好吃对于消费者来说,总是能够留下印象。在定海的优质果园里走走,依然能够给大家推荐一些好吃的东西,哪怕在这样冬天,红红的草莓也代表着定海的一种味道。然而好吃并没有留下什么标准。以及包括同一个水果在不同人的口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常肯定与不值一提二种情况。因此,好吃是什么?对水果而言是吃这个水果人的一种直观感受,因此这个时候,谁认为好吃就显得重要,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而有多少人认为好吃也重要,这是一个量的问题。
红颊红颜兼美味
>对于生产者来说,种出来的水果好吃将决定着一个果园的的前景,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无形谓之道,有形谓之器,所以对种水果的人来说好吃就是最为基本的道理。
当一些朋友想买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个意思,我要买一些最好的果子。比如我碰到最多的是最好的杨梅、金塘李、皋泄香柚。因为这是我区的三大传统名果。然而让我犯难的是,何为最好?很多时候我把这样的话扔给了一些优质果园,反正是最好的果实,你自己看着办吧。当我们把最好这样一种要求提出来时,必然是需要通过一个真实的水果来表现,那么什么才是好水果这样的有形之物来去满足吃的好水果这样无形的消费者要求时,就需要把好的标准给提出来。为此曾经在品质因素调查中详细地介绍过品质指标。也多次地讲到过一个好水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好吃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虽然一个固定的样式是不是为了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要求,而是为了目标的消费群体的。
阅读链接
品质因素调查(二):品质因素的定义与常用品质指标
与好吃相比,一个好果自然包含更多的内容:
一是外观指标:果实大小(单果重)、形状(果形)、色泽(果面着色)和其它影响外观的一些因素(如新鲜、干净度、病虫害)等。原则上这些指标做到最好,那么自然就会有一个理想的好的果实出现,最为直观的评价就是:好看。
二是内质指标:糖度(可固)、酸度、(固酸比)、香味、硬度(脆软)、化渣性等。其直观的评价就是:好吃。
因此从上面来看,好果至少比好吃多了一个好看。或者说从消费的角度来说,首先是看到接下来才会去吃。而从当下大多数农户生产的角度来说,好吃往往是不能非常准确地判定,但好看是可以直接决定的。所以从种植者的角度讲,给消费者的应该是从好果的角度出发,以种出好果为目标。
怡然的红水晶,在可固到了一定时候,好吃就成为最好的理由
>当一个果园明确什么样的果是好果时,就能够满足我前面提出的要求:即给我要买最好的果子。然而这样的果子在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子中占多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果园的种植者来说,种出足够多或者好果实的比例不断地提高应该是最为直观的目标。无论是我的《换种思路种水果》还是《果园提质增效》系列所讲的理念与思路,均是围绕着一个好果来展开的。因为如果好果的数量不够,或者果实不好自然就不会有下面我所提到的好产品。
很多时候在一个果园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被认为非常好或者说非常典型的水果,好看又好吃。然而当我们要求这样的水果有多少的量时,往往就拿不出来了。我们定海的不少果园或产品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晚稻杨梅,虽然与时令水果的季节属性有关,但事实上好看又好吃的顶级晚稻杨梅真的不多。当我们把定海的优质农产品向外进行推广时,就会面临一个产品定位的问题,即该拿什么样的水果出现在我们的消费者面前,即能达到好看好吃的要求,又能够满足量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果园最终需要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当我们果园能够种出足够的非常好的水果时,那么这个产品里的水果应该是往更好的方面去,但当我们的果园并不能做到这一些时,那么需要降低相应的某些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外观品质上降低点要求,如果实小一点,或者大小有点差异,颜色差一些等。但不管何种操作,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产品应该是具有某种可描述的内容,并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当一个具体的果园去确定自己卖给消费者的具有包装的水果产品时,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产品设计,它包括组成这个产品的水果的等级与相应的指标,产品的包装设计与规格,还有就是这个产品的价格。
< class="pgc-img">当形成产品时,必然需要包装以确定相应的规格,如装几只,装什么样的水果等。
>用以交换的产品称之为商品,经营果园所赚的钱最终都需要通过商品这个媒介,向消费者去换成钱。因此作为商品需要向消费者传递一个水果产品相关的信息,如:名称是什么,重量、等级、价格等等,理论上应该足够的详细。
用来评价一个果园的水果产品是不是好产品,它的参考标准原则上并不是水果本身,而是效益这样的一个经济指标。因此好产品已经离开了果园,并不是一个经营者通过自身努力而可以控制的内部问题,它涉及到消费者以及可能存在的流通销售环节。因此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了价格和成本的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朋友对好吃好看这样的好水果并不认同,因为这样的水果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好产品,而产生良好的效益。但我的观点依然是,当整体社会更多的要求农产品自身的品质时,特别是水果的好吃直接与水果的种植相关联时,品质就成为了好产品最为直接的基础,也就成了效益的最为重要的保障。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从好吃、好果到好产品时,这些可能并不一定是一条直线,好吃并不一定是好果,但好果原则上需要好吃,同样好果并不一定是好产品,然而好产品需要有好果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逻辑上的相同点
>清扬老师曾经提及品种、品质、与品牌这样的阶段性过程,同样也适用这里,好的品种决定了一个水果的品质,好吃才有基础,然而有了好品质并不能保证一定好吃,这里自然需要种植者品质提升与控制的努力,好的品质不仅包含了好吃,是应该反映在一个好水果上,然而当足够多的好水果形成的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后,品牌也就产生了。
当你还在寻找品种时,我认为你还在为种出好吃的水果而努力;
当你关注自己果园如何种得好一些时,你已经在为种出好水果而努力;
当你想把你果园的水果卖更多钱时,你应该在考虑你的产品问题了。
我相信消费者对于种植者努力的奖励是推动果园提质增效最为直接的动力,我也提到当我们形成品牌力量,获得消费者奖励之前,种植者需要付出诚意与努力。当农业进入品质时代,我们需要好品种,更需要通过努力把水果种好,也需要为自己的果园打造一款好产品。
从最初的好吃到对好果的认识与最后产品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觉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的儒家所倡导的精神也是可以用在农业上,通过努力与坚持,从而厚积薄发是农业成功就好的注解。
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邱立军 定海区农技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悠果农艺主创
理的定价格策略是超市重中之重。
1、分割法
价格分割是一种心理策略。卖方定价时,采用这种技巧,能造成买方心理上的价格便宜感。
价格分割包括下面两种形式:
较小的单位报价。例如,香菜一把1元,大米每袋一百元报成每公斤一元等等。
用较小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例如,“干香菇一斤30元左右,打包成1包10元。”“使用这种方法打包花椒、桂皮、香叶最实用!”记住报价时用小单位。
2、低价法
这种策略是先将产品的价格定得尽可能低一些,使新产品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优先在市场取得领先地位。由于利润过低,能有效地排斥竞争对手,使自己长期占领市场。例如:白菜、土豆、西瓜、定价很低,主要是引流。这是一种长久的战赂,适合于一些资金雄厚大的连锁便利店。由于连锁超 市最主要的特点是薄利多销,因此,同样两个超市,谁的价位偏低,顾客就选择谁。在商品定价 之前,对于销售量大,周转速度快。
3、毛利率法
要薄利多销, 经营者可以控制一个较低的毛利率,但并非各种商品均按相同的低毛利率加成出售。可以对所经营的商品划分类别,不同类别的商品按不同的毛利率加成,最终其综合毛利率较低。例如30% 的商品品种按进价出售,20%的品种在进价上加成5%出售, 30%左右在进价上加成15%出 售,20%品种在进价上加成20% 出售,其综合毛利率为30%× 0+20%×5%+30%×15%+ 20%×20%=9.5%,还是较低的。
这种定价策略的优点在于前两类适用于消费者使用量大、购买频率高、受欢迎的商品,按进价或低于进价出售,用于吸引顾 客,树立企业形象,而后两类则 为企业带来利润。
4、折扣定价法
给顾客予以折扣是促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在连锁经营中也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形式有一次折扣即在一定 时间对所有商品价格下浮一定比例。如店庆、节假日等,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抓住销售旺季,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阶段性地将超市的经营推向高潮。累计折扣即连锁超市根据顾 客购买商品的金额常年推出的订价方法,目的在于稳定那些经常光顾超市的顾客,使之在该超市连续购买,起到稳定顾客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发票计 折扣、优惠卡累计折扣等。限时折扣是指在商品保质期到来之前给予折扣的方法,此外还有季节折扣,限量性折扣,新产品上市折扣,买一送一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采用折扣策略时,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一般降价幅度要较大,品种要精选,要有媒体宣传和广告配合。
5、特卖商品定价法
指该商品的跌价幅度特别大,它对顾客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卖商品是连锁超市的企业形象商品,是价格促销的重要方法。企业最好能每 周甚至每天推出部分特卖商品, 以极低的价格吸引顾客,从而带动超市的整体销售,其目的是以特卖商品的低利润甚至亏本带来其他商品的销售利润。顾客云 集,既渲染了气氛,也为企业扩大了影响。
6、销售赠品定价法
对于利润较高的产品品种,可以采用销售赠品的定价方法,即顾客购买了此种商品无偿赠送。可用于季节削价、限时定价或特卖定价的 商品,由此刺激高利润商品的销售。
019年5月12日-18日是我国第五届“全民营养周”,为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本届营养周活动以“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为主题,以“全民营养,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营养先行”为口号开展了系列活动。那么,今年的营养周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营养干货呢?
2019年的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餐餐要有蔬菜,天天要有水果,具体来说,就是每天最好能吃到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 但很多朋友也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一斤蔬菜中,都包括哪些品种呢?土豆算不算?蘑菇算不算?紫菜算不算?
听说要吃一半的绿叶蔬菜,哪些算是绿叶蔬菜啊?大白菜算不算?生菜算不算?
所谓“深色蔬菜”“浅色蔬菜”都是什么意思?
常常听说什么“十字花科蔬菜”有好处,都有哪些啊?
别急别急,下面咱们就来解释一下,日常要吃的蔬菜都包括哪些类别,都包括哪些品种。
近一半国人不吃水果
“重肉轻菜”膳食结构不合理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蔬菜水果消费量不容乐观。”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介绍,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蔬菜摄入量普遍下降,肉类摄入量则明显提升,几乎近一半国人不吃水果。
一项1982年到2012年间的长期研究显示:我国每日人均蔬菜消费量持续下滑,与1982年的316.1克/标准人日相比,2012年蔬菜消费量降幅达15%。同时,我国每日人均水果消费量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仅为40.7克,城乡居民达到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比例仅为4%。
“重肉轻菜”的膳食结构,显著提高了人们患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4月3日,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的文章指出,在世界人口前二十的大国中,中国因膳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均位列第一。
说起膳食结构的问题,从大家点“外卖”的选择上也能看出一二。饿了么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外卖消费者最爱点的三餐排行榜,早餐的前三名是蛋炒饭、皮蛋瘦肉粥、香辣汉堡;午餐由梅菜扣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位列前三;而晚餐的前三名则是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此外,还有夜宵排行榜的前三名:水煮肉片、回锅肉、香辣鸡腿堡。
看到这个排行榜,你 “中枪”了吗?不难发现,我们的外卖三餐里,肉类食物的消费过多。当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时候,我们每天的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就会不足。
而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人体重要营养素的变化。肉吃得过多,将大大增加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的大幅度下降。
每天应吃够一斤菜、半斤果
深色蔬菜占总量的一半
对中国人来说,最需引起重视的饮食问题前三位分别是:盐吃得太多、粗粮和水果吃得太少。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合理膳食或平衡膳食,是指能够满足机体代谢和营养需要、满足身体功能作用需要的膳食结构或模式。蔬菜水果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二层,占每日餐盘分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针对增加蔬果摄入提出了具体建议:“应保证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一个人每天应该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每餐的食物中至少有一半是蔬菜,而且最好是多样化的搭配。推荐成人每日摄入200-350克的水果,这个量相当于中等大小的苹果或橙子,或者一捧浆果。”
具体怎么才能落实到生活里呢?总的来说有三条原则:
1.深色蔬菜应占蔬菜总量的一半。
每一餐中,蔬菜应大约占所有食物重量的一半;三口之家每天应摄入1-1.5千克的新鲜蔬菜,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吃完;午餐和晚餐中,每餐应有两个蔬菜菜肴。深色蔬菜中含有更多的胡萝卜素和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在选购时,应至少占蔬菜总量的一半。研究发现,增加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有助于防癌。
2.三口之家一周应摄入4-5千克水果。
建议大家天天吃水果,三口之家一周应摄入4-5千克水果。在选择上,芒果、柑橘、木瓜等红色和黄色水果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鲜枣、酸枣等枣类,橘、柑、橙、柚等柑橘类,以及猕猴桃、沙棘、草莓等浆果类,维生素C含量较高;香蕉、黑加仑、龙眼等钾含量较高,可以按需选择。
3.生吃蔬果应放在看得见、容易拿到的地方。
为了增加吃蔬果的机会,建议把水果和适合生吃的蔬菜,洗干净放在茶几、办公桌等看得见、容易拿到的地方,以便随时可以吃到;家长应以身作则,增加蔬果摄入,注意培养孩子食用蔬果的兴趣和行为;食堂和餐馆应多提供蔬菜、水果拼盘等菜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选择。
蔬果摄入小贴士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员王竹发言时提到,健康摄入蔬果的几个原则:好色、博爱、喜新厌旧和因地制宜。“好色”是指选择各种颜色的蔬果;“博爱”是建议大家多样化选择各种类型的蔬果;“喜新厌旧”则是告诉大家应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应季的蔬果;“因地制宜”是根据区域特色进行选择,比如北方人选择胡萝卜,南方人选一些小青菜,就都能很好地达到补充营养的效果。
此外,王竹强调,摄入完整的蔬果更容易保留蔬果中的营养成分。把蔬果打成泥浆状态后,蔬果很容易受到氧化破坏。
糖尿病人也能吃水果
小心看不见的肥胖
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水果里的糖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对此,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的刘英华教授特别在大会上介绍了糖尿病人如何摄入水果的问题。
刘英华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当血糖控制在一定的稳定范围内,就可以食用水果。不过要注意水果应在两餐之间吃,不能刚吃完饭后马上吃水果。当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时候,糖尿病患者最好用西红柿或者黄瓜来替代水果。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的于康教授致力于健康减重饮食指导,在减肥人群营养搭配上他给出了有益的建议。他主张,在肥胖症被诊断的同时,必须开始营养管理。在能量控制上,蔬果应扮演核心角色。而目前大部分肥胖症患者的日常蔬果摄入量都明显不足。“我们要强调吃和动的平衡,而非一味地打压各种食物。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所谓的体重正常、甚至体重偏轻的人,很容易忽视腹部脂肪的增加,或者内脏脂肪的升高。这样看不见的肥胖可能比那些显性的肥胖带来的挑战性更大。”
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