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记者张帆9月15日纽约报道】15日,国会众议员孟昭文与华裔餐饮业者在线讨论新冠疫情对中餐业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以及《餐馆法》提案(Restaurants HR7197)将如何帮助餐馆免于倒闭。
孟昭文称,她作为该法案的发起人之一,深切了解到华人企业受到此次疫情伤害之大,无论是在精神上受到的歧视,还是在经济上受到的打击,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帮助。
孟昭文说,《餐馆法》提案将设立一个1200亿元的振兴基金,以帮助餐饮企业从新冠疫情中恢复过来,包括帮助业主支付工资、水电、租金和其他关键运营费用。如果该法案被签署成为法律,那么数以千万计的餐馆业工作将得以保留,数以十万计的餐馆也免去倒闭的后果。美国中餐联盟会长陈善庄指出,中餐业从二月开始到目前为止,面临着惨重损失。如果政府再不及时挽救,将有超过一半中餐馆关门,进而导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美国中餐联盟常务理事朱天活称,疫情对社会的影响远超疫情严重时的3个月,然而《薪资保护贷款计划》(PPP)着重保留员工,其他方面考虑不足,除此以外大量PPP被分配给了大企业主,因此希望《餐馆法》救助照顾小商业、小餐厅,尤其是50人或者25人以下,年收入不超过25万或者50万的餐厅。
北京同乡会理事长侯建利称,他平日做餐馆消防系统生意,在他大约1万2000名客户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大型餐馆,3月份开始餐馆不允许堂食只能外卖,因此一些小餐馆依旧能以外卖维持,损失较小。但大型餐馆在无法堂食的情况下遭受的冲击较大。在纽约,大型餐馆的雇员在75人以上,房租不少于1万。尤其大型中餐馆为华裔社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据美国劳工局统计,4月约有600万餐饮业员工失去工作。从事餐馆业40年的Erick Koung说,租金、赋税、水电费等都是让餐馆业者头疼的大事,就算因疫情关店,这些费用依旧照付不误。尤其在后疫情恢复期间,餐馆现在又面临招工问题,许多员工收到每月600元的失业金后并不想回到餐馆上班。与去年同期相比,许多餐馆的营业额下降了30%至40%。因此如果《餐馆法》通过,要规划好1200亿的合理分配,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长期抗疫准备。
孟昭文与中餐业者讨论《餐馆法》提案。(视频截图)
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一家名为香满阁的餐馆。
这家餐馆以一道香辣白斩鸡闻名遐迩,每天都有众多食客慕名而来。
< class="pgc-img">>餐馆的老板叫老李,他做的香辣白斩鸡堪称一绝,鸡肉鲜嫩多汁,配上特制的香辣酱料,让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有一天,一个神秘的客人来到了餐馆,他身着黑袍,面容被阴影遮住,看不清模样。
他坐下后,直接点了一份香辣白斩鸡。
当老李把鸡端上来时,神秘客人只是闻了闻,便皱起了眉头,说:“这不是我想要的味道。”
神秘客人冷冷地说,老李感到十分诧异,这可是他多年来的招牌菜,从未有人这样评价过。
神秘客人提出要去厨房看看,老李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在厨房里,神秘客人四处打量,然后拿起了一瓶调料,说到:“这才是关键。”
老李定睛一看,那是一瓶他从未见过的神秘调料。
神秘客人亲自操刀,重新做了一份香辣白斩鸡。
当鸡肉端上桌时,那扑鼻的香气让所有人都陶醉了。
然而,就在大家品尝这美味的时候,神秘客人却突然消失了。
从此,老李一直在寻找那个神秘客人,想要弄清楚那瓶神秘调料的来历,可始终无果。
但香满阁,因为那一次神秘客人的出现,生意越发红火,而那道香辣白斩鸡也成为了小镇上永恒的传说。
本报记者 李倩 李晓敏
营养健康是食品产业发展的目标。今年,全国政协委员、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提交了“以营养健康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从营养健康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存在大众化食品忽视营养均衡、特定人群食品开发不足、功能食品转化滞后、营养标签内容简单等问题。”黄红霞说。
针对以上问题,黄红霞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特色食材和食药两用食材,找准突破方向,凝练研究课题,加强院企合作,提高创新研发水平,还要利用畜禽遗传改良等培育技术,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二是要培育消费市场,壮大临床营养师队伍和营养指导员队伍,提高群众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建设一批营养健康示范食堂、餐厅、学校等,让营养健康食品更加方便可及。三是要开展营养标签试点行动,推广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引导企业在显著位置标注“低盐”“低脂”“低糖”等标识内容,让消费者“读得懂”营养标签。四是要加强特医食品临床规范化管理,加快制定特医食品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研发具有疾病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特医食品,加强医疗机构营养科室建设,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营养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