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则“海底捞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的消息被热议。据报道,有顾客称,知名餐饮品牌海底捞北京的门店包间内安有摄像头,未发现“内有监控”等相关提示。对于安装摄像头是否会侵犯隐私,网友各执一词。而海底捞客服表示,包间属于餐厅,也是公共场所一部分,安装摄影头为记录情况。
截自界面News。
其实,不仅是海底捞,有记者走访发现,很多餐厅的包间也安装了摄像头,餐厅如此做是基于管理需要。比如,一旦发生物品丢失等现象,通过视频监控可以有效查找相应线索。再比如,其他一些纠纷发生时,同样可以提供现场信息用于回溯。
而对于食客来说,对于视频安装恐怕也有复杂而多样的考量。一方面,基于个人隐私保护,谁也不希望包间有一双“眼睛”时刻盯着自己,更担心有些隐私信息因此被泄露。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上述问题,食客同样又希望通过视频监控留存相应信息和证据,以便于后续处理。
就此可以看出,海底捞等餐厅包间安装摄像头,似乎面临安全与隐私的两难选择。但这其实是可以厘清两者边界的。
比如,饭店包间安装摄像头,可以对食客事先告知,并明确其为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如果食客也认同这一点则提供服务,不认同则可以选择其他包间没有安装摄像头的餐厅就餐。通过事先告知,保障了食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过,食客愿意接受有摄像头的包间,也并不意味着接受其相关隐私及信息“裸奔”。如果餐厅以安全管理为由安装包间摄像头,那所拍摄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明确其用途,做好流程管理,防止其泄露或者人为随意提供给他人。
对此,也有不少地方出台了类似管理办法,从而规范和约束公共场合视频及其他公民信息拍摄方式等。比如,在2007年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规定,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此外,对擅自查阅、复制、提供、传播图像信息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了北京之外,包括广东、湖北、安徽等地也有类似管理举措,这其实就划清了公共场合视频拍摄的权限及责任,也即管住此类涉及公民隐私的图像拍摄“出口”,违背相关管理规定的责任人须承担相应民事乃至刑事责任,从而建立监管红线。
当然,“海底捞包间装摄像头”一事成为热点,也再度反映出公众对于公开场合隐私信息保护的关切,从而引发了“包间是不是隐私空间”的争议。摄像头只是工具,而掌握摄像头及相关信息的人才是关键。如果说,公众为了安全管理不得不让渡部分隐私,那么,建立对公民隐私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消除公众隐私泄露的焦虑。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当前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管理盲区以及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如公民电话等个人信息被倒卖、某些留存大量用户隐私的商业机构管理不善导致信息泄露等事件屡有发生。
就此而言,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于公民隐私的保障“后盾”,不仅要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泄露隐私现象的各项违法成本,同时要做好常态化监管,确保执法层面的监管落地,对于涉及隐私泄露及倒卖事件决不轻纵。
立法与执法层面对于公民隐私的日常保护力度有多大,公民对于让渡隐私的安全感就越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class="pgc-img">>月1日,商业那点事儿小编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过去一年,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准入、监管、执法、服务等领域扎实推进政策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改革成果不断涌现:市场监管部门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除特殊事项外);校外供餐单位后厨线上实时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搭建企业快速和解平台,推动企业自行和解纠纷近50余万件。(赵述评 乔心怡)
月27日,一则“海底捞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的消息被网友热议,对于安装摄像头是否会侵犯隐私网友各执一词。而海底捞客服表示,包间属于餐厅,也是公共场所一部分,安装摄影头为记录情况。
走访
海底捞等多家餐饮企业在包间安装摄像头
此前有消息称,海底捞多个门店包间内安装了摄像头。记者走访海底捞位于朝阳区的多家门店,确实在包间里看到了云台式摄像头。
随后,记者走访部分其他品牌餐饮企业发现,饭店包间装摄像头的现象,并不罕见。在走访的8家餐厅里,有3家包间都有摄像头。不过,部分包间内没有“内有监控”等相关提示。
安装了摄像头的门店也表示,安装主要是为了防止客人丢失东西,方便找回。
对于包间内安装摄像头一事,海底捞此前曾回复媒体称:为保障消费者用餐安全,各门店会结合门店特点安装监控设备,包括包间;同时,海底捞注重保护顾客隐私,公司对监控管理设有相关的制度、流程,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管控,保障消费者权益。不过,记者进一步采访其安装摄像头的必要性时,截至发稿时,海底捞方面暂时没有回应。
关注
包间是不是隐私空间惹争议,能不能安装没规定
包间里有摄像头一时在网友内产生热议。部分消费者认为此举会泄露消费者隐私,毕竟选择包间就是为了能有一个私密空间,但是有摄像头会有一举一动被监视的感觉。而认为能够接受的网友则表示,餐厅包间再私密也是公共场所,只要摄像头亮在明处,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此事件网友争议的焦点在于包间是否是“公共场所”,而海底捞客服此前表示,包间属于餐厅,也是公共场所一部分,安装摄影头为记录情况。不过,一些律师则认为包间不同于大堂,属于封闭空间,也是相对私密的空间,消费者在包间内的言行举止,属于私密活动,通常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因此属于隐私的范围。
记者了解到,对于包间内能否安装摄像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在涉及餐饮行业“摄像头”的规定中,《北京市餐饮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规定》明确,大中型餐饮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共享大厅、主要通道、主要营业场所、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收银台、财会室、客运电梯间、扶梯口等处设置图像信息采集点,并设置显著提示信息。图像信息系统在营业期间应当正常运行,不得中断。在这一规定中,包间并未罗列其中。
聚焦
有法规明确规定安装摄像头也要保护隐私
不过,随着近些年一些消费纠纷的出现,安装摄像头也成了商家“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此前曾有调查称,在30家火锅店中,有19家在包间装有摄像头;在14家非火锅店中,也有2家的包间装有摄像头。有行业人士称,一些不良顾客“碰瓷”餐饮业,火锅行业更是重灾区。早在2018年,有消费者称在深圳一海底捞吃出卫生巾,最后警方介入下,该消费者称是自己放入的。同年11月,郭某将事先准备好的老鼠放入海底捞火锅内,之后以食品安全为由,索要人民币500万元,后来郭某被认定犯敲诈勒索罪。
不过,即使是商家以各种理由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但是也并非就能随意“窥探”消费者的一举一动。记者了解到,在2007年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规定,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此外,对擅自查阅、复制、提供、传播图像信息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