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近期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2022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招聘、求职需求职业岗位信息,形成“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现向社会公布。
前十位职业分别为营销员、快递员、车工、商品营业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家政服务员、电子产品制版工、保洁员。
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招聘需求和求职人数持续回升,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电子信息产业缺工情况较为突出,“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电子仪器与电子测量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缺工程度加大,“电子产品制版工”进入排行“前十”,位列第9。
综合:人社部网站、新华社
来源: 杭州交通918
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关灵子)记者从人社部获悉,1日,人社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记者关注到,排行前十位分别是营销员、车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保洁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客户服务管理员、焊工。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个职业中,37个属于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7个属于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21个属于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3个属于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个属于第一大类——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个属于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数据说明,与2022年第二季度相比,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职业新进排行,“车工”“焊工”位列排行前十,“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缺工程度较二季度有所增加;物流及运输行业缺工程度有所增加,“邮政营业员”“道路客运服务员”新进排行,“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装卸搬运工”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业是最大的民生。眼下招聘市场行情怎么样?哪些行当最缺人?
1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营销员、车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保洁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客户服务管理员、焊工等职业位列前十。
该排行是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2022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招聘、求职需求职业岗位信息,综合考量岗位缺口数量、填报城市数量等因素,经加工汇总整理形成。
哪些类别的职业缺人现象最集中?
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国现有职业共分八大类,总数为1639个。此次公布“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超七成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和“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两大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工种缺工现象比较集中。
看制造业,与第二季度相比,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职业新进“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车工、焊工位列排行前十,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缺工程度较二季度有所增加。
制造业技术工种缺工现象,也直接反映了技能人才的缺口。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认为,当前就业领域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其中,“招工难”主要体现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人社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达到3.11,即3个多岗位才有1个符合条件的求职者。
吴帅认为,中国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呈现“四多四少”的特征: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提高劳动者技能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吴帅说。
再看服务业领域,营销员今年以来一直高居“最缺工”100个职业的榜首。排名靠前的还有商品营业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等。为什么这些岗位总缺人?有分析认为,这些岗位招工门槛相对较低,且收入一般与业绩挂钩,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弱、压力较大,同时,一些企业建立的淘汰机制也会加剧人员的快速流动,容易出现这些岗位经常缺工的情况。
此外,本期排行显示,物流及运输行业缺工程度有所增加,邮政营业员、道路客运服务员新进排行,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装卸搬运工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据人社部近日发布的三季度就业数据,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多位专家同时表示,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面临着不小的就业总量压力,而“最缺工”职业排行,则将就业领域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清晰体现出来。对企业来说,如何进一步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对劳动者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对政府来说,如何做好服务,为劳动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选择?多方合力解决,才能让“招工”与“求职”更好匹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