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餐饮老板内参 涵冬
创业失败3次后:
“小店”成了本地“大网红”
最近,一家被称为“中年餐饮失败者联盟”的餐厅,在社交网络上火了。
这家店名颇有深意:中年,失败者,联盟,各个关键词“戳心”。略带悲伤的名字,配合上今年的环境,一个自卑且谦逊的老板形象呼之欲出。这样的“定位”,让这个小店突然被关注,并成为了网红。不仅有人主动在外卖平台的评论区给老板写下鼓励的话,甚至有人专程去打卡,并主动推荐给朋友。
“老板你的螺狮粉真的很好吃,继续加油!”“这家店在哪里?”“这家店叫什么名字?去支持老板。”
老板也与顾客积极互动——“人到中年创业失败过3次,曾一天被老婆骂5次,家里的猫也不喜欢我,但还是鼓起勇气再开店做家乡螺狮粉,几次创业我都比较没有信心……如果不好吃一定让我知道!我真的可以改!”这样的态度,更是圈粉无数。
越来越多网友戏称老于为“全网最自卑的餐饮老板”,老于和店内四位员工合称为“中年餐饮失败者联盟”——他们都干过餐饮,也都失败了,老于将他们的故事也写进了店铺介绍中。
老于没想到,大大方方地将自己过去的失败经历写进店铺简介,会受到如此多网友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店里的日营收从之前的3000元涨到了4000元,不仅深圳本地的电视节目来采访了他,其他媒体也不断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上转载着他的故事。
“当初写进去只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真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人鼓励支持,很感谢大家”。下午三点,老于接通了内参君的电话,面对大家对他和店员的调侃,老于只是害羞地笑了笑。
这家螺狮粉店是2023年年初,老于和朋友在深圳合伙开的,并以开连锁店为目标去打造品牌。目前,已经在深圳已经开了四家,没有加盟店,在网上火起来的这家是其中一家。
这家爆红的螺狮粉店不是老于的第一家餐饮店,3次开餐厅失败,但他远不止这3次创业经历。
二十年,
六次餐饮创业
人到中年,再次选择创业的米粉店成为网红店,这次阶段性的成绩只是老于的餐饮创业故事里最浅表的一层。
这绝不是偶然,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2004年,起点:
餐饮还处于“努力就能赚钱”的阶段
千禧元年最初的十年(2000—2010年)是大众餐饮创业黄金期,互联网还没有入局,早餐、中式小吃、休闲饮品等餐饮是被看好的“只要努力就能赚钱”的行业。当时的餐饮,还未呈现明显的品牌化、规模化。
老于在城中村附近开快餐店,生意不错,一年赚十一二万。赚到钱之后,老于继续在广州白云学院门口开了4年的快餐店。
但在拥有万人客流的大学旁边开快餐店,也会出现很多竞争对手。一开始相对于其他烧鸭、猪脚饭的快餐店,老于家两层楼且敞亮的店铺环境、有现炒锅气的快餐店仍受欢迎,“店里员工比较少,就7个人,我一个人炒两个锅,店铺两层楼但租金只有3000元/月,那肯定就挣到了钱。”
不久后,周边的菜市场改造,改变了竞争环境,做现炒快餐生意的人增多,老于的店没有任何差异化的竞争力,转手了。“菜市场改造了以后,里面一排门面房都在做快餐,我的生意很明显在走下坡路了,当时身边圈子都是做小生意的人,没有想着开大开连锁,都觉得开店挣点小钱就满足了。以至于最后‘出局’也是意料之中。”
>>2012年,转折:
为家人开的米粉店,十年至今
2010年结束了快餐店两年后,老于不忍年长的父母在外辛苦打工备菜、洗菜,决定为他们开一家米粉店,一开就是10年。如今父母一直在经营着,是店铺周边的“口碑小爆款”的米粉店,有人骑电车,有人开车来吃。
米粉店的成功,离不开老于作为厨师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对食材、品质的坚持和认真态度。“我去学了怎么做这个粉之后,店里的米粉店都是坚持用新鲜牛肉做,不用冻品,一天要熬十几个小时的卤汁……”
在老于看来,这个店之所以能够坚持十年依旧正常营业,原因在于“小打小闹,够接地气”。“无论餐饮市场如何变迁,总会有一些刚需消费,他们要的是好吃实惠。当然,做这样的门店,赚不了什么钱,顶多就是夫妻老婆做个创业而已。”老于坦言。
>>2017年,失败:
挑战烧腊店,发现厨师的瓶颈是“不懂经营”
厨师的出身和之前餐饮创业的成功给了老于很多自信和勇气,偶然的一次机会,去卖米粉朋友店里时,看到了隔壁家烧腊店的烧腊很诱人。想到自己以前有做广式茶点的厨师经验,于是他开始挑战经营烧腊店。
2010年后,互联网闯入餐饮业,外卖平台们在千团大战中逐渐站稳脚跟,数字化的餐饮业捧高了一部分人的同时也压垮打击了一部分餐饮人。老于,属于被压垮打击的那群人中的一个。
老于没有继续保持快餐店和米粉店做周边熟客生意,烧腊店赶上了2015年“互联网+餐饮”的热潮,积极做线上的生意,外卖生意做起来了,每天能做几百单外卖,加上堂食的收入可达万元。
但是,即使外卖平台的表现很好,最终老于还是没有挣到钱。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把控好餐饮店的成本(人力、房租、产品食材……),烧腊店过于追求品控,但客单定价过低,没有利润最终入不敷出,仅仅经营2年多,店铺开不下去了。
>>2019年至今,没有终点的前进:
连做3个米粉品牌,不断寻求自身成长。
2019年,餐饮业跟着大环境一起震荡着。老于在此期间仍没有停止创业,陆续开了三家米粉店,最终,只有如今成为网红店这一家做起来了。
19年到20年底,老于在深圳捡起老本行——米粉店。“于记广西米粉”在靠近深圳机场的便宜地方开业了,竞争激烈的餐饮环境下,老于积极在产品上和附近的螺狮粉店做差异化。他不仅做螺狮粉还做桂林米粉、老友粉,但周边新开的螺狮粉店越来越多。“大家都去吃螺狮粉 不会进广西米粉店。”
19年至22年底,在开广西米粉店同时,老于再次紧追时代风口,这次没有挑战新品而是看准了做自己擅长品类的商场店。“二两捞粉”在深圳蛇口味道商场开业了。但遇到大环境不好,一年内商场负一层餐饮陆续倒闭了20家,老于也暂时关掉了商场的米粉店。
23年初再次选择和朋友一起开连锁米粉店,正是此次在互联网上火出圈儿那家。
“这次大型店铺的合伙人是学财务投资的,他懂运营,我只需要负责产品品质也不用担心店铺运营,目前在深圳已经开了4家。”
老于从厨师到连锁餐饮老板,他不断明确了自己擅长的品类,回到了做米粉这个赛道上不断深耕。
每个厨师都有个老板梦,
但,如何成功?
“做餐饮,不能太急躁。我觉得还是要脚踏实地做,但不能原地踏步。”
就像老于说的,人都会成长,他知道了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也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只满足赚点小钱,抓住机会,跟着时代做大一些的梦,不断学习和改变。
老于并不是个例。事实上,每个厨师,似乎都有一个老板梦想。纵观当下的餐饮头部,各个品类中都有不少厨师转型的成功案例。从一开始满足赚小钱,到经营店铺失败后学习如何与人合作经营一个餐厅,从一开始什么都想尝试到摸索到自己的擅长品类,从不懂如何追时代风口到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营销出圈。
做餐饮不怕失败,害怕的是放弃。
“我从小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有个梦想就是想自己有一天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餐厅……”老于开心地对内参君说,他不认为自己中年创业失败很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愿所有的餐饮人永远有年少时做梦的勇气,勇敢向前。
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今天七夕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餐见君采访了三对创业夫妻,齁甜的故事,实在太上头了!
原来,餐饮人的爱,竟如此浪漫。
“来,躲到我身后”
小邹跟妻子是相亲时认识的,恋爱一年后,两人结了婚。
之前小邹在一家牛排自助餐厅入股,后来股东要去别处,想把餐厅转给他,小邹跟妻子一商量,就接手了。
虽然之前是小股东,但小邹只拿分红,不管店,这下子,门外汉的他,犯了难,还好有妻子鼓励,店长也把店管理得井井有条,这让他心中稍安。
接店不久,赶上清明节,很多人回乡祭祖,餐厅生意变得热闹起来,于是,小邹和妻子都去店里帮忙。
< class="pgc-img">>▲小邹的牛排自助餐厅
中午时分,一行七人来到店里,如你所知,自助餐都是按人头收费,而且先付钱,来客也不含糊,全交了,然而,半个小时后,几人走到前台,要求退五个人的钱,原因是,他们没吃多少东西,付两个人的钱就够了。
前台当时就懵了,还能这么干?自然当场拒绝。
对方人多势众,其中一个拿起一只碗,狠狠摔在地上。
这一声脆响,全餐厅都听见了,小邹急急从后厨赶来,来到前厅,看见妻子正与一群人理论,一群人叫嚣着,手指都快戳到妻子脸上去了。
小邹唯恐对方动手,而彼时,妻子怀有身孕,无论是动手,还是动怒,对大人小孩都不利。
小邹一把拉过妻子,用身体挡住她,低声说,来,躲到我身后。
随后,小邹好声好气地与客人解释,但对方死活不肯让步,而且越说越怒,开始推搡小邹。
店员早已报警,掰扯之间,警察来了,事情这才平息。
牛排自助餐厅挣了钱,小邹就想再开餐厅,做什么好呢?两口子一时踌躇。
一道灵光闪现,小邹说,你这么爱吃火锅,我们就开个火锅店吧。
这句话,让妻子特别温暖,瞬间眼中放光,随即却又黯淡,小心地说,咱没开过火锅店,能行吗?
小邹早就有了主意,他说,不懂不要紧,咱们加盟一家。
后来,两口子反复甄选、实地考察,选择了刘一手火锅。开业之后,生意很火,两口子也经常光顾。
一次,妻子说,我听过最美的情话,不是为我开个火锅店,而是“来,躲到我身后”。
< class="pgc-img">>“有我在,没事的”
2018年,小琪在河北邯郸加盟了蜀大侠火锅。
对于这个做法,老公双手赞成,毕竟,两人都是重度火锅爱好者。
随后,两人投入大量资金搞装修,店面三层楼,还装了个电梯。
两人初涉餐饮,都是小白,生意很平淡,老公倒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
< class="pgc-img">>▲小琪两口子的火锅店
逢到小琪不开心、抱怨的时候,老公就宽慰她,“别担心,有我在,没事的”。
小两口看生意不灵,就四处学习,回来落地执行,慢慢地,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了,到了2020年,两人就又开一家,这回有了经验,新店一开就很火。
< class="pgc-img">>▲店内菜品
到了年底,小琪心想,先给员工发工资吧,发了工资,员工心里有底,正好过年客人多,他们干活也有劲儿。
出发点挺好,然而,现实却兜头一棒——发完工资当天下午,服务员走了5个,厨师走了2个。
听到这个消息,小琪赶紧匆忙往店里跑,回来就看到员工们个个精神不振,一言不发。
这般情景,用一句话形容——让本不宽裕的人手雪上加霜。
老公闻讯赶来,见状后,先安慰小琪,依旧是那句话,“别担心,有我在,没事的”。
小琪顾不上埋怨,一直想着接下来怎么办,老公则镇定地拿出电话,开始“摇人”。
一通通电话拨出去,老家七八姑八大姨全知道了,给力的亲戚们纷纷表示,“马上到,连夜,坐动车”。
一顿操作猛如虎,亲戚来了二十五。
小琪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这个年,终于无忧了。
▲甜品
老公常说的那句话,小琪一直以为是口头禅,但经此一事,她才知,那是一座最有力量的大山。
< class="pgc-img">>“最爱看你大口吃肉的模样”
老王两口子在郑州开了家火锅店,主打涮锅和烧烤,牛羊肉胜在新鲜、口感好,店里客人经常络绎不绝。
两口子比较佛系,餐厅基本撒手不管。
老王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中医方面的书、练练功、打打坐什么的,当了研发新品的时候,他才会去得多一些。不过,两人常常全国各地跑,品尝不同地域的牛羊肉。
老王是蒙古人,吃肉颇为粗犷——煮肉不放调料,出锅后,小刀割下,蘸盐吃,当然,不蘸盐也能吃。
< class="pgc-img">>▲老王的吃肉方式
老王说,这是品鉴肉好吃与否、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妻子是中原姑娘,刚开始,很难接受这种豪迈的“蒙古风”,后来,慢慢地,见老公吃得这么香,经不起怂恿,就尝试了一下,这一试不打紧,当即释放了吃货的灵魂。
老王妻子说,逢到嘴馋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店里,要上一大盘牛羊肉,猛吃一通,解解馋。
有吃火锅的顾客见此情形,顿时觉得嘴里的涮羊肉不香了,遂叫来店员,委婉地表示,自己也想来这么一盘。
店员则摊摊手解释,“宠妻狂魔”专供,只此一份。
< class="pgc-img">>▲惹人垂涎的牛羊肉
前段时间,郑州大涝,水漫金山,餐厅损失严重。
那天,老王卷起裤管穿着拖鞋站在门口,身后,妻子正跋山涉水地艰难行走,站到老王旁边。两人像是两座雕塑。
街上有人大声喊话,循声望去,不远处,救援队的皮艇从水面上飞驰而过。
来郑州二十多年,老王头次见到船能开到大街上。
自己难,别人更难,于是,两口子决定,为这些救援队和附近的居民送盒饭。
安排下去后,盒饭很快做好,又以极快的速度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分享是快乐的,看到他们大口吃,老王两口子竟忘了自己也是灾区人民。
< class="pgc-img">>▲全员动手做盒饭
大涝之后,必有大疫,今年郑州爆出第一起新冠病例后,老王还在闭目打坐,妻子电话打过来,“有病例了,咱们早做准备”。
老王放下电话,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想吃顿羊肉炒饭,因为他知道,妻子会做好一切。
果然,妻子火速到店,安排体温枪、手套、口罩、指导前厅后厨消杀,忙活完一切后,老王才施施然走进来,手拿一把艾草,当众点燃,熏了熏屋子,随后,又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下,施施然出了门。
据店员描述,从第一天发现病例,到最后停掉堂食,从没见过两口子脸上有愁容。
老王对妻子说,停掉堂食也好,正好可以练练内功。
妻子本以为他会钻研新菜,对经营管理查漏补缺……直到老王脱了鞋,盘起腿,闭上眼,妻子才猛省,自己想多了。
▲打坐的老王
当然,老王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走外卖、上新品、疫情防护,甚至店面再装修。
如今,两人闲着没事,就在家倒腾肉吃,老王的刀法也比之前更精湛了,什么圆形菱形六边形,都能来,当然,切下的肉,妻子也来者不拒,照单全吃,而且理由让人心服口服,因为老王说——
“最爱看你大口吃肉的模样。”
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餐饮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餐饮市场日渐成熟,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下面就是整理的餐饮创业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在决定从事餐饮行业之前,张明其实已经算是一个成功的老板了。当时他在江苏常州拥有4家家具专卖店,并成立了公司,堪称是区内家具销售行业的领军人物。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2003年9月。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当地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为常州名优企业10强,店主个人赚了将近半个亿。
当时正面临企业经营瓶颈期的他很容易就动心了。从小成长在常州的张明认为当地餐饮业市场空间很大,所以决定涉足餐饮行业。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苏南一带的饮食口味都比较清淡,张明觉得如果经营本地菜的话竞争对手太多,所以决定寻找一种全新的产品介入。在一次前往四川旅游的行程中,他尝到了正宗的四川火锅,他认为这种浓重的口味,一定会让吃惯清淡口味的江苏人感到新鲜。
所以他很快决定开一家正宗的四川火锅店。那年10月份,张明花高薪买来正宗的四川火锅配料,并投入50多万元,在常州开了一家火锅店。这种麻辣的口味让本地人感到很新鲜,再加上天气渐冷,在这个100多平米的店里,几乎天天爆满。
在第一个月,张明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万多元,第二个月上升到十几万元,以后几乎都保持在15万左右。尝到甜头的张明觉得成功似乎触手可及,所以他决定扩大规模。
< class="pgc-img">>为此,他在当地某著名的餐饮一条街选中了一家超过500平方米的一楼门店,三个月后又接手了门店的二楼,并再度投入50多万元进行装修,并于2004年年中开门纳客。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生意突然就冷清下来了。不管是原先的老店还是新开的样板店,每天的客人都比原先预料的少了许多。在推出优惠促销和广告攻势等手段却无果之后,张明认为是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于是决定改做当地的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可惜,在同一区域经营本地菜的餐馆此时已经遍地都是,而张明又找不到更有实力的主厨掌勺,生意自然也一直没有起色。一年后,张明最终只得辞退工人,关上了店门。
总结:做餐饮最好能从一而终,做一道特色菜打响名气,更不用说火锅这种边煮边吃的食物。在餐饮中遇到门店突然冷清下来,一定要想办法研究菜品、多做宣传,推出适应季节、人群的菜式,才是盘活一个餐饮的主要解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