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搅局者——中国邮政。
投资界获悉,这几日,一家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中邮大药房,在其招牌下开了一间奶茶店——邮氧的茶。中邮大药房正是中国邮政集团旗下药品零售业务,邮政这个巨无霸按捺不住终于进军奶茶圈。
好好的邮局卖奶茶,能有多大的想象力?2020年底一项数据显示:中国邮政依托自身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优势,坐拥近9千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资源。按照这规模,邮氧的茶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 class="pgc-img">>中国邮政悄悄入局,映衬了中国饮品市场的狂热。奈雪的茶即将登陆港交所敲钟,喜茶也奔赴在IPO路上,新晋奶茶霸主蜜雪冰城杀入大街小巷.....而新晋咖啡独角兽Manner被风投机构疯抢,估值轻松暴涨。谁曾想在新老巨头们拼得死去活来之时,真正的大佬却默不作声地现身了。
正所谓,这个时代,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
邮氧的茶一杯7元起,中国邮政兼职卖奶茶
万万没想到,中国邮政也开始卖奶茶了。
近日,一家名为“邮氧的茶”的奶茶店在福建福州市的邮政大药房下悄悄开张,店面设计和产品包装袋都以“中国邮政”经典的黄绿色简约风呈现。
事实上,邮氧的茶只是依托于邮政大药房门店的一个窗口,工作人员操作台后面即是药房,堂食也只有门口露天的两个位置。从菜单上来看,各个茶饮品价格在7~23元之间,包括纯茶、奶茶、果奶、水果茶四大品类。
画风突变,邮政跨界卖起了奶茶?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平台发酵,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真会取名字”“有点想喝”“就想问自己员工去有没有优惠价”“我知道邮政开药房开超市,真没想到会卖奶茶”......甚至还有网友调侃道:“就想知道点奶茶包邮到家不?”“希望它的奶茶不会像邮政快递那么慢。”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已经完成了线下测评打卡,“好喝不排队”“抱着不太高的期望值点了个清爽红番石榴,意外的好喝”,但也有人认为口味偏甜较为普通。
< class="pgc-img">>开奶茶店,中国邮政已酝酿许久。天眼查显示,邮氧的茶运营主体为福建省邮氧的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外卖递送服务、食品经营、城市配送运输服务等。随后的11月,中邮恒泰药业有限公司已经申请注册“邮氧的茶”商标,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中邮资本正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全资控股。
< class="pgc-img">>更为意外的是,中国邮政开出的咖啡店——邮局咖啡已经在厦门当地颇有名气。投资界了解到,邮局咖啡大概在去年下半年落地厦门,整体店面不大,但复古怀旧风颇有韵味,不少网友前往拍照打卡。具体到产品上,邮局咖啡目前咖啡款式并不多,人均价格在20~30元之间。
< class="pgc-img">>卖奶茶,开咖啡店,热闹的饮品圈迎来了“国家队”。令人新奇的是,不管是邮氧的茶,还是邮局咖啡,老板除了做奶茶、卖咖啡,也负责门店本身的业务,比如药品零售以及寄信、交电费等各项邮政业务,体验感十足。网友们纷纷戏称:“连中国邮政都开始做兼职了。”
一个凶猛的搅局者:超5万营业点,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中国邮政堪称最隐秘的巨无霸。
相比顺丰和通达系快递,互联网上鲜有中国邮政的声音。官网显示,中国邮政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依法经营各项邮政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竞争性邮政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中国邮政实现了从经营函件包裹、报刊发行、储蓄汇兑、集邮等业务的传统邮政企业,到既经营邮政基础性业务,又经营金融业务(银行、保险、证券)、快递物流业务(标快、快包、国际、合同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现代企业集团的转变。
具体来看,中国邮政集团组建出了邮储银行、速递物流、中邮保险、中邮证券、中邮资本和中邮科技公司,形成了业务更为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在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第90位,在世界邮政企业排名第2位。
这一次,中国邮政踩中了风口。一组数据足以表明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单看寄递物流业务,中国邮政拥有着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网络,营业网点超5.4万个,便民服务站35万个,村邮站10万个,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中国邮政还覆盖5.4万处邮政支局所、60余万处便民服务加盟点,以及600多家主题邮局。这意味着,中国邮政至少有5万家门店可用来卖奶茶和咖啡,一旦放手铺店,堪称凶猛。
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邮局的特殊场景,使得其在品牌风格上与业内其他玩家形成错位竞争。可以说,这一次出手,中国邮政将“邮局+个人消费”的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坐拥庞大网点体系,中国邮政早已化身为跨界狂魔。2010年,中国邮政联手地平线投资推出了“中邮百全连锁超市”,试图借助中国邮政在乡镇的网点优势打开超市零售市场,打造“农村版沃尔玛”。
当年,中邮百全堪称火力全开,在江西、河南、山东3个试点省份12个县市开出了近100家门店,一度设定了“2015年开出上万家门店”的计划。然而到了2014年,中邮百全超市因经营不善悉数被转让,中国邮政理想中的“农村版沃尔玛”故事画上了句号。
但中国邮政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超市梦想”,在随后的多年里通过合作、授权、加盟等多种方式涉足过零售业务,相继推出了“与农便利店”、“都市管家”、“邮乐购”等便利店品牌。
闯入医药圈,中国邮政来势汹汹。2018年4月,中国邮政制定了加快发展医疗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目标,并在2019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了国内第一家自营药店——中邮大药房。药房同时配备金融业务柜台和邮政业务,实现了邮政、金融、药店客户三方引流共赢。
回过头来看,邮氧的茶、邮局咖啡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尝试,依托庞大门店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野心显而易见。
卖奶茶撑起一个个IPO,但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会是谁
每年夏天,中国饮品市场市场犹如一趟高速列车。
连卖奶茶都可以做成一家上市公司。今年2月11日除夕当天,奈雪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冲刺“新茶饮第一股”。如今快4个月过去,奈雪敲钟日近,一位参与了路演的机构人士预测——奈雪估值或将达到350至400亿元人民币。
另一边,奈雪的茶的对手——喜茶也屡被曝出启动IPO的传闻。今年3月,估值已超160亿元的喜茶被爆出启动赴港上市,中金瑞银等投行已经为喜茶管理层安排了部分非交易路演活动。不过随后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在微信朋友圈辟谣:“今年喜茶没有任何上市计划。”
还有蜜雪冰城,开遍大街小巷。这个原本隐匿于三四线县城市场的草根品牌,已经坐拥超1万家门店,不久前被美团龙珠资本、CPE源峰等知名机构投资,传闻估值已超200亿元,且公司A股上市也行至交表阶段,预计年内完成上市流程。此外,投资界获悉,长沙网红奶茶“茶颜悦色”也即将踏出IPO步伐。可以预见,一波新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
咖啡圈也同样狂热,眼前的中国咖啡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线上,出现了三顿半、永璞、隅田川等咖啡品牌;线下,则有Tims中国、Peet’s Coffee、Manner、挪瓦等连锁门店;还有COCO、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跨界玩家,热闹非凡。
一笔笔真金白银挥向这门生意。投资界经不完全统计,在这之前的半年时间里,咖啡行业诞生了超10笔融资,至少5家咖啡品牌赢得资本青睐,行业沸腾依旧。不久前,新晋独角兽Manner咖啡更是遭到了VC/PE轰抢,估值几个月暴涨了近一倍。
这无不在透露一个信号:奶茶与咖啡,仍是一门好生意,故事远未终局,你甚至都不知道你的最终对手会是谁。
<>家都知道,热饮是秋冬饮料的主角,而奶茶又是秋冬热饮中最重要的品类,在这个时候选择一款能抓住消费者心和胃的奶茶对于经销商来说非常关键,甚至直接影响下半年的铺货和利润。
只是奶茶市场这么大,竞争自然无比激烈,大大小小的品种数不胜数,究竟哪个值得经销商朋友关注?在消费者对原料要求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挑剔的今天,真材实料一定是赢得人心的先决条件。喜凡推出的手工现泡奶茶用天然的茶包搭配营养的坚果,品质和口感均获得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信任和称赞。
< class="pgc-img">>看得见喝的到的真材实料,奶茶口味可自由调整
不同于用奶精和香精勾兑出来的奶茶,喜凡奶茶原材料的真实性能够通过产品直接传达给消费者,这是喜凡奶茶备受推崇的关键因素之一。喜凡奶茶冲泡的时候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口感,自由调整奶茶的香气、口味。如果喜欢奶香那就少泡一会儿茶,如果喜欢茶香那就多泡一会儿茶,或者干脆喝完奶茶再泡一杯清茶,根据你的心情和喜好怎么开心怎么来。
< class="pgc-img">>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变的喝法是因为喜凡改“速溶”为“现泡”,将“奶”和“茶”完美区分的同时又最大程度的保留各自独特的风格。喜凡奶茶专取产地上乘茶叶,加水冲泡后加入植物奶源,完全氢化之后不含反式脂肪酸,不添加任何香精,也不要速溶茶粉,将“奶”和“茶”原生的口感呈现给消费者。
混合口味,更大规格,满足消费者和经销商多样需求
市场上的杯装奶茶多数都是80g的包装,如果货架上的奶茶都是80g,那消费者也没得选,可是同等价格下如果有一款奶茶是103g甚至是115g,你觉得消费者还会选择80g包装的吗?
每日坚果系列奶茶均为103g,奶茶里面含有红茶包、奶茶包、椰果包、红豆包,料包分量足,口感更香浓!
< class="pgc-img">>混合坚果奶茶,优选多种营养坚果,合理搭配,暖心的同时也能果腹。
< class="pgc-img">>榛果红豆奶茶,甄选优质榛果,搭配软糯红豆,恰好好处的香和甜。
< class="pgc-img">>核桃花生奶茶,香脆可口,丝滑浓郁,真材实料吃得到。
混合果味系列奶茶进行了大升级,推出115g规格的包装,同样是加量不加价,内含精品红茶包、红豆包、果味蜜酱包、炼乳包、茶粉包。升级版的奶茶料包分量更足,自然更可口!
< class="pgc-img">>燕麦芝士奶茶,萃选黄金纬度带所产燕麦,内含膳食纤维,融合含有乳酸菌的芝士,有助于维护健康的肠道环境。
< class="pgc-img">>蜜桃乌龙奶茶,水蜜桃的鲜嫩和洞顶乌龙的清香带来更加清新的奶茶体验,乌龙茶和水蜜桃还有养颜润肤的功效,尤其受女孩喜爱。
< class="pgc-img">>黑糖樱花奶茶,所选黑糖均是由甘蔗榨取提成,不添加糖精,樱花的浪漫与希望则备受年轻人的追捧。
利润高达50%,全渠道铺货,动销迅速
安徽喜凡食品有限公司在食品行业深耕十余年,十几年来致力于为奶茶店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对奶茶行业的深入了解。此次推出每日坚果系列和混合果味系列奶茶是基于对市场的充分调查,所以一上市就引发抢购热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了展示和广大经销商朋友共同发展、共同赢利的决心,喜凡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让利,喜凡奶茶的毛利可达50%。喜凡公司采用全渠道铺货策略,在各个终端网点全面铺货,动销强势领跑,同时采取地区独家经营合作模式,经销商所代理区域无同类竞争对手,小投入,高回报!
2019天津全国秋季糖酒会
10月18-23日
展位地址:
天津市瑞吉金融街酒店 二楼连廊
您觉得喜凡奶茶怎么样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行近20年后,垃圾分类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7月1日起,上海开始执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个人扔错垃圾最高罚200元。而预计至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都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垃圾分类将直接带来新增的前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环卫装备及服务需求。
对此,东方证券研究所以上海模式下全国垃圾分类市场规模测算,全国普及垃圾分类孕育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其中,垃圾收转车、中转站及相应预处理设备和垃圾分类服务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42亿元。
政策持续推动下,资本市场同样获得诸多拥趸。Wind数据显示,垃圾分类指数中包含17家上市公司,6月1日至7月8日收盘,垃圾分类指数上涨8.07%,其中中国天楹和华宏科技、维尔利和龙马环卫涨幅均超过30%。近一个月时间,在垃圾分类概念股整体带动下,环保及公用事业板块整体表现较好。
垃圾分类正引发一场新的变局,毫无疑问,垃圾分类产业已然站上“风口”。
催生商机
网上现代扔服务,包月180元
由于没有买到分类垃圾桶,上海居民肖先生最近采购了多个普通垃圾桶,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别扔垃圾,在卧室和厨房各放三个。垃圾桶增多,肖先生还多买了一些垃圾袋,包括方便湿垃圾沥水的立式垃圾袋。
“普通垃圾桶价格在5-20元之间,普通垃圾袋一般5-10元一包(90只),立式垃圾袋一包约为10-15元(30只)。我这一次的垃圾桶和垃圾袋花费就超过100块,这些垃圾袋估计用不了几个月,之后还要经常买。”肖先生向新京报记者算了一笔日常垃圾分类的经济账。
实际上,随着垃圾分类实施,号称为日本的干湿分类垃圾桶在网上早已是供不应求。其中一款售价为178元的日本干湿分类垃圾桶,销售页面显示2.6万人付款。售价300-500元不等的其他分类垃圾桶,也有超过千人购买。一位卖家表示,很多分类垃圾桶需要8月才能发货,能即时发货的需要“抢”。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淘宝卖家,其中一家自产自销的店铺表示,最近销量快速上涨,为此他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淘宝极有家向新京报记者表示,6月其垃圾桶销量达到300万件。尤其是在6月24日到30日这一周,垃圾桶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五成。其中,上海本地产业带的垃圾桶最为抢手,销量同比增长3倍多。
淘宝数据显示,今年四五月份,上海各个小区就开始未雨绸缪,纷纷在淘宝企业服务采购“分类垃圾桶”,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投放点。五月,淘宝企业服务平台上“分类垃圾桶”的搜索量上涨3倍多,成交同比大涨超七成。尤其是上海地区的订单量在全国遥遥领先,同时采购“分类垃圾桶”的企业客户中,9成为新用户。
在这场变局之中,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商机早已开始躁动。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如今,各种垃圾代扔业务出现,买家只需网上下单就可约定好时间上门取垃圾。
记者在咸鱼上搜索看到,不少个人从事垃圾代扔的信息,一般只服务于单个小区或周边一定范围内区域,单次收费在2元-10元之间,并要求单次不超过3袋垃圾、重量不超过5千克;包月费用为50-100元。至于最终收费与楼层、是否有电梯、是否分类有关。其中,一名上海川沙地区的代扔者标价:已分类2元一次,未分类7元一次;包月已分类80元,未分类100元。
淘宝上同样出现提供垃圾代扔服务的商家,客户可直接网上下单,三日内会有专业代扔人员联系。价格方面,单户按月付180元,季付420元,年付1320元;若多人组团,可以有优惠。
记者向该店咨询,商家表示,店铺有专门的垃圾代扔部门,可服务上海所有地区,每个区都有代扔“师傅”。不过因为目前客户较少,“不管是师傅自己开车去,还是坐公交车,即使按180元收费,师傅也是要亏的。”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上海,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的深圳、杭州、苏州、长沙、长春、昆明均出现了代扔服务。一家深圳的代扔商户表示,虽然目前深圳还没有正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已经在准备,街边垃圾分类设施也开始完善。该店提供代扔服务的价格与上海地区相差不多,单次6元,包月120元,需要分类的包月150元。
此外,长春的一名代扔者表示,长春的垃圾分类很快就会实行,因此从事代扔的生意。不过,其提供代扔服务的价格比上海贵,一到三楼收费10元一次,包月280元;四到七楼15元一次,包月430元;七楼以上20元一次,包月580元。该代扔者表示:“目前也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垃圾分类耗时耗力,所以比较贵,以后应该会更便宜。”
成新风口
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下游潜力将释放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各地生活垃圾数量出现激增。据住建部及统计局数据,2001年之后,中国城市垃圾产量快速上升,截至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生产量从13470万吨增长至21521万吨,约增长了59.7%。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垃圾分类将直接带来新增的前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环卫装备及服务需求。比如随着我国城镇水平不断提高,叠加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环卫装备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专用汽车行业月度数据服务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环卫车辆产量从2010年的3.32万辆增长至2018年10.70万辆,年均增长率达15%。
同时,垃圾分类后中转站、服务点、回收网点等新增建设规模有望超过320亿元。根据上海市对回收网点、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目标,上海的回收网点需从2018年的2000个增长至8000个,垃圾中转站需从2018年的109个增长至210个。而督导、转运等服务在短期有望拉动82亿产值。
“目前垃圾分类产业链中,上游是我们城市中千家万户的居民,中游则是收集、处置垃圾,下游就是回收再利用。”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新京报记者,北京早在20年前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在中游方面,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北京共建设完成和改造了42座垃圾处理设施。
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朝阳区循环经济园焚烧二期、海淀区大工村生物质能源发电厂、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南宫堆肥厂二期、大兴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等一大批焚烧、生化、渗沥液处理项目相继投产。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分类下游的潜力将逐步释放,垃圾分类发电、生物柴油等都有望得到迅猛发展。
据马军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北京初创企业看到了市场上的机遇进入垃圾分类行业,政府也在这方面进行补贴、购买服务等。如果按照日本东京、中国台北的做法,未来可以提高居民垃圾收费的费用,以此反馈给企业,从而减少财政压力,同时利用垃圾分类所产生发电的余热,为居民提供极为便宜的温水游泳池等补贴,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
刘权可以说是“看到机遇的人”。刘权为北京再生资源和旧货协会副会长、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所在的公司研发了一款家庭可回收废品的手机APP——用户通过这款APP一键呼叫,就有专业人员到家里上门回收并把垃圾运到网点暂存、整理、运送。
“我们应该是属于产业链的上游,负责将垃圾从居民手中送到中游进行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刘权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他印象里,生活垃圾中,约有20%是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可再生的干垃圾,有30%是可以进行生化处理的厨余垃圾和湿垃圾,这两部分垃圾都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避免进入垃圾焚烧厂和填埋环节。
他介绍称,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主要分为回收、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填埋与焚烧垃圾占地面积较大,处置费用较高,且回收利用的价值低。刘权表示,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不断推进垃圾分类,从而为垃圾回收利用与厨余垃圾堆肥创造条件,减少垃圾无价值的填满与焚烧。
“做前端的垃圾回收服务肯定是不赚钱的”,刘权向记者表示,目前从北京城区内向五环外运送一车垃圾,如果运送的是纸壳纸板、塑料瓶等垃圾,每车占地面积大,重量又并不多,收益就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和使用车辆的费用、司机等人力费用合计约350元/车,成本无法收回。刘权的公司目前仍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
在他看来,未来北京可以统一规划和建设垃圾分拣中心,从多方面支持垃圾分类企业推进工作。
< class="pgc-img">>
行业布局
东方园林等多家企业遭遇资金危机
随着上海推出垃圾分类办法,一杯奶茶喝完后,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奇幻漂流——装奶茶的塑料袋和塑料杯是干垃圾,奶茶内的珍珠则和湿垃圾一同处理。而在这背后,垃圾处理这片蓝海再度波涛汹涌。
Wind数据显示,垃圾分类指数中包含17家上市公司,其中,龙马环卫、盈峰环境、中联环境布局环卫装备;上海环境、瀚蓝科技涉足垃圾焚烧。这些上市公司中,中国天楹、启迪桑德、城投控股三家公司的总市值过百亿。中国天楹主要运营环保工程、垃圾处置及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和房屋租赁四个板块,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环保工程和垃圾处置及焚烧发电贡献的毛利占利润的比重较高,达到43.36%和41.65%。
实际上,资本市场多年前就已在垃圾处理行业布局,但如今大多惨淡收场。
数年前,东方园林通过产业整合尝试战略转型,由从事市政园林工程建设为主的企业逐步向以水系治理、土壤矿山修复为主的生态治理企业转型。2015年9月,“园林第一股”东方园林以2000万元收购金源铜业100%股权,以人民币1.41亿元收购吴中固废80%的股权。2015年10月,公司以14.6亿元收购申能环保60%股权。由此,东方园林迈上了进入工业危废处理领域的征程。
到了2016年,由于利润逐步释放,东方园林实现营业收入85.64亿元,同比上升59.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6亿元,同比上升115.23%。同年,固废处置为公司带来营业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09.75%,占比从前一年的4%左右攀升至14.21%。
尽管业绩提升,但东方园林的财务风险也开始暴露。在迈入垃圾处理领域之前,截至2015年上半年,东方园林负债77.12亿元,但到了2015年底就增长至112.95亿元,2016年底则攀升至145.68亿元。不到两年时间,东方园林负债翻倍。
同时,公司开始意识到,我国当前工业固废存量巨大,但产业发展滞后,综合利用不足。受地域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工业固废和危废处理企业集中度较低,有待提高。
从2018年开始,东方园林大步向前的“资金弹药”出现了危机。
东方园林一改昔日狂飙激进的拿单速度。新京报记者梳理东方园林半年报看到,2018年上半年,公司中标的PPP订单数量为36个,中标金额约为339.48亿元,同比增长18.65%。而2017年年报显示,东方园林中标PPP订单数量为50个,中标金额为715.71亿元,同比增长88.30%。
2019年4月26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表示,基于2018年在“去杠杆”、“紧信用”的金融环境下,东方园林公司面临较大融资压力,在集中偿还了大量有息负债后,公司流动性资金较为紧张。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出现缓发部分员工工资、拖欠部分离职员工补偿金等情况,存在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的迹象。
同样遭遇资金危机的还有神雾环保。2018年以来,在严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资本遇冷,神雾环保也受资金影响,项目开工有一定的迟缓和停滞。2019年1月8日,新京报记者获悉,神雾环保已再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记者注意到,东旭蓝天、启迪桑德以及科融环境近年来相继曝出资金链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环保类上市公司多以PPP模式经营项目,PPP资金回收周期长,一旦开始防范金融风险,企业融资遇到困难,现金流就相对更容易紧张。
新京报记者 林子 梁缘 顾志娟
值班编辑 花木南 吾彦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