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00后茶友,过来找我们买茶。
要求是,泡法简单,味道不苦,适合放在办公室喝。
当时,推荐他先入手小罐装。
买铁罐分装出来的《鹊桥仙》或者《花弄影》,平时放在工位上。
喝的时候,就算没有盖碗,也适合放进敞口玻璃杯里泡。
但对方直摇头。
“这也太土了,有没有独立小包的茶?”
那,试试《随心泡》,带出门特别方便。
“我要的就是这种,小包才方便,但里面就这一种口味?”
嗯,用2017春寿眉压成的饼干茶,单片2.5克,保温杯玻璃杯都能泡……
但那位年轻茶友的关注重点,并非如此。
他给我们发来一张图,给我们指了方向。
截图来源自,某网红直播间的茶品。
< class="pgc-img">>乍一看,满屏幕都是花花绿绿。
菊花普洱、柚花乌龙、橙香红茶、陈皮白茶、黑乌龙茶、小青柑等,花样多到数不过来。
清一色是老茶客们看了直摇头,根本不愿尝试的茶。
正当村姑陈还在心底腹诽。
紧接着,茶友的消息已经发过来。
“之前买过直播间的茶,一组盲盒茶,足足30款,口味很多,但试了一遍没发现特别喜欢的,身边朋友说,这是因为它们原料太差,介绍我来你们这看看。”
“类似《随心泡》之类的,有没有再多一些组合口味。”
这个,真心没有。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好茶不会随便跟菊花、茉莉、桂花、陈皮丝之类的混在一块。
喝茶,还是顺其自然好。
千万别喝成了杂烩汤。
说来也奇怪,既然,纯茶才是茶圈主流。
为什么直播间的网红力推款,却是这类花里胡哨的再加工茶?
< class="pgc-img">>《2》
很多人的印象中,网红组合茶的走红,好像是毫无征兆的。
不知何时起,打开某东,某多,某宝,到处都在推。
网上看到的测评软文,美图加美照,极为吸睛。
有很多跨界组合的创意茶,或许早几年,根本没人见过。
譬如,将红枣去核,切开,跟老寿眉的梗叶混在一块压成龙珠茶。
在这之前,很多人只听过枣香老白茶。
但没想到,枣香白茶竟还有这种偷懒模式。
直接将枣夹核桃仁的做法,照搬下来。
做成一泡带香甜口味的,枣香甜口茶。
凭借网红带货的“快模式”,这种新奇茶一经推出,更新换代非常快。
几乎能做到,频繁上新。
各种混搭跨界的新品,让人目不暇接。
花香白牡丹小方饼、寿眉叶子饼、栀子花贡眉、茉莉花混着白牡丹压成小片……
< class="pgc-img">>各式稀奇古怪的茶,生长速度如同雨后春笋。
在各大网红带货软文里,拔节生长。
话说为什么网红带货,都喜欢推这类老茶客基本不喝的“奇茶异茶”?
第一个想到的,是因为它们容易复制。
模式可复制,最为资本看重。
就像街边的网红餐饮店,这些年,内卷得最激烈的一个赛道,非网红火锅店莫属。
每次和李麻花逛商场,隔半个月没去,楼下的火锅店就换了装修,又开起了新店。
之前有做餐饮的朋友解释,火锅是最容易做成连锁的。
只要锅底是中央厨房出来的,就算开满100家、1000家店,味道都一样。
但闽菜、粤菜、淮扬菜之类的传统菜系不行。
同样一道南煎肝,换了个厨子,味道就不同,很难“走出去”。
也难怪,餐饮资本会热衷在火锅赛道内卷。
< class="pgc-img">>《3》
和传统茶类比,网红混搭茶,也是个可以偷懒的模式。
因为网红茶生意,重点投入的地方,并非是“茶”。
线下新中式网红茶品店,重装修,营造氛围。
线上销售的,重包装,砸成本宣传。
而装在包装里面的“茶”,究竟来源何处,倒是无所谓。
投入的重点方向,和传统茶完全不同。
做好一款传统茶,门槛很高。
从原料产区、制茶工艺、到后期仓储,方方面面都要涉及。
单拎出原料来看。
是春茶,还是秋茶?
是春茶季哪个阶段采的茶?
< class="pgc-img">>是否高山茶?
台地、有机、抛荒、荒野,有哪些不同?
是不是福鼎本地的茶青……
光是讲清楚原料来源,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更何况,接下来还有“工艺关”与“仓储关”要过。
若想快速将网红流量变现,传统茶这种慢生意,显然不适合。
而网红混搭茶不同。
因为,这些再加工混搭出来的网红茶,门槛很低。
只需要拍出美美的照片,展出混搭“创意”就行。
不需要认真讲解,也不需逐道去品鉴。
光凭足够花哨的外表,就能圈下一众新粉。
< class="pgc-img">>《4》
网红混搭茶,在网上,有着专门的搜索词。
名曰,新中式茶包。
上面点名的红枣寿眉、桂花红茶、柚花乌龙等,里面好歹还和茶占点边。
有的甚至是代茶饮。
桂圆红枣、生姜红糖、黄芪当归、玉米须、大麦茶、菊花茶……
每次看到这些新中式茶,总会被各式创意茶包,狠狠吓一跳。
看完后,总怀疑自己是个假胡建人。
否则,生在产茶大省,还去过无数次太姥山、武夷山、以及桐木关等原产地。
为何人家新中式创意茶品里满屏幕大几十款不等的“茶”,没一款是我认得的,见过的,喝过的?
想到这,差点就认不出“茶”这个字。
还有,当下在小年轻里流行的新中式/混搭/创意茶,走的还是高端精致风。
包装普遍很舍得下成本。
< class="pgc-img">>独立高档泡袋,藤编书画古风外盒,还有独立内衬。
一盒10小包,不过50克。
单价嘛,乍一看,还有些“便宜”。
单买一盒看着不贵,往往只要几十、上百元。
但换成一斤的价格,能让你吓一跳。
东算西算,差不多要800多一斤。
快和我们家一斤白牡丹的价格齐平了。
换言之,买一斤桂圆红枣、玉米须茶包、栀子玫瑰加茉莉,不知名的碎茶边角料制成的新中式茶包,都足以购买一斤高山原料的白茶白牡丹了。
什么时候,陈皮丝加做旧寿眉、玉米须、红枣桂圆、乌龙茶碎片等等,能卖上这么贵了?
豆腐当成肉价卖。
这些品牌的产品包装营销手段,太牛了。
< class="pgc-img">>《5》
最后,想劝一劝喜欢喝这些新中式茶包的年轻茶友。
花钱买茶,要多精打细算。
为了喝好茶,要将钱花在刀刃上。
不要一看包装,就立马跟风下单。
买原料产区有保障的,制茶工艺规范的纯茶,喝下去对身体更有益。
而那些拍照能出圈,看着颇具氛围感的混搭茶包。
它们其实不算真正的茶。
仅仅是带点茶味的轻饮料。
原汁原味,才是经典。
是时候,95后、00后该觉醒中国人的喝茶基因了。
拿着保温杯泡枸杞,是互联网的段子。
真正能代表中国茶味基因的,还得看传统纯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王盼
“灵隐寺奶茶”热搜榜第一?!
加上mini茶壶,普通的奶茶火出圈
就在昨天,杭州灵隐寺的“好运奶茶”突然冲上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晒出“灵隐奶茶”、“脱离苦海”、“碎碎浮生”、“无忧观音”等杯贴,奶茶上方还带有一个mini小茶壶。据悉,这家店在飞来峰售票处2楼,店里的茶、拿铁和特调价格,在26-32元之间,小茶壶真的能倒出水来,喝完还可以带回家当作纪念品。
不少网友评价:
“去灵隐寺,点上三根香,求一串十八籽菩提,打卡好运茶,这一趟算是完美了。”
“杯子上放个小茶壶,醍醐灌顶吗?”
“我想喝那杯脱离苦海……”
这波操作,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大火的“寺庙咖啡”。只不过,今年加入了茶元素,显得更为中式了。
不过,就在冲上热搜的第二天一早,灵隐寺官方辟谣,否认推出奶茶,称网上流传的“属于商家个人行为”。而奶茶店主也在社交媒体声明:我们是两个小姑娘裸辞创业的茶室,只是想放慢自己的生活,这个店,并非灵隐寺开的。
“乌龙”背后,无论是官方创意,还是纯商业经营,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其实,灵隐寺之前,紫砂壶奶茶就在各地开花了,不夸张地说,这个单品,算是暑期的新晋“小网红”。
内参君在小红书上搜索“紫砂壶奶茶”,发现北京、广州、揭阳、福州、深圳、潮州等地均有门店。“喝国风奶茶,送迷你茶具”成为不少网红的打卡文案,吱吱冒气的壶嘴,镜头感十足,而这些门店,大多是以城市地标为背书,杯子上印着各地的地名,仿佛到此一游,就一定要来上一壶。
◎全国各地的“紫砂壶奶茶” 贴上城市地标,摇身成为“必打卡”
>从茶火锅到围炉煮茶、茶咖
这届餐饮人努力捕捉“茶元素”
其实,茶这个元素,这两年在各个网红餐饮品类中都有踪迹,且流行趋势越发明显。
比如,较早之前,邓姓影视明星,做了个“壶·茶火锅”,用茶系火锅掀起一轮创新热潮。门店的设计“很重庆”,一进门就是一整面暖壶和茶叶罐,小料台也用茶杯当容器,十分上镜。底料用茶炒,火锅汤底用的也是茶,麻辣鲜香的同时还会回甘,号称“重庆人吃火锅不上火的秘密”。
这家网红火锅店并非首创,在“茶乡”云南普洱市,同样也有普洱茶火锅;西安则有中式盖碗茶火锅。
去年秋冬大火的围炉煮茶,把品茶、烤物、点心进行融合,也依靠“煮茶+造景”这一模式成为顶流。走着类似的餐饮路线开创独立新品类,甚至玩的更潮、更炫、更“贵”:这一关键词,在短视频平台掀起了播放量上亿次的声浪,甚至“围炉煮茶配什么文案”也成为网红们趋之若鹜的追求;在后续热度的高涨中,“围炉系列”蔓延到围炉麻辣烫、围炉小火锅、围炉小酒馆……妥妥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将茶元素融入饮品的头部企业更多了:瑞幸咖啡今年3月份推出了“中国茶咖”系列,七天销量突破了625万杯;奈雪(浪浪山老白茶)、古茗(龙井香牛乳)、茶百道(龙芽茉莉),也纷纷推传统中国茶……
头部品牌们,似乎都在寻找藏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口味密码。这一点,从半年前大热的“新中式茶馆”也可见一斑:偌大的空间,精致考究的装修,幽暗的氛围。开在星巴克隔壁,客单价向大佬看齐,星巴克成功开辟的“第三空间”之路,新中式茶馆也要勇敢走一遭。
茶饮品牌争奇斗艳,而烘焙赛道也没“闲着”,比如最近北京国贸商城新开的“瑭所·东方艺术廊”,推出“窗·系列·手作甜品”(灵感取自苏州拙政园),以朴素清远诠释宋代美学的温润内敛,店内营造出一片清雅的园林感,富有江南庭院的婉转。58元一块的蛋糕,78元-228元一泡的茶,搭配起来,一个“中高端定位”的中式下午茶正延续中式甜品的潮流。
还有成都的“李山山茶室”,定位是现制奶茶,但是用了茶艺茶道来做加持;北京某逗葉茶饮店和张一元在店铺上“合二为一”,一边是现泡茶,一边是奶茶,一慢一快,意味深长;北京的“步芷有茶”,更是“集大成者”,集合了围炉冰茶、宋代点茶做画体验、汉服体验等一系列国风体验……
很显然,茶元素中,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亟待挖掘。《2021中国茶业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茶叶的消费者中,19-30岁的年轻人占比达到46.8%。这一数据也可侧面佐证年轻人对茶的态度——当代年轻人并不是不爱喝茶,而是对茶的理解在悄然发生变化,或者说,在喝一种“很新的茶”。
一直以来,“中国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彰显阶层的产物,和中国茶连在一起的关键词,自然而然散发出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同时,似乎在价格方面也可以很容易实现“大跃进”。只不过,年轻人喜欢的茶、想要的饮茶场景,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这,也让当代创新品牌催生出更多灵感。
这背后也反映出一个越来越多元的餐饮新消费市场:年龄、阶层、地域、饮法等固化的标签淡去,口味的创意与特色的体验成为“流量密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现代,中式、西式,彼此之间不再有“主次”,而是随意组合,平等地接受市场检验。
茶里茶气
就一定能卖得“更贵”吗?
话题回到灵隐寺的奶茶来。
冲突,永远是流量密码。一面是中老年人喜欢的紫砂壶,一面是年轻人不离口的奶茶。两种看似不搭界的品类进行了意料之外的结合,恰恰是事件持续发酵的重要催化剂。
奶茶,还是那杯奶茶,但加上了一个“小道具”,价格就飙上去了。
内餐君随手在1688上寻找mini茶壶的供应商,关键词“指尖紫砂壶”下,供应商不少,零售价格大约为5元左右。
而在一些紫砂壶奶茶的帖子下方:奶茶好喝吗?似乎并不是关心的主要问题。“紫砂壶为什么冒烟”、“紫砂壶能不能带回家”、“可否单独买紫砂壶”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作为一个社交货币,紫砂壶奶茶新奇的造型、带有城市标签的包装、甚至“醍醐灌顶”等隐喻色彩的内涵,都让其成功出圈,这并不奇怪。更何况,刚刚过去的暑期,全国旅游人数增长,“到一城,喝一茶”也无形中助推了紫砂壶奶茶的火爆。
但,“前辈”竹筒奶茶的“爆火和翻车”史,仍然历历在目:火的时候一条街好几家店,家家都恨不得打出“首创”的旗号。产品则迅速复制到全国,但后期因门槛太低、竹筒食品安全等原因,翻车的速度也快到令人咋舌。
紫砂壶奶茶会不会步入竹筒奶茶的后尘?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茶饮的创新,形式固然重要,但产品本身的优化,恐怕比外在道具、和形式上的噱头更重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767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陈黎明
新茶饮换代
2023年,新茶饮正式进入“国风奶茶”时代。
表现1:门店狂飙、赛道兴盛
过去的一年,“国风奶茶”三大代表品牌一个也没闲着。
霸王茶姬在这一年开出2000多家门店,拓店速度绝对是过去一年茶饮行业第一梯队。
西安起家的茶话弄,也是加足马力、稳健拓张。在全国开出850+家门店,遍布150多座城市,在北京、成都、大湾区、长三角等多个地域发力。
国风茶饮的“初代大魔王”茶颜悦色在门店拓张上依旧坚守长沙,辐射周边。但积极创新,开出“鸳鸯咖啡”“小神闲茶馆”等不同细分品类副牌,外观上继续采用国风文化,作为国风茶饮的拓展。
头部的狂飙让赛道更具吸引力,新入局者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品牌定位于“国风奶茶”或者“新中式茶饮”。
表现2:资本加注、认同细分赛道机遇点
整个2023年餐饮大盘发生的融资数量明显下滑,但“国风奶茶”这个细分品类,依旧出现融资事件——2023年9月“汉唐序”获得一笔金额为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新茶饮行业已经到今天这样“头部气势如虹、新手压力山大”的激烈场面,行业标准化连锁化程度持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旧愿意押注小品牌,也体现出资本市场对国风奶茶赛道机遇点的看重。
表现3:原叶茶成为主流、探索创新不断
产品层面的更替是新茶饮正式进入“国风奶茶”时代最直观的体现,2023年,“茶+奶(+奶油顶)”的原叶茶成为茶饮行业主流爆品。
正在风口的国风奶茶品牌自是不必多说,近乎全部产品都是原叶茶,此前在果茶风口上跑出的茶饮头部,今年也都避不开原叶茶,且不是推出单款产品,而是推出一整个新系列。足见国风奶茶对赛道的影响力。
除了推出“原叶茶”产品系列,茶饮头部在发力“原叶茶”副牌,专门做原叶茶,打造中式茶馆场景。奈雪的茶在奈雪茶院上持续做尝试创新,喜茶近期也推出新品牌“喜茶·茶坊”。
“国风奶茶”从小众发展为主旋律。
这是风起云涌的新茶饮行业的一大变化,在产品、文化传播上发生的变化,而新茶饮行业发展以来持续不变的是,竞争激烈,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极致内卷,同质化依然是很多品牌的困局。整条产业链上的细节都被品牌们一个个找出来,标准化,做创新升级。
于是我们看到:茶饮品牌疯狂比拼奶源、比拼茶底、比拼联名,比拼周边,比拼价格……同时越来越像。
在这场激烈竞争中想要不被大品牌的极致经营裹挟、存活下来,找到新内容做出品质感与差异化是首要也是必要条件。
下一轮新茶饮浪潮的引领者,必将是品质和创新的融合者。
推出世界茶战略
引领国风奶茶新趋势
茶话弄憋了个大招。2月2日,茶话弄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推出2024品牌新战略:世界茶战略。
何为世界茶?茶话弄要怎么做世界茶?新战略下推出的首个系列产品“好望雪”就是最直接的回答。
茶底选择南非国宝茶博斯茶,与厄瓜多尔生可可豆制茶。可可博斯茶叶自带浓郁可可与独特朗姆香气,交融优质真奶柔和醇厚。这款产品保留茶话弄经典产品特色,可以选择浮云顶、或者雪顶、或者奶沫产品。
博斯茶学名线叶金雀花,它也被译作路易博士茶、如意博士茶。博斯茶是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南非的特产,和钻石、黄金并称为“南非三宝”。
“好望雪”系列新品是博斯茶在新茶饮界的首次亮相,也可能是很多消费者首次品尝这一南非国宝茶。
◎茶话弄世界茶新品“好望雪”
>细究下来,可以发现世界茶战略帮助茶话弄突破了两个行业痛点,一个是差异化。
茶话弄相关负责人告诉内参君:世界茶战略,就是用来自世界的甄选好茶,融汇出中国人自己的饮茶意趣,奉送给中国人。千年前,茶文化从中国流向世界,与各国文明碰撞流长,千年后,百川汇流,中国茶,依旧是中国茶。
可以看到:茶话弄以好望雪为先的世界茶系列,将品牌从新茶饮竞争中“脱战”,通过差异化与品质升级,茶话弄率先提供更多元的茶饮体现,做到“人无我有”,抢占先机。
另一个是奶茶失眠的痛点。
这届消费者睡眠不好,且非常关注睡眠。《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近半数人睡不够8小时。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023年亚朵星球深睡枕PRO累计销量超80万只。
因为含咖啡因,许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对茶饮、咖啡制品“忍痛割爱”——“真的喝不了,已经喝一杯了”;“很想喝,但最近睡眠不好”;“算一下离今晚睡觉还有几个小时,再摇摆喝不喝”。
博斯茶虽叫“茶”,但它和众多茶叶不同:它不含咖啡因。
茶话弄精准地捕捉到这一行业痛点,通过世界茶战略,茶话弄0咖啡因的原叶茶,满足消费者品味茶饮的需求时,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奶茶失眠痛点,打消消费者喝奶茶睡不着觉的顾虑,做到“晚上喝也好眠”。
茶话弄品牌负责人表示:南非博斯茶为茶底的好望雪是“世界茶”系列的开篇之作,后续,茶话弄将会引入更多不同国家的优秀茶叶、推出更多“世界茶”系列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身在中国,品味世界的体验。
这份体验,其实和千百年前,大唐时期的消费者一脉相通。大唐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产物、思想,但也没有被裹挟,而是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盛大的文化和审美精神,并与整个国家分享。这是属于长安盛唐的文化自信,也是属于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自信。
源自长安盛唐的文化自信
茶话弄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国风茶饮这一细分赛道的兴荣,茶颜悦色珠玉在前,霸王茶姬高举高打,茶话弄是那个一直以来都比较内敛、稳步发展的角色。
品牌成立8年以来,茶话弄一步一个脚印,从西安的一家门店走到今天遍布国内外150余城市、开出850+门店,进商场、进大学城,进景区……茶话弄以独具唐风特色的门店和口感特别的产品收获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并获得众多行业大奖。
◎茶话弄庭院店
>成立8年,茶话弄见证茶饮行业走过2.0时代、3.0时代,走进4.0时代。茶话弄打磨沉淀出能够适配多种商业体的单店盈利模型,也有一条自己坚定的路。
茶话弄相关负责人告诉内参君,2023年12月,深圳首店开业火爆,开业单日出杯突破5000 杯,月营收达 60 万日均出杯量破 2000杯。深圳地铁站的外带式小店,日出杯量也突破 1500 杯。
◎茶话弄深圳皇庭店现场实拍
>茶话弄以国风奶茶为品牌定位,坚持中国文化表达,围绕长安文化,做深挖、创新,将盛唐时期中华民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文化自信延续到今天。这一点,从品牌门店装修、品牌宣发海报、品牌产品包装等整个视觉系统,都可以看出。
◎茶话弄长安三万里联名系列
>◎茶话弄长安八景系列纸杯
>对于过去一年来令一众餐饮人兴奋的话题“出海”,茶话弄有更为冷静的思考。
在茶话弄看来,出海不仅意味着门店出海,能赢得当地消费者认同、赢得当地人认知才算真正完成品牌出海。
赢得当地人认同、完成属地化需要结合当地人的文化特色。茶话弄也将吸收世界性的元素,如当年的唐人一样,知来处,明去处。
辞旧迎新之际,走过8年的茶话弄站在新旧交替点上,对过往的成绩做总结,以长安盛唐时期的昂扬自信的民族风貌,推出全新的世界茶战略,为品牌开启一个新的里程碑。
2023年,新茶饮正式进入“国风奶茶”时代,2024年,茶饮赛道的激烈竞争又将如何发展?新中式茶饮代表之一的茶话弄率先打响差异化的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