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符畅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据悉,今年以来,天河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精准发力、精准滴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天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7.93亿元,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4亿元,增长30.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7.0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18.86亿元,增长4.8%。
现代服务业支撑有力
前三季度,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80.51亿元,增长4.7%;占GDP比重73.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1%;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5.0%;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错月数据)增长4.2%,其中,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错月数据)分别增长8.5%、3.8%。生物医药与健康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均增长4.0%。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1-9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29亿元,增长5.2%。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保持较好增长,限额以上烟酒类、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0 %、15.8%、13.4%。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8.2%、14.1%。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增速较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收(错月数据)增长54.1%;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和会展业快速增长,营收(错月数据)分别增长1.33倍、49.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1.6%,其中,限上住宿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42.5%。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1-9月,全区主管的92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15%、高于时序进度40个百分点,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天河中央商务区冼村改造融资区一、二期完成出让,广州国际金融城重点产业项目新开工7个、新封顶6个,天河智慧城重点产业项目新开工2个、竣工3个。
市场主体发展活跃
1-9月,全区新设企业7.6万户,增长27%,占全市新增企业数量的26.8%;新增“四上”企业271家。新接洽入库项目320个,注册项目135个,合计协议投资总额479亿元。其中,新引进中建四局城市运营、格林大华期货、宝马(中国)汽车贸易等500强投资项目6个。
编辑:苏惠琳
来源:金羊网
都讯 记者董晓妍 2月12日,广州市天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公告,要求各餐饮单位(含饮品店、小吃店、早餐店等)暂停大厅、堂食服务,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活动。
至此,广州市11区已全部暂停餐饮单位堂食服务。
具体内容如下:
一、全区各餐饮单位(含饮品店、小吃店、早餐店等)暂停大厅、堂食服务,可提供到店自取、网络或电话等外卖订餐服务。
二、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活动(单位食堂除外),禁止餐饮单位或个人承接或为聚集性用餐提供服务。
三、严禁有疫情发生地接触史或从疫情发生地抵达(返回)我区的员工在居家隔离期间上岗,严禁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员工上岗。全体员工上岗期间必须佩戴口罩。 四、全区所有社会餐饮服务单位应合理安排营业时间,必须每天对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保持经营场所空气流通,有 可开窗的场所,每天开窗保持自然通风不少于 2 小时;无法采用自然通风的,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五、未落实对所有进入本单位人员测量体温、确保进入人员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的,一律不得经营。
六、各单位食堂仅提供本单位人员就餐,进入食堂需戴口罩,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食堂应合理间隔就餐区域,实行单向流动,实施分批分餐制,避免在食堂集中用餐、扎堆就餐;避免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说话。倡导用餐人员自带餐具打包回办公室,避免交叉感染。
七、请全体市民积极配合,并予以支持。发现餐饮单位有违 反本通告事项的,可拨打 12345 热线举报。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通告紧急措施的解除时间将另行通知。
广州市天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0 年 2 月 12 日
021年,广州迎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全新功能定位。作为“黄金主场”的天河区,也在城市级消费活动中不断焕发创新引领活力。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餐饮地图上,“食尚天河”尤为亮眼。
记者从天河区获悉,去年1-11月,天河区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排名全市第一,同比增长36%,比全市增速高7.2个百分点,表现活跃。去年前三季度,广州重点购物中心引进的159家品牌首店(首店级别为城市首店及以上),餐饮业态占比42%,其中约60%的餐饮首店来自天河区。去年,共有51家餐饮首店落户天河区,是2020年(19家)的2.7倍。
餐饮业态赋能商圈经济发展
偌大的天河区,不仅坐拥国家级CBD珠江新城和“华南第一商圈”的天河路商圈,汇集一众新潮、国际、品质餐饮,更以包容激励的市场姿态不断推动餐饮品牌更新迭代,在美食节期间带来愈加丰富且深层次的餐饮升级体验。
仅以购物中心餐饮为观察样本,据大数据监测,目前天河区购物中心(注:统计的购物中心商业面积为5万㎡及以上)内拥有700+餐饮品牌、超过千家门店,涵盖各类中式菜系、异国风情美食以及休闲餐饮等业态。其中,尤以饮品、中西式简餐、日式料理、粤菜、烘焙甜品、茶餐厅等人气品类居多。
区域分布上,这些门店主要位于天河路、珠江新城两大都市级商圈,以及广州国际金融城附近的“东部新商圈”,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效应,为周边消费者带来一站式美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区向来是国际品牌青睐之地,一大批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的国际餐饮品牌在此聚集,天河路、珠江新城独揽其中的九成门店,成为全城瞩目的异国风情美食阵地。
餐饮业态对商圈区域的带动力,在2021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天河分会场可见一斑。在2021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天河分会场举办期间,各大商贸载体借助天河区庞大的餐饮矩阵组成美食打卡阵营,刺激商圈人气爆发。据大数据监测,2021年12月天河路商圈和珠江新城商圈日均客流均实现环比上升,且呈现高密度、高频率特点。从热力表现来看,12月到达天河路商圈内的人流也有所提升,尤其在购物中心聚集区域和晚间餐饮消费高峰时段较为集中。
由此可见,餐饮业态和相应的美食节活动,对于购物中心乃至整个商圈的人气赋能效应不可小觑,背后凝聚的消费提振能量同样不可估量。业内人士认为,依托城市级活动规格的超强统筹力,广州国际美食节能够有效推动餐饮赋能效应,从而反哺至整座城市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首店是购物中心“流量密码”
首店是购物中心名副其实的“流量密码”,是城市间必争的商业“焕新武器”。而餐饮,向来是首店经济的重中之重。两年间,不乏重磅级首店落户天河。2021年全年,天河区共吸纳餐饮首店51家。
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重点购物中心新开近800家品牌门店。天河区不仅领衔焕新门店的规模,还一举包揽30%的餐饮业态。广州2021年前三季度吸引的159家品牌首店(首店级别为城市首店及以上),餐饮业态占比42%,其中约60%的餐饮首店来自天河区。这意味着,广州每10家餐饮品牌首店中,6家选择落户天河。从餐饮首店分布来看,天河路商圈处于绝对“C位”,尤其是广州太古汇、天环Parc Central、天河城等标杆项目吸引力十足。
数字反映的是天河区包容开放的市场氛围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对兼具实力和创新度的优质品牌,商业号召力十足。一直以来,天河区“首店经济”活跃,这正是天河总部经济活跃、商贸业高度发达带来的优势。目前天河区已认定总部企业167家,位列全市第一,带来极为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等。
按照规划,天河路商圈将基于打造“国内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第一商圈”的定位,到2025年计划引进广州首店达300家,初步建成国际消费示范区和名牌名品销售集聚区,也将不断扩充天河区的餐饮首店矩阵。
美食+夜经济,点亮城市全时段多元体验
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包括广州正佳广场在内的9个商业综合体成功入选,将夜间文化旅游与商业地产的深度融合推向发展高潮。
目前,广州已在天河、越秀、荔湾、海珠形成四大“夜间消费聚集地”。其中,天河区强力推进夜间经济,持续打造“夜之天河”品牌,结合时下潮流元素,不断升级夜间经济新玩法,创新打造集“餐饮+购物+娱乐+社交”的新型夜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新蓝海”。在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商圈,以食在广州带动夜间餐饮文化的“烟火气”,成为引爆广州夜间经济的关键增长引擎。
以正佳广场为例,作为华南唯一商贸型国家级4A景区,其已成功打造“夜景、夜市、夜食、夜秀、夜展、夜读”的夜游模式,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夜文化、夜生活新需求。除了引入100+家餐饮融汇全球风味美食之外,正佳广场集结900多家国内外一线零售品牌,跨界创新的夜间体验项目更将欢乐从白天延续至黑夜。正佳广场透露,2021年该项目人流量稳步提升至5300万人次,同比增长6%。
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天河区不仅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休闲餐饮、主题餐饮,同时充分联动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亲子潮玩等业态,不断深化“美食+”模式,以新型业态和功能空间革新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天河区聚焦餐饮市场的跨界融合,将“美食+”打造成为城市级IP,进一步凝聚餐饮势能,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1
目前天河区购物中心内拥有700+餐饮品牌、超过千家门店,涵盖各类菜系及休闲餐饮等业态。
2
2021年1-11月,天河区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排名全市第一,同比增长36%,比全市增速高7.2个百分点。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温文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