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服务员邓京华正在为客人点菜。
认真摆好碗筷。
拖地也容不得马虎。
编者按:2个月的暑假即将过半,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有的同学在家享受家庭的温暖,吹空调、吃西瓜、玩手机,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然而,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城市当起了“暑假工”。
红网时刻记者 黎鑫 郑涛 徐士杰 实习生 胡艳 长沙报道
走进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的晓港湾餐饮店内,只见一位身着黑色工作服的男生正忙着从橱柜里拿出餐具,娴熟地摆台,随后,又立即加入打扫卫生的队伍……这位里里外外忙碌的男生,正是今天“我是暑假工”的主人公邓京华,今年19岁,就读于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找一份服务员工作也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大学里,我们只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地接受社会对我们的考验,成长的路才会有更多的可能。”邓京华一边擦桌子一边告诉我们他打暑假工的初衷。
回想起刚开始找工作的历程,邓京华有话要说,“那时候在学校就想好了,暑假的时候要出来锻炼锻炼,毕竟有两个月,不想让自己在家闲着。”
现实和理想总是颠簸而行,“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店子外面都贴了招聘启事,但基本上是招长期工的,短期工、暑假工少之又少。”一周后,邓京华才找到了晓港湾餐饮店,顺利通过面试,成为这家餐饮店的服务员。
三份暑期收获:学会细致、不慌不忙、大度
“学会细致,是第一份收获。”8点起床,9点到店,上班后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把所管区域的卫生打扫一遍,从地面到桌面,从碗筷到茶杯,不留任何卫生死角。
卫生工作完成后,便摆好碗筷,沏好茶,等待客人的到来。“做好这一系列工作的前提是一定要细致,例如桌子上面的油渍,一定要擦两遍才能彻底擦干净,在摆碗筷的同时也要小心,稍不留神就可能把碗摔到地上去,后果都要自己承担!”邓京华认真地说。
外面人来人往,店里热火朝天,一盘一盘美味佳肴通过邓京华的双手送到不同的客人面前。“学会不慌不忙,是第二份收获。客人多的时候也时常手忙脚乱,客人等待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催我们服务生快一点,我们就会去催厨师快一点,厨师就恨不得催时间慢一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从容不迫。”
有时候也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客人,“学会大度,是我在这的第三份收获。”有一次,一位顾客自己不小心将碗打碎在地上,却突然恼羞成怒斥责道:“服务员,你们怎么回事啊,碗放边上,很容易就打碎了,伤到人了你负得起责吗?”
邓京华看到此情此景表示万般无奈,但是转身一想,“我们本来就是服务员,是服务客人招待客人的,必须大度,所以我连忙给他道歉,并用扫把把碎片扫干净了。”
行动激荡无限能量,收获就是最大的奖赏,一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您好”“欢迎光临”“请慢用”“欢迎下次光临”……是邓京华说过最频繁的字眼,他还告诉我们,道听途说的苦远不如亲身尝试的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是对他最直接的磨炼。
一身油渍汗臭味 勇往直前终抵梦
“一身的油渍汗臭味”,回想起第一天下班后坐在凳子上给腿部按摩的情景,邓京华表示,通过这份暑假工明白了赚钱的不容易,也知晓了如何更顺畅地与人打交道,每一滴汗水都更能让“销售经理”的幼芽茁壮成长。
每一次主动出击也都是一把无形的烈火,潜移默化地淬炼着内心,懒惰、粗心都会化成灰烬,坚毅、勇敢将会在这场熊熊烈火中得到重生。
“大学毕业后,我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更好地孝顺父母,让父母过上舒心的生活。”采访完后,邓京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被汗水浸湿的背影,坚定不动摇。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抖音(787874450)
关链接:
编者按:2个月的暑假即将过半,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有的同学在家享受家庭的温暖,吹空调、吃西瓜、玩手机,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然而,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城市当起了“暑假工”。
他们工作在最底层,这份工作可能会与他们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大相径庭,但是,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毕竟,在最好的年纪与时间段,他们选择了奋斗,将来的某个时间,当他们回过头会发现,那年暑假,我,没有白过!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我是暑假工”系列稿件,将镜头对准那些暑期奋斗在一线的兼职大学生,记录他们的辛酸和奋斗故事,为当代大学生照亮前行的路。
餐馆服务员邓京华正在为客人点菜。
认真摆好碗筷。
拖地也容不得马虎。
红网时刻记者 郑涛 徐士洁 实习生 胡艳 长沙报道
走进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的晓港湾餐饮店内,只见一位身着黑色工作服的男生正忙着从橱柜里拿出餐具,娴熟地摆台,随后,又立即加入打扫卫生的队伍……这位里里外外忙碌的男生,正是今天“我是暑假工”的主人公邓京华,今年19岁,就读于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找一份服务员工作也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大学里,我们只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地接受社会对我们的考验,成长的路才会有更多的可能。”邓京华一边擦桌子一边告诉我们他打暑假工的初衷。
回想起刚开始找工作的历程,邓京华有话要说,“那时候在学校就想好了,暑假的时候要出来锻炼锻炼,毕竟有两个月,不想让自己在家闲着。”
现实和理想总是颠簸而行,“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店子外面都贴了招聘启事,但基本上是招长期工的,短期工、暑假工少之又少。”一周后,邓京华才找到了晓港湾餐饮店,顺利通过面试,成为这家餐饮店的服务员。
三份暑期收获:学会细致、不慌不忙、大度
“学会细致,是第一份收获。”8点起床,9点到店,上班后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把所管区域的卫生打扫一遍,从地面到桌面,从碗筷到茶杯,不留任何卫生死角。
卫生工作完成后,便摆好碗筷,沏好茶,等待客人的到来。“做好这一系列工作的前提是一定要细致,例如桌子上面的油渍,一定要擦两遍才能彻底擦干净,在摆碗筷的同时也要小心,稍不留神就可能把碗摔到地上去,后果都要自己承担!”邓京华认真地说。
外面人来人往,店里热火朝天,一盘一盘美味佳肴通过邓京华的双手送到不同的客人面前。“学会不慌不忙,是第二份收获。客人多的时候也时常手忙脚乱,客人等待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催我们服务生快一点,我们就会去催厨师快一点,厨师就恨不得催时间慢一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从容不迫。”
有时候也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客人,“学会大度,是我在这的第三份收获。”有一次,一位顾客自己不小心将碗打碎在地上,却突然恼羞成怒斥责道:“服务员,你们怎么回事啊,碗放边上,很容易就打碎了,伤到人了你负得起责吗?”
邓京华看到此情此景表示万般无奈,但是转身一想,“我们本来就是服务员,是服务客人招待客人的,必须大度,所以我连忙给他道歉,并用扫把把碎片扫干净了。”
行动激荡无限能量,收获就是最大的奖赏,一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您好”“欢迎光临”“请慢用”“欢迎下次光临”……是邓京华说过最频繁的字眼,他还告诉我们,道听途说的苦远不如亲身尝试的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是对他最直接的磨炼。
一身油渍汗臭味 勇往直前终抵梦
“一身的油渍汗臭味”,回想起第一天下班后坐在凳子上给腿部按摩的情景,邓京华表示,通过这份暑假工明白了赚钱的不容易,也知晓了如何更顺畅地与人打交道,每一滴汗水都更能让“销售经理”的幼芽茁壮成长。
每一次主动出击也都是一把无形的烈火,潜移默化地淬炼着内心,懒惰、粗心都会化成灰烬,坚毅、勇敢将会在这场熊熊烈火中得到重生。
“大学毕业后,我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更好地孝顺父母,让父母过上舒心的生活。”采访完后,邓京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被汗水浸湿的背影,坚定不动摇。
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桂芳
近日,巴奴一家分店的店长,将原应发布在员工群内的经营总结,误发到了顾客群中。
唉呀,这一下炸锅了。
一时间,关于“巴奴店长大战海底捞”的信息沸腾,很快冲上热搜。
< class="pgc-img">>这份巴奴店长的工作日志里,涉及到了海底捞的内容,比如提到这家巴奴门店的服务不能过度,服务员不能充当“人形摄像头”;自家门店附近有三家海底捞,可现在关得只剩一家店。
这样的问题无疑让不少人揣测:巴奴在“内涵”海底捞。
除了无聊的吃瓜外,细看这份工作总结,却也让许多餐饮人感同身受,感叹这届打工人不易,及餐饮企业希望活下去所承受的高度压力。
你在刷抖音看网剧的时候,这届餐饮打工人在盘点工作得失
时间上,这是一份晚上10点20多分被误传到微信群的店长日记。
也就是说,在许多人刷网剧、看抖音的时候,巴奴毛肚火锅店的店员们,还需要讨论学习。
看这份店长日记,就知道“优秀”是靠勤奋换来的。
< class="pgc-img">>图片据网络
日记分了七个部分:舒缓音乐开场、引出管理人员爱好讨论、温暖后的一日工作盘点、分析现状、指出工作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怎么成为毛肚火锅专家、顾客和品牌宗旨。
一份工作日记,七个章节环环相扣,流程严谨到了开场用什么音乐、情绪过度后怎么层层递进,避虚就实。
据说有企业老板看到这份流传出来的店长日记后,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体会,怎么写自己一周工作总结。
疫情给餐饮人带来多少焦虑,就有多努力去活下去
巴奴这位店长的日记里,隐藏着许多餐饮人的焦虑。
日记中关于分析现状,第一条就是“疫情下,要更努力争取现金流”。说中了餐饮人的焦虑:我们也能看到,受这一波疫情影响,整个商场客流都不稳定了,很多店连周六都不满台了,整个北京的餐饮都受到影响。疫情对小店的打击特别大,大品牌还能撑得住,很多小店撑不住就关门了。
< class="pgc-img">>“北京的7家门店,表现还不错,好几家恢复到去年,咱店甚至超过了去年。但也许有一天咱店也会因为疫情封控,到时候也要靠兄弟店养着我们。”
日记中关于这个话题的结论是:“要更努力的做好服务,把关产品,把生意做好,为公司争取足够的现金流,为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兄弟店,贡献我们的力量。”
看到这里,直中餐饮人的内心——开门、营业、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疫情反复,动辄关店歇业,餐饮人这两年大都倍感生活多艰——店面能持续开门营业就是幸福。
郑州一位创业的餐饮老板,在2022年元旦过后,本想趁着春节消费旺季把前面疫情、洪水的损失补回来。招了十多位大学生假期帮忙,结果学生们还没有来得及培训,疫情就来了,准备好的食材悉数被封到店里,实在觉得丢了可惜就送给了周边的居民。员工们左等右等不见开业,几乎都回了老家。
这位餐饮老板在春节前知道能够恢复堂食后,来不及心痛那几十万的损失,给员工们大发红包,说苦日子结束了,希望春节前大家都回来,希望一切都苦尽甘来。
每个餐饮人身上,都有相似的悲伤的故事。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在郑州一家胡辣汤早餐店上班。她眼看着流水一日不如一日,工资不断拖延。后来店主为了能够多赚点流水,下午和晚间租给了烧烤店共用。可客流还是不行,2022年春节过后,这个开了10年的门店,关门了。
妥妥一份餐饮标准化工作宝典
有一本书,叫做《海底捞你学不会》,被奉为餐饮业当之无愧的圣经。
今天看巴奴店长日记,不仅感叹巴奴工作细化到一种难以理解的程度,妥妥一份餐饮标准化工作宝典。
比如这份日记提到目前一些做的不够讲究的地方,除了网上热炒的“不过度的服务”、“咱的顾客不需要人形摄像头”等话题外,其实还有更细致的。
< class="pgc-img">>比如“菜品口感不够极致”问题,指出“在餐桌上才能发现问题”。
大致是什么事儿呢?说是这位店长带厨师长吃火锅的时候,发现几个菜有问题——虾滑不弹、鸭肠不脆、牛肉丸不筋道。
这位店长认为,做餐检的时候,从外观上看不出问题,只有吃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比如虾滑口感不弹,仔细观察发现是伙伴搅拌手法有问题,没有按照操作标准执行。讲到这里,店长又详细普及了搅拌手法。
结论是,表面检查工作不行,还要像顾客一样去体验,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顾客,才能发现问题在哪。
这位店长,2周时间,吃了11次火锅。
< class="pgc-img">>后边TA在日志中说:不讲究,巴奴就完蛋。
“试想如果我们的产品不稳定,我们服务不到位,顾客选择我们的理由将荡然无存,顾客还会觉得我们讲究么?还会选择我们吗?还会给身边的人推荐吗?”
当看到这串三连问,多少餐饮人冒冷汗,简直直追灵魂啊。这三问,放到自己店中,难道不是如此吗?
当回过头再看这篇工作日记中店长讲述和海底捞竞争,说“竞争无处不在”等等,不仅感叹不已。这个能把“等位区茶台的桌布,公司发过来的有褶皱,于是让主管重新做,但是没有在我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这么琐碎的信息,写入日志中的店长,得有多认真努力,想着怎么让店面在竞争中活下去,在疫情中去抵御风险,哪怕虾滑口感不够弹这样的细节,都担忧顾客觉得不讲究不再来。
但愿疫情早日结束,焦虑不再侵扰餐饮人;努力皆有收获,所愿皆有所得;出行伴清风,归来赏明月,摘掉口罩,尽情绽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