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的中式茶馆门店里,顾客排队点单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
新茶饮、中式茶馆,就像一对“一母同胞”却“性格迥异”的双生子,无论是消费群体还是消费场景都差异巨大。但近期,茶颜悦色、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纷纷进入中式茶馆赛道,在各地开出了中式茶馆门店。
分析人士指出,不少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在多元化布局上发力,但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就中式茶馆而言,需要一定文化沉淀和品牌积淀,否则容易出现主业不强、副业太多的情况,反而得不偿失。
新茶饮品牌在汉开出中式茶馆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万象城的茶颜悦色小神闲茶馆,是该品牌在汉的唯一一家中式茶馆门店。12月7日中午,该门店大约有三四人在排队点单,店铺面积比奶茶门店要大不少,同时设置了不少桌椅供顾客堂食。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该门店的人流量相比部分热门地段的奶茶门店客流偏少,空置的桌椅大约占三分之二。记者询问店员后得知,周末客流量比工作日稍多,周末等候时间约为十几分钟。
在菜单上,店内产品分为“现萃奶茶”“挂耳手冲茶”“创意原叶茶”,茶饮售价均为19.9元。该店产品与奶茶门店产品几乎没有重合,橱窗里还多了蛋糕、点心等茶点。
工作人员介绍,该店于今年3月开业,店铺面积300多平方米,是该品牌在汉的第一家中式茶馆门店。不同于奶茶门店,该店不能用小程序点单,只能到店点单。其中挂耳手冲茶仅限堂食,还有配套茶具可以续水,让食客自己动手,提升喝茶体验感。
记者观察到,店内堂食消费的顾客大多点的还是含奶盖的“现萃奶茶”而非纯茶。在店内堂食的一位女生说,“我还是更习惯喝奶茶,这家门店的面积较大,可以和朋友坐下来边喝边聊。”
不仅仅是茶颜,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也在布局中式茶馆赛道。
有媒体报道,不久前,奈雪首家只卖纯茶的新中式茶馆“奈雪茶院”在深圳开业,顾客在店内不但可以喝茶、就餐,店内还有阅读区和私人影院等供消费者使用。继“奈雪茶院”开业后,喜茶位于广州的子品牌“喜茶茶坊”也开业了,店内产品定位鲜萃茗奶茶,与霸王茶姬的产品定位类似。
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多元布局
新茶饮品牌为何纷纷进入中式茶馆赛道?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新茶饮品牌布局中式茶馆赛道,运用的是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五多战略。
目前,不少世界500强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头部企业,都在运用网络战略打造第二增长极。各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品牌精准把握新生代消费思维及消费习惯,多元化布局更有利于企业探索更适应时代需要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朱丹蓬表示,整体来看,这种商业策略的效果良好,他比较看好多元化布局战略。
同时,朱丹蓬指出,部分新茶饮品牌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粉丝效应,还不具备开中式茶馆的契机。经营中式茶馆,需要一定文化沉淀和品牌沉淀,有了文化积淀后,茶馆的运营会比较顺畅。否则,容易出现主业不强、副业太多的局面,反而得不偿失。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也认为,新茶饮和中式茶馆的消费场景存在较大差异。年长消费者喝茶时,喜欢在比较私密的空间里聚会聊天、获取信息,消费节奏偏慢;而新生代消费者喝茶比较偏爱口味和社交属性,喜爱边走边喝,消费节奏较快。
王鹏认为,企业适应消费变化,积极开拓市场的探索行为值得肯定。可以用一定时间培育市场,让年轻人养成喝中式茶的习惯,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企业也需要注意成本控制、食材品质把关及立体化营销,才能让开拓市场的路走得更顺畅。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时此刻有些庆幸,作为一个中年人,平时几乎不喝奶茶!
万众瞩目的315晚会已经结束,不出所料,又有非常多的网红美食塌房了,除了夜市必备的淀粉肠之外,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当属奶茶了!
< class="pgc-img">>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你我他,而且就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如果说淀粉肠只是因为价格便宜,那么一杯十几块钱甚至几十块钱一杯的奶茶又该如何?
315前,有记者来到了几家平时比较火爆的奶茶店,几乎无一幸免:
“都存在问题。”
从奶茶食材的来源、到店后的加工、后期的存等等,问题简直无孔不入。
比如某网红烧仙草的招牌产品芋泥。
照片中偏白的和偏紫的两种食材都是芋泥,只是生产时间不同,把两种掺合在一起,就是最新鲜的……
< class="pgc-img">>店员更表示这没什么大惊小怪:
“看上去不坏就行!”
而另一家主打茶品的奶茶某茗也有相同见解:
“不坏就行,新旧食材一混合也是惯用伎俩,也是常规操作。”
而知名的水果店铺某果园,里面的水果也无法保证,那些已经腐烂,但是没有全烂的水果们,进过店员的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了切好的:
“高端水果拼盘!”
而店员则表示,这叫化腐朽为奇迹!
< class="pgc-img">>除了小资生活的奶茶等产品,一些预制菜也成了重灾区。
其中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酵母也有假的,而且造价金额达到了400万,一粒小小的酵母都不放过,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都说现在人最注重的就是健康、养生等等,少盐少油,结果平时真的都想象不到自己到底吃了些什么。
< class="pgc-img">>无良商家只顾着追求利益,早就把良心抛诸脑后,毫无道德可言!
315虽然过去了,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旧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这是一个长久的挑战,需要每个人和相关部门的长期坚持与监督才能维护出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
可网友们的评论却引人深思,一位网友在3月15日晒出了一个生产于3月18号的面包。
这也引发网友热议:
“希望315不只是在315,而是出现在每一天”
“食品安全!需要每天都是315”
而对于类似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网友们也有话说:
“归根结底,我个人觉得中国对于敢制作假劣食品的处罚太轻了,以至于这样的情况屡禁不止”
< class="pgc-img">>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饮品牌一边联名,另一边则忙着开出各式主题店。近日,喜茶全国首家喜茶茶坊开业,主打茗奶茶,并售卖中式茶拿铁和纯茶等十余款产品,售价在8-16元之间,产品更精简,价格更亲民。实际上,茶饮品牌进行差异化布局开主题店或者子品牌并非新鲜事,最终以失败退场的比比皆是,如何将新模式经营成增长点是企业需要思考的关键。
全国首家茶坊开业
在茶饮品牌相继发力各式主题店以及子品牌下,喜茶也坐不住了。近日,喜茶在广州开出了全国首家喜茶茶坊门店,从现场看来,门店整体中式风格较为明显,原木元素较多,门头中“鲜萃茗奶茶”的字样格外突出。同时,茶坊的面积相较于喜茶常规门店要小一些。
产品方面,根据喜茶点单小程序显示,喜茶茶坊主打茗奶茶,店内还售卖中式茶拿铁、柠香茶和纯茶等十余款产品,比喜茶的产品线更加精简,产品定位上也有着明显差异。售价方面,茶坊的产品售价在8-16元之间,价格较为亲民,目前店内部分产品还进行了买一送一的营销活动。
虽然与常规门店的定位不同,但该门店仍然与品牌进行了高度绑定。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招牌产品宋云涧的点单页面标注了“热量约等于155大卡/杯,小于1个梨的热量”,部分产品下方还特意标注了使用的是喜茶此前推出的新茶饮专用奶。
关于品牌的未来发展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喜茶,但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相关内容可以对外透露。
讲新故事背后的“焦虑”
从茶坊的定位看来,无论是门店灵活性还是产品线都与喜茶常规门店有着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喜茶求变的心。然而,求变之风其实早已经在茶饮圈吹起。
今年10月,奈雪的茶宣布奈雪茶院在深圳开始试营业,提供慢煮茶、奶茶、茶点、茶咖等产品,并配文写道,消费者开始爱上传统茶,在茶室喝茶聊天正在悄然成为主流。如今,奈雪茶院不止一家,还有门店提供围炉煮茶和烧鸟等产品。同年,茶颜悦色推出青柠茶品牌古德墨柠,入局细分的柠檬茶赛道。去年5月,茶颜悦色还推出新店型“小神闲茶馆”,主打手冲茶与含酒精的原叶茶,更注重堂食体验,门店还售卖器皿、茶叶、茶点等。
然而,从各个品牌的动作不难看出行业的“内卷”,这背后其实也透露出品牌各自的“焦虑”。纵观茶饮市场,为了抢夺市场话语权,品牌正在通过不同形式你追我赶地跑马圈地。其中更是不乏完达山、中国邮政、北冰洋等跨界大佬搅局。同时,在市场敏感的定价、成分上下功夫,玩起了官宣降价、公开成分的较量。无论是不间断的跨界联名还是开主题店创子品牌,品牌们正在努力讲好新故事,稳固老朋友,赢得新朋友。
在财经评论员张雪峰看来,喜茶开出茶坊是战略上的拓展。喜茶通过推出轻模式的茶坊,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为精简和亲民的产品线和价格。包括喜茶在内,这些举措正是对市场的积极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消费者对茶饮品牌多样化、轻松便捷的需求。
因地制宜是关键
无论是经营模式、营销方法还是拓展手段,能够正真维持自身竞争力,为品牌添砖加瓦才是关键,而这个过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例如,去年11月,喜茶推出的手造店被曝出开业一年便关闭,更早之前,奈雪的茶在多地推出的酒屋“Bla Bla Bar”也出现闭店现象,乐乐茶的咖啡子品牌豆豆乐也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夭折。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指出,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等均是喜茶的优势所在,但茶坊需要提供与传统奶茶店不同的服务和体验,这就意味着员工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技能。不仅是喜茶,茶饮品牌在求新的过程中还需考虑此模式是否适合大规模复制,各地市场存在差异,品牌还需对当地市场进行提前调研,将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差异与自身运营相融合,真正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围,品牌纷纷求新求变,但在同质化严重的茶饮市场并不容易。张雪峰指出,喜茶等茶饮品牌首先需要找到清晰的品牌定位,并在产品创新、营销策略和服务体验上进行差异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面对市场竞争。不仅如此,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不断创新的产品开发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高度敏感,具体来讲,包括喜茶在内的品牌可以通过与供应链合作、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调研等方式来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的确,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在此长久站稳脚跟则需要拿出“真本领”。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在当前茶饮市场中,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品质和创新。消费者对于茶饮产品的口感、健康和新鲜度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口味,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喜茶而言,未来还需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找到与其他茶饮品牌区隔的独特卖点,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