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盛 会
互联网高度深化的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转变,大大缩减了餐饮企业的寿命与进程,面对纷繁杂芜的市场与瞬息万变的消费者,餐饮企业应该如何拓展自己发展的步伐?
7月26日,红餐网主办,奥琦玮集团联合承办的“第20届红餐大会 · 中国餐饮连锁裂变高峰论坛”于安徽合肥元一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会上,众多知名餐饮品牌创始人、企业高管、营销专家与现场600余位餐饮精英就“连锁餐饮裂变”为核心进行了深度探讨。
01
关于连锁餐饮裂变的精彩分享
作为本次大会承办方,奥琦玮集团首席运营官郭春鹏先生受邀进行了“大数据时代下品牌裂变新的方程式”的主题演讲。
< class="pgc-img">奥琦玮集团首席运营官 郭春鹏
>郭总认为,正是当今消费者“爱网购,爱逛店”的消费需求与属性决定了餐饮企业的发展模型,一定是线上覆盖线下的立体式“双轮驱动模型”。线下实体门店重在打造与目标客群调性一致的品牌体验;线上虚拟门店则侧重与用户间的互动与沟通,旨在创造增量营收。
对众多餐饮行业竞争与外部跨界竞争的研究来看,会员体系是打通线上线下双轮经营模型的关键。
会员体系运营的核心在于客户忠诚度的培养,然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客户忠诚度却难以培养。有句话形容得很贴切,“你的客户非常忠诚,直到别人提供了更好的客户体验”。
奥琦玮旗下点评微生活会员营销管理系统,作为高效的消费者终身价值管理工具,致力于全面提升餐饮企业的品牌体验管理,通过获取消费者真实的消费评价与需求,持续地提升客户体验、提升员工服务质量,帮助餐企实现品牌溢价与产品升值。
郭总还提到,餐饮零售化的升级转型之路切实可行,餐饮企业基于线下门店的人流电商也必然成为线上增量营收的客群来源。未来,连锁型餐饮企业一定会发展成为以品牌运营、产品创新、品质控制为核心的,基于产业协作环境的轻资产企业模型。
除此之外,与会的各位嘉宾也分别从资本、传承方式、营销等角度对“连锁餐饮裂变”的话题进行了深度阐述。
< class="pgc-img">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王岑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岑从投资的角度提及,如今微信等新的媒体方式给餐饮创业者们带来了新的机会。靠“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是数据致胜的时代。之前传统餐饮聚焦大单品的商业模式不会出现在线上。在线上运营效率不高的餐饮企业将面临被洗牌的境遇。
< class="pgc-img">老乡鸡集团董事长束从轩与执行董事束小龙
>作为安徽本地最大的家族化连锁餐饮企业,老乡鸡集团董事长束从轩与其子束小龙则从家族传承的优劣势谈起。
束从轩认为,家族传承的优势在于企业价值观与政策体系可以得到顺理成章的延续,这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根本与保证;束小龙则从亲身经验出发,分享了新老思想碰撞所激发的创新理念与模式改革,可以给餐饮企业带来耳目一新的变革方向。
关于沸沸扬扬的“收购武汉永和”事件,束从轩与束小龙的看法也颇为一致,老乡鸡收购永和是自身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老乡鸡期望以武汉永和为跳板加速自身在武汉甚至湖北区域的发展速度,借助永和在当地的门店渠道、人才资源、品牌优势等缩短老乡鸡的发展进程。
< class="pgc-img">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 吴坚
>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就中国连锁餐饮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机会和挑战发表了看法,餐饮行业已经迎来黄金发展区。无论是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是消费者对于餐饮升级的需求,都促使餐饮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餐饮行业天然具备的稳定空间和流量,也使得其拥有的更大的发展潜能。
然而,市场结构的不断升级,缩短了餐饮模型的迭代时间;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同样也决定了商业结构的易变和不稳定。对于餐饮企业来讲,挑战与机遇并存。
< class="pgc-img">吉刻联盟联合创始人 蒋晟
>吉刻联盟创始人蒋晟站在外卖的立场分享了他的观点,外卖不受位置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消费者社交场景以外的餐饮需求。外卖已经成为人们主流的餐饮方式。未来,外卖还将呈现出以用户为主导、社交传播、消费升级、多品牌战略等发展趋势,餐饮企业需要在变化中抓住“不变”,以“不变”的战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class="pgc-img">亿元导航商学院院长 许一元
>裂变营销领域的资深专家许一元表示,裂变发展是餐企实现规模收益最快速、最持续的方式。裂变发展能让更多顾客购买你的产品,也会有更多人接受你的模式。而裂变的步骤其实很简单。第一步,打造“1”,第二步,复制“N”。但现在大多数企业的问题在于“1”还没有出现,就开始思考“N”。
< class="pgc-img">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郭霁
>有着10年特许加盟诉讼实战经验的郭霁说到,在中国,特许经营是商业模式中唯一有立法支撑的模式。合规的特许经营必须具备四大要素:梳理经营资源;统一经营规范,设计收费体系,制定合同。特许经营的五个步骤包括注册商标、开设直营店、运营手册、法律文件、备案。
此外,特许经营扩张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经营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注册权是首要;合同界定归属,形式限定权属;重视商标权;签订费用保密协议。最后郭霁强调,违约必究、侵权必打。
02
中国连锁餐饮高峰对话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传统餐饮行业形成了冲击,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形势,餐饮连锁企业应该如何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并获得更大的发展?
会上,多位连锁餐企创始人、行业专家就“餐企如何经营连锁品牌?”这一主题,展开了对话讨论。
< class="pgc-img">孙记餐饮创始人 孙奥州
>结合自己的餐饮创业之路,孙记餐饮创始人孙奥州给出了中肯建议,做餐饮,尤其是连锁餐饮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标准化的产品、完整的组织架构、适度的品牌(一般两个品牌为宜,最多不超过三个)、适当的跨度、敢于起用年轻人。
< class="pgc-img">安徽众华集团董事长 王华
>安徽众华集团董事长王华认为,未来大众化的餐饮连锁将成为热点,要做到以互联网的餐饮理论结合传统街边商铺进行品类的研究、升级与推广。要始终忠于服务,同时要对合作商、加盟商的各项服务进行有效的管控。
< class="pgc-img">披云徽府董事长 方东进
>披云徽府董事长方东进从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连锁餐饮想要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必须与中上下游的合作方及内部的合伙人搞好协作关系,必须学会求同存异。
< class="pgc-img">餐饮连创始人 魏明东
>餐饮连创始人魏明东总结到,过去的餐饮企业的发展往往凭借一己之力,如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开始进入餐饮,比如资本方、策划方、供应方、平台方等,餐饮企业要巧妙地借助与整合这些资源与力量,实现自身企业的飞速发展与增长。
< class="pgc-img">上知品牌策划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雷神
>上知品牌策划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雷神则认为连锁餐饮企业的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到自身与其他竞争者的区隔与差异化,并将其传播出去。传播的手段要从抽象转为具象,利用视觉化的颜色、字体、标识,甚至是故事等形式作为载体,清晰简约地表达餐饮的品牌理念。
03
连锁餐饮模式辩论赛
历届红餐大会都会选择一个餐饮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精彩激烈大咖辩论。此次大会选定的辩论主题是“加盟与直营,到底哪个模式更适合餐企的连锁发展?”
< class="pgc-img">>在局气创始人韩桐主持下,正方(虾吃虾涮创始人牛艳、栖雀咖啡创始人朱环、煎饼先生创始人崔冬冬、)与反方(刀板香餐厅创始人陈豫阳、小菜园餐厅创始人汪书高、皖厨创始人徐路)就“连锁餐饮企业的扩张方式应该是加盟还是直营”进行了激烈探讨。
这场精彩的餐饮营销辩论赛,在多方观点的碰撞下,帮助与会者深入地了解连锁餐饮企业扩展背后的秘密。
加盟是快速占领市场与消费者心智的重要手段,而直营在系统管控与品牌建设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扩张的方式一定要与品牌调性、门店经营等方面保持一致与统一,从而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扩张模式。
相信此次大会各位餐饮大咖们关于连锁餐饮发展的分享与阐述,一定能够为广大餐饮从业者带去很多感悟。连锁餐饮发展之路漫长而又悠远,期间餐饮人还会遭遇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危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餐饮人的发展之路提供些许的参考与启发,为连锁餐饮企业的拓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 class="pgc-img">>着电商购物单纯拼价格、拼性价比的时代过去,电商平台传统的购物节也开始从促销节变成大秀科技“肌肉”的盛会,从卖产品向卖技术转变。京东“618”启动会上,公布了自主研发无人驾驶重型卡车、无人大飞机、机器人餐厅等京东全线科技产品的最新进展。其中,由机器人完成炒菜等全程服务的京东智慧餐厅将在今年8月正式亮相,京东无人配送车于6月18日开始在上地软件园等中关村区域上岗。
< class="pgc-img">>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昨天透露,今年8月,京东JOY’S智慧餐厅将正式面世,点菜、做菜、传菜全部实现无人化,由机器完成。
< class="pgc-img">>想象某天,当你走进一家餐厅,没有一个真人厨师、服务员,只有一个个机器在后厨流畅的操作,各大菜系应有尽有。同样也是机器在通道上来来回回的传菜,传菜机器人还会自动避开通道上的障碍。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难道遇到了什么灵异事件?
< class="pgc-img">>事实上,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这些完完全全都是小case,而且后厨操作完全可视,想了解卫生情况?好奇机器人是怎么操作的?近距离观看,满足所有的好奇心,机器人大厨操作流程比人还要标准,换句话说,以机器人的精确操控实现烹饪温度、时间、用料的标准化。
< class="pgc-img">>到2020年,餐厅技术与独家菜谱将全面开放,全国加盟店可达1000家。“目前我们已经在与八大菜系的名厨合作,研发最适合由机器人烹制的菜品,让名厨的菜肴能够在机器人的手中复制到全国甚至全球。”
< class="pgc-img">>之后,盒马南翔机器餐厅项目负责人在朋友圈发声质疑京东JOY’S智慧餐厅概念与盒马的“无人餐厅”相似。他表示,“今天发现京东的“无人餐厅”概念跟我的一模一样。见过抄别人概念做出实物的,也见过抄别人实物换个马甲再做点优化的。”
< class="pgc-img">>但局气创始人韩桐则表示“无人餐厅是逼的。就好像厨房做标准化、去厨师化一样,因为人力房租成本的上升,无人餐厅才会出现,但对于消费者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找我看来还是一种退步,餐饮终归是服务业,没有人的话,人性化服务方面肯定会降低。”
< class="pgc-img">>无论是无人餐厅还是无人售卖,需要解决的是顾客根本的需求,便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与其炫酷的形式感比起来,新鲜的体验往往稍纵即逝,餐饮的本质还是食品,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产品口感的同时帮助餐厅更好地决策,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
>以食为天。餐饮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永恒的刚性需求。
走向小康的十四亿食不厌精的人口,为中国餐饮业奠定了庞大的市场基础。按说这是餐饮业无可置疑的春天,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餐饮业老板都在萧瑟的秋风中忧虑和挣扎,而朝生暮死也几乎成为此业常态。这是为什么呢?
一家餐饮企业做大做强,靠的不仅是美味菜品和优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战略和创新。一艘没有航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战略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2013 年是中国餐饮行业的分水岭,八项规定出台之后,餐饮行业进行了一次大洗牌,部分高端餐饮被迫转型或淡出市场,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创新性餐饮企业品牌的崛起。
2018 年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突破 4 万亿,上市企业寥寥可数,可见新老玩家激烈角逐,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很多发展中的餐饮品牌不温不火,小微餐饮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界挣扎,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现象加剧。
目前餐饮行业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低门槛,高淘汰
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激烈竞争已成为常态。据统计,2017 年餐饮从业者一年增加 700 万人,但同时关店数为开店数的 91.6%,开店周期不过 508 天。10 家店中仅 1 家能存活,其余的在短短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耗尽资产,黯淡离场,餐厅的热闹熙攘背后是残酷的竞争,“活下来”是大多数餐饮企业首要奋斗目标。
另外,在电商风暴和体验经济潮流下,餐饮成为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主力业态,在部分商场业态中餐饮占比甚至可高达五成。但商场餐饮并不如表面这般光鲜,近 10% 的商场餐饮开业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开店潮与关店潮并行压力下,餐饮更迭提速,餐饮企业如果不主动创新,不主动去创造市场,结局只有一个:更快地被市场淘汰。
第二,新概念,新跨界
2019 上半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是 117 亿,与此同时,其他老牌餐饮企业如上海小南国、西安饮食、湘鄂情等都处于水深火热中。
老字号的发展乏力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抱陈守旧,事实上,许多老字号也在努力寻求与时俱进,如全聚德曾尝试通过拓展外卖、开发休闲餐饮、抖音营销来拓展年轻市场,无奈并未抓住精髓,定价与外卖消费需求不符、门店和菜品并未调整,难以俘获年轻客群。
可以看出,老字号还在新与旧的纠结之中,尚未找到有效的接合点,转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场景美学引领时尚风潮,营销创新层出不穷,跨界产品目不暇接……新餐饮品牌花样百出,当沙县小吃变身“沙县轻食”,周黑鸭推出“不辣”系列,西贝开设线上食品商城,口味、品类、行业的界限被打破,开启了无限的创新之门。
自带创新基因的新餐饮品牌玩得风声水起,大量网红餐厅如鱼得水,且不说它们能走多远,但至少为行业创新开了一扇窗。
故宫角楼咖啡厅
第三,新技术,新思维
科技直接推动了餐饮业的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用户点评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联接方式,改变了企业管理方式,改变了供应链渠道,改变了生产工艺……餐饮业的 SaaS 系统通过匹配上下游企业供给和需求实现高效运作;大数据成为勾勒用户画像、分析区位选址、分析客流消费力的重要依据;平台化实现在线预订、排队、下单、支付、评价;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实现餐饮的高效稳定出品,带来“新匠心”美食,科技力正成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助推下,新零售将成为未来的核心商业模式,餐饮企业必须要转变思维,树立新零售的思维和自媒体意识。
首先,积极面对 80 后、90 后、00 后新消费人群的需求,他们见多识广、敢花钱但也够谨慎、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猎奇心重,餐厅的口味、服务、环境、包装都是他们的关注点,因此,餐饮企业要快速调整门店配置,优化场景、氛围、服务等内容;
其次,充分利用自媒体和在线平台,发挥线上点评和口碑传播的效用;
第三,餐饮企业营销内容从自卖自夸到塑造品牌价值、展示品牌个性,抓住年轻人的情感诉求来塑造品牌,并实现差异化竞争。
纵观中国餐饮市场,目前主要有四大类形态:
第一类:请客餐厅——面子里子都有。公司聚餐、朋友聚餐、家庭聚餐,请客的需求是刚需,这类餐厅的特点在于环境好、服务好、品质好、价格合理,让人宾至如归,面子里子都有。
第二类:家庭厨房——安全放心且高性价比。随着经济能力提升,大众消费群体不断增大,家庭在外就餐已经成为常态,在满足口味需求的前提下,家庭消费更倾向于干净、安全、性价比高的餐厅,符合高频消费的需求。
第三类:创意餐厅——够新够奇是关键。重点面向年轻客群,通过新奇体验、菜品创新、科技赋能等多方面,满足年轻群体求新求异的需求,餐饮企业不断创新玩法、跨界合作,新产品会层出不穷。
北京网红餐厅局气招牌菜:局气炒饭
第四类:快捷食堂——上班族的贴心厨房。为都市上班族提供预制好的菜品,解决其早午餐的需求,满足对营养、卫生、价格、效率的要求,这类餐厅重点布局在办公区附近,连锁品牌居多。
在这四大类餐饮企业中,有的如火如荼,有的冷冷清清,有的发展迅猛,有的停滞不前。
其实,做餐饮有两种方式,一是开餐馆,二是做公司。
开餐馆可以在批发市场买菜,可以开夫妻店不计人工成本,但如果想做公司,那就涉及企业的定位、管理、品牌、运营等方方面面,若是用开餐馆的思维开公司,必然走不了多远。
综合分析来看,目前餐饮企业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共性问题:
第一,缺少灵魂,就吃谈吃
智纲智库(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专门出过一本书《找魂》,为企业、城市、项目找魂,“魂”即“灵魂”,找到一个餐厅/品牌最突出、最有代表性、具有传播性和共鸣感的特质,并用一句话精准展现品牌的定位、特色、情怀,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比如碧桂园的“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茅台酒的“国酒喝出健康来”。
如果“就吃谈吃”,只注重餐厅菜品相关细节,忽略了餐厅的灵魂所在,就会魂不附体。
品质是基础而不是全部,除了品质,还得给人一个愿意来品尝“匠心美食”的理由。
由此而言,做餐饮,你还真得知道什么叫“功夫在吃外”。
吸引消费者的直接诱因,很大程度上是餐厅展现出来的气质,再用口味和菜品留住顾客。消费者的喜好和关注点可能千差万别,但餐饮企业需要抽丝剥茧,结合餐厅文化和理念,形成具有品牌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具象展示。
因此,餐饮老板不仅要关注“吃”,更要关注餐厅的“魂”,找到企业想要向消费者传达的理念,虚实结合,真正去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感到物有超值,这样的餐厅才具备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二,缺少战略,思路不清
对于一家希望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顶层设计一定是不可忽视的,顶层设计为企业有章法、有力度、有成效地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战略决定战术,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对餐饮行业仍然适用,餐饮业环节多,复杂又繁琐,若没有战略指导,企业容易陷入某一环节而忽略整体,导致整体发挥受挫。
一套完整的企业战略,为企业明确消费客群、紧跟市场趋势、明确品类赛道、明确品牌个性、设计拳头产品、讲好品牌故事、制定战略打法,通过系统的布局,真正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和品牌沉淀。
反之,没有战略就只能开个夫妻店,在危机降临时自乱阵脚,在生存线上徘徊。
第三,缺少模式,路径不明
海底捞能成为餐饮帝国靠的是无微不至的服务吗?喜茶的成功是因为排队吗?为什么有的网红品牌如昙花一现,有的却可以长红?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这样直白,海底捞的服务口碑让人忽视了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员工激励政策;喜茶排队是结果而不是起因,其背后也是完善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组织升级;情怀和故事总有听腻的一天,网红品牌只会讲故事可不行。
餐饮企业在找到“魂”之后,必须树立商业模式的观念,这是由于餐饮业的复杂性,从产地到餐桌经历的链条长、第三方参与者多,以及餐饮与互联网、与其他行业、与资本的联系越发紧密,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增加。
因此,餐饮企业需要思考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合作模式,通过重新设计与关键资源的合作模式、盈利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实际的商业模式,重构价值链。
在多元的商业模式中,连锁化是餐饮业升级的必然,中国餐饮行业整体连锁化率仅为 5%,相较于美国的 30% 仍有较大的差距。而连锁化发展是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式,也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认知和品牌认可的有效途径,值得中小餐饮企业特别关注。
连锁经营的方式有多种,传统的直营和加盟各有利弊,新出现的“加盟合伙人”模式通过创新利益分配方式重构加盟商与企业的关系,促使加盟商与企业共同发展、成长。
可见餐饮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调整,餐饮企业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四,缺乏打法,引爆不足
传统的企业在找市场,优秀的企业在创造市场。要创造市场必须要有清晰的打法去引爆市场。
餐饮进入红海竞争,尽管选品、选赛道同样重要,但任何赛道都免不了同质化竞争。因此,企业的打法显得尤为重要,保持头脑清晰、方向明确,才不至于自乱阵脚。
激烈竞争下,缺少明确打法的企业容易陷入几个陷阱:
陷阱1:价格战
不可持续的低价战略并不能增加消费者粘性,相反会降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
陷阱2:盲目跟风模仿
今天酸菜鱼火了,就都去做酸菜鱼,加重同质化竞争,却忽略了成功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陷阱3:营销错位
“网红店”浪潮下商家都喜欢包装文化情怀,但忽略情怀和产品之间的连接,导致商家的闪现和闪退。
另一方面,红海市场留给每个商家的时间并不多,短期内的营销引爆对企业生存同样重要。虽说餐饮企业想要撕掉“网红餐厅”的标签,但若是连网红店都做不到,企业就值得反思了。
营销是企业不变的课题,不断变化的是渠道、内容、技术,餐饮企业的营销引爆必须立足品质、优势出发、因人制宜、拥抱科技、拓展渠道、思维创新,形成品质、形象、品牌一致的企业文化。
总之,在变革的时期,能看到趋势并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仍是少数,尤其是已经在餐饮业打拼多年的企业家,不可否认经验和直觉有其价值,但绝不能因此拒绝创新。
一旦将思维仍限定在门店数据、菜品开发、服务、定价等执行层面的事,忘记抬头看路,就会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等到趋势变成普遍现状时才后知后觉,最终只会被淘汰。
可见,一家优秀的餐饮企业不仅要有战略,还要有灵魂,不仅要有商业模式还要有战略打法。
除此之外,还有创新思维。餐饮的新玩法层出不穷,但核心还是回归餐饮本质“消费者”和 “食物”,才是有效的创新,以下三个创新思路值得餐饮企业思考:
· 思路一:打造超值餐饮:让人愿意来、专程来和重复来
超值,意味着企业关注点从价格到价值的转变,要让顾客感到超值、超出预期。
顾客的预期是由餐厅的广告、装修、价格、地段等因素引导的,顾客心里不自觉的会有一杆秤,将付出的金钱与享受到的食物、服务、环境比较。
不过,要超出预期并不是要花 50 块吃到 100 块的东西,而是让顾客心甘情愿地花钱,顾客要的是吃出文化、吃出故事、吃出惊喜,能感受到餐厅有味、有料、有型、有品、有心,才能让顾客愿意来、专程来和重复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 菜品上,从重口味到重健康,原生态的、无公害的、稀奇古怪的更受青睐;
- 服务上,从端盘子到打招呼,让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 环境上,从干净整洁到情怀品味,通过场景美学营造与餐厅定位契合的就餐氛围。
· 思路二:打造四高餐厅,创新消费场景
四高餐厅,即高颜值、高体验、高社交、高品位的餐厅,无论是颜值、体验、社交还是品味,都是餐厅的 IP。
“餐饮 IP 化”实际是让餐厅给消费者讲故事,让顾客通过空间设计、场景美学、创意菜品、特色服务感受餐厅的故事,为顾客创造了一个消费场景。
“餐饮 IP 化”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找“魂”和品牌升级自建 IP,比如花厨的“餐厅+花艺”,胡桃里的“餐厅+音乐”,通过强化某一特色形成餐厅的IP;二是通过跨界合作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服饰店+咖啡厅、家居店+零食铺、KTV+火锅、书店+甜品、超市+餐厅,让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得到同时满足,从而强化品牌 IP。
花厨餐厅
在众多的跨界组合中,“餐饮+零售”是企业最易操作,也是关联性最高的组合,能够催生无限消费场景,零售给餐饮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流量、降低整个餐饮业的供应链成本、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体验。餐饮企业可通过开发半成品、即食食品,拓展外带窗口、线上商城、便利商超等销售渠道,门店增加零售区等途径,拓展跨界“餐饮+零售”服务,可操作性更高。
· 思路三:打造“新匠心”餐饮,传承与创新并进
传统的匠心工艺依赖于厨师的个人水平,靠的是经验,而“新匠心”让技术赋能工艺,通过将生产制作工艺步骤分解、利用智能设备精准控制各环节,保证品质可控、口味稳定,同时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企业对关键厨师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当每个环节可以量化之后,更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匠心主义”的到来意味着餐饮进入标准化生产管理时代,科技赋能为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新老企业都应该快速应变。“新匠心餐饮”不会丢失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人情味,因为这是在传统菜谱的基础上,经过研发人员的反复试验、对比、选品,结合大数据对消费者偏好的分析而进行的创新,这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行业的进步。
餐饮行业高速发展下,“危”与“机”共存,不想被浪潮淹没,需要系统的谋划和策划,从顶层设计到模式打法、从选品类到造品牌、从营销引爆到运营管理,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行业更迭来得比想象更快,餐饮企业必须快速反应、紧跟趋势、大胆创新,没有时间留给企业踌躇。
作为餐饮业老板,懂专业只是入门的前提,而换芯片,则是生存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