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进入中国以后,赛百味的门店数量只有不到数百家,如今以近百亿美元卖身私募股权公司,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管怎样,赛百味的老板们都要“大吃一顿”了。
原文标题:《快餐连锁赛百味易主,前老板将获利数十亿美元》
文|Jemima McEvoy
8月24日,赛百味这家美国三明治巨头宣布将自己出售给Roark Capital,后者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拥有唐恩都乐(Dunkin’Donuts)、Arby’s和布法罗鸡翅烧烤吧(Buffalo Wild Wings)等美国餐饮品牌。
这项交易为长达数月的美国最大快餐连锁店之一的竞购画上了句号。虽然交易条款尚未披露,但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在收购完成前几天报道称,Roark在10家竞购者中处于领先地位,出价超过90亿美元。
此次出售标志着赛百味品牌在其近60年的历史中首次从两个创始家族手中易主。这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收入——至少对一位一直持有该连锁一半股份的低调所有者来说是如此。
赛百味最初的两位创始人弗雷德·德卢卡(Fred DeLuca)和彼得·巴克(Peter Buck)都已经过世。
据《福布斯》此前报道,2015年去世后,弗雷德·德卢卡将公司50%的股份留给了妻子伊丽莎白·德卢卡(Elisabeth DeLuca)。她还有一个儿子,乔纳森(Jonathan)。根据报道的90亿美元的竞标价计算,现年76岁的伊丽莎白将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约34亿美元(税后)。出售完成后,她的家族净资产估计约为82亿美元。
不过在这笔交易之前,伊丽莎白就已经从赛百味多年来支付给她家人的特许权使用费中获得了大约26亿美元的现金。她在《福布斯》2023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699位,估计身家为8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她持有的赛百味股份的估值。现在与那时的主要区别是,她的大部分财富都变成了现金。
伊丽莎白出售股份的收益也不包括任何未来的付款。《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都报道称,这将涉及一种“盈利”结构,即部分出售价格取决于该连锁店是否能达到某些财务目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赛百味的所有者将获得90亿美元的预付款,在达到这些财务目标后还可获得另外6亿美元。路透社则报道称,这一安排是为了帮助弥补收购公司愿意为赛百味支付的价格与赛百味的所有者希望获得的100亿美元之间的差距。
太平洋管理咨询集团(Pacif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Group)的特许经营专家约翰·戈登(John Gordon)一直密切关注赛百味的出售,他向我们表示:“包括我们在内,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出售)金额。”他指出,他的行业消息来源也表明,其中涉及到收益条款。
我们估计的税后出售所得也没有考虑到她私下可能采取的避税手段,比如将她在赛百味的股份存入信托基金,或者进行未公开的慈善捐赠。赛百味发言人出于“各方的意愿”拒绝透露有关该交易的更多细节,Roark也没有回应我们的置评请求。
《福布斯》通过她的代表进行了多次联系,但德卢卡家族没有回应。赛百味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巴克则在遗嘱中留下了指示,在他于2021年11月去世后,将公司一半的股份留给他的家族基金会。《福布斯》获得了这份遗嘱的部分删节副本。根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报道的最低出售价格计算,这笔遗产可能至少价值45亿美元。
除了赛百味的所有权,巴克和他的家人还花了数百万美元——很可能是用他的赛百味特许权使用费——在缅因州买下了一块现在价值10亿美元的林地。信托公司Tall Timber Trust在缅因州拥有约130万英亩土地,使其成为该州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而该公司似乎仍由巴克家族控制。虽然德卢卡家族没有像巴克家族那样详细说明他们的捐赠去向,但出售赛百味所得的这笔巨额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可能会进入德卢卡家族基金会,该基金会支持康涅狄格州和佛罗里达州的一系列公益组织。《华尔街日报》援引赛百味发言人的话说,这笔交易的大部分收益预计将捐给与两位创始人有关的基金会。赛百味没有回应《福布斯》的后续问题,即这是否意味着伊丽莎白·德卢卡也将捐出她的部分销售收入。
尽管伊丽莎白·德卢卡非常低调,但自从她接手已故丈夫的赛百味公司以来,她一直非常乐善好施。公开资料显示,这位赛百味创始人的遗孀在2015年至2020年间向Frederick A DeLuca基金会捐赠了超过4.5亿美元。2022年3月,她聘请了凯文·伯恩(Kevin Byrne)来担任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伯恩此前曾在戴尔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家族创办的基金会工作了近20年。2021年12月,伊丽莎白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伊丽莎白·迪卢卡基金会。同年,她捐赠了2.537亿美元的股票,包括价值近3000万美元的Airbnb和约2000万美元的摩根大通股份。
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jemimamcevoy/2023/08/24/this-super-private-family-will-bag-billions-from-subways-sale/?sh=3eae90e94dfe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头图来源:Forbes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
/Jemima McEvoy
8月24日,赛百味这家美国三明治巨头宣布,已同意将自己出售给Roark Capital,后者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拥有唐恩都乐(Dunkin’Donuts)、Arby’s和布法罗鸡翅烧烤吧(Buffalo Wild Wings)等美国餐饮品牌。
插图:YUNJIA YUAN FOR FORBES
这项交易为长达数月的美国最大快餐连锁店之一的竞购画上了句号。虽然交易条款尚未披露,但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在收购完成前几天报道称,Roark在10家竞购者中处于领先地位,出价超过90亿美元。
此次出售标志着赛百味品牌在其近60年的历史中首次从两个创始家族手中易主。这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收入——至少对一位一直持有该连锁一半股份的低调所有者来说是如此。
赛百味最初的两位创始人弗雷德·德卢卡(Fred DeLuca)和彼得·巴克(Peter Buck)都已经过世。据《福布斯》此前报道,2015年去世后,弗雷德·德卢卡将公司50%的股份留给了妻子伊丽莎白·德卢卡(Elisabeth DeLuca)。她还有一个儿子,乔纳森(Jonathan)。根据报道的90亿美元的竞标价计算,现年76岁的伊丽莎白将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约34亿美元(税后)。出售完成后,她的家族净资产估计约为82亿美元。
不过,甚至在这笔交易之前,伊丽莎白就已经从赛百味多年来支付给她家人的特许权使用费中获得了大约26亿美元的现金。她在《福布斯》2023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699位,估计身家为8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她持有的赛百味股份的估值。现在与那时的主要区别是,她的大部分财富都变成了现金。
伊丽莎白出售股份的收益也不包括任何未来的付款。《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都报道称,这将涉及一种“盈利”结构,即部分出售价格取决于该连锁店是否能达到某些财务目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赛百味的所有者将获得90亿美元的预付款,在达到这些财务目标后还可获得另外6亿美元。路透社则报道称,这一安排是为了帮助弥补收购公司愿意为赛百味支付的价格与赛百味的所有者希望获得的100亿美元之间的差距。太平洋管理咨询集团(Pacif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Group)的特许经营专家约翰·戈登(John Gordon)一直密切关注赛百味的出售,他向我们表示:“包括我们在内,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出售)金额。”他指出,他的行业消息来源也表明,其中涉及到收益条款。
我们估计的税后出售所得也没有考虑到她私下可能采取的避税手段,比如将她在赛百味的股份存入信托基金,或者进行未公开的慈善捐赠。赛百味发言人出于“各方的意愿”拒绝透露有关该交易的更多细节,Roark也没有回应我们的置评请求。《福布斯》通过她的代表进行了多次联系,但德卢卡家族没有回应。赛百味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巴克则在遗嘱中留下了指示,在他于2021年11月去世后,将公司一半的股份留给他的家族基金会。《福布斯》获得了这份遗嘱的部分删节副本。根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报道的最低出售价格计算,这笔遗产可能至少价值45亿美元。
该捐赠被描述为是加强对该基金会的主要事业(如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支持的一种方式,也是该基金会收到的最大一笔单项慈善捐赠。这也让巴克的继承人(很可能是他的两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和威廉)免于缴纳近20亿美元的税款(按报道中的90亿美元的售价计算)。如果巴克没有将赛百味的所有权捐给慈善机构,他的遗产将不得不按照该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缴纳40%的遗产税。伊丽莎白·德卢卡不需要缴纳遗产税,是因为遗产税不适用于传给配偶的资产。巴克的妻子卡门·露西亚·帕萨吉姆(Carmen Lucia Passagem)已于2003年早于巴克去世。
除了赛百味的所有权,巴克和他的家人还花了数百万美元——很可能是用他的赛百味特许权使用费——在缅因州买下了一块现在价值10亿美元的林地。信托公司Tall Timber Trust在缅因州拥有约130万英亩土地,使其成为该州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而该公司似乎仍由巴克家族控制。虽然德卢卡家族没有像巴克家族那样详细说明他们的捐赠去向,但出售赛百味所得的这笔巨额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可能会进入德卢卡家族基金会,该基金会支持康涅狄格州和佛罗里达州的一系列公益组织。《华尔街日报》援引赛百味发言人的话说,这笔交易的大部分收益预计将捐给与两位创始人有关的基金会。赛百味没有回应《福布斯》的后续问题,即这是否意味着伊丽莎白·德卢卡也将捐出她的部分销售收入。
尽管伊丽莎白·德卢卡非常低调,但自从她接手已故丈夫的赛百味公司以来,她一直非常乐善好施。公开资料显示,这位赛百味创始人的遗孀在2015年至2020年间向Frederick A DeLuca基金会捐赠了超过4.5亿美元。2022年3月,她聘请了凯文·伯恩(Kevin Byrne)来担任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伯恩此前曾在戴尔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家族创办的基金会工作了近20年。2021年12月,伊丽莎白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伊丽莎白·迪卢卡基金会。同年,她捐赠了2.537亿美元的股票,包括价值近3000万美元的Airbnb和约2000万美元的摩根大通股份。
译自https://www.forbes.com/sites/jemimamcevoy/2023/08/24/this-super-private-family-will-bag-billions-from-subways-sale/?sh=3eae90e94dfe
源:来咖小编
作者 | 金刀
编辑 | G3007
尽管这个夏天各地频现高温,但对于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来说,这个夏天似乎有点冷。
8月初,奈雪的茶发布业绩预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公司营收预计约24亿元至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预计约为4.2亿元至4.9亿元。这是继2023年扭亏为盈后,再次陷入亏损状态。
业绩的爆雷同样反映在股价上。截至8月19日收盘,奈雪的茶报收1.45港元,相较巅峰时的18.98港元,市值蒸发了九成。
奈雪的茶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直营门店扩张几乎停滞。报告显示,公司在这一时期新增了48家直营门店,同时关闭了48家,导致直营门店总数保持不变。我们在此前关于茶饮的多篇文章中报道过,准备上市或已上市的新茶饮企业,过去一直在门店扩张方面高歌猛进。对于奈雪的茶来说,门店数量增长乏力可能不是一个好信号。
01
新茶饮价格大战
2020年之前,新茶饮企业主要依靠网红效应,无论价格多么离谱,总能做到一杯难求。典型代表是曾风靡一时的喜茶和前文提到的奈雪的茶。喜茶巅峰时期客单价高达35元以上,但自2022年告别30元以上的赛道后,价格降至十几元甚至10元以内,再也未能重现当年火爆的排队场景。奈雪的茶也经历过几轮降价,曾一度扭亏为盈,如今再次陷入巨额亏损。
今年夏天,据多家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新茶饮企业盯上了10元以下的市场,不少消费者惊呼“奶茶重回10元时代”。根据红餐网的统计,5月初开始,书亦烧仙草推出多款新品,售价大都在10元以下,其中金桔柠檬水折后4.9元一杯,葡萄系列新品折后9.9元一杯。古茗在广东地区推出为期三个月的柠檬水折扣活动,一杯柠檬水的价格直接从10元降至4元。茶百道酸奶紫米露折后仅需2.9元一杯,青梅绿茶叠加平台券后仅需6.9元一杯。
不过,搞低价未必意味着亏损。常年深耕低价市场的蜜雪冰城“吸金”能力非常强。此前我们在《“下沉之王”蜜雪冰城,港股被热捧》一文中报道过一些数据:2023年Q1至Q3,蜜雪冰城营收为153.9亿元,同比增速为46%。在营收占比中,商品销售贡献了95%,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设备销售贡献4%,加盟费贡献收入较少,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Q1至Q3,蜜雪冰城归母净利润为24.01亿元,同比增速为49%。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23年Q3,公司共拥有门店36153家,稳居行业第一,同时也是全球门店数量排名第三的餐饮品牌,仅次于麦当劳和赛百味。
国内咖啡著名品牌瑞幸,也在价格战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尽管一季度财报显示,瑞幸在连续两年盈利后,净亏损8320万元,与去年同期的5.648亿元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外界认为这与茶饮赛道的价格战长期内卷有关。然而,瑞幸凭借快速扩张门店和不断迭代新品的方式,使得价格战逐渐转向对己有利的方向。根据二季度财报,瑞幸总净收入为84.026亿元,同比增长35.5%,创单季营收新高。今年7月18日,瑞幸开出了第20000家门店,相比去年翻了一倍。打开短视频平台的瑞幸官方直播间,99元即可购买10张兑换券,可以9.9元的价格兑换多款热销产品,同时在美团等多个平台,也能搜索到9.9元、8.9元的热销产品。
消费者是新茶饮企业价格战的直接受益者。不少人认为,这一轮新茶饮企业之所以大打价格战,主要是受国内消费疲软的影响。消费者在对待奶茶这种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趋于谨慎,对价格更为敏感。然而,也有人表示,一个健康理性的市场应当容纳得下各种档次的品牌。一旦消费者普遍养成低价消费的习惯,未来一些短期赔本赚吆喝的企业,可能很难再复制过去互联网那种“先低价引流再高价赚钱”的模式,说不定会倒在黎明前。
因此,对于处在价格战漩涡中的新茶饮企业,供应链显得尤为关键。如果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实现低价,对于新茶饮企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曾经的初代网红喜茶,在降价之后,虽然价格上对消费者更加友好,但网络上不乏消费者的批评之声,不少人反映喜茶降价后味道与之前有所不同,恐怕与供应链控制成本更换原料不无关系。而蜜雪冰城之所以能长期维持低价并盈利,其底气就在于供应链。蜜雪冰城通过构建供应链体系,形成规模效应,将各个环节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降低了整体成本。同时,蜜雪冰城的采购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35个国家,并建立了合作种植基地。凭借先进的模式和采购规模,蜜雪冰城能够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价格采购众多核心原材料,且从源头上把控了产品品质。
换句话说,这一轮价格战,将是供应链体系之间的最终决战,不合格的品牌将被彻底逐出市场,市场份额将被其他品牌瓜分。
02
咖啡巨头反卷奶茶赛道
我们曾在今年的《卷出天际的新茶饮,茶百道IPO再闯关》一文中总结过,新茶饮的四件套分别是IPO、下沉、出海、咖啡。由于咖啡品类的整体市场渗透率暂时较低,且新茶饮品牌在供应链等方面天生具有进入优势,咖啡成为新茶饮企业重点争夺的下一个方向。2019年12月,蜜雪冰城子品牌“幸运咖”首店在河南开业,仅2023年幸运咖门店数已超过1200家;2022年,另一家今年递交招股书的品牌沪上阿姨推出了咖啡品牌“沪咖”,沪咖一般设于沪上阿姨门店内。2023年9月末,沪上阿姨旗下共有1964家沪咖;2024年1月,茶百道旗下咖啡子品牌“咖灰”首家直营店落地成都。新茶饮品牌纷纷进入咖啡赛道。
同样的逻辑其实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既然新茶饮品牌天生在供应链等方面具有进入咖啡赛道的优势,咖啡品牌进入新茶饮赛道也同样具有优势,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8月12日,瑞幸开启了“1亿杯9.9元下午茶”活动,邀请全国消费者品尝其新品“轻轻茉莉”。
瑞幸此次请来刘亦菲代言,并以“上午咖啡下午茶”的口号来培养用户认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幸这款产品无论外观还是配料,都容易令人联想到另一款现象级产品——霸王茶姬的当家花旦“伯牙绝弦”。此外,瑞幸在此基础上不忘自己的优势,同时推出了含咖啡液和不含咖啡液两个版本。根据网络流传的信息,瑞幸这款轻轻茉莉似乎首周销量就已突破1100万杯,如果消息属实,将是今年首周最成功的新品。
其实,瑞幸的茶饮单品早在去年就已出现,不过它们都是茶咖结合的形式,如碧螺春拿铁、铁观音拿铁等,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没能破圈。直到近日轻轻茉莉乳茶的推出,尤其对标霸王茶姬的拳头产品,才使得瑞幸进入新茶饮赛道的意图变得明显起来。
面对瑞幸的突然进攻,霸王茶姬没有反应显然不切实际。据了解,伯牙绝弦单品,能够占到其全年销售额的34%以上。在今年的“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上,霸王茶姬的创始人张俊杰还放话称,公司2024年的目标是“中国销售额超过星巴克中国”。如果核心单品受到其他品牌的挑战,不仅难以实现豪言壮语,有可能还会影响到公司的营收。
因此,网络上关于两款产品的各种争议不断。但是不管怎么说,双方都不能阻止顾客去尝试产品,所以最终决胜的,依然是口味、价格等因素。例如口味差不多情况下,肯定价格有优势者获胜,这就又回到了前文的核心立场:比拼的是供应链。
当然了,伟大的教员早就已经教育过我们,面对战争要学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瑞幸既然打响了进入茶饮赛道的第一枪,并且剑指伯牙绝弦,那么接下来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霸王茶姬也高调进入咖啡市场,并且推出诸如生椰拿铁、橙C美式的“茶姬版”,甚至推出一些更具想象力的新品。我们认为,这种企业间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能从中获得实际的好处。
结 语
在这场新茶饮与咖啡巨头的交锋中,我们看到了商业竞争的本质:不仅是产品的对决,更是供应链与品牌战略的较量。然而,最终的胜负并非单靠价格或口味决定,而在于企业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创新与韧性。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去,留下的将是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并能够提供持久价值的品牌。这不仅是对企业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商业伦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