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珍珠奶茶”的人,
一定忘不了那一粒粒Q弹的“珍珠”。
那一粒粒黑色“珍珠”,
其实是用木薯淀粉做的。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木薯的身影无处不在。其在食品、饲料、工业、能源开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木薯可以制成淀粉、变性淀粉、淀粉加工制品(粉圆、酒精、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味精、啤酒、面包、饼干、虾片、粉丝、酱料等)等。
随着优良品种的开发和木薯食用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湖南、福建、海南等省相继有企业开发了木薯全粉、木薯粉条、木薯脆片、木薯粽子、木薯月饼、木薯汁等食品,推出后均得到社会好评。
木薯食品
(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木薯也是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之一。国家“十一五”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木薯、甘薯和甜高粱列为未来生产燃料酒精的首选原料。李克强总理在今年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木薯燃料乙醇项目。
木薯干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木薯从哪来?长什么样?
木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英文称cassava、tapioca、yuca等,又称树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因其耐旱、生长条件粗放、种植成本低,是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木薯原产于南美洲,19世纪初传入我国广东一带,目前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不少种植。华南9号木薯是我国目前主推食用品种,薯肉为蛋黄色,故又称为“蛋黄木薯”。蛋黄木薯适宜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栽培,植后7-9个月即可收获,每公顷鲜薯产量达30~38吨。
虽然都称为“薯”,
木薯的生长形态
却与马铃薯、甘薯大不相同。
马铃薯和甘薯为草本植物,而木薯则为灌木,植株高达1-2米,一望无垠的木薯种植区是一道亮丽的特色风景线。
木薯全株
(图片来源: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实验站)
木薯横剖面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木薯和马铃薯、甘薯有什么不同?
与马铃薯、甘薯类似,木薯的主要食用部位为肉质块根。不同的是,木薯的块根较大,呈长圆柱形。
木薯块根
(图片来源: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实验站)
木薯十分耐旱、耐贫瘠,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其产量远胜于其它栽培作物。木薯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高纤维为特色,是膳食营养均衡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木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38%,而马铃薯、红薯仅在17%-20%,高碳水化合物则意味着木薯在食物能量供应上更甚一筹。此外木薯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如钙、锌、镁、硒等。木薯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3也是“三薯”中的佼佼者。
因此,养活了世界上近七分之一的人口的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甘薯,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木薯,全世界约有10亿人将木薯作为主要营养来源。
去皮木薯块根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木薯可以直接生吃吗?
在上个世纪非洲的局部地区,曾经报道过一些食物中毒事故,症状为恶心、呕吐,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如神经紊乱、甲状腺肿等,科学家猜测这些事故的发生与大量食用木薯有关。后来的研究表明,引起中毒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与非洲地区人群的营养不良、加工卫生条件差伴随的微生物污染有很大关联,另一方面与生吃木薯有关。
鲜木薯中含有一类内生毒素叫做生氰糖苷,生氰糖苷糖苷降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
鲜木薯中生氰糖苷含量较高,
因此生吃木薯可能会面临中毒的风险。
其实,生木薯的口感并不如加工后的木薯,而且淀粉未经糊化,人体也难以吸收,容易引起腹胀、腹痛,这也是生吃淀粉类食物的常见症状。
近年来,绿色、健康饮食的观念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人爱生吃蔬菜,但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是生吃更健康。除了木薯外,马铃薯含有龙葵碱,也不宜生吃;豆类含有凝集素,也不宜生吃。
本实验室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试验表明,食用木薯加工产品的氢氰酸日均暴露量,远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JECFA)提出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20 μg/kg?bw?day。而生食木薯则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建议在食用木薯之前,先将木薯去皮洗净,或浸泡十几分钟,再进行后续的蒸、煮、烤、炒等烹饪,这样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4生氰糖苷很可怕吗?
说到生氰糖苷,
其实并不神秘。
除了木薯外,竹笋、苦杏仁、白果、亚麻籽和一些豆类,苹果、梨、桃、樱桃、李等水果的果核,以及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农作物的幼苗或藤蔓里也都有生氰糖苷。
多种农作物中均含有生氰糖苷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目前已知的含有生氰糖苷的植物至少有2000种。生氰糖苷种类多达上百种,木薯生氰糖苷主要是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生氰糖苷极易溶于水,对热不稳定,因此只要通过简单的加工,基本上就可以去除了。
5 木薯应该怎么吃?
木薯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鲜木薯可采用煮、蒸、煎、炸等各种方式,制作薯块、饼、糕、丸等木薯风味食品,木薯粉可以加工制作各种糕点。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简单易学又好吃的鲜木薯食用方法。
糖水木薯
材料:木薯、片糖适量
做法:
(1)将木薯洗净后去皮,切成小块;
(2)将木薯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大约20分钟;
(3)按照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片糖进行调味。
一碗Q弹香甜的木薯羹就出锅啦。
芋头木薯
材料:木薯、芋头、油、盐、香葱、酱油、大蒜、生姜适量
做法:
1.木薯去皮、清洗干净后切成段;
2.芋头清洗干净后放电饭锅里,加适量水煮;
3.芋头煮沸5分钟后加入木薯,继续煮15分钟左右。
4.把所有配料放入煮芋头的锅里蒸,煮至芋头和木薯可以用筷子轻轻插进时即可。
吃的时候蘸点调料。木薯的软糯配上蘸料的鲜美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清蒸木薯
(图片来源: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实验站)
当然,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直接清蒸啦。原汁原味,清香、软糯、Q弹。
6木薯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我们平时所吃的薯类还是马铃薯、甘薯居多?
这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木薯,另外菜市场、超市里通常也不售卖鲜木薯。木薯的采收季节一般在10月份,通常在这个时候才能网购到鲜木薯。而马铃薯、甘薯却随处可见,也不受季节限制。
人们平时吃不到鲜木薯,一方面是由于木薯的生长条件限制。木薯的生长期比较长,一般需要种植8个月左右采收,而甘薯和马铃薯只需要3-4个月。木薯对土地的要求不高,但是需要一定的积温,一般年平均温度18℃以上、无霜期210天以上的地区方可种植。就我国的气候条件来看,华南地区最为符合。另一方面,鲜木薯不耐贮藏,容易发生生理病变,这给采后运输环节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木薯采后通常直接加工成干制品保存。
尽管有这些限制木薯推广的因素存在,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世界级的粮食来源。
近年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正在逐步推广“木薯北移”计划,低氰优良品种的育种工作也在大力进行,相信营养美味的木薯食品会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生活。
喝奶茶” 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代城市青年的常规休闲项目,而对“奶茶是否健康”的讨论,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奶茶的种类五花八门,但人们对奶茶的鼻祖——珍珠奶茶的喜爱却难以撼动。
< class="pgc-img">奶茶续命
>醇香浓厚的奶茶配上Q弹有嚼劲的珍珠,这层次丰富的口感让不少人沦陷。
正因如此,在人们对奶茶的种种质疑中,珍珠奶茶首当其冲。
相信许多人咀嚼着大粒饱满的珍珠时,都不禁好奇,这珍珠到底是什么做的?
< class="pgc-img">>珍珠奶茶含塑料?喝完照CT有阴影!
关于珍珠原材料的猜疑从未断过,有人说是皮鞋底,有人说是旧轮胎,还有一种最甚嚣尘上的说法是:珍珠是塑料做的!
“珍珠” 的身世
珍珠奶茶最早来自台湾,台湾人称珍珠为“粉圆”。
传统的粉圆是由木薯粉制成,而木薯粉属于淀粉制品的一种。
< class="pgc-img">木薯粉:加水煮熟后呈透明状
>木薯粉本身无味,跟玉米淀粉的口感相似,但是由于木薯淀粉的分子煮熟后呈网状结构,比其他淀粉的分子量更大,粘性和弹性都更佳,因此木薯淀粉成了制作珍珠粉圆的最优选择。
为了使口味更香甜,师傅们又在木薯面团中加入红糖或焦糖,这样搓成的珍珠团子煮熟后,就接近于我们平时吃的 “珍珠” 了。
< class="pgc-img">>所以用传统手工制法做成的珍珠健康无害,跟塑料也牵扯不上半点关系,可以放心食用。
市面上的 “珍珠”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不禁要问:那我们平时喝的珍珠是原汁原味、手工制作的吗?
其实,不同奶茶店的定位和货源各不相同。
一些主打“手作”的饮品店,会采用这种古法制作珍珠,制成的珍珠是 “家里的味道”,且健康原生态。
< class="pgc-img">>只不过手工制作粉圆耗时耗力,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更高,奶茶的价格也自然会提升。
如此制成的颗粒由于没有添加剂,比起市面上工厂生产的珍珠,口感和Q弹性都略微逊色。
因此,除了一些有情怀或主营手工食品的店家,大部分奶茶店,尤其是坐落在商圈的、需要快速接待顾客的店铺,会直接购买“珍珠”半成品。
根据当日顾客对珍珠奶茶的需求,高温炖煮适量的珍珠,直接加入奶茶即可,省时省力。
< class="pgc-img">客流量大的奶茶店
>而不同店铺的货源各异,其购买食材的品质也大相径庭。
我们这里拿一种较为廉价的珍珠作为参考(见下图):
< class="pgc-img">珍珠粉圆配料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基本的木薯淀粉、水、白砂糖之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带包装粉圆还加入了多种食品添加剂。
下面为大家一一排查:
焦糖色
这是一种可溶的食用色素,我们常喝的可乐、威士忌、甚至咳嗽药水中都有添加。
这种应用极其广泛的焦糖色素,只要用量符合当地的使用程度标准,一般可以放心食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
别看名字唬人,其实是一种纤维素胶,它也是食品添加剂的常客。
它卓越的增稠和凝胶效果,使它经常出现在果冻、酸奶的配方里,当然了,还有我们的“珍珠”里!
脱氢乙酸钠
又一个令人生畏的化学名称。其实,它就是我们熟知的食品防腐剂的一种!
我们天天吃的调料,比如酱油里都有添加,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其危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食用香精
这是由天然香料或合成香料制成的混合剂,可以弥补食材本身的香味缺陷。加入食用香精的珍珠,比原味珍珠更加香甜。
但是由于“香精”的使用会自我设限,加入过量的香精,香味会冲鼻,所以只要在食用时注意判断,也无需太过担心。
植物炭黑
这是一种着色剂。食用珍珠为什么不是白色而是黑色,就是植物炭黑,和前面提到的焦糖色的功劳!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植物炭黑的用量最多不可以超过5.0g/kg,因此,在安全剂量范围内食用,也大可安心。
< class="pgc-img">>粉碎 “塑料” 谣言
科普了这么多,我们可以打破 “珍珠是塑料做的” 这个谣言了。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平时吃到的珍珠大多是工业制品,就算那些添加剂的使用都合格达标,把珍珠当饭吃还是不可取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点外卖一杯、逛街一杯、看电影又一杯,“喝奶茶” 渐渐有了成瘾性趋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 class="pgc-img">>在买奶茶的时候,尽量选择手作奶茶或者在连锁品牌店购买;喜欢珍珠的小伙伴,要学会辨别珍珠质量的好坏。
通常来讲,香甜软糯黏糊糊的珍珠无甚大碍,但是格外Q弹的珍珠,就要小心它添加的胶质是否过多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珍珠是塑料” 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之前确实有过珍珠添加“塑化剂” 的丑闻。
所以小伙伴们无论是买奶茶还是在网上买珍珠,都千万要避开无良商家,仔细侦断。
有条件、有兴致,可以试着在家自己做珍珠,享受一把 “做美食,从原材料开始” 的幸福~
< class="pgc-img">>疫情就快结束啦,可以出门放风的你,实现珍珠奶茶自由了嘛?
如果可以的话,老板~来一杯珍珠奶茶,不要奶,不要茶,只要珍珠~~
<>期作者: 赵力超 廖娟 | 美编:张洁吟 章滢滢
< class="pgc-img">>自“珍珠”问世以来,它以Q弹有嚼劲之口感深受众多消费者喜爱,可是关于它制作原料的传闻也一直没有断过。
有人说珍珠是用皮鞋底、旧轮胎等下脚料做的,有人又说珍珠是用塑料做的,甚至有人连CT照片都贴了出来。
< class="pgc-img">>珍珠真的这么可怕吗?还能不能愉快的喝珍珠奶茶了?别慌,其实这些关于珍珠原料的说法都是谣言,不可信!那么珍珠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这个CT照片又是怎么回事呢?
< class="pgc-img">>珍珠的真正原料
“珍珠”的生产方法源自台湾,俗称“粉圆”,木薯粉是其主要生产原料。
它的制作过程大致如下:将采集的木薯加工制成面粉状,然后加入水和红糖拌成面团,然后小面团搓成珍珠形状,最后在水里煮沸固型,即成了我们平时吃的珍珠。
木薯粉呈白色,无味道无异味,跟玉米淀粉有相似的口感。加水煮熟冷却后呈透明状,由于木薯淀粉分子量比较大,煮熟冷却后分子之间形成网状结构,因此具有很高的粘度和Q弹性。
< class="pgc-img">>它可以当作天然的增稠剂,用在婴儿食品牛奶布丁中,也可以用来使汤汁及炖菜变稠。但因为它口味平淡,所以在加入奶茶之前,通常还会先浸泡糖浆,确保粉圆在偏甜的奶茶中,仍可以保持甜味。
奶茶店制作珍珠奶茶的时候,一般使用较大颗粒的粉圆,烹煮后的直径约7mm以上,否则粉圆太小,用一般口径大的茶饮吸管时容易变得“满嘴珍珠”,也不方便品尝圆润香Q的咬劲。
< class="pgc-img">>虽然用木薯粉做成的珍珠具有一定的弹性,但这种程度的弹性仍未达到平常在奶茶店品尝到的Q弹弹牙,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常会添加某些东西以增加它的咬劲儿。
那添加到珍珠中的是不是塑料、轮胎、鞋底呢?
< class="pgc-img">>为了增加弹性还需加点小麦蛋白
为了口感需要,“珍珠”还会用一些小麦蛋白。因为小麦蛋白有很好的水合性质和结构性质,能够更好地跟淀粉结合,从而使淀粉“珍珠”更加弹力可口。小麦蛋白是一种蛋白质,除了某些对小麦过敏的人,小麦蛋白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危害。
从制作工艺上来讲,往珍珠奶茶的珍珠里添加塑料颗粒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塑料是高分子的合成材料,并不溶于水,也不会产生任何味道,也不会让珍珠变得Q弹且塑料本身也不具有Q弹的特性。
< class="pgc-img">>既然珍珠中没有添加塑料,那么网上传的胃部CT中的白点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 class="pgc-img">>胃部CT中的白点确实是珍珠造成
因为上文讲过,珍珠是木薯粉和小麦蛋白等形成网络结构致密的小球。所以,如果不咀嚼,直接吞下去,在CT中是会看到清晰的小白点。
< class="pgc-img">>但是大家不用担心,珍珠是淀粉制品,就算它再致密,都会被我们消化道分解为糊精、再分解成葡萄糖。如果还有部分没有分解的,会被排出体外。
而本身胃肠功能不太好的人群,如幼儿和老年人,不咀嚼吞食大量的珍珠还是有风险的。非常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压迫胃肠道,肠道排空也会不通畅。因此,在饮食时应该细嚼慢咽,尤其像珍珠粉圆等食物。
< class="pgc-img">>参考文献
[1]祖岩岩. 不同消化性能木薯淀粉在不同生长期结构与性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图源网络,不妥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