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晚上七点多,笔者走在家附近的一条街上,沿街很多餐饮水果店,但无一例外,每个店不超过三个顾客,行人都感觉寥寥无几。我想这些门店的老板们一定十分困惑,人都去哪了呢?
不止三位开店的朋友对我说过,今年是最难的一年。有开水果店十来年的店主一脸迷茫,有新入坑的新手餐饮老板半年倒闭。实体店不好干是大家现在的共识,不仅仅是临街门店,各大商场也是捉襟见肘,空置率越来越高。以笔者附近的宝龙为例,两期商场,一期目前看除了三四楼餐饮空置较高其余还好,二期只有一二楼稍微有一些商家,其余的都是空置,综合折算下来,保守预估20%的空置率是有的。
< class="pgc-img">>导致实体店越来越难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现在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极度萎缩,都在担忧失业房贷等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此外实体店的人工房租成本高,导致需要的毛利也更高,这样一来与现在火热的网购相比,就没有任何的价格优势,很多人不是特别急需的就直接网购了。
说到网购,现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呼吁关闭电商渠道,理由是西方国家和日韩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网购渠道,所以他们经济还是好的,只有我们不好。对于这些观点,笔者是不认同的,经济环境有很多的方面影响,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情,如果什么事情一出事都是禁制,那国家也就无法发展了。
< class="pgc-img">>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反内卷。本质上电商是卷了实体店,但是如果没有电商,实体店之间就没有内卷了吗?以近两年非常火热的零食折扣店为例,他们的价格便宜,打的附近商超措手不及,让很多超市雪上加霜,这难道也是电商的问题吗?
最近的三中全会上,笔者看到几个词——反内卷,行业自律等,说明高层也是发现了问题,无休止的内卷,导致的将是无节制的产品下限。笔者前些年在多多上买衣服还是能选到不错的衣服,这两年选的都是差劲到不能再差的,就卸载了多多了。以笔者看,若多多还是这个玩法,被反噬也不远矣。
< class="pgc-img">>有人说,内卷了其实对用户是有好处的,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了,但笔者想说,抛开质量谈价格那就是耍流氓,如果能在提高生产力的前提下,保证了商品质量,然后导致的成本降低顺带降低售价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现在的情况是,为了无休止的卷,损失的是商品的质量,这样一来,受伤的还是用户群体。
站在用户的角度,肯定是选择更具有性价比的渠道购买,实体店的寒冬还未有曙光。这也是经济下行的一个折射,谁都很难独善其身,对于实体店主来说,要么就是及时止损,要么就是咬牙扛。
大家都不容易。
路一样蓝的,真是苍蝇都飞不进来。生意好做,到处都是的,车都没得地方停。生意没得办法做,到处都是的。本身县城人就少,现在都是网络,好多人买东西在网上买,实体店门口再搞个东西拦着,可叫人家活。停车都没得场停喽,怎搞不?
< class="pgc-img">>树叶子落的环卫工人累着寒心,一棍都撩不到人。到处门不门都是关的,做生意可寒味。早上起来比鸡起来早,睡觉比狗睡的还晚,可有办法干。这一条边子有几家能开门?几家正常做生意?都不在兼职在的吗?
个实体店行业,不管开什么店,都已经没法做了。
——段松松
以餐饮为例,虽然表面看餐饮行业每道菜都有40%到60%的毛利率,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餐饮店倒闭呢?为什么餐饮行业每年导手率是80%呢?
很多人会说——餐饮不赚钱啊。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其实餐饮行业是所有实体店行业里最容易赚钱的,最容易连锁化,最容易规模化的,否则你去看看,有哪个理发店上市的?有哪个美容店做到全国连锁的?有哪个推拿按摩店能做到100家的?这些行业甚至连投资都拿不到。
但是在餐饮行业,上市的很多,能做到100家的比比皆是。
实际上在所有的实体店行业——餐饮已经是最赚钱的了,因为它是最刚需的、最高频的、坪效最高的。其他所有的实体店都不如餐饮坪效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商场里,绝大部分其他行业的店都开不下去了,一大半都是餐饮的原因。因为它能承担得起这个房租。
所以分析餐饮行业——可以完全代表所有的实体店行业。所以如果连大部分餐饮店都赚不到钱,其他行业的店更赚不到钱。
那为什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实体店的商业模式,很难月赚10万以上?
我们以喜茶为例,喜茶的很多小店,即使只有三四十平,疫情之前依然可以做到每个月100万以上的营收,这已经是超高的坪效,几乎是中国第一的实体店坪效,所以喜茶才会这么值钱。
但是——实际上喜茶的净利润我个人估计不超过15%。也就是100万营收赚15万净利润。
当然喜茶店很多了,这个不讨论了。普通人的店没有那么多。可能也就一两家店。但是如果店多的话,实际上你开第二家第三家的钱,是滚动出来的,会降低总体资金使用效率。
这个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实际上,肯德基麦当劳在美国,有超过6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发育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是你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发育的过程可以复制到中国来。
因为实际上,中国是把欧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00多年的历史,集中到了30年的时间里集中爆发了,同时又把欧美100多年的房地产历史集中到了20年的时间里集中爆发了。
商业环境没有给你那么多的时间去充分的发育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不认为中国以后会出现麦当劳肯德基。
也不认为中国以后会出现星巴克这样的企业。喜茶做不到,奈雪的茶更做不到。
我也不认为中国的任何以实体店为载体的企业的商业模式有机会发展出肯德基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或者是耐克这样的公司——不管他是开奶茶的,还是卖鞋的,还是卖冰棍的,还是卖衣服的。
事实上——消费品的门槛远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高。
事实上消费品的门槛是最高——比科技行业的门槛还要高。
日本可以做出本田丰田,但是永远做不出可口可乐。日本可以做出索尼松下,但是永远做不出肯德基麦当劳,也做不出宝洁联合利华。日本能做出优衣库已经是奇迹了。但我也不认为优衣库能长期发展,因为它没有文化支撑。有一天他会像无印良品一样没落。
我认为所有的消费品品牌,包括茅台,中国的消费品品牌都只能赚短期的钱。当然有可能赚钱,但是这个文化本质上是弱势的。消费品品牌本质上是需要强势文化的支撑的。我宁愿投资比亚迪这种科技品牌,也不愿意投资一个带有严重文化属性的消费品品牌。我认为他们没有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