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是圣人,也许一般人不知道,他老人家还是个美食家呢。怎么这么讲?我是阅读《论语》之后才发现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孔子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更赞赏伯夷叔齐那种“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宁可饿死的气节(《论语·微子》)。如此看来,吃饭不但是身体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不单单是吃食物,也是在吃文化、吃科学、吃艺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论语·乡党》篇说:“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翻译过来就是:饭菜馊了,鱼烂了,肉腐了,都不吃。孔子强调选料上乘,讲求烹饪之法和清洁卫生。食物颜色变了,不吃。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半生不熟的,不吃(牛排孔子绝对不吃)。不当时的,不吃。肉割得不合正规的,不吃。调料不适当,不吃。肉食再多,吃的时候不能超过主食。只有酒没有限制,不能等音乐停止了还继续喝。乱,非醉酒失态,指的是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以后又代指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喝酒不限量,但不能等到乐曲奏完宴席结束还不停止。别人都喝完你还要喝,那不是很失礼吗?就算是国酒茅台也不能贪杯。过夜的酒、街市上卖的肉,不吃。孔子认为,市场上所售的酒和肉干来路不明,不了解食品制作过程,食材不醇正、不清洁,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参加公家的祭祀,祭肉不留到第二天。自己家里的祭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时不讲话,睡觉时不说话。即使是粗饭、菜汤、瓜类,吃饭前也要祭祀,而且毕恭毕敬。林语堂说孔子有深厚的艺术气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孔子身材魁梧,作为山东大汉,酒量一定可以。孔子能喝多少酒呢?暂且不论酒精度数,我们仅从记载中发现,孔子的孙子子思说:“夫子之饮,不能一升。”不到一升,酒量实在不算高。但是多年之后,孔子的第九世孙孔鲋又爆料了:“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有谚云: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觚”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饮酒器和礼器,作用相当于酒杯。《考工记》有记云:“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说明它的容量较大。“孔子百觚”,可谓海量!鲁国出产的酒酒精度数很低,见《庄子·胺箧》载“鲁酒薄而邯郸围”。因鲁酒寡淡,孔子的后代才敢吹牛说“尧舜千钟,孔子百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美食家孔子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般人都理解为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其实不然,“厌”字正写应为“餍”,在古时两字互为通假。“餍”不作“讨厌”解,而是“饱食、饱足“之意,引申为满足。不因食物的精细而吃得过多过饱,不因鱼、肉切得细而暴食。遇到好吃的开怀大吃,成为“大胃王”,从礼仪和健康角度来说,都是不好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君子谋道不谋食。”“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弟子颜回称赞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美食家孔子简朴健康的饮食理念,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 class="pgc-img">>投资者网》张伟
又一家国产新茶饮计划到香港上市。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年味正浓,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上阿姨”)披露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据招股书,沪上阿姨计划募资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研发产品和设备机器、加强供应链能力、提升品牌以进一步扩张、营销活动、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新茶饮品牌目前暂时只有奈雪的茶(02150.HK)在香港上市。而自2023年以来,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等先后披露了赴港上市的招股书。谁能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的新茶饮“第二股”,值得关注。
7000多家门店99%为加盟
据百度百科,沪上阿姨于2013年申请商标注册,同年7月在上海人民广场开出第一家门店,单店首月营业额即突破40万元(人民币,下同)。尝到甜头的沪上阿姨随即通过招商加盟将其业务复制到无锡、江阴、常州、镇江、扬州等地。
到2015年底,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00家。据悉,沪上阿姨早期以销售五谷奶茶为主。这是一款以谷物为配料的奶茶,适合北方消费者在冬天里热饮。沪上阿姨也借此打开了北方市场。
2019年,沪上阿姨开始提供鲜果茶,并逐步打开南方市场。据招股书介绍,截至2023年三季度,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达7297家。不过,沪上阿姨的自营门店只有52家,其余7245家均为加盟,加盟门店数量在其门店总数中的占比达99.3%。
实际上,像沪上阿姨这种“收割”加盟商经营模式,在新茶饮界屡见不鲜,甚至已成为行业惯例。
据蜜雪冰城2022年向A股提交的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蜜雪冰城对加盟商销售商品的收入在其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95%、96%和95%。蜜雪冰城今年1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披露,2023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对加盟商销售商品的收入为145亿元,在其主营收入中的占比为94%。
同在今年1月,古茗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9个月,古茗对加盟商销售商品的收入为42亿元,约占其主营收入的75%。2023年8月向港交所递表的茶百道也表示,向加盟店销售货品及设备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报告期内该项收入占公司主营收入的93%至95%。
沪上阿姨的收入构成与上述公司类似。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前9个月,来自加盟商的收入分别为15.57亿元、20.72亿元和24.36亿元,在沪上阿姨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95%、94%和96%。
据悉,沪上阿姨向加盟商销售的商品包括食材及其他原材料、设备、加盟服务,其中,食材及其他原材料、设备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75%。沪上阿姨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采取以加盟为重点的业务模式,我们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加盟业务,主要包括销售货物及加盟服务”。
营收、净利润均不及同行
虽然都是赚加盟商的钱,但与同行相比,沪上阿姨的营收和盈利能力还有差距。
据招股书,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沪上阿姨的营收分别为22亿元和25.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和3.24亿元。据蜜雪冰城赴港IPO的招股书披露,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的营收分别为136亿元和1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和25亿元。
再看看古茗和茶百道。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古茗的营收分别为55.6亿元和5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亿元和10亿元。茶百道2021年及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36.44亿和42.32亿;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和9.65亿元。
可以看到,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沪上阿姨与蜜雪冰城暂时不是一个数量级。就是与古茗和茶百道相比,沪上阿姨也还有较大的差距。
再看看门店数量。截至2023年9月末,蜜雪冰城的门店数超过3.2万家,同期古茗的门店数为8578家。截至2023年8月8日,茶百道的门店数也超过了7000家。有观点指出,在业务都是全国布局的情况下,加盟店数量已成为各家新茶饮品牌比拼的基本盘,得加盟商者得天下。
从已公开的财务数据看,新茶饮行业已形成奈雪的茶(已上市)加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正在IPO)的主导竞争格局。此外,喜茶、霸王茶姬等品牌也有或将进行IPO的传闻。
值得注意的是,蜜雪冰城、古茗在1月2日申请赴港上市后,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1月19日、26日,证监会对蜜雪冰城和古茗下发《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文件,要求这两家公司补充说明“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息的情形以及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
四川分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仁根律师认为,目前新茶饮头部企业的注册会员人数都在千万级以上,境外上市企业如何保护注册会员的个人信息并确保相关数据安全,或成为接下来监管的重点。
王仁根律师还提到,IPO企业对于证监会要求补充的材料若不及时回复或回复不完备,将被视为存在问题,可能会对上市进程造成影响。目前,沪上阿姨暂未收到补充材料的要求,相关事宜是否对沪上阿姨的上市造成影响,也还有待观察。(思维财经出品)■
< class="pgc-img">>井奶茶、黄山毛峰拿铁、绿茶美式……
在大家常去打卡的饮品店里
纷纷上新了春天的第一口绿茶
各类新中式鲜奶茶、中国茶+咖啡
总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 class="pgc-img">>“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一杯香气四溢的春茶
让饮茶千年的中国人DNA动了
浙江的西湖龙井、河南的信阳毛尖
安徽的六安瓜片和黄山毛峰
江苏的碧螺春、湖北的恩施玉露
……
最好喝的春茶产自哪里?
“吓煞人香”究竟是啥味?
如何冲泡一杯?
走,一起打卡“新茶季”
< class="pgc-img">>|西湖龙井·浙江|
“惊蛰过,茶脱壳。”
< class="pgc-img">>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闻名。今年春分这天,西湖龙井在浙江杭州正式开采。
西湖龙井一年只采春季,1斤上好的西湖龙井需要40000颗左右的嫩芽,一位熟练的采茶工一天采摘的嫩芽只能制成大约1斤西湖龙井。
< class="pgc-img">>据了解,今年西湖龙井更香,产量也会更大,这可是杭州的气候决定的。
这几天,如果你去西湖景区,可能会遇到很多炒茶师傅在炒茶,可以尝一尝今年春天的第一杯龙井新茶。
< class="pgc-img">>香,是辨别各类绿茶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不同茶类其代表香型也会有所区别。西湖龙井茶香气有豆花香或清花香,茶形扁平光滑,干茶颜色呈嫩绿色或翠绿色,冲泡后汤色碧绿黄莹,入口滋味甘鲜醇和。
< class="pgc-img">>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西湖龙井:一般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投茶量约在2至3克,水温85℃为宜,品饮时以前三次冲泡者为最佳。
如何判断品质:可取3克龙井放入玻璃杯中冲泡,大概3分钟后仔细观察,新茶芽叶鲜绿,如出水芙蓉,陈茶色泽暗淡、叶张枯瘦;陈茶茶汤淡而无味,与新茶的醇厚清香有着天壤之别。
< class="pgc-img">>|信阳毛尖·河南|
信阳毛尖,这也是绿茶中的极品啊!
< class="pgc-img">>河南信阳的茶山,山势起伏多变,物种丰富,云雾弥漫着茶山,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很适合茶树的生长,也成就了信阳毛尖的品质。
< class="pgc-img">>信阳毛尖的采摘讲究时令,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间,此时的茶叶最为鲜嫩。信阳毛尖具有“细、圆、紧、直、多白毫”的特点。
< class="pgc-img">>如何冲泡:冲泡信阳毛尖最好用玻璃杯或白瓷杯,这样更方便观察茶叶的颜色,冲泡茶叶时不能捂着、盖着,那样会导致茶汤、茶叶变黄。
茶叶用量没有固定标准,一般按照茶叶和水1:50的比例冲泡,用85℃左右的热水注入后可品饮。
< class="pgc-img">>如何判断品质:紧实、粗细一致、嫩度高、碎末少、色泽绿润的是上乘毛尖;再用双手捧起茶叶,置于鼻端,用力深吸茶叶的香气,具有清香、花香、熟板栗香是优质茶。
< class="pgc-img">>|黄山毛峰·安徽|
最近,安徽黄山市富溪乡的黄山毛峰初展肥壮嫩芽,正是采摘、炒制的最佳时期。
< class="pgc-img">>黄山毛峰是绿茶中的珍品,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故取名为黄山毛峰。
< class="pgc-img">>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黄山毛峰通常在清明节前采摘,明前茶芽头嫩小肥厚,手工炒制后,毛峰外形微卷,入杯冲泡滋味醇甘。
< class="pgc-img">>如何冲泡:黄山毛峰香气鲜爽带花香,冲泡时,取茶3至5克放入玻璃杯中,以80℃至90℃热水注入1/3杯水,等3分钟左右,待茶叶舒展后再将水加足。一般可续水冲泡4至6次。
品质佳的毛峰茶冲泡后,雾气凝顶,芽叶竖直悬浮于汤中,之后徐徐下沉,芽挺叶嫩,景象万千,茶汤清澈。更有趣的是,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毛峰茶,茶叶浸泡一夜也不会在茶杯中留下茶渍。
< class="pgc-img">>如何判断品质:黄山毛峰按感官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特级分一、二、三等。
??特级黄山毛峰应在清明前后采制,“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毛峰的主要特征,特级黄山毛峰色似象牙,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笋”或“金片”。
??一级毛峰芽叶肥壮,大小较匀齐,显毫,色嫩绿润,冲泡后口感清香,汤色嫩绿,滋味鲜醇。
??二级毛峰芽叶较肥嫩,形较匀整,显毫,条稍弯,色泽绿润。
??三级毛峰芽叶尚且肥嫩,但条略卷曲。
< class="pgc-img">>|碧螺春·江苏|
一杯西湖龙井,俨然藏纳着半个江南,另外一半则藏在江苏苏州的洞庭碧螺春里。
< class="pgc-img">>碧螺春又称“吓煞人香”,闻起来有花果香,那是因为苏州人将碧螺春茶树与花果树混种,于是,碧螺春在一年里赏着二月的枇杷花,三月的桃花,五月的白玉枇杷,六月的杨梅,七、八月的黑桃,九、十月的石榴板栗,然后把花果香融在了茶芽里。
< class="pgc-img">>不夸张地说,洞庭山的孩子是闻着茶香长大的,而苏州的春天,都在这一杯茶香百醉的碧螺春里。
碧螺春外形纤细卷曲呈螺状,汤色碧绿清澈,饮后回甘,香气浓郁。
< class="pgc-img">>如何冲泡:冲泡碧螺春宜采用白瓷杯或玻璃杯,冲泡最佳水温为85℃,将碧螺春从茶杯上方慢慢投下,茶叶在水中伸展,俗称“茶舞”。
< class="pgc-img">>碧螺春不需要洗茶,投茶约10秒后,待茶叶未舒展前,倒掉约1/3杯茶水,继续注入温水冲泡。一般绿茶三泡之后味道就开始变淡,但碧螺春可以品饮五六泡,味道依然醇正鲜美。
如何判断品质: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淡,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 class="pgc-img">>|六安瓜片·安徽|
这几天,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在安徽六安市独山镇正式开采。
瓜片的采摘极为讲究,求壮不求嫩,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条上最多只能采五六片。
< class="pgc-img">>瓜片的黄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内,一旦过了立夏,叶片迅速变老。可以说,立夏之后,已无瓜片。
< class="pgc-img">>按照正常的瓜片生产周期,从采摘到成品需要一个星期,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较低,平均4.5斤鲜叶出1斤干茶。
< class="pgc-img">>六安瓜片茶的制作工艺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 class="pgc-img">>制成后的六安瓜片,外形呈单片状瓜子形,边缘微翘起,色泽宝绿。新制的茶叶一般带有板栗香或者高火香。
如何冲泡:六安瓜片冲泡时应分两次冲泡,取3至5克茶叶,冲泡水温在90℃左右,先用少许水温润茶叶,头道茶应细细品味其鲜味与茶香,茶汤余下三分之一水量时应续水,二开茶浓郁,饮后回甘生津,身心舒畅。
< class="pgc-img">>如何判断品质:从茶叶外形来看,六安瓜片呈条形,条索紧结,色泽嫩绿,明亮油润,大小均匀;从叶底看,六安瓜片叶底嫩黄均匀,叶边背卷,叶质均匀整齐;从汤色和滋味看,谷雨前采摘的嫩茶色泽淡青,有清香味,谷雨后采摘的瓜片,色泽深青。
< class="pgc-img">>|恩施玉露·湖北|
最美人间四月天,茶农抢鲜采摘忙。
< class="pgc-img">>恩施玉露茶,产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蒸青针形绿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蒸汽杀青是我国最早的绿茶加工方式
恩施玉露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自带独特的“海藻香”,故改名“玉露”。
2022年,恩施玉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茶代表之一。
< class="pgc-img">>如何冲泡:冲泡玉露茶,以80°C至90°C左右的热水,沿玻璃杯边缘轻柔注水,注入杯中1/3处,浸泡1、2分钟后可饮用。
< class="pgc-img">>如何判断品质:成品的特级恩施玉露,独具“三绿一鲜”的品质:干茶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滋味鲜爽,喝上一口仿佛便尝了整个春天。
??恩施玉露外观色泽鲜绿、光泽显眼,闻有浓烈清新茶香;陈旧茶的外观色稍黄暗晦、光泽不强,香气不太明显。
??春茶芽头硕壮扁平、色墨绿、润泽明亮,条索紧结、干净干练;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片较大;秋茶外形丝筋多、轻薄、色绿,没有春茶干练,没有夏茶那么大叶片。
< class="pgc-img">>游茶山,看万亩茶园抽出新绿,采摘下最清新的茶叶,了解炒茶的工艺,泡一杯春茶,独特的香气和鲜爽的口感,收获满满好心情!
< class="pgc-img">>尝得春茶一口鲜
不负人间好春光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主编/马文佳
编辑/张娅喃
总台记者/王利 韩雨婷 胡晓辉 杨光 许伟 向林
校对/高少卓
文内部分素材来自幸福福鼎、四季香茶苑、武夷湾岩茶、浙江手机报、茶频道、话中苏州、地道风物、一条、三联生活周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识茶 泡茶 品茶》、视觉中国、摄影师金澍杰等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