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餐饮店遍地开花,这股风能持续吗?
“中药+餐饮”卷土重来。
< class="pgc-img">>最近,各种各样的“中药+”餐饮业态持续涌现。除了之前火过一轮的中药咖啡,各地还出现了“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雪糕”“中药甜品”“中医药膳餐厅”……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当年轻人喜欢的食品饮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 class="pgc-img">>伴随中药餐饮逐渐“火出圈”,也有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中医忌寒,罔顾食物相生相克的中药冰淇淋真的可以起到养生作用吗?
与此同时,还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售价普遍远超同品类商品。那么,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效果,还是一种营销噱头?
“中药餐饮”这股风,这次能火多久?
茶饮、烘焙、雪糕、甜品……“中药餐饮”业态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冒出了很多“中药餐饮”业态。
1、有品牌靠中药奶茶开出上百家店
中药茶饮,也叫“新中式草本茶饮”或“草本养生茶饮”,这类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中药餐饮”业态。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30个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茶饮品牌,如陆藜·开了个方子、青楠五味茶、椿风、知嘛健康、百草间等。
< class="pgc-img">>有的品牌已在一线、二线城市开出了上百家门店 ,据品牌点单小程序,陆藜·开了个方子全国门店数超150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20多个省份,青楠五味茶也在等省份开出了超65家门店。
选址上,这些品牌店多开在商场或热门商圈内,也有的中药茶饮店开在中医馆或者药房里。比如,深圳连锁中医馆“众心堂”去年起在诊所里开设了中式饮品专区,主打“羊奶+中药材”的中药奶茶;江苏医药旗下的一家南京药房开了“乐饮禾膳”,主打中药茶饮和养生炖品。
中药茶饮在装修上普遍走“中药铺”风,门店中经常出现药材、药罐、药柜、穴位图等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医的元素。
以广州品牌“茶宫煮”为例,走进店内,一眼能看到用毛笔书写的“食药同源”几个大字,店员身后的背景墙上挂着一排中药柜,顾客面前的取餐台上则用木格子展示出48味中药材,比如茯苓、蒲公英、火麻仁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产品方面,中药茶饮既包含比较常见的养生饮品,比如玫瑰普洱、陈皮洛神花茶、酸梅汤等,也包含一些“功效”饮品。
比如“陆藜·开了个方子”,其招牌产品太阳通明茶含有人参、枸杞等多味中药材,产品名称后面特别标注了“熬夜水”字样,“推荐劳累人群”,暗示这款产品具有滋补养生功效。此外,该品牌还推出了“推荐上火人群饮用”的阳明丽人茶、“嗓子疼更适合常饮”的藜梨元上等茶饮产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2、中药面包,医院和药房的副业?
近几年,不少连锁药房、中医院凭借“专业优势”,开出了一批中药面包店。
郑州张仲景大药房旗下的品牌仲景生活创立于2021年,陆续推出过一系列主打养生的产品,涵盖糕点、零食、燕窝、奶茶、蛋糕、饮品、面包等。2023年以来,其逐渐聚焦养生面包+养生茶饮的模式,产品也在社交媒体上火出圈,比如艾草香肠面包、香椿什锦芝士面包等。目前该品牌已经在郑州、南阳开出了8家门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仲景生活小红书账号
北京同仁堂推出了一批中药面包,如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等,同时搭售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陈皮拿铁等草本咖啡,以及“熬夜水”“晚安水”等网红养生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也开出了一家主打养生欧包的药食坊。主打麦冬清润吐司、阿胶软欧包、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当归罗汉果吐司等多款养生系列。
3、中药雪糕店、中药甜品店、药膳店万物皆可“入药”
雪糕、甜品、药膳……今年“万物”都可加入中药材。
今年的中俄博览会上,一个名叫“中气食族”的品牌向大众 推出了几款含中药材的“中医雪糕” ,比如“缟羽椰雪” 中包含了“益生 酵豆”及五大膳食纤维,其中包含车前子壳等中药材。 此外,据品牌方介绍,产品中 还含有三大益生元成分: 菊粉、抗性糊精、低聚果糖。
南京同仁堂也开了一家中药甜品店,主打各种养生甜品、炖品,比如芝麻糊、杏仁露、核桃露、洛神乌梅等。
山东品牌“荷田水铺”,主打新中式草本糖水及草本茶饮,如桃胶玫瑰雪耳、椰奶桃胶芋圆雪燕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荷田水铺东方炖饮 小红书账号
此外,重庆、合肥、广州等城市均出现了一批主打中药养生的甜品店,如重庆的瑭午、合肥的不芷·养生局、广州的糖叙等。
去年,河南郑州的东济堂开设了一家“食养厨房”,一度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餐饮店,其主要卖各类养生主食、汤粥和茶点,比如六珍菌过桥米线、山药葛根玉米羹、酸梅桂花糕等。
广州番禺区也冒出了一家“鄉伴如初药膳堂”,定位中医馆药膳餐厅,一楼餐厅提供草本咖啡、养生下午茶、药膳和养生酒,覆盖从早晨到夜宵的消费时段,三楼还开设了可以把脉问诊的中医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鄉伴如初药膳堂小红书账号
云南大理有一家“膳源本草药膳茶餐厅”,主打中式养生茶、药膳米线、食药同源养生套餐等,门店称可以根据顾客体质搭配适合的药膳养生茶和药膳糕点,还聘请养生指导老师给会员做体质分析和体质调和方案。
从茶饮、面包到甜品再到药膳,中药材的应用正逐渐渗透到餐饮的各个领域,不断拓宽着中药、养生餐饮的边界。
“食药同源”中医药理念,热度持续不减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华佗、李时珍、张仲景,“食药同源”“应季而食”的中医药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基于如此文化背景,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近年来养生餐饮的热度持续不减。
从开发“熬夜水”“阿胶奶茶”,到打造“养生咖啡”店,再到如今出现的各种“中药+餐饮”业态,背后的趋势是餐饮和传统中医药的融合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入。
但红餐网发现,对于一些中药餐饮商家而言,中医、中药元素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中医+餐饮”的融合方式还浮于表面。
比如某家中药茶饮在门店内引入了“AI舌诊仪”,为顾客“看诊”,品牌在社交媒体的账号称这是种“3分钟测出自己的身体状况”的“高科技”。
< class="pgc-img">>一位顾客体验舌诊仪,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据店员介绍,顾客只需伸出舌头对准镜面上的摄像头拍照,根据显示出的症状描述选择对应选项,等待几秒,再用微信扫镜子上显示的二维码,就能在自己的手机上收到一份中医“调理方案”。
但当红餐网体验后咨询店员,方案上给出的调养建议是否有效时,店员却表示“只是提供参考,效果因人而异”。
显然,品牌引入“AI舌诊”的动机和结果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割裂。动机上,品牌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与中医的联系,让自己显得更“专业”。但结果上,简单到如同玩闹的舌诊体验,又一下子戳穿了这种伪专业的虚假,消费者并不会相信能在一家奶茶店中得到真正的中医诊疗服务。
事实上,多数消费者也并不相信偶尔吃一次中药面包、喝一杯中药咖啡,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咖啡里泡枸杞”更多是一种“朋克养生”的态度——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抽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如果大部分中药餐饮店的“专业性”本就是伪命题 ,那中药餐饮这股风能持久吗?
一个新品类能否长久,关键要看创新能否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力,能否支撑得起一个细分品类的生命周期。
但中药餐饮目前在产品方面还存在不小的挑战。 比如,中药普遍比较苦涩, 加入了中药材后,茶饮好不好喝?面包好不好吃?
某中药奶茶品牌的官方账号称,其旗舰店每天约能销售100-200杯,每天营业额平均为1500-2000元,颇受消费者欢迎。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某品牌小红书账号截图
但这家店的销量和口碑似乎并没有品牌宣称的那么好 ,大众点评上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评价多数是“味道一般”。
大众点评显示,这家店开业2个多月以来,仅有一个9.9元团购套餐显示了销量,为40单,其余6个团购券均未显示销量数据。这家中药奶茶与周围连锁奶茶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该店评论数仅十余条,而该店附近奶茶商家的评论数达上百条。
一些早前将门店开向一线城市的中药餐饮品牌,也面临关店的窘境。比如在杭州走红后开到深圳的“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其深圳店已经“歇业关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不好吃、产品没特色,是消费者抛弃这家店的主要原因。大众点评消费者“Fiona”在给这家店的留言中表示,“希望商家能够重视出品,环境服务都挺好,但面包店最重要的是面包本身吧。”另一位匿名消费者表示,“一家形式大于内容的店……店员不断推销,买个面包都不得安生啊。味道就是普普通通的面包没啥特色,价格虚高,比同样无糖无油的大牌还贵。”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一家开在佛山的新中式草本茶饮品牌,主打加了人参的清润珍珠奶茶,但其产品结构十分复杂,既有含中药材的“复方本草饮”,也有奶茶、柠檬茶、罐罐茶、鲜米乳、本草咖啡等饮品线,SKU多达30种,菜单看起来眼花缭乱。
尽管有如此丰富的“中药+”产品供选择,但外卖平台的销量数据显示,这家店卖得最好的还是传统奶茶,比如鲜牛乳米麻薯,中药相关产品反倒成了“添头”。
当创新形式大于实质,只是个“花架子”时,消费者会用行动投票。对于中药餐饮商家而言,想要利用好中药这一元素,恐怕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把中药加进产品中,而是要真正研发出让消费者愿意复购的、好吃的产品。
中药餐饮“火出圈”
太阳通明茶、太阴相思茶、枸杞百香柠……在北京一家中药茶饮店看到,标有“药食同源”的展板清晰可见。店内背景墙上,透明玻璃相框里展示着葛根、人参、天麻、肉桂等中药材。在点餐区一侧,五六个大容量煮茶壶排成一列,不同种类的药材在壶内熬煮,药香四溢。多位年轻人坐在用餐区的椅子上,享用着手中的饮品。
< class="pgc-img">>该茶饮店饮品单显示,店内饮品主要分为奶茶、果茶、现煮茶三大类。据店员介绍,店内共有26款饮品,每款都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
在另一家饮品店,记者看到,店内除了有“晚安水”“元气水”等中药茶饮,还推出了“枸杞拿铁”“紫苏山楂美式”等含中药成分的草本咖啡,单价在20元~40元之间。“现在喝咖啡的消费者很多,热衷养生的年轻人也很多,因此我们将中药和咖啡进行了结合。”店员介绍道。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中药奶茶算是中药和奶茶的跨界结合体。”在北京上班的李子曦周末逛街时,被一家中药奶茶店吸引。她告诉记者,这种新颖的组合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平日喜欢喝奶茶的她立刻下单,点了一杯店内销量最高、据称含有灵芝成分的饮品。“味道可以接受,有淡淡的草香气。”李子曦说。
不仅是茶饮和咖啡,近两年,面包、火锅、冰淇淋等多种食品饮品中都出现了中药的身影。将中药和雪糕相结合打造的中医雪糕,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等养生系列面包……各种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药餐饮,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高价中药餐饮只能“浅尝辄止”
年轻人对养生的重视,是推动中药餐饮兴起的重要因素。《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不过,对于中药餐饮是否真的有养生功效,又是否物有所值,不同消费者也有不同的体会。
当被问及对中药奶茶养生效果的看法时,李子曦告诉记者:“我希望吃食材健康的东西,饮品名字里有灵芝两个字,听起来就很健康。至于是否真的有效我并不清楚,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 class="pgc-img">>和李子曦不同,王欣苒对中药餐饮的功效抱有期待。刚工作不久的王欣苒是一位“面包控”。前段时间,她所在公司的附近新开了一家中药面包店,因为工作压力大,王欣苒每次都会买加入人参等食材的吐司,希望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自己的气血能足一点。
< class="pgc-img">>然而,吃了几次之后,王欣苒觉得身体上没有任何变化。至于以后是否会继续回购这款面包,她说,52元一个的价格让自己“浅尝辄止”。王欣苒表示:“甜度不高,价格却很高。偶尔吃几次还行,经常吃花销太大。”
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中医一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北京石景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任芳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饮食作息不规律,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很有优势。但对于中药餐饮,任芳表示:“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 class="pgc-img">>任芳认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
“目前来看,这些新兴的中药餐饮更多以宣传养生观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认同为主。”一位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提醒,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消费者要保持理性。
< class="pgc-img">>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认为,商家要诚信经营,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一味地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产品中,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定价虚高。他同时提醒,商家应注意药材的品质,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法规,更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养生在于平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任芳表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关键。“如果一边暴饮暴食、昼伏夜出,一边又想通过吃几顿中药餐饮来养生,是不现实的。”
浅谈中医药膳餐饮市场如何走得更远
药膳养生不应局限在某一区域、某一人群,而应面向广大群众,引导健康的养生文化,提升全民健康,但药膳的制作技艺与一般烹饪不同,不是在菜肴中加入几味中药就成了药膳。药膳的制作需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烹饪学、营养学,科学规范的加工制作。本文就如何规范、精细、科学的做好药膳,使药膳餐饮市场做得更大、更强,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一、药膳餐饮市场发展的现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很多大城市兴起了“药膳热”,许多餐馆都纷纷推出养生药膳,可惜好景不长,药膳餐馆纷纷改弦更张,放弃药膳的经营和推广,药膳餐饮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原因分析如下:
1、政府的监管程度不够及相关法制不够完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医药膳作为“全民健康”工程的抓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对药膳餐饮的引导力度不大,与药膳餐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并未形成从上至下的科学、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
2、老百姓对中医药膳的认知度较低。因缺乏中医养生知识的科普宣传,人们对药膳的认知度较低,不明了药膳的功效,且存在“是要三分毒”的根深蒂固的理念,因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3、商家逐利遏制了平民消费。药膳是食材与中药材的结合体,在制作成本较高,制作程序复杂,因此药膳的消费远高于平常的餐饮,限制了广大群众的消费和体验,从源头上遏制了药膳餐饮市场的发展,且药膳的疗效并不像其他药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本身的特点使它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境。
4、商家对药膳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商家简单地认为药膳就是在食材里面简单地加入中药材,因此存在“乱放药材”“分量随意”“不分季节”“不分人群”的认识误区,从而制作出的药膳出现药味过浓、导致消费者身体不适的现象。
5、市场竞争激烈。因药膳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导因素,加上国家禁止奢靡之风的相关政策等因素,近年来,高端消费市场纷纷转型,市场上纷纷涌现农家菜等中低端餐饮消费,从市场占领方面药膳餐饮逐渐失去“领地”。
二、药膳的分类
药膳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制作方法可以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熘、卤、烧和炸等十一类;
2、按功能可分为:保健类药膳、治疗类药膳、滋补类药膳;
3、按药膳种类可分为:药茶、药饮、药膳、药羹、药粥、药点心、药酒等等;
4、按功效可分为:美容类、活血类、养肝类、补气类、滋阴类、壮阳类、祛湿类、养胃类等等。
三、药膳餐饮行业发展的建议
1、把握“三因”原则
“三因”即“因人”“因地”“因时”,药膳的配伍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中医学将人分为九种体质,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因此不同体质人群、不同地域人群、不同季节均应区别对待,在药膳的搭配上要有所倾向。如“痰湿质”人群,因常年所处外湿环境,外在湿气侵犯机体,或脾胃功能失调,而使体内津液骤停而形成内湿。“痰湿”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所致,在药膳的调理中,应以健脾化湿、化痰祛痰为主,饮食宜清淡,宜食用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荷叶等食材,配合适量的户外运动。
2、取材尽量做到药食同源
在药膳的制作中,中药的选材要选择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两用”(附件一)的清单内选择,即“既是食品,又是药品”。2015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明文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因此在药膳的经营中,首先要合法。在上海某家餐厅,因售卖“虫草炖鸭”被食药局罚款,原因便是冬虫夏草虽为名贵药材,但并非药食两用物质,因此作为市场经营来讲,“保健药膳”应为首选。原因有三,一是安全。保健类药膳所选药材基本上来自药食同源目录,如山楂、茯苓、麦冬、甘草、玉竹、枸杞子、当归等等,其药性较为平和,适宜大部分人群食用;二是成本低。其入膳药材基本上是中草药,价格低廉。三是技术含量相对要低。治疗类药膳,首先对象是病人,要以药膳作为医院治疗之外的辅助治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在专业的医生及保健师的指导下方可配比烹调食用。
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俗话说“大自然给什么就吃什么”,在药膳的制作中,尽量不要使用反季节的食材,否则就违背了养生之初衷。“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不同时令出土的食材,乃充分吸收天地的养分,对人体的吸收最为有利。如夏季盛产冬瓜、西瓜,有利于清热利湿;秋季是吃藕的季节,莲藕为凉性,适合于秋季的润燥。
4、严谨配伍,把握食药性能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性质和滋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我们常用的食材同样也具备“四气五味”,在保健类药膳的配伍中,中药与食材的搭配,食药性能要基本相应。如“玉竹沙参老鸭汤”,玉竹性微寒、味甘,有滋阴润燥,养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性凉、味甘,养阴清肺,祛痰止咳;鸭肉性凉、味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三者搭配充分地将中药的滋阴功效与鸭肉的清热凉血的作用完美结合,适宜阴虚内热人群食用。但并不是千篇一律,药膳的配伍当中还要追求平衡,以达到更充分吸收食材的营养价值。如“二冬烩狗肉”,狗肉大热,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功效,因此在药膳的配伍当中,要适量地配比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中药材,如麦冬、天冬。在我国有立冬之后吃狗肉的习俗,原因也就是狗肉带燥,夏季食用容易引发上火、血热,因此在食用狗肉时还得根据不同的时令予以调整。
5、“轻药味、重鲜味”原则。
药膳,首先吃的是“膳”,而非“药”,是通过中医理论及营养学知识将其结合,在饮食上辅助于中药材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在药膳配伍中,应遵守“轻药味、重鲜味”的原则。给体验客户营造“吃前闻香味,吃时品鲜味,吃后常回味”的感受,不能让中药的味道覆盖了食材原有的鲜味。
6、融合当地饮食风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饮食,同样滋养着当地的人群。中华饮食博大精深,除“八大菜系”外,还有琼菜、赣菜、本帮菜、清真菜等等。一个地方的药膳,要充分地融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风格,如粤菜、淮扬菜注重本味,原料与鲜活为主;而川菜、湘菜口味偏麻、辣;赣菜注重辣、色重等。在药膳的制作中,需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开发当地药膳,如赣菜,可以在红烧菜品中配比中药材,既发挥了中药材的药性,又保留了红烧菜的口味。
7、结合餐饮文化,讲好药膳故事
药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养生理念,不是品尝一桌药膳宴席,就能使身体调理至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药膳,向就餐人员传达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养生精髓。因此药膳的研究与开发,不仅要做到口味鲜美,还要挖掘菜肴本身的典故,让就餐人员不仅享受到美味,学习到了养生的知识,还听到了菜肴的出处、典故。
例:太子参乌鱼片
文化故事:春秋时期,郑国国王有个儿子,5岁,天资聪颖,但体弱多病,国王张榜寻求良医良药。一天,一老者进宫,仔细查看了王子的病情,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吾有一方,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老者告知宫人,将所提供的药材用水煎20分钟,取其汁液烹调乌鱼,让王子每日服用鱼汤。百日后,王子果真形体丰满,病恙不染,并被封为太子。国王急寻老者想予以重赏时,却不见其踪影。众人不知药材名称,一近臣谏言:“药有参类之性,挽救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鱼片就传到了民间,流传至今。太子参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而乌鱼营养丰富,补脾益胃、利水消肿,故太子参鱼片用以调养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证。
8、打造一支擅厨艺、懂理论的研发队伍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强,药膳这种寓养于食的天然食品不断被人们所青睐,各种药膳书籍纷纷上市,药膳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始终是个薄弱环节。懂理论的不会烹饪,会烹饪的不懂理论,这就导致了药膳的研发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药膳人才极度短缺的现状下,打造一支既擅长厨艺,又懂药膳理论的研发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研发出系列造型精美、口味鲜美、故事优美的药膳佳肴,使药膳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9、打造特色菜品,建立药膳库
药膳只有走向市场,才会相互竞争,激发潜力,创造出更好、更好的精美作品。如何抢占先机,让顾客信赖,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菜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并建立属于自己的药膳库,从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何知名的“百年老店”几代屹立不倒,原因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招牌,在菜肴的加工方式、时间、程序等过程中,总结出经验,量化数据,形成文字。同样何时入药、入药的方式、药量的多少、如何使中药与食材的完美结合,也需要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建立自己的产权并予以保护。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只有在市场中良性竞争,发挥各个研发团队的力量,药膳餐饮才会走得更远。
10、配套个性服务
除正常的药膳餐饮之外,还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就餐前,顾客可以进入门户网站,通过填写答题问卷,自动识别中医体质,并根据体质结果,系统自动推荐养生菜单。同时顾客可以完善身份信息,上传自己的养生目标、过敏食材、近期忌口等,形成电子档案,餐厅技术部门通过数据挖掘并归档整理,为顾客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从而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并形成了稳定的客源。
来源/澎湃新闻、工人日报、搜狐
茶越喝越晚,更多奶茶店也开启了“24小时营业模式”。
< class="pgc-img">>8月6日,看度记者了解到饿了么发布《24小时奶茶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6月以来,活跃的夜经济带动奶茶店营业时间拉长。平台24小时营业的奶茶商户数同比增长140%,对应门店的外卖订单也同比增长近200%。深圳、上海、成都,则是24小时奶茶门店最多三个城市。
三分之二深夜奶茶送往住宅区 女用户点单更克制
南方的夏夜来得早,持续得长,因此全国24小时营业的奶茶门店绝大多数集中在南方。通宵营业的奶茶门店数最多的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成都、东莞、广州、杭州、长沙、重庆、北京和福州,南方占了90%。
“我们门店24小时营业已有4年,周边靠近酒吧区和居民区,所以全年无休是常态。” 位于成都339电视塔的茶百道门店店主邓博林表示,夏季的晚上0点以后,外卖订单占比明显提升,越来越多人在家里点奶茶,似乎奶茶也成了年轻人的熬夜搭子。茶百道方面透露,其在成都门店有300多家,其中24小时营业门店数量已达到近百家。
< class="pgc-img">>报告显示,在夜宵时段(晚上8点到凌晨4点之间)奶茶订单中,住宅区订单占比最高,达到65%,此外13%送往写字楼,7%送往酒店民宿。
有意思的是,从全天来看,下单奶茶的男女比例都是白天女性比男性多,女性占比接近七成,然而到了深夜时段,男女下单比例几乎各半,可见女生点奶茶更加“克制自律”。而所有分时段的异地订单比例来看,深夜时段也是最高,达到9%,这也佐证了夜间也是异地思念之情最浓的时候。
深夜奶茶更“自律” 中小杯、水果茶占大头
“今年欧洲杯、奥运会两大赛事背景下,市民宅家熬夜看比赛点奶茶的需求很高。从门店订单来看,夜间订单也是以外卖为主,能占到门店订单7成以上。深夜订单在凌晨1点左右、4点左右通常会迎来两个小高峰。” 成都本土连锁奶茶品牌陈多多外卖负责人表示,“这可能是成都市民要在喝酒以后透一透、通宵熬夜撑一撑两个场景形成的小高峰。”
数据还显示,有别于白天办公室、聚餐等常见的多人消费场景,到了深夜,双杯奶茶以上的订单占比显著下滑。接近90%的订单都是一人食,并且有19%的订单是既点了吃的,又点了喝的,独宠自己。
夜里喝奶茶最怕影响睡眠,这点在夜宵奶茶订单的产品中也有所体现。最受欢迎的10个产品中, “冰鲜柠檬水”、“蜜桃四季春”、“棒打鲜橙”等水果茶就占了8个。同时,夜宵期间的奶茶订单,超大杯、大杯占比为31%,是全天时段最低,忍不住点宵夜的同时也有“自律”的一面。
今日起,饿了么也联合各大奶茶品牌为消费者准备了多种福利。饿了么成都负责人介绍,在8月6日,可进入“周二抢奶茶免单会场”或者上饿了么搜“周二奶茶免单”,11点/13点/14点/15点/16点抢品牌免单爆红包,更有大额爆红包可领取,下单更优惠。8月7日立秋上午10点后打开饿了么app,还有机会通过首页弹窗的形式获得满28减8元的茶百道专属爆红包。
“我们希望持续为用户提供开心难忘的消费体验。”上述负责人说。
果问中国规模最大的奶茶店,或许会有许多人说出一点点、coco、喜茶等。
但你似乎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品牌,那就是蜜雪冰城。如今蜜雪冰城加盟店在全国的门店超过5000多家,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蜜雪冰城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布局一线至三线各个城市阶段,做到产品大众化、平民化。相对于喜茶、奈雪、茶颜悦色等奶茶高昂的价格,蜜雪冰城可谓是价格屠夫,在利润可控的空间里,将价格做到极致。一杯大杯的果茶大约在6元左右,奶茶也在10元以内,成为学生时代最亲民的奶茶之一。
在2019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的,新增了近百家门店,实现了全国市场的布局。蜜雪冰城品牌受邀参加2019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与业内千名人士共同见证行业盛事。大会颁奖盛典上、蜜雪冰城荣获“2019中国茶饮十大品牌称号”,并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蜜雪冰城在口感和产品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了。如果你的学生时代也有一款陪伴你一路走来的奶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找回那些逝去的青匆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