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较高。消费者对于餐饮的需求各不相同,包括口味、价格、环境、服务等方面。
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提供服务。餐饮业的经营状况受季节和节假日的影响较大。餐饮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餐饮业的三大富豪!
1.戴文军
< class="pgc-img">>戴文军1968年出生于武汉,是绝味食品的创始人。他毕业于长江商学院,主修经济管理学。毕业后,他在长沙一家药企公司担任市场经理。
当时周黑鸭在武汉盛行,戴文军发现长沙市场没有正宗的卤味店,于是决定辞职创业。他回到武汉,在多家卤味店打工,学习卤味制作方法和行业运行模式,最终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卤味配方,并掌握了生产链的关键技术。
2005年,戴文军回到长沙,开了第一家“绝味鸭脖”门店。他通过降低价格、免费试尝等营销策略,让绝味鸭脖受到了长沙人的欢迎。为了扩大市场,他注册了商标,开发了一系列绝味食品,并进行大量广告投入。
戴文军并不满足于一家店面的规模,于是他决定把绝味做成加盟店的模式,以超低的加盟费吸引别人前来加盟。这一举措使得绝味的经营规模飞速扩张。
如今,绝味食品已成为国内卤味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上万家门店。
2.杨丽娟
< class="pgc-img">>1978年,杨丽娟出生于四川简阳的一个农村家庭,有两个哥哥,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她还在读书时,两个哥哥做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为了帮家里还债,1994年,初中未毕业的杨丽娟辍了学,来到四川简阳县城的一家饭馆当服务员。
由于干活勤快、待人热情,杨丽娟的月工资涨到了120元,而当时简阳服务员的普遍月薪是80-90元。一天傍晚,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带着员工去杨丽娟打工的饭馆团建,杨丽娟勤奋的身影让张勇注意到了她,张勇甚至抛出橄榄枝,邀请她去海底捞工作,“去我们那里吧,我们给160元。”面对高薪诱惑,杨丽娟却拒绝了,她说:“我那时刚来城里没有经验,老板留下了我,做人要讲良心。”
后来,杨丽娟所在的餐馆面临拆迁,她失业了。彷徨间,她想到了张勇,于是给张勇打去电话。就这样,杨丽娟成了海底捞的第一位女性服务员。
进入海底捞后,杨丽娟从最普通的岗位开始做起,一年时间干遍海底捞所有工作岗位。她用跑的方式来服务顾客,虽然很累,但她坚持了下来,因为她要还债。每个月发工资,杨丽娟只给自己留10元,其余全部寄给家里。
1999年,21岁的杨丽娟成为海底捞西安店店长,当时海底捞刚进驻西安,遇到了没有客人上门的困难。为了吸引顾客,杨丽娟一桌一桌地硬拉人,她在公交车上、马路边上,只要看到合眼缘的人,就走过去跟人攀谈。后来,真的有客人上门了,杨丽娟和店员们胆子越来越大,“拉人头”竟然越来越熟练。
杨丽娟的努力和忠诚得到了回报,她逐渐晋升为海底捞的管理层。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杨丽娟的身价也随之上涨。2021年1月,杨丽娟以125亿元的财富位列《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第11位。
3.贾国龙
< class="pgc-img">>贾国龙是西贝餐饮的创始人,1988年。贾国龙在内蒙古临河开了一家名为“黄土坡风味小吃店”的餐厅,这是西贝餐饮的前身。
1995年,贾国龙提出了“不争第一,我们干什么”的西贝之魂,就像体育赛事中大家非要争第一不可的体育精神。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贾国龙不断扩大西贝餐饮的规模和影响力。他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策略,使西贝餐饮逐渐成为一家知名的餐饮品牌。
2001年,西贝餐饮进入北京市场,开始了全国化的发展历程。此后,西贝餐饮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分店,并不断推出新的菜品和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如今,西贝餐饮已经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贾国龙也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企业家。
< class="pgc-img">>内的餐饮业有过很多辉煌的品牌,最让我们熟知的是海底捞、小肥羊、俏江南等品牌。但实际上,前些年谭鱼头要比海底捞更火爆。在海底捞刚刚诞生时,谭鱼头已经拥有了上万名员工,资产更是达到上百个亿,但谁也没有料到,这样一个餐饮巨头会在某一天轰然倒塌。今年5月1日,随着谭鱼头商标以1510万元的高价售出,这意味着,曾经拥有数百亿的餐饮帝国彻底走上终结。
谭鱼头的创始人叫谭长安,于1996年拿着5000元退伍军人安置费在成都老家的一个巷子里开了一家鱼头火锅店,取名叫谭鱼头。谭长安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有两个手段:一个是谭鱼头使用的是一次性清洁锅底,让消费者感到十分放心;另一个是,谭长安把厨房的墙壁拆了,换成透明玻璃,这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厨房间是否干净,食材是否新鲜。
< class="pgc-img">>之后谭鱼头火锅店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此后,谭长安在不到3年时间里,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设了90多家连锁店,到了2000年谭鱼头的营业额突破了3亿元。 就在谭鱼头的业绩在蒸蒸日上之时,谭长安便以20亿的身家,公司资产近百亿的规模,登上了2007年的胡润餐饮富豪榜。当年,谭鱼头成为四川省最大规模的股份制餐饮企业。
谭鱼头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四川传统的餐饮业的发展,并成为“川菜”领域的领军企业。随后,谭鱼头不仅在台湾、香港开设门店,还向海外扩张发展。此后,谭鱼头是第一个将火锅带出国门的企业。于是,谭长安的事业达到了高峰。而此时,海底捞才开了十几家分店。彼此,你可以不知道海底捞,但绝不能不知道谭鱼头。
< class="pgc-img">>到了2008年,谭长安已经是手握100亿的国内有名的餐饮巨头了,但谭长安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借壳上市,于是他把分店开到了香港。谭长安在香港的公司都是按上市的标准来做的。就连会计师事务所,也找的是普华永道。到了2009年,谭长安终于等到了一次借壳上市的机会,一家叫作福记食品的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申请。买下来,谭鱼头便可以借壳上市,但最终还是被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安微创投给拿去了。
一次一行,还有第二次,谭长安打算以2亿港元将维奥集团轻松拿下,可惜最终还是被中国铀业发展公司以9.84亿港元抢走。在数次借壳上市均失败的情况下,谭长安决定自己IPO上市融资,到了2012年至2013年,谭长安和香港的一个风投做IPO,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风投将投入资金2000万美元,而谭鱼头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计划中的营业额,并且将公司成功上市。显然,这个对赌协议对于风投来说是稳赚不赔,但对于谭长安来说,风险很大。
< class="pgc-img">>就在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之后,风投只提供了500万美元给谭鱼头,并没有按约定给予谭鱼头2000万美元的资金。而剩余的需要用钱的部分都要谭长安自己掏钱来解决。最后,谭鱼头在后期的经营当中,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谭长安向一家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没能按约定的时间内还款,这家金融机构把谭长安上法庭,这也影响到了谭长安的信誉,于是谭长安从此借贷无门,只能走向破产清算的道路。从2016年,谭鱼头就开始关闭门店,到了2020年的8月份最终将所有门店全部关闭。
而谭鱼头这个商标也于2021年5月份,被司法拍卖,这也彻底宣告谭鱼头的结束,目前,谭鱼头的创始人谭长安,现如今的债务已经达到数千万美元,已被列为失信人名单,也被多次限制消费。但是谭长安没有承认失败,他表示:“会把商标给拿回来的,继续做谭鱼头的高端品牌”。现在身背重债的谭长安并没有跑路,而是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希望能够在自媒体这一领域做出一番事业,至于谭长安二次创业能否成功,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年上半年,胡润研究所各大富豪榜单相继出炉。
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摘金夺银,坐拥近4万亿的餐饮业只有海底捞张勇、舒萍夫妇、味千拉面潘慰等少数派曾位列其中。
红餐网汇总了近年来胡润榜单的餐饮界常客,历数中国餐饮人与胡润榜单的四宗“最”。
最有影响力餐饮富豪海底捞 张勇
首次登榜:2012年 ,“胡润百富榜” ,以财富估值23亿元排名758位。
海底捞的创立源于张勇对社会生存法则的深刻认识。
1988年技校毕业的张勇早期的职业生涯可谓坎坷。借债买赌博扑克牌游戏机,结果路遇金表骗局;收购汽油倒买倒卖,却当众受辱;好不容易开麻辣烫开始赚钱,结果为了爱情,积蓄花了个精光……
△海底捞 张勇
“一个没背景没学历又不认命的人,只有靠双手改变命运了。”1994年,张勇聚集了三个死党,凑了一万元便开始了“海底捞”火锅营生。
味道上的不足怎么弥补?从服务下手,只要顾客有需求便尽全力满足。正是“服务高于一切”的理念打开了海底捞走向全国的大门。
海底捞的迅猛发展,让张勇身价高涨。
2012年,张勇以23亿元的财富估值首登“胡润百富榜”,而这仅是张勇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在之后人生的道路上张勇可谓一路高歌。
1月份,海底捞硅谷店开始试营业。2月初,海底捞供应链品牌“菜嘟美”重新上线,主营业务从食品原材料变成了半成品菜肴,直接瞄准半成品市场,目标消费群也扩展至个人消费者。
△ 海底捞抖音吃法
3月份,海底捞DIY菜的抖音玩法病毒般疯传社交网络,创新的营销模式不仅给海底捞增加了热度,也被大量同行模仿;随后其北京一门店推出“免费洗手机”服务同样被网友热议。
与此同时,海底捞又被爆出“准备在香港IPO”,拟融资 6到7亿美元的消息。
这一系列的实际动作也好,噱头也罢,都使其品牌关注度水涨船高。照此长久以往,张勇夫妇在2019年再次入围胡润榜单应该不成问题。
登榜次数最多餐饮人味千拉面 潘慰
首次登榜:2007年,“胡润餐饮富豪榜”,以财富估值60亿元排名第1位。
潘慰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连续十年登上胡润排行榜的餐饮人。
2007年,味千拉面上市,潘慰随之声名大噪,连续四年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榜单。虽然此后潘慰的排名有所下滑,甚至被海底捞张勇夫妇所超越,但不得不说,她能在百富的洪流中继续鏖战,和她多年的努力密不可分。
△味千拉面 潘慰
和许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样,潘慰从小生活很苦,没上过大学,但凭借坚韧的意志和独到的眼光,几经波折把一个不起眼的日式拉面品牌做强做大。
潘慰的餐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2015年被爆出“骨汤勾兑”的问题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门店老化、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外界的质疑和消费者的不满直接造成味千拉面业绩极速下滑,潘慰由此受到直接影响,个人财富值锐减。
可潘慰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随着对品牌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味千正逐步回到正轨。
假如2018年,潘慰可以顺利地实施老店改造计划,重置人员管理体系,登顶2019全球富豪榜绝非难事,毕竟早在2007年,潘慰的个人估值就曾达到过60亿元人民币。
最早登榜女餐饮人小天鹅火锅 何永智
首次登榜:2006年何永智首登“胡润女富豪榜”,以财富估值5亿元排名第48位。
1982年,何永智从制鞋厂下海,变卖家产,在重庆解放碑八一路上开起了一家16平方米、只有3张桌子、3口锅和3个打工仔的小火锅店。何永智将其命名为“小天鹅”。
△小天鹅火锅 何永智
在创业的道路上,何永智永不缺乏勇气与创新。火锅店经营初期,与很多老板顾虑成本不同,何永智很舍得放火锅佐料,厚重的火锅味为小天鹅火锅招揽了大批回头客,店面生意蒸蒸日上,3张桌子已无法满足顾客。何永智也并不打算止步于此,此后的小天鹅火锅便在不断创新中快速发展。
在改革开发不久,很多外地人前往重庆谋生。何永智开始思考:该如何满足不太能吃辣,但又想吃火锅的这些外地客群的需求?
于是,一边清汤一边红汤的鸳鸯锅就此诞生。这个举措让重庆火锅迎来了质的飞跃,也使小天鹅火锅走向全国。
而随着大众对饮食要求的提高,小天鹅火锅更换了烧炭的火锅灶具,成为在八一路上第一个使用液化气,配备抽烟机的火锅品牌。当小天鹅巴渝食府开业,液化气又再度更换为电磁炉,顾客再也不用经受烟熏火燎。
敢为人先的思想,也让何永智和她的小天鹅火锅迅速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儿,她个人更是被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为“中国火锅皇后”。
小天鹅火锅的风光无限很快便吸引了投资机构。
2007年,小天鹅集团与来自美国的红杉资本、海纳亚洲合作,成立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资本的助力开启了小天鹅火锅的国际化和职业化进程,何永智也同丈夫一起早早的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
与此同时,何永智开始放权给专业团队管理小天鹅火锅,结果却不胜唏嘘。经历了36年风风雨雨的小天鹅火锅,自2016年起陷入了关店潮,成都市区的7家门店,仅剩一家还处营业状态。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火锅皇后”的何永智在两万多小天鹅员工的期盼中毅然回归,同年8月再次出任小天鹅CEO。
最让人唏嘘的餐饮人俏江南 张兰
首次登榜:2009年,“胡润餐饮富豪榜”,以财富估值25亿元排名第三位。
1991年,海归张兰在北京东四大街租下一间百平米的粮店,创立了俏江南的前身“阿兰餐厅”,以此拉开她涉足餐饮业的帷幕。
随着阿兰餐厅的日益红火,张兰却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把三家大排档酒楼全部转让,回笼资金,走高端市场。
△曾登上胡润榜单的张兰
2000年,张兰拿出创业10年所积累下的600万元,成功开办了第一家俏江南,并由此走上了多品牌的发展路线,兰会所和SUBU相继亮相。
借着“兰会所”为北京奥运会供餐,四家门店进驻上海世博会馆的势头,俏江南也顺理成章变成了一线城市高端餐饮品牌的代名词。同时,也把张兰推上事业的巅峰,迅速栖身世界富豪排行榜。
但张兰的野心远不止此,她曾扬言要做餐饮界LV。“我要把店开到纽约、巴黎、米兰、伦敦、瑞士、东京……我希望有路易威登的地方就有俏江南。”
但事实如当头棒喝,盲目的扩张,引入资本的洪流,最终给了她重重一击。虽然事后她表示,“引进投资方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毫无意义。”但大错已经酿成,事后诸葛亮已晚矣。
俏江南每况日下,不仅张兰个人以最不体面的方式“净身出户”,就连其子汪小菲也在争议中离开俏江南。
△俏江南 杨秀龙
如今的俏江南已经由北京宴董事长杨秀龙接手,这个以“中国服务”著称的餐饮人不知会不会在改写俏江南命运的同时,在2019年登上餐饮富豪的榜单,书写自己的餐饮富豪辉煌。
作者:简阅 陆沉 莫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