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我们聊一聊米其林餐厅这个话题,当我完全了解清楚米其林餐厅和米其林轮胎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之后,让我想到了我的两位好友。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先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聊起米其林餐厅让我想到了我的两位好友?
我有两个大学同学,一个叫建国,一个叫石头。他们俩都热爱文学,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二人都有作品变成铅字。但大学毕业之后,二人的境遇完全不同,建国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了一家事业单位,而石头毕业之后,去过很多大城市工作,也是吃了不少苦头,钱却挣得不多,迫于生活的压力,所以将生活的希望全寄托在写作上。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石头因为坚持如今小有名气,已经成为专职写作的自由撰稿人,石头说起他的成功:“生活的压力让我成功。”
这个小故事,同米其林餐厅的关联,在我看来也是生存的压力,当年米其林轮胎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轮胎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必须另辟蹊径,同我的大学同学石头的经历应该是有相似之处的。
今天我们借着这个话题:知道米其林餐厅吗?就是做轮胎的那个米其林,它们究竟有什么关系?聊一聊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说说您的感受?您在米其林餐厅用过餐、吃过美食吗?
< class="pgc-img">>一、米其林餐厅和米其林轮胎有什么关系?
首先说说米其林轮胎,如今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品牌,可在1832年,汽车都是稀罕物件,轮胎品牌更是少之又少。米其林轮胎是一家法国做轮胎的公司,在那个年代,很多的货车司机都使用米其林轮胎,在法国的全国跑运输。
于是,在1900年,米其林轮胎为自己的轮胎客户提供了一份《米其林指南》,这是一本红皮书,内容包含加油站、餐厅、旅馆等信息,但是没有让其始料不及的是,这本红皮书发布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被大众接受,一度成为最权威的评判标准。
随着公司的壮大,《米其林指南》扩大了服务范围,通过一系列的指南告诉大家,哪里的加油站好、哪里的餐厅有特色,这本旅游手册对一些服务好的餐厅进行标记,分为:一星、二星、三星。
开餐厅的负责人都觉得非常有意思,突然顾客增多,这才发现大多数是米其林轮胎的客户,通过《米其林指南》过来的,对于这些餐厅来说,自家什么时候入选的都不知道,《米其林指南》对入选的这些餐厅的服务、味道等方面进行评判,这些入选的餐厅就叫做米其林餐厅。
< class="pgc-img">>二、什么是米其林餐厅?
米其林餐厅是指被收录在《米其林红色宝典》中的餐厅,《米其林红色宝典》又被叫做《米其林红色指南》,每年都会对餐厅评定星级。
比如2020年的11月16日,《米其林指南2021北京》正式发布,其中,米其林三星餐厅2家、米其林二星餐厅2家、米其林一星餐厅26家。
1926年,《米其林指南》一书开始用星号来标记餐厅的优良,“米其林星级餐厅”就是从那时正式开始的。
1931年,交叉的汤匙和叉子被设计出来表示餐厅的等级。
2005年,米其林出版了美国指南。
2007年,加入了日本篇。
2008年,进入中国香港和澳门。
截至2012年,米其林红色指南收入的星级餐厅共有2241家,其中三星餐厅106家。
2016年,米其林红色指南上海篇正式发布,共有18家中外餐厅成功摘得一星,4家中餐厅及3家西餐厅被授予二星餐厅荣誉。
< class="pgc-img">>三、简单介绍一下米其林餐厅的评判标准?
收录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至少先要获得一副刀叉的标记,这种标记是指南对餐馆的基础评判标准,从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主要表明餐厅的舒适度。
米其林星级是有一批经过筛选的“美食密探”进行评判的,他们被称为“检察院”。检查员去每一家餐厅或酒店进行评判,都需要隐瞒身份悄悄潜入住宿和品评。他们需要参考的评分项目包括餐厅的食物(60%)、用餐环境(20%)、服务(10%)和酒的搭配(10%)。
一家餐厅的评级,都是有N个“美食密探”品鉴、加上一年12吃的造访、加上米其林总部评审才能敲定。
比如,一家餐厅的环境令人感到愉悦,叉匙标志就会用红色代替一般的黑色。
以餐厅的表现给予一到五个叉匙符号。
5个叉匙:豪华的传统风格。
4个叉匙:至高的舒适享受。
3个叉匙:十分舒适。
2个叉匙:舒适。
1个叉匙:基本舒适。
除了叉匙符号外,还有人头标志和两个硬币标志,比如两个硬币出现在某家餐厅,则表示这家餐厅提供不超过16欧元的简单餐饮。
< class="pgc-img">>四、去米其林餐厅吃饭要多少钱?
依据米其林餐厅星级的不同,花费也是越来越高,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米其林餐厅评分系统共有三个等级:
1颗星:值得停车尝一下的餐厅。
2颗星:一流厨艺,提供极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绕道前往,但花费不低。
3颗星:完美且登峰造极的厨艺,值得专程前往,可以享用手艺超绝的美食,精选上佳佐餐酒,零缺点的服务和极雅致的用餐环境,但需要花一大笔钱。
可能一星餐厅和二星餐厅,大多数人是消费的起的,但是三颗星的米其林餐厅可能就非常昂贵了,比如上海唯一一家的三星米其林餐厅,招牌菜是三葱爆龙虾,时价1500元一份,还要加上10%的服务费,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 class="pgc-img">>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知道米其林餐厅吗?就是做轮胎的那个米其林,它们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1900年,米其林轮胎为自己的轮胎客户提供了一份《米其林指南》,这是一本红皮书,内容包含加油站、餐厅、旅馆等信息,但是没有让其始料不及的是,这本红皮书发布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被大众接受,一度成为最权威的评判标准。
米其林餐厅是指被收录在《米其林红色宝典》中的餐厅,《米其林红色宝典》又被叫做《米其林红色指南》,每年都会对餐厅评定星级。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源:经济日报
北欧人的日常饮食十分简朴,很有些“为腹不为目”的意思。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贫困。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菜品适不适口尚在其次,能够充饥更加重要。因此,黑面包才是北欧饮食的主角。而烘焙黑面包用的黑麦,也因为其极为顽强的生命力,被赋予了坚韧的人格意象,成为跨越历史、超越食物本身的文化符号。
最近几年,发源于法国的米其林指南特别推崇北欧菜,尤其颂扬那些把半根大葱做成近400元人民币一道菜的、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预订的高级餐厅。
这实实在在是误导了世界——北欧人不是这样过日子的。相反,北欧人的日常饮食十分简朴,很有些“为腹不为目”的意思。
饮食是日常生活的缩影。实际上,直到最近几十年,北欧才富裕起来。此前的很多年里,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大多处于贫困中。比如,安徒生的妈妈就靠在河边为人洗衣服养家;瑞典人普遍偏爱炖菜,因为当时大多数瑞典家庭只有一口锅;甚至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不少外国留学生的伙食也比芬兰本地家庭好。
多年的贫困、食物的匮乏,让北欧人洞悉了饮食的本质——既然没条件让菜品“适口”,满足于充饥也足矣。
要说果腹,黑面包无疑扮演着主角。烘焙黑面包的黑麦生命力极其顽强,即便在酸性土地上、湿冷气候里,也能长得不错。它的生长范围可延伸至北极圈,最高海拔超4000米。而且,这种深根农作物还能预防土壤冲蚀,有良好的固土培土效果。
这些纤维素、矿物质样样不缺,蛋白质含量少,除了难吃外没别的毛病的主食,比较难消化,因而在克服饥饿感方面尤其有优势。即便到了现代,无论对于冰岛荒原上穿着粗毛衣放羊的小女孩,还是丹麦火车上打着领带赶着上课的老教授,夹着薄薄两片熏三文鱼的黑面包都可以算得上完整的一餐。
这千篇一律的景象中,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瑞典一个小站的咖啡屋,一位穿着黑色厚质长上衣的姑娘走了进来。她买了一大杯黑咖啡和一块黄油,然后掏出了一个大如馒头的黑面包。只见她用餐刀细致地将“黑馒头”外面涂满黄油,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着。
然而,熟悉欧洲饮食的人都知道,总体来说,纬度越低的国家制作的糕点越好吃,反之亦然。所以,要在北欧普通糕点店里买到可口的点心非常难。尤其是黑麦面包,单独食用的口感只能用一言难尽形容。
就说那位姑娘手中的黑面包,既没有添加亚麻籽,也没有添加南瓜子和葵花籽,甚至连麦粒都没有,就是一个纯粹的黑麦面包。个人感觉,这种面包口感微酸、中心发黏,没有其他点心相佐很难下咽。可这位姑娘却一直平静地吃着,观之竟然有些许美感:她安静地坐在楼梯边,阳光从窗外直射过来,浓密的金发拂过脸颊,灰蓝色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如果我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维米尔的画工,一定要创作一幅《吃黑面包的姑娘》。
在黑麦都不够吃的年代,北欧人常把树皮和干草磨碎,加到面团里。这种珍惜粮食的习惯传承至今。还记得当时,那位姑娘把吃剩的三分之一的面包包好带走。不出意料的话,第二天早上,她会把面包掰碎,混上啤酒,煮成黑面包粥,然后撒上奶油、柠檬或蜜汁,这就是一道标准的早餐了。
姑娘的一餐饭中只有3个味道,黑面包的酸、咖啡的苦以及黄油的香。如此单纯而枯燥的口味,却被北欧人广为认可。如果你问天天吃这些的感受,他们多半会回答,这么吃口中有回甘。我照此尝试,发现确实如此!
北欧的家常食物当然远不止黑面包一种,但黑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却是其中最特别的。它代表了北欧人的性格,其意义,早已跨越了历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关晋勇)
<>海这座城市,
既有东方古典韵味的美,
又不断吸收着世界各地的文化。
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相比,
很难说清楚上海
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上海是多样、包容的,
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
存在在上海每个角落里,
那到底什么才能代表上海呢?
魔都菌这就跟大家一起
探寻上海的经典符号。
< class="pgc-img">>建筑
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
三山会馆。
< class="pgc-img">>上海年代最久远的饭店之一,
被称为“远东第一高楼”,
上海国际饭店。
< class="pgc-img">>全国小朋友们向往的地方,
也是上海最梦幻的地方,
上海迪士尼。
< class="pgc-img">>浦东三大金刚,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和金茂大厦。
< class="pgc-img">>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最歌舞升平、最洋气的地方,
百乐门。
< class="pgc-img">>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收藏最多、资料最全……
上海博物馆。
< class="pgc-img">>上海近代建筑史上,
最超前、具有前瞻性的
第一幢现代派建筑,
和平饭店。
< class="pgc-img">>上海第一座外廊式的公寓楼,
也最古朴、怀旧,
武康大楼。
< class="pgc-img">>老字号店铺
上海特色食品,
城隍庙五香豆,
有这样一句俗语: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
不算到过大上海”。
< class="pgc-img">>历史悠久、经历战乱后,
还能留存的:
杏花楼。
上海人心中,独一无二。
上海滩上第一家照相馆,
王开照相馆。
< class="pgc-img">>“远东第一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
< class="pgc-img">>上世纪7、80年代最受
国人追捧的自行车品牌,
凤凰。
< class="pgc-img">>陪伴无数70、80、90,
甚至00后的童年回忆,
大白兔奶糖。
< class="pgc-img">>文化
上海最高学府,
211、985学校,
复旦大学。
中国足球历史上,
不可抹去的名字,
申花。
< class="pgc-img">>童年守在电视机前的记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class="pgc-img">>上海金融业的翘楚,
上海证券交易所。
< class="pgc-img">>中国举办的全国首届世界性博览会,
上海世界博览会。
< class="pgc-img">>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
《上海滩》。
< class="pgc-img">>道路
海派风情链接两大商业街,
华山路。
< class="pgc-img">>上海“最浪漫”的马路,
甜爱路。
< class="pgc-img">>花园洋房的“原生态”,
思南路。
< class="pgc-img">>欧陆风情的“落叶景观路”,
武康路和余庆路。
< class="pgc-img">>人物
一代名伶——阮玲玉。
< class="pgc-img">>中国历史上的“电影皇后”——蝴蝶。
< class="pgc-img">>中国男篮第一人——姚明。
< class="pgc-img">>中国跨栏第一人——刘翔。
< class="pgc-img">>永远的魅力歌女,
“金嗓子”周璇。
< class="pgc-img">>代表上海的符号,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哪怕一砖一瓦、一篱一墙,
都有属于上海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