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 “证照分离”改革的实行,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破解了“准入不准营”问题,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但从“证照分离”视角审视餐饮项目市场准入,各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餐饮项目“选址不当”现象,不仅给经营者带来投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市场监管的难点问题。
餐饮项目“选址”的相关规定
首先,污染大气环境的餐饮项目禁止准入。《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制附条件餐饮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该法作为一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特别法,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要求餐饮项目必须具备大气污染防治的特定条件,因此,在市场主体登记时依法需要对“经营场所是否合法”进行核实、审查,应是市场监管部门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定职责。餐饮项目“选址不当”,可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不予登记。
其次,“住改商”性质的房屋不得作为餐饮经营场所。虽然市场主体登记允许申请人将满足一定条件的住宅用房登记为经营场所,但《大气污染防治法》禁止居民住宅楼作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项目的经营场所 ;《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指导意见》对于在城市居民住宅区内从事餐饮、娱乐等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公共服务行业,规定不得登记为经营性住所 ;《常州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暂行办法 》还规定“未经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批准的临时建筑物、危房、违章建筑和文物古迹”等性质房屋不得作为市场主体经营场所进行登记。综上可知,上述性质房屋禁止餐饮项目登记。
“选址不当”原因分析
一是餐饮经营者法律意识偏低。餐饮业经营者在项目“选址”时,注重经营场所的区域位置优势,而对于餐饮项目经营场所的法定要求,知之甚少,尤其是小餐饮经营者,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餐饮业经营者对于 “选址”法定要求以及“证照分离”改革政策的知晓度不高,甚至个别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不强,出现先行装修、违规经营的情形。
二是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畅。由于餐饮项目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第3款关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名录》规定中的“建设项目”,从事餐饮服务(宾馆饭店餐具集中清洗消毒除外)并不需要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但对于污染大气环境的餐饮项目,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仍然负有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市场监管部门则按照登记职责审查是否具备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定条件,因部门之间在认定“专用烟道、相邻”等条件存在差异,同时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对有的“选址不当”问题未能防患于未然,以致市场准入、事中监管环节出现问题。
减少餐饮业“选址不当”现象的对策建议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餐饮项目经营场所登记审查内容、标准和事先告知事项,机械性登记难以适应优化营商环境的多样化要求,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登记审查结果不一甚至结果相悖。为尽可能减少餐饮业“选址不当”给经营者带来损失,同时也降低市场监管难度,笔者建议如下 :
一是强化法律宣传培训。既要准确界定部门间职责边界,厘清证、照的功能和法律关系,防止相互推诿,又要协调统一共同履行防治大气污染的职责,确保“证照分离”改革有序推进。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餐饮业经营者开展精准普法,扩大“证照分离”改革政策的知晓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餐饮项目“选址”问题。
二是建立事先告知制度。市场监管部门按照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范登记餐饮业经营范围,审查经营场所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建立事先告知“选址不当”风险制度,明确餐饮服务“禁入区域”,在经营者申请登记时即送达事先告知书,全面告知申请人应具备防治大气污染的特定条件、不得作为经营场所的房屋情形及登记要求等事项,着力营造餐饮服务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
三是进一步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市场监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按照“统一受理、及时告知”的原则,实施登记申请信息共享互通。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反馈市场主体的经营场所是否具备法定条件 ;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对经营场所进行核实、审查,作出是否准予登记决定,及时解决“选址不当”的问题。两部门也可以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的商住楼是否适合从事餐饮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餐饮业“负面清单”地址制度,形成指导性文件向社会公开,便于社会公众了解“负面清单”地址范围,进一步提升准入服务的效能。
四是切实推进社会共治。餐饮项目不仅涉及大气环境污染,而且还涉及食品安全,面广量大,仅依靠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量 “势单力薄”,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应转变监管理念,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借助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治理方式,切实推进社会共治,对“选址不当”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市场监管局郑冬青
原文刊载于《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17期)
发布单位:中国工商出版社 新媒体部(数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执法经验
关注消费维权动态
同护市场公平正义
共观市场经济大潮
权威●专业
半月沙龙微信
输入公众号“市场监管半月沙龙”,即可找到。
餐饮行业,一家餐饮业能否长久经营下去的首要因素就是选址问题。
俗话说“一步差三市”“选址定生死”,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和难度。
那么在选址当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清楚自己的定位。选址表面上看是选地理位置,实际上是根据自身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客群,这是选址的底层逻辑。
< class="pgc-img">仅供参考
>接着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自身定位确定后,就可以确定目标客群,接着就是市场调研、找到最佳聚客点、评估店面,共五个步骤。
< class="pgc-img">仅供参考
>选址六大准则
在选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几个准则,只要把握住这几个准则,选址就成功了80%!小编在这里把它做成了思维导图,为大家提供思路。
< class="pgc-img">仅供参考
>最后,小编提醒一下想在餐饮行业的创业者以及奋斗者们,在选址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定位选择目标客群,一定要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慎之又慎,一但选错,变更的成本非常大。
面选址的学问很大,现在这个时代“酒香也要巷子好”!
用中国传统的观念来讲,就是要门当户对,明确自己定位,你是什么店,需要什么层次的顾客。
比如你明明要做高档市场,却把店开到了贫民窟,生意能好吗?你明明是做主流的流量产品,却把店开在了没有人气的新商圈,要和商圈一起慢慢培养市场,你耗得起吗?
选址对一个小店经营成功所起的作用可见一斑。
那么,到底如何选店面呢?
1.餐饮门店选址指南
第一,选址要按照区域—城市—商圈—街道/shoppingMall—铺位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查。
在这之中根据区域、城市再结合当地的人均GDP、人均消费、外卖热力图(可以找一些第三方的服务进行查看)划定商圈,划定商圈后再根据1.5km圈层理论来反推我们具体要选出的店址街道。
什么是圈层理论呢?就是在你的店铺周围1.5km半径内是你主要服务的消费者,因为做餐饮大家记住,抛开一些景区,高铁站,飞机场这些快消场景,复购是决定你生死的成败因素。
所以你要服务好你店铺周围1.5km内的消费者。
把1.5km分成三个圈层,店铺周围500m半径内是你的自然流量,靠的是你门头、产品吸引。而500m-1km这个范围才是你要花大精力去挖掘和培养的消费者范围,不夸张的讲,你要花80%-90%,甚至更高的营销精力在500m-1km的半径范围。
了解了圈层理论以后,我们来反推店址,结合在0-1km之内的受众人群分布、人流量、人流动线、有效人流量、进店人流量,我们就可以再细分把我们在地图划定的商圈范围再缩小。
再次缩小了商圈以后,我们要去详细的分析商圈的具体情况,商圈的成熟度,商业发展情况,竞争品牌分布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收集了以后你可以明确并验证我们前面划定的这个商圈是否适合我们再开店,同时一定要做客流调查。
为什么我强调一定要做客流调查?
因为先天的不足,后天再怎么补也是追不上的。不做客流调查分析就开店,这种盲目开店的做法是餐饮人大忌,只能说明开店人不专业,不脚踏实地。
调研时间要分早餐、中餐、晚餐、雨天、晴天,周五周六日及周一;此外,还有人群调研,店铺门前客流、有效客流(即目标消费人群有多少)、竞争品牌客群等数据调研。
在选址上,我们要明确,首先要考虑人流量。举例:如你的保本点在1万,你门前通过测人流量得到的数据,客流量每天在10000~13000之间,按照全天3%的捕捉率算出实际到店人数是全天330人左右,乘以客单价70元,平均23100元/天收入,当然周末可能更高。
得有这样的数据支撑,才能判断是否能在这开店,门前人流量是否能确保盈利。
再选择具体店铺之前,你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考察的那些店铺的门头是否有足够的位置,并且是否能够清晰可见。
前期门头的设计决定了你500m范围内的消费者是否愿意进到你的店内。
对于门头,我要重点讲一下,一个餐饮店的门头留给消费者的获客时间只有3秒,也就是说你的门头必须要在3秒内能够让消费者看清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色。
切记不要去搞那些稀奇古怪的设计在你的门头上,比如一些餐饮店的门头搞了几个字,99%的人不查字典都不认识这几个字,并且品牌后面还不跟上品类名,那谁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卖什么的?
最后一个,不建议选转让店铺。如果一定要选转让的店铺,则要多留心眼:
1)转让费增加的成本回收周期,一定要仔细测算;
2)房东是否同意转让,如果房东不同意转让就存在合同到期没法续租及房东随时收回出租权的风险;
3)债务是否交割清楚,如会员卡怎么退费、菜款、煤气、电费等都要了解清楚;
4)证照是否齐全,卫生许可证、消防、餐饮许可证,特别是环保许可证。油烟、排油烟的噪音都是居民投诉重点,天天投诉,那你就不用开店了。
现在开在居民区很难批得出环保证,如果原来就没有环保证,那你转让下来风险就大了,居民一投诉,油烟环保局就天天找你。
5)将来的转让风险,店铺如果是在房东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让过来的,将来要转让的话,谁敢接?
2.餐饮店选址十大注意
最后,结合网络和文章中提到的餐饮店选址的十大注意事项:
1.避免在马路过宽的车道两遍开餐饮店
2.尽量避免在“阴阳街道”的阴面(坐南朝北:一侧生意很好,一侧门店都很少)开餐饮店
3.避免餐饮店门前有障碍物导致门头会被阻挡视野
4.人流多的不一定生意好,要有效人流多生意才好
5.避免宰客式消费,餐饮店的利润来源主力军是复购消费者(景区、车站等除外)
6.认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现实,除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7.同行的生意好,你的未必就一定好,要搞清楚他们是靠什么好的,品牌?口味?服务?
8.“只要地点好,就不怕租金高”这句话是相对的,要用自己完整的财务测算模型测算出自己未来的利润做综合分析
9.避免把地域差异的口味产品跨域开店,除非你做了适合当地口味的革新和你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
10.避免在行业商圈内做创新,比如在服装一条街开餐饮店,在餐饮一条街开宠物店,一个街道商圈都是自带目的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