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烤火鸡,英国的烤鹅,澳大利亚的烤火腿,这些是我们熟知的圣诞大餐。不过,若非过节聚会或是重要的日子,西方的家庭主妇不会每日做这些繁琐的料理,简单的午餐大多以汉堡(hamburger)、薯条(French fries)和三明治(sandwich)为主。汉堡的英文拼写是德国城市汉堡(Hamburg)的名字加后缀"-er",薯条的英文带有“法国的;法语”(French),三明治的英文听起来像“沙子(sand)”加上“女巫(witch)”,这中间都有哪些故事呢?
·汉堡的名字可能真的来自德国城市汉堡
hamburger的基本意思是将碎牛肉饼烤熟或炸熟之后夹在两片圆形面包之间的食物,Hamburg则是德国城市,按照构词规则,Hamburger应该指来自汉堡的人。汉堡这种食物是美国人餐桌上的常备单品,被美国人推向全世界,成为一款美味的便捷食物。它的产生历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与美国包裹运输股份公司(HAPAG,1970年与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合并成立赫伯罗特股份公司)有关。这家跨大西洋航运企业1847年成立于德国汉堡。19世纪中叶出现了德国人移民美国的第一次高潮,大量的德国人到美国寻找宗教自由和就业机会。搭乘HAPAG轮船的德国人经常吃一种面包夹牛排的食物,于是公司用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Hamburg Steak(汉堡牛排)。1884年,这个名字出现在《波士顿日报》(Boston Journal,1917年并入《波士顿先驱报》)。到了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St. Louis World's Fair),hamburger这道美食和它的名字似乎一下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薯条是法国人的还是会说法语的比利时人的?
薯条是汉堡的“金牌搭档”。薯条在北美地区称为French fries,名字里的French有“法国的”“法国人的”“法语”等多个意思。关于这个名字的故事有多个版本。一种说法是:总统定的。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1802年,时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白宫的晚宴上用油炸的小块土豆招待宾客,并将其称为potatoes served in the French manner(法式烹饪的土豆)。据说,这是他在法国任大使期间学习到的美食。另一种说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征军从一支说法语的比利时军队那里吃到了薯条,便将薯条误会为法国美食。比利时人为了力证自己对薯条的所有权,还专门建立了薯条博物馆(Frietmuseum /Fries museum)。
·三明治里没有女巫,但与沙子有关
据说英国的第四任桑威奇伯爵(4th Earl of Sandwich)痴迷于纸牌,颇有废寝忘食的精神,为了不下牌局,便让佣人在两片面包中夹一块牛肉给他充饥。这种吃法既不用刀叉又不会把手弄脏,而且美味,他的朋友们于是也让厨师准备“跟桑威奇一样的食物”(the same as Sandwich)。久而久之,桑威奇(Sandwich)就成了这种食物的名字,进入中国后有了中文名字三明治。伯爵的称号来源于他的封地桑威奇(Sandwich),是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肯特郡的一个邻海城镇,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教堂、酒馆和磨坊等建筑。这个地方在古英语中的名字是Sandwice,意思是沙土上的城镇。
正如我们的东坡肉、佛跳墙、宫保鸡丁,西方美食里也都有着一段段有趣的故事。(刘丝柳)
薯条,一种好吃的油炸土豆条,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它的英文却是French fries,究竟跟法国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French fries是美式英语,在英国炸薯条一般会用chip,大名鼎鼎的“英国美食”炸鱼薯条就是fish and chips。
说起French fries的来历,说法不一。
一说其实炸薯条源于比利时。一战期间,美国人在比利时打仗,疯狂地爱上了薯条。而当时比利时军中的通用语言是法语,因此美国人就称之为French fries。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French其实是只薯条的烹饪方法:法式深油炸。
无论理由是什么,炸薯条如今的确是被叫做French fries了。然而它跟法国到底有什么关系似乎并不重要,因为炸薯条已经是风靡世界的美味了。
世界各国人民都是如何享用French fries的呢?来跟阿研一起瞧瞧吧!
Poutine是一种肉汁奶酪薯条,由鲜切法式炸薯条和奶酪凝乳和肉汁制成,最早出现在1950年代魁北克的乡村小吃店,如今风靡加拿大,并且成为魁北克美食和文化的标志性象征。。
< class="pgc-img">>这里的Garbage Plate并不是“装垃圾的盘子”,在纽约它是一道菜名——有薯条、热狗或汉堡、沙拉、豆子,可以加上辣椒酱和番茄酱。Garbage Plate已经存在很久了,其名字源自当地一位学生的要求:with all of the garbage on it.(请填满垃圾食品!)
< class="pgc-img">>Currywurst是德国咖喱肠,将香肠切碎后加入番茄酱和咖喱粉,或加由咖喱和其它香料制的酱,搭配薯条最为美味!相传这是由一个名叫Herta Heuwer的德国家庭主妇于1949年发明的,如今Currywurst在柏林街头被誉为“殿堂级美食”。
< class="pgc-img">>源自英国、大名鼎鼎的Fish and chips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在2012年一份“你认为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英国?”的调查投票中,炸鱼薯条打败了披头士乐队、下午茶、莎士比亚、白金汉宫和英国女王,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最高象征。
< class="pgc-img">>Chips Mayai是一款来自坦桑尼亚的街头美食。Mayai是“蛋”,因此这道菜的基本形式就是炸薯条+煎蛋卷。制作时,薯条通常铺成一层;然后将混合好的蛋卷倒在上面,有时再加上甜椒或洋葱等蔬菜。
< class="pgc-img">>Salchipapas是一款来自拉丁美洲(特别是秘鲁)的街头美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香肠(salchi)+土豆(papas)。牛肉香肠或热狗被切成薄片,与炸薯条一起铺在盘子上。可以搭配番茄酱、芥末或阿吉阿马里洛酱汁等多种酱汁。
< class="pgc-img">>作为最百搭的食物之一,炸薯条能融入世界各国的美味之中。你最喜欢哪种搭配呢?欢迎留言分享~
<>< class="pgc-img">>带热搜体质的产品,如果只是让用户吃完抹抹嘴起身就忘了,那才是经营最大的浪费。
本文2080字;需6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赞叹生活家(ID:zantanlife)
作者:毛毛
< class="pgc-img">>神奇的麦当劳薯条
说起麦当劳,你会想起什么?
爆炸头的麦当劳叔叔?
独一无二的金拱门Logo?
还是实物没有图片大的巨无霸?
如果99%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薯条,那证明麦当劳的“记忆点营销”又生效了!
< class="pgc-img">>自1948年以来,麦当劳已售出超过4万亿的薯条。如果将它们端对端地连接起来,它们将绕地球18,476圈。
无疑,薯条俨然成为了麦当劳大规模营销活动的主角之一。
它上 过 T 台:
2014年,怪才设计师Jeremey Scott为意大利奢侈品牌Moschino设计的时装秀场上,麦当劳薯条就被做成了单肩包、墨镜、手机壳等潮流单品。
< class="pgc-img">>做过时尚周边:
因为“薯”与“暑”同音,每年夏天,麦当劳都会以薯条做元素,推出各种夏日周边。
< class="pgc-img">>还当过世界杯主角:
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期间,麦当劳以薯条为主角拍摄了一只趣味短视频。
这支激萌的短视频,其实来源于DDB为麦当劳策划的世界杯创意。
这也是麦当劳第一次在世界杯上发起全球推广活动,而担起跨国营销大旗的主角,
就是薯条。
< class="pgc-img">>除了在每场球赛结束后以视频形式展现的赛场经典瞬间复刻之外,麦当劳还从世界各地挖来12位设计师,给咱们的薯条来了一次自诞生以来的第一次艺术大换装。
< class="pgc-img">▲ 第一排左三涂鸦风格的“World of Victory”款式由中国广东佛山的22岁艺术家设计
>与此同时,麦当劳变着花样给薯条推新的表现也一度很亮眼。
大蒜薯条、巧克力酱薯条、樱花虾薯条、诱惑薯条等等,生怕哪一天薯条失去话题度。
值得一提的是,麦当劳日本市场推出的巧克力薯条,还几度成为社交网络的无国界爆款。
在岛国之外,连CNN、USA Today这些主流的美国媒体都在Twitter上争相转发。
< class="pgc-img">>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麦当劳明明还有汉堡、炸鸡、可乐……为什么偏偏总让看似可有可无、只是作为套餐搭配出现的薯条演男一号?
< class="pgc-img">>妥妥的爆款
麦当劳的炸薯条可以追溯到1940年。
理查德.麦当劳与莫里斯.麦当劳兄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贝纳迪诺创建了“Dick and Mac McDonald”餐厅,是今日麦当劳餐厅的原型。
为了吸引顾客,餐厅引入了炸薯条。
而最早的薯条都由员工在店内现做,清洗土豆、削皮、切条、油炸,一系列繁琐步骤,根本不适合快餐厅的节奏。
而让麦当劳薯条成为美食快餐奇迹爆款的,其实来源于史称“47号配方(93%动物油和7%植物油)”的油炸用油配方。
< class="pgc-img">>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和其他餐厅的薯条区分开来,麦当劳在给自家薯条的制作过程中加入大量牛油。
这样麦当劳的薯条外皮更酥脆,滋味更浓郁。
< class="pgc-img">>“升级”了的麦当劳薯条,不仅赢得了当时的美食家的点赞,也成了汉堡和饮料之间的搭配亮点,甚至成为不少人走进麦当劳的理由。
< class="pgc-img">>创造记忆点
相信大家都还对那句“恒-源-祥-绒线羊毛衫,羊、羊、羊”不会陌生。
即使有部分人对这种“洗脑性”的广告语深恶痛绝,但并不能改变这简单一句话挽救了一个企业、成就了一个品牌的事实。
也正是连续三遍重复的“恒源祥广告模式”,成了恒源祥的记忆点。
< class="pgc-img">>同样的道理,放在麦当劳薯条身上也是很贴切。
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大量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主动放弃很多无用的信息记忆,以便给有用信息腾出足够的“内存”。
那么,你要如何才能让自家产品被用户顺利感知,之后还能被当做“有用”的东西记忆下来呢?
< class="pgc-img">>这些年间,为了不被用户大脑无情地过滤掉,麦当劳用了很多方式来创造记忆点。
倡导食物新鲜营养、员工年轻热情、就餐体验也充满乐趣、甚至大家只要在麦当劳里消费,就等于间接捐助了疾病患儿等需要帮助的人群……
而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换着各种名堂潜入你大脑内存的薯条。
< class="pgc-img">>它简单、容易被再次创造、全球认可程度高,这些特点让薯条成为麦当劳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它的含金量就在于为麦当劳贡献了一个跨国界的记忆点。
如此自带热搜体质的产品,如果只是让用户吃完抹抹嘴,起身就忘了,那才是经营最大的浪费。
可以说,这根金黄色条形状的小东西,已经不只是薯条那么简单了,它成了用户和麦当劳之间的情感联系。
看到这里,估计你就会对网民认真为“麦当劳和肯德基到底谁家薯条好吃”而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不足为奇了。
< class="pgc-img">>但是,在近几年大家习惯吃每一样食物之前都要查查卡路里、喝半杯可乐都要悔恨半天的健康升级之下。
孩子们把苹果、牛奶扔进垃圾桶、却对炸薯条狼吞虎咽的场景已不再;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薯条甚至愈发被作为健康风潮下的方面教材不断被提及。
连可口可乐、百事都开始拿“不含糖或低糖”、“零卡路里”讲新的故事,麦当劳的薯条还能风光多久?
那么问题来了,麦当劳的薯条好吃还是肯德基的好吃?
来评论区唠唠呗~
本文作者:毛毛
本文来源:
赞叹生活家(ID:zantanlife)授权转载
有品、有见解、有态度的品牌美学故事精选
素材参考:
1、DIELINE:McDonald's Kick-Off FIFA World Cup? With First-Ever Global French Fry Packaging Redesign
2、THEN NEXT WEB:What McDonald’s can teach us about selling
3、Wikipedia:McDonal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