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税务部门多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打造节约型机构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节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记者在税务系统调研发现,税务系统上下联动,采取一系列务实有效措施,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走进国家税务总局机关食堂,在食堂入口、取餐处、餐桌、电子屏等醒目位置,都可以看到“勤俭节约,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拒绝‘剩宴’”“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等标识,时刻提醒干部职工节约粮食,营造“节粮光荣、浪费可耻”的用餐氛围。在中午用餐高峰期,从大家“光盘”的效果看,不浪费正在成为总局机关干部的一种自觉行为。
税务系统从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到基层税务分局(所)有五级机构,总局机关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带头践行勤俭节约。
“制止餐饮浪费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除了终端的用餐环节,强化源头管控同样至关重要。”国家税务总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方立新介绍,总局机关食堂将厉行节约理念贯穿食材采购、加工、服务全过程,每日合理定量采购,各类食材分类储存、分类加工,有效避免存储、加工环节造成浪费。
为了督促大家“光盘”,国家税务总局机关服务中心联合机关纪委选派志愿监督员,设立节约粮食监督岗,督促各岗位人员精细加工、减少浪费,及时分析饭菜剩余原因,持续改进餐饮工作。监督员通过视频监控、现场监督等方式,发现干部职工盘内食物剩余较多时,进行提醒、劝告,切实加强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引导和管理。国家税务总局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总局机关工会、团委、妇工委联合发出倡议书,号召干部职工弘扬艰苦奋斗之风,增强勤俭节约意识。
全国税务系统多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就餐人数较多的中午,实行分餐制,尝试半份菜,减少分量;晚上就餐人数少的时候,聚在一起吃一桌餐,多几个品种,但减少每个菜的分量,放置公筷公勺,尽量避免浪费。”江西崇仁县税务局干部告诉记者,局里建立了用餐微信群,每天提前公布当日菜品,个人提前用餐登记,视登记人数,合理安排饭量菜量。
天津河西区税务局推出“迷你面食”,将原本的馒头、花卷等面食大小全部缩小两号,大大减少了食堂主食浪费现象;广西百色市税务部门在职工食堂推行“半份菜”“半两饭”等不同分量的订餐选项供干部职工按需选择;厦门市税务局食堂推出“云上点餐”服务,实行“小分餐”制度;山东省税务局发布了拒绝餐饮浪费的“36字承诺”,号召大家“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方立新说,下一步,全国税务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有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科学优化供餐方式和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切实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厉行节约的自觉性、主动性。
作者:郁琼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夏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9月1日午餐时间,记者分别走进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机关食堂,发现这些机关食堂以身作则,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浪费,力争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氛围中带好头、作表率。
自治区党委机关食堂内,就餐干部职工正在餐柜前按需取餐、秩序井然。每个餐柜上放一张温馨提示牌,提醒大家适量取餐、避免浪费。“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在之前已经实行餐饮节约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宣传牌、在大屏幕播放宣传片、杜绝浪费行为、监督后厨等方式,鼓励大家勤俭节约,减少餐饮各个环节的浪费。”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通过系列措施,他们不仅强化干部职工的节粮意识,还大大提升后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连日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采取不定期举办“光盘行动”比赛等多种措施,引导大家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用餐的好习惯。节约不仅体现在前厅就餐,还包括食材采购、加工的各个环节。食堂后厨想出大米袋充当垃圾袋、蒸车实行快蒸慢蒸、用莴笋叶芹菜叶做成蔬菜饼等“金点子”,确保物尽其用、避免浪费。记者还了解到,食堂每天有大量莲花菜、白菜、菜花等蔬菜的根茎,厨师将其清洁、削皮后,腌制成泡菜,既充分利用了“边角料”,又营养健康,深受广大干部职工欢迎。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在机关大院张贴了“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标语,在机关食堂餐桌摆放“节约粮食”提示牌,食堂每天根据就餐人数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菜品和添菜次数。机关向全体干部发出“倡议书”,倡导光盘行动,杜绝浪费行为。各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签订了《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承诺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弘扬传统美德,培育餐饮新风。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指示精神,争做“舌尖上的浪费”抵制者、“舌尖上的文明”倡导者。在自治区政协机关食堂入口处、取餐区、餐桌、墙壁等醒目位置,都能见到倡导节约的提示标语……
自治区政府机关食堂入口处竖立着《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宣传立架,屋内的两块大屏幕滚动播放“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微视频,每张餐桌上都放置了两张“节约粮食、以俭养德”文明提示牌。在餐具回收处,记者看到除了果皮、骨头等厨余垃圾外,几乎人人“光盘”。
“我们在回收区,设置文明监督岗对用餐行为进行文明用餐劝导。对有剩饭剩菜的,要求大家打包带回;对于个别浪费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将进行曝光。”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文明宣传和劝导,相关措施成效已初步显现,废食桶收集量已经从以前的一桶下降到了现在的少半桶,舌尖上的浪费得到了有效遏制。此外,机关食堂还从按需供餐做起,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判就餐人数,确定供应菜量,确保不造成浪费。
自治区政协机关服务中心主任范虎彬说:“我们与机关各部门建立用餐人数变动实时沟通机制,根据就餐人数变动,每天按需采购、配餐。在机关食堂的餐盘回收区,安装摄像头。发现餐饮浪费者,将予以曝光。”当天11时许,了解到实际就餐人数后,自治区政协机关服务中心综合科副科长王庆元把情况通知了后厨,厨师李强开始准备中餐的菜品。“现在午餐,一道菜至少要做三回。少炒勤炒,一次少做点,防止餐饮浪费。”按需取餐、“光盘行动”已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动。自治区政协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体现在防止餐饮浪费,在节约用水电、杜绝办公用品的浪费上,同样见实效。(记者 周一青 姜 璐 尚陵彬 高 菲)
华社电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日来,各地大力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相关行动,“对浪费说‘不’”的餐饮理念渐成风气。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相关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纷纷“动起来”,推出一系列减少餐饮浪费的有效举措,但也不乏个别企业为了蹭热度、博眼球,出现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现象。
制止浪费,餐饮企业有哪些“新招”?又如何“动真格”确保把举措落到实处?
制止浪费,餐饮业“动起来”
午餐时间,在吉林长春一家中式快餐店,服务员端着几个精致的小碟,里面盛着顾客点的五花肉酸菜、丸子豆腐等菜品。“近期餐厅创新改进,推出小份菜,东北大锅炖也可以用精致的小碟盛装。”饭店老板说,小份菜不浪费,价格便宜,还能让顾客多品尝几道特色菜,一推出就受到大家喜爱。
上海富悦大酒店餐饮总监黄春东告诉记者,在食物浪费的“重灾区”自助餐厅,服务员会在醒目位置摆放提示牌,鼓励消费者勤取少拿;在酒店包厢和宴会厅,服务员也会根据就餐人数,提醒客人适度点餐,并在餐后主动提供免费打包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餐饮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设置提示牌、推出半份菜、鼓励餐后打包等方式减少餐饮浪费,营造珍惜粮食、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
有的餐厅还通过数字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食材浪费。例如北京的胡大饭馆就通过供应链系统,对原材料实行精细化管理,避免库存积压而导致的食材浪费。此外,餐厅还创新边角料菜品研发,把辣椒尾部、芹菜头等腌制成泡菜,做成开胃小菜,实现“物尽其用”。
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也在积极行动。山西省印发通知,提出全省党政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用餐要坚持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成都市在全市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切实抵制餐桌浪费;中国饭店协会等行业协会纷纷发出倡议,倡导餐饮企业自觉将厉行节约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减少餐厨垃圾。
警惕形式主义,拒绝“花架子”蹭热度
制止餐饮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身体力行。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别餐饮企业存在靠“奇葩”招数博眼球、蹭热点等形式主义现象。
例如,湖南长沙一餐饮店不久前推出“称体重点餐”,食客入店前先称体重,再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进行点餐,网友评价“形式大于内容”。一名网友留言称,“吃顿饭还要称体重、算热量、做规划?这哪里是为了减少浪费,分明是制造话题,为了吸引流量罢了。”
还有个别餐馆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一旦发现餐桌有剩菜,将按剩余情况给予负责当桌的服务员不同程度考核扣分。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个别地方推出的举措确实存在形式主义、刻板教条等问题。“节俭是适度不浪费,而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制止浪费要实事求是,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建立长效机制,让“节约”深入人心
专家表示,“制止浪费”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才是关键。
加强宣传引导,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深入人心。
举措要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出台标准规范,把这些实在的举措在整个行业推广开来,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落实中出现“走样变形”等形式主义现象。另外,还要减少“收、运、储、售”等各环节的浪费。粮食浪费不仅在“餐桌”,从源头上杜绝浪费,就要在生产、运输、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