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5日,唐政站在自己的办公室,指着徐白雪曾经坐过的地方,回忆自己被骗的每一个细节,“不知道回想了多少遍”。
2017年10月,徐白雪涉嫌诈骗被捕。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徐白雪虚构低价购买加油卡渠道,吸引投资,造成损失5895余万元,徐白雪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法院认定唐政被骗金额达5300万元。
案发以来的四年内,唐政去了147次公安局,希望警方追查徐白雪诈骗案共犯,请求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追讨自己被骗的钱款。2021年1月19日,包河区人民检察院出具立案监督审查通知书,要求合肥公安局包河区分局进一步核查。截至发稿,包河区分局尚未做出答复。
2021年7月5日,在唐政的办公室内,他收集的徐白雪诈骗案相关材料铺满半张茶几。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诈骗案发
2017年10月1日,时年28岁的徐白雪因涉嫌诈骗罪,被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刑事拘留。2019年2月25日,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徐白雪犯诈骗罪。
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称,徐白雪宣称能低价购得中石化公司的加油充值卡,吸引投资。她按原价购买加油充值卡,以七至九折不等的价格出售,甚至“加价回购”,获取他人信任,加大投资。拿到投资款后,徐白雪利用部分资金投资其他项目,终因巨额亏损,无力兑付加油充值卡,导致唐政等11人共计损失5975余万元。
在法院的庭审中,徐白雪供述称,2017年4月上旬,她从江苏、湖北及周边省份的中石化分公司,按充值卡的面值平价进货,谎称是按折扣价进货,以8.3折的折扣卖给唐政等人。
徐白雪辩称自己并没有隐瞒事实,她和唐政属于合伙关系,不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徐白雪承认,她将获得的唐政等人的投资,一部分用来购买中石化的加油卡,另外一部分用来做其他的投资。买来的加油卡,除了交给唐政之外,一部分卖给了周围的朋友,填补个人以前的欠款。
徐白雪购买的中石化公司全国流通的加油充值卡,充值到加油卡里才能加油。法院判决文书显示,江苏石油分公司零售中心、中石化销售上海石油分公司证实,徐白雪等人购买的加油卡都属于平价购买,无优惠。
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主管刘宁也表示,徐白雪从江苏分公司多地购买了近43万张加油卡,总金额达2亿余元。“购买江苏分公司的加油卡没有任何的优惠条件,连自己的员工都没有。”
2020年12月31日,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宣判,判决徐白雪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追缴徐白雪违法所得,按比例发还给各被害人。
在徐白雪的骗局中,唐政称自己受损最严重。据他统计,六个月的时间,他向徐白雪支付了2.3亿元投资加油充值卡,被骗走本金7000万元。包河刑警大队公开招标司法鉴定,中标的是合肥一家司法鉴定所,其出具的审计结果显示,唐政直接损失5300万元。
庭审中,唐政的委托代理人称,徐白雪的相关人多次原价采购充值卡,单笔资金巨大,甚至接受徐白雪6折7折“回购”。多人涉嫌洗钱,应被依法追诉。包河区人民法院认为,该内容已超出法院的审理范围,不予支持。
唐政的委托代理人在庭审中还提出,徐白雪没有合法经济来源,她转给相关人员的款项为诈骗赃款,应予追回。法院审理认为,除徐白雪的大量转账明细外,没有支付凭证等会计资料辅助证明,不能认定该钱款为赃款。
另据法院查明,徐白雪个人银行卡账户为负,其名下被冻结汽车等资产也被他人转卖。
案发近四年,唐政没有收到任何赔付,“一分钱都没有收到”。徐白雪个人资产无力赔付,其转出的巨额资金不能被认定为赃款。对唐政而言,索赔几乎成了奢望。
2017年9月,徐白雪找到唐政协商加油充值卡兑付事务。 受访者供图
“大客户”上门
7月5日,站在自己的办公室,唐政指着徐白雪曾经坐过的地方,还能回忆起自己被骗的很多细节,“不知道回想了多少遍”。
2017年4月2日下午,唐政在北京南站刚刚过了安检,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合肥天舜置业房产公司的老板徐白雪,手上有加油卡资源,此前她曾联系过公司。唐政有些印象,公司员工曾向他汇报,有人咨询加油卡业务,并称可以以折扣价进货。
从2011年起,唐政开始运营他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络充值。唐政说,充值卡业务量大、利润少,话费充值只有千分之几的收益。“量跑不起来,就没有利润”。市场上虽然也有人销售折扣加油卡,但都是回收卡。唐政的公司销售过加油充值卡,但销售额只有几万元,与公司每年两三个亿的销售额相比,只能算是边缘业务。
由于没有和对方合作过,唐政留了个心眼儿,询问对方从哪里得到他的手机号码,徐白雪说了一个唐政朋友的名字。唐政借口正在安检,挂断电话,并向朋友核实了确有其人。但涉及生意,火车站人声嘈杂,唐政告诉对方,等他回到合肥再聊。
第二天下午,唐政在公司第一次见到了徐白雪。回忆当天的场景,唐政说“犹如昨天”。徐白雪相貌普通,身高169厘米左右。当天她虽然衣着一般,但名牌手提包系着一条橘唐色的爱马仕丝巾,格外惹眼。
落座后,徐白雪随手把特斯拉车钥匙扔在茶几上。唐政至今还记得,徐白雪语速不快,声调高,讲话有逻辑,大笑时很爽朗,让人觉得毫不掩饰,“很有气场,(谈生意)不卑不亢。”
在和唐政聊天间歇,徐白雪接了两三个电话,毫不避讳身边的唐政,电话里和对方谈论票据到期,涉及金额数千万元。唐政的印象中,“感觉几千万,她也无所谓。”
徐白雪常住在合肥一家五星级酒店,有时候甚至还住总统套房,一晚两三万元。聊天间歇,徐白雪给酒店负责人打电话,说过几天要带唐政去吃饭,让对方安排,“感觉他们之间很熟”。
徐白雪当天带了10万元加油卡充值卡,按九折留给了唐政,让他试试能不能卖。面值一千元的充值卡,装在中石化的纸盒中,不及一条香烟的体量。唐政把充值卡交给员工核验,“卡背面有密码,刮开后充值试了一下,是真的。”
2017年4月6日,唐政以公司的名义与徐白雪签订合作协议,可以拿到更低的折扣,但要加大采购量。“单次采购200万元面值加油卡,可以8.8折出售。”徐白雪在口供中称,“开始亏一点,后期可以通过改变渠道,降低进价的方式来弥补。”
唐政回忆称,谈判过程中,徐白雪报出几个国内销售充值卡的公司,让他感到压力。“(她)懂行,至少已经联系了别的公司。”
4月27日,徐白雪与唐政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唐政公司获得她手中加油卡的独家代理权,两个季度,“保底销售金额不低于5个亿,目标销售金额30亿元,挑战销售额50亿元”。
之后的半年内,唐政一直正常打款收卡。徐白雪安排人到江苏、河南、安徽等地的中石化售卡点买充值卡,送回合肥交给唐政。
2021年7月5日,唐政出示他收到的立案监督审查通知书,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要求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进一步核查相关问题。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骗局被戳穿
短暂的半年合作,唐政一直在试图解锁徐白雪的真实身份和人脉资源。直到案发后,唐政才逐渐了解到徐白雪的部分真实身份。
据唐政回忆,第一次在唐政的办公室见面,徐白雪就自称父亲是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家族是凤阳县首富,家族产业是做石英砂矿的。她是合肥天舜置业房产公司的老板,是万科的隐形股东,在滁州、合肥及香港有多块土地。
徐白雪自称发小“陈峰”是中石化江苏分公司的二把手,手中有加油卡充值卡资源,折扣销售。她操作的加油卡折扣项目,是国家环保企业补贴项目,背后还有南京军区退役中将“熊老”参与其中。
言谈中,徐白雪透露,她还和中石化江苏分公司的总经理很熟,“跟别人打电话时,(徐白雪)让人给领导代好,说过几天再去看他。”
唐政也查了徐白雪名下的公司,发现注册资金两个亿,“当时就觉得她应该有实力。”
在唐政的办公室,徐白雪经常拿出两个软皮笔记本,封面印着万科的标志。至于徐白雪的父亲,她没有说具体的名字,唐政没好意思追问。至于徐白雪隐形股东的身份,自然更难以求证。
唐政说,除了生意往来,自己和徐白雪很少来往。徐白雪经常下午到唐政的办公室,自带一大杯奶茶,跟唐政聊天。临近下班,唐政几次提出一起吃饭,徐白雪都以减肥为由拒绝。
在后来的交往中,徐白雪曾主动向唐政承认,父亲并不是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是滁州市凤阳县供销社主任金乔,自己从小被姑姑抱养,所谓的国土资源厅领导是她父亲的一个朋友。徐白雪解释,刚开始合作时,和唐政不太熟,为了业务没有说实话。她叮嘱唐政,“我跟你说的这些事,你不要跟别人说。”
唐政查了金乔的身份,确有其人,也解除了对她的怀疑。“她这样说,好像把你当成了自己人。”
2017年合作之初,双方并没有约定日常的打款交货的具体时间和期限,一直是徐白雪先发货,唐政再将钱款转给她。但从5月下旬开始,唐政发现苗头不对。徐白雪要求唐政先打款,到账两到三天后才能拿到货。徐白雪给唐政送的卡数开始比约定的数额少一些,并且越差越多。
徐白雪解释称,因为进货金额少,中石化的老总不愿意合作,让唐政加大投资。唐政先后凑了6500万元转给徐白雪。自6月16日后,徐白雪再未安排给唐政送充值卡。
案发后,徐白雪在口供中承认,“加油卡大部分都已经折成现金卖给别人了”。拖延一部分加油卡给付的时间,才能有资金留在手上供自己投资。
2017年9月上旬,唐政公司资金链断裂,一度遭遇经营危机,业务基本全停,员工工资发放困难。唐政担心受骗,一直催促徐白雪发货。
9月12日,徐白雪给唐政发了一份“未发卡对账单”,盖着“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南京石油分公司”印章。徐白雪后来在庭审中承认,明细表的数据是她编造的,公章是她找人私刻的,比真章少了“江苏”两字。
9月25日,唐政在朋友陪同下,到南京找到中石化江苏省分公司的领导,询问对方是否认识徐白雪,是否有延迟发货的情况。此前徐白雪曾多次向唐政表示,和该领导很熟,领导还安排了人在她身边。
唐政回忆,这位领导当场表示,没听过徐白雪的名字,充值卡都是当天发货。唐政瞬间怀疑被骗了。
离开办公室,唐政还在想,是否领导不方便承认认识徐白雪。到楼下他又折身上楼,再次请领导确认是否有徐白雪从公司进加油卡充值卡。该领导再次明确告诉他,不认识徐白雪,并建议唐政立即报警。江苏中石化多人证实,没有徐白雪发小“陈峰”此人。
9月26日,唐政到徐白雪办公室索要拖欠的充值卡,发现桌子上的一堆加油卡充值卡的进货单,都是原价购买。看着进货单上的原价进货价格和进货人的签名,唐政终于确认上当了。唐政收走了票据,叮嘱员工锁上了徐白雪的办公室。
9月28日,唐政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报警。
难以追回的被骗款
“你很可恨,也很可怜……”唐政翻出四年前的朋友圈,2017年9月30日晚上10点半发的动态,只有自己可见。一个小时后,唐政在合肥香格里拉酒店停车场,看着徐白雪被警察带走。
“就是想做一个见证,看着她被抓。”徐白雪被捕后,唐政在她的微信名后标注“骗子”。唐政说她可恨,因为她利用他的信任骗走了七千多万元;觉得她可怜,骗走的钱总要偿还,而她将面临牢狱之灾。
但四年过去了,徐白雪诈骗的钱款仍下落不明。唐政因资金链断裂,不得不裁减员工。原有一百多名员工,现在只剩下二十多人,办公平台留下大部分空荡荡的桌椅。母亲年迈多病,妻子在家带孩子,唐政怕家人担心,只含糊说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被骗带来的羞耻只能埋在心里,“现在又觉得可恨的是她,可怜的是我。”
7月5日上午,唐政致电合肥市包河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沈林,了解案件进展。沈林称,案件办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很优秀了”。唐政表示不接受,受害人被诈骗的数千万元不知去处,相关人员也未被追责,“死都不会接受”。
唐政要求警方追查徐白雪相关人员的收益问题。沈林称,相关人员与徐白雪存在生意往来,受益属于“善意所得”。
对于“善意所得”的说法,唐政说他无法认同。在唐政看来,徐白雪通过加油卡投资,向亲属和朋友大额转账,存在洗钱嫌疑。徐白雪的亲属和朋友从她手中低价购买加油卡充值卡,徐白雪再高价回购部分加油卡,“徐白雪的一位朋友一个星期获利800万元,明显违背常理。”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主任王殿学表示,通过做生意的形式获利,并不一定能认定为善意所得。按照我国《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认定善意所得,需要处分人无处置权,交付时出于善意,并且按照市场合理价格支付。本案中,徐白雪的相关人员明知她平价购买加油卡的前提下低价买入,甚至通过让她回购的方式大额获利,明显违背市场规律,不应认定为善意所得。
记者电话联系徐白雪涉案人员金乔,对方承认是徐白雪的父亲,他表示徐白雪目前已经在押,“他从我这儿拿走的,比给我的多”。谈及徐白雪诈骗案情,金乔表示,法治社会就按法治程序处理,然后自称有事挂断电话。
7月7日,记者到包河区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采访,接待人员以领导不在单位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的门卫人员,拒绝记者进入采访。记者电话联系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沈林,表明采访诉求后,沈林称电话属于个人隐私,随即挂断电话。
追讨被骗的钱款成了唐政四年来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堵心的事,“有时候觉得自己太蠢,憋得胸口火辣辣的痛。”
发觉被骗后,唐政一直在收集资料,包括徐白雪手写的转账笔记,按照人名分页,记录着徐白雪转账的日期和金额。在笔记中,徐白雪还记录下买房、汇款,以及香港身份证、香港户口和香港保险等事项。
在徐白雪办公室的垃圾桶里,唐政翻出一张涉及3000万元充值卡的分配记录。“已经被撕破了,我又用胶带粘了起来。”
唐政曾和徐白雪一起打游戏,一名队友是徐白雪的朋友。唐政通过游戏账号联系到他,打听徐白雪的底细。徐白雪经常到香港,认识一位在香港的代购。唐政联系到代购,了解徐白雪在香港的行程。
唐政将徐白雪笔记本、收据和聊天记录等整理装订成册。在办公室的保险柜中,他专门设置一个文件包,存放徐白雪诈骗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将这些最原始的材料交给警方,为我们受害人追回损失。”
(应采访对象要求,唐政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聂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吴兴发
< class="pgc-img">>源 | Tech星球
文 | 习睿
在吸了一口烟草风味电子烟后,王建成就把烟弹丢进了抽屉。对他来说,失去果味就失去了抽电子烟的意义。半年多时间,眼看着囤的果味烟弹即将消耗殆尽,王建成越来越焦虑。
4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对外公布,设下5个月的实施过渡期。
“新国标”其中一条便是,雾化物应该含有烟碱,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这意味着自10月1日起,国内全面禁售除烟草口味以外的调味电子烟,青少年成瘾性大的果味烟弹也将因此退出市场。
但在正式禁售一个月后,王建成发现电子烟微商们又在朋友圈活跃了起来。各式口味的一次性电子烟“席卷重来”,仿佛没有消失过。“奶茶杯”、“可乐杯”,各种暗称的一次性果味电子烟,游离在监管之外,大量流通。烟油超标,最高售价超百元一杯,还可以线上购买,一个地下灰色产业暗流涌动。
2022年,电子烟行业从野蛮扩张和混乱走向安全与合规。不论是工厂、品牌、零售商,还是消费者,都在努力适应一个新的秩序。
但显然五个月的过渡期,近半年时间,还是有人无法放弃眼前的诱惑。尽管风险极大,但为了利益,部分工厂、商家在看不见的灰色地带,用着隐蔽的方式铤而走险。
单个工厂月出货30万支
“朋友圈里的图都有货,随便选”、“80一只、三只包邮”、“18种口味任选”,调味电子烟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些都是一次性产品,无法换烟弹。因为造型酷似奶茶,并且为了规避监管,大家都默契地将一次性调味电子烟称为“奶茶杯”。
图注:多款一次性调味电子烟。
>一次性“奶茶杯”的价格并不便宜。15ml烟油、3.5%尼古丁含量规格的产品普遍价格在70-90元之间,最高可超百元。但年轻人们并不在意价格,他们需要“奶茶杯”来维持自己的果味电子烟习惯。
李欣所在的工厂最近都在生产“奶茶杯”。他向Tech星球透露,11月工厂出货量在30万支左右,销售额在600-700万元之间。而这仅仅是一家工厂的月销售额。“我们工厂不做贴牌,自己品牌的货都出不过来,工厂每天都在饱和运转”,李欣表示。
为了规避风险,“奶茶杯”的线上代理们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发布“奶茶杯”相关话题,但最终交易基本都导流至微信。
这些和消费者直接接触交易的微信代理们,往往手上并没有囤货,而是通过“一件代发”的形式,向上级代理反馈订单。尽管信誓旦旦向客户保证产品质量,但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售卖的电子烟产自何处,甚至不知道发货方是谁。
对他们来说,售卖“奶茶杯”是一件零成本的买卖。他们只需要找到有需求的年轻人,凭一张产品图卖出“奶茶杯”。而他们也可以自行向下发展代理,扩大自己的变现方式。
图注:“奶茶杯”代理商朋友圈。
>“只需要交66元代理费就可以”,“奶茶杯”代理商黄慧解释着她的代理规则。黄慧正常售卖“奶茶杯”的价格在65元。成为她的代理后,可以55元拿货,自行定价。
更多“奶茶杯”代理商没有代理费,但有200-300元不等的销售门槛,一旦销售额超过后就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代理价。
不过这种单线代理模式没有任何凭证,也不受任何约束。上下级代理之间全程线上联系交流。即使你成为代理,你也不知道,上级究竟在全国发展了多少个代理,你究竟在为谁卖货。
近两个月,在隐蔽的交易方式下,靠着层层代理,体积比盲盒还小的“奶茶杯”出现到年轻人手中。
而如果不放心线上交易,去电子烟线下门店碰运气也可以,货架上都只会摆放着几款烟草味电子烟。但向老板询问是否有“奶茶杯”时,会意的老板,也会从货柜里拿出各种口味的一次性电子烟。
在市面上,看上去“奶茶杯”品类众多,但能称之为品牌的寥寥无几。而部分代理还是打着“消库存”的旗号销售一些知名品牌的一次性“奶茶杯”,如WDG、FLOW福禄。
实际上,这些正规品牌早就停止生产调味电子烟。WDG在官方公众号上曾多次打假,并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已经在2020年9月25日停止生产。而FLOW福禄相关工作人员也向Tech星球表示,他们目前已经暂时停止电子烟相关业务。
图注:WDG官方声明。
>图注:微商代理销售的“WDG”产品,没有防伪码。
>但这并不影响消费者对“奶茶杯”的追捧。王建成对比发现,“奶茶杯”的口味要更清淡,但6000口的设计,足够让他抽一个月。趁着优惠活动,他又囤了几盒不同口味的“奶茶杯”。而在上个月,他发现,身边同事基本都手上拿着个小小的“奶茶杯”。调味电子烟就好像没有离开过他们的生活。
谁在铤而走险?
深圳的宝安区,国内电子烟企业的聚集地。宝安区的沙井街道被称为“电子烟一条街”。目前,市面上的“奶茶杯”、“可乐杯”大多从广东、深圳发往全国各地。
李欣所在的工厂就落在深圳,生产电子烟已经5、6年。但他们还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
电子烟从业者王安告诉Tech星球,现在全国取得许可证的电子烟企业在600家左右,包括生产、批发、零售等各环节企业。而根据《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仅仅是制造商企业就超1200家。
这意味着,大多数电子烟工厂现在都属于“无证企业”。对于这些奉行利益至上的老板来说,花时间等待下一批许可证的颁发是最不划算的选项。他们要么关厂倒闭,要么铤而走险,潜入灰色地带。李欣告诉Tech星球,现在基本都是没证的工厂在偷偷生产“奶茶杯”。
在深圳,具有完整代工能力的工厂基本都有着自己的电子烟品牌。在新规下,他们都开始将货销往海外。而那些没证的工厂则通过代理的形式销往国内。
“我们大部分的客户是实体店老板。他们在当地有多家店,因为烟草味卖不动,只能去卖我们这种产品去生存”,李欣告诉Tech星球,“也有微商,自己拿货再卖给下面的代理们。”
李欣不愁卖不动货,他们在广西、吉林一些省市甚至有独家代理。“东北有个客户,刚开始拿了100支,几天又拿了300支。现在吉林有独代,想拿货已经拿不了。”
相比,李欣更担心来路不明的陌生客户会连累自己。“不认识的客户一般不发货,他们手上有单了,我才会发。”
相比自产自销的工厂来说,众多工厂更乐意贴牌、代工。而他们对于客户的挑选几乎没有门槛。这也意味着,谁都可以找工厂拿货、定制、销售电子烟。在这个灰色地带,任何一个拥有几千块资金的普通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子烟品牌”。
“不需要设计图,我们什么款式都可以生产”,一家电子烟代工厂的销售员崔商告诉Tech星球,“你需要什么品牌名,直接给你印上去就行。
< class="pgc-img">图注:工厂销售员在朋友圈打广告。
>在他们工厂,哪怕只拿一百件货,都可以贴牌。崔商不关心客户是否有相关许可证,但一定会询问对方如何销售。接到大订单,他甚至还分批运输,确保自己能“完美脱身”。“超过5万件货,我也不会发。一旦被查,我们工厂就会被关停”,崔商告诉Tech星球。
“奶茶杯”、可乐杯、小奶熊,甚至还有世界杯限定款式,市面上涌现出各式各样一次性电子烟产品。而这些产品背后可能都来自同一家代工厂。
根据相关规定,依法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企业,需要通过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进行交易,并且相关产品运输也需要接受烟草专卖局监管。而进入灰色地带后,所谓的规则也都不复存在。
暴利的生意:“奶茶杯”毛利超80%
“一天能卖十几单”,“奶茶杯”代理商黄慧向Tech星球透露。而一单的利润基本在15-25元之间。
黄慧会成为代理,完全是为了自己拿货更方便。“我和身边朋友都在抽电子烟,一开始是为了自己抽便宜点”,黄慧笑道。也正是这样,黄慧基本不花时间做宣传,完全靠朋友下单。
对于她这个大学生而言,每天能有至少200元的收入已经非常满足。但黄慧不知道的是,她踏入的是一桩暴利的灰色生意。
李欣告诉Tech星球,等申请到许可证,他们就会把国内业务放弃掉,转向国外。但现在特殊时期,他们工厂的拿货价甚至提升到23元,即使拿上万件,也只能低0.5元。“现在敏感时期,没有很大的利润,我们也不会去给货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工厂要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目前,“无证工厂”的拿货价普遍集中在13-18元之间。崔商向Tech星球透露,在他们厂,拿货在千件以下,出厂价在16元。要一次性拿货超5000件,价格还能再压到14元。“我们的价格还算中等,深圳工厂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崔商告诉Tech星球。
而相比线上代理模式,线下门店老板的中间环节较少,卖“奶茶杯”的利润率会更大。“线下老板有固定渠道,他们都是直接几百件进货”,李欣告诉Tech星球。以线上微商的平均80元的销售价格来算,一支“奶茶杯”的毛利能有近66元,毛利率高达82.5%。
对于工厂而言,生产“奶茶杯”没有各层面监管,客户也不验货,生产成本也要更低。但暴利的背后,从生产到分销再到销售,整个链条都在想尽办法规避监管。
在生产上,工厂在包装上不留下生产相关信息,或是以英文形式出现产品信息,伪装成海外进口产品。
而在销售上,往往拿货客户并不会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批发给众多代理。但拿货客户并不会线上交易,并且是线下送货。
“我的客户和手下代理商基本不在微信聊太多东西,也是线下现金交易”,李欣告诉Tech星球,“基本个人常用微信不会用来交易,需要先申请个新微信号来专门交易。”
实际上,若想真在国内售卖调味电子烟,有更为安全的方式,但成本要更高。“要想合规的话,可以在海外注册公司,将产品出口再进口”,李欣告诉Tech星球。但这样一来,各项税收让产品成本急剧上升,“出关的要收13%的增值税,在国内销售的话,要再交消费税。基本上16块的出厂价,最后客户成本要增加到至少26元。”
正确的路难走,巨大的市场让有些人选择冒险。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推算,2021年末,我国电子烟消费人群的规模在770万人左右。而之前,电子烟就是靠多种多样的口味吸引着年轻人。监管之下,厂家掉头、产品下架,可能都只在一夜之间。
今年的电子烟正在经历大洗牌。看上去正在走向平静的海洋,海平面下却是另一个世界。触手可及的利益正诱惑着不甘心的人向黑暗走去。
(备注:文中李欣、崔商、黄慧等皆为化名。)
华社西宁5月31日电(记者解统强)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近年来,电子烟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市场上一些非国标电子烟以“奶茶杯”“玩具熊”等变装形式出现,这些披着伪装外衣的非法电子烟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诱导性。专家提醒,电子烟对吸食者和周围人群的健康都有影响,消费者在购买时须警惕此类非法电子烟。
这是联合执法人员查获的外观具有迷惑性的非法电子烟。(西宁市烟草专卖局供图)
为进一步规范电子烟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售烟(含电子烟)行为,近日,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宁市公安局、西宁市烟草专卖局在全市开展电子烟市场专项执法检查。
行动中重点检查经营主体电子烟销售是否存在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销售巧换包装的“奶茶杯”“玩具熊”等隐蔽变异电子烟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向经营者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子烟的危害等,要求经营者守法自律,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和香烟。
这是联合执法人员查获的“奶茶杯”外观的非法电子烟。(西宁市烟草专卖局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一些电子烟商家通过绚丽的外包装和形形色色的口味等营销手段,打着“帮助戒烟”的噱头误导消费者。有证据表明,电子烟对戒烟并没有明确帮助,电子烟烟液添加成分复杂,未成年人吸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2022年5月1日,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其中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全部调味电子烟,电子烟产品应当符合电子烟产品包装标识和警语的相关规定,并对电子烟的生产和销售做出严格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
此次行动中联合执法人员对西宁市第一中学、西宁市虎台小学等8所学校周边的57家经营点和部分商业街进行监督检查。联合执法人员介绍,目前,电子烟市场的监管步入法治化轨道,“奶茶杯”“玩具熊”等非法电子烟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消费者在选购时须注意分辨,消费者可通过12315和12313平台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共同维护电子烟市场经营秩序。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