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期间的广东,不仅气候舒适,而且传统民俗体验活动层出不穷。在广东过大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广府、潮汕、客家文化都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腊月到正月里,各种活动充满欢乐的氛围,年味十足。不管是广州市区还是附近的佛山,或者是粤西、粤东区域,都有丰富的民俗和美食,趁着春节可以和家人去感受下。
番禺
睇舞狮抢菜山 忆怀旧年味
新春去处:广州番禺及南沙
过年玩法:番禺各景区准备了丰富的节庆活动。
2月4日~2月10日(年三十至年初六),宝墨园门票8折优惠。身高1.2米~1.5米儿童、60岁~65岁长者可享半票。2月5日~2月10日(年初一到年初六),“金猪献瑞 福满禺山”——2019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将在宝墨园举行,届时将有精彩的大型岭南龙狮民俗歌舞文化演出,每天两场,如金猪送吉祥、金龙迎新春、群狮齐贺岁、双狮上高杆、雄狮水上攀登梅花桩等扣人心弦的表演。
春节黄金周期间,番禺莲花山不仅可以看桃花,还举办生菜会(抢菜山),现场制作,堆积生菜山、生菜包,供游客互动抽奖。2月5日~2月10日,岭南大庙会在位于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举行。庙会巡游,将有脚踩五彩祥云高跷的福禄寿、财神爷现身街头,广派利是金币。活动期间,现场散客全票8折优惠(原价60元/人)。
2月5日~2月11日,沙湾古镇展馆联票8折优惠(原价40元/人)。
出游贴士:除了适宜自驾之外,番禺主要景区可通过地铁转公交前往。
佛山 遇见星爷经典台词
新春去处:佛山西樵等
过年玩法:南海西樵山上,百亩茶花已怒放,循一缕清香,去寻觅久违的春意。此时,桃花园连片桃花也悄悄开放,姹紫嫣红漫山野。
新片《新喜剧之王》广受关注,其拍摄取景地就在西樵山附近的佛山国艺影视城。如果喜爱星爷,一定要到景区火车站的星爷台词墙去打卡拍照哦,满满一墙的星爷经典台词,总有一句是你心头好。不能错过的还有广州街上的巨幅海报。在《新喜剧之王》的拍摄地,来一张特别的合照,和上映中的电影呼应。景区中的振兴武馆也是电影中的片场。
广佛街将有潮味庙会,穿越古今。传统邂逅潮流,旧貌新颜的老街上,庙会市集热闹非凡,传统民俗老字号琳琅满目。在广东,过年怎么可以没有美食,可体验西樵大饼,广佛街上还有许多特色美食等你去一一品尝。
春节期间,南海湾森林生态园还将有大型风车海,数万个彩色风车随风转动,还有美食市集,漫步石板路,行走旧式农舍间,与村头老人闲聊,看宗庙祠堂威武凌然,感受古老的年味……大年初四2月8日,到南海西樵上金瓯松塘村(导航可搜“松塘村”),观看“出色”巡游。松塘村“出色”巡游源于清光绪年间,是古老的民俗活动。
出游贴士:从广州自驾经广明高速或者广佛高速等前往西樵山,约40分钟车程。当地酒店众多,可以品尝到顺德菜。
潮汕 听铜锣、看铁枝木偶
新春去处: 潮汕地区
过年玩法:每逢春节,潮汕地区都会有锣鼓队走街串巷,伴着“标旗”游行庆春节,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看游行、听锣鼓,构成潮汕春节一道特有的风景。
游神赛会是外地人了解潮汕民俗的重要窗口。潮州、汕头不同地方有各自特色的游神赛会。像正月初八,汕头金平区月浦村的“出丁头、赛大猪”;年初十晚,揭阳城西门外乔林乡烧龙;年十八,汕头澄海区冠山赛大猪;年廿七,汕头浔洄老村“上刀梯”等。
在揭阳,正月十一的揭阳市榕城区石狮桥会有传统的行彩桥活动。正月十一至十五,榕城区破门楼会有赏安仔灯祈福活动,安仔灯其实是用泥捏成玩偶一样的小人形,再穿上用布料剪成的衣服摆放在灯橱里,组成一幅幅充满故事色彩的屏灯,摆安仔灯已经成为揭阳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民俗。
潮汕地区在春节期间的文化演出非常丰富,在这些表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潮州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枝木偶表演,这是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划船、武打等动作,呈现独特的操纵技艺。
出游贴士:可搭乘高铁从广州直达汕头火车站。下车后可转专线车到潮汕各地。龙光喜来登酒店较新,另外可以选择汕头市中心迎宾广场东南面的汕头金海湾大酒店等。可去品尝一下正宗牛肉火锅、姜薯汤、豆花等美味小吃。
粤西 村村“年例”流水席
新春去处:湛江
过年玩法:春节是湛江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而最具雷州半岛风格的过年民俗,当属“年例”。从即日起至正月底,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联合一起举行,极具特色。每条村子都会轮流大排筵席,热情宴请宾客,其间还组织本地特色民间艺术展演巡游,譬如人龙舞、傩舞、飘色、上刀山、过火塘、穿令箭、白鸡宴等。其中,东海岛的“人龙舞”在表演时,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到湛江可以先到赤坎金沙湾,登上红嘴鸥游船,感受十里军港的威武雄姿,观赏湛江奥体中心;之后到霞山特呈渔岛度假村,参与大型音乐之夜;再前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游览茂德公古城、樟树湾酒店、足荣村农家乐等,感受雷州特色文化;最后,到徐闻大陆最南端、国家级珊瑚自然保护区、南极村等景区,感受最原生态的半岛风情。
出游贴士:可从广州乘高铁动车前往湛江。当地高端酒店有海滨宾馆、喜来登酒店等,君豪以及皇冠假日酒店口碑也非常好。美食有对虾、白切鸡、生蚝等,另外可前往三岭山森林公园吃瓮鸡。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磊
月4日,河北省南宫市丰翼中学学生来到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开展忆英烈活动。 赵永辉摄(影像中国)
时值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体现着饮水思源等意义。共和国是红色的,没有英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如今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今年清明节,各地广泛开展以“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为主题的各项活动,人们祭扫英烈墓、参观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开展红色故事演讲、在网上祭奠英烈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铭记英烈功绩,担当时代使命
“感谢您,能让我们如此惬意地享受春光”“没有您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现在,吾辈必当勤奋自强”……从4月1日开始,一张写着“山河如锦,国泰民安”的创意图片在河北省各级团员青年的朋友圈广泛转发,大家纷纷道出一句“我想对您说”的真心话,还附上随手拍的身边美景、家乡变化照片。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连日来,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到各地的烈士陵园,从网上缅怀到现场祭扫,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追思英烈。
4月2日,革命老战士代表、中小学生、各行业青年代表等240余人手持鲜花,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任弼时广场,祭奠革命先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朗诵了《少年中国说》《相信未来》。石景山区机关干部孙磊表示,这次祭扫活动是一次生动的教育、深刻的洗礼,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我们青年干部要牢记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在本职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清明节的铭记——尊崇英雄烈士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4日启动。抗战老战士代表及首都大中小学学生、部队官兵、抗战精神志愿团队6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抗战老战士代表、参加过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樊玉成、参加过“9·3”大阅兵的新四军老战士储渭,带领少先队员代表一同走向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向在抗战中牺牲的战友献花。据悉,主题团队活动、清明寄语墙、抗战主题音乐会、网上祭奠、志愿者专题讲解等活动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陆续举办到7日。
清明节前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在江苏省高邮市蓬勃开展。高邮市中小学生祭扫烈士墓、观看红色影片、聆听革命故事。抗美援朝老战士刘身举走进小学课堂,讲述峥嵘岁月,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与此同时,全市各中小学校还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专题网页,开展网上献花留言活动。
传承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缅怀和纪念英烈,弘扬的是英烈精神,传承的是红色基因,激发的是全社会的奋进力量。
湖南省衡阳市在岳屏公园抗战纪念碑广场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暨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随着配乐诗朗诵《丰碑》响起,群众的思绪进入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与轰轰烈烈的建设时期。“一切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参战老兵发表感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自觉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对过去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开拓未来。在山东省青岛崂山革命烈士陵园,600余名驻青部队官兵、市民群众、大中小学生代表集体聆听崂山烈士王佳文的革命故事,朗诵诗歌《致敬英雄卓绝前行》,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活动激励人们尤其是学生们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学生代表说,“我们要学习先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做信仰坚定的接班人;强化实践锻炼,做胸怀理想的时代新人;凝聚社会力量,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愿故乡繁荣,城市进步,浦江两岸,凯歌高扬;愿和谐社会,人民幸福,国运昌盛,前程浩荡”……“我们的节日·清明——2019年上海市社会各界清明感恩典礼”在上海市青浦区举行,各界人士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告祭过往先烈、先贤和先人。此后,90岁高龄的老战士石龙海追忆70年前解放上海战役中他和战友们在宝山区月浦镇战斗的故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幸福新起点》等一首首记录硝烟时代、讴歌新中国的歌曲被唱响,颂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矢志不移的精神,表达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自豪。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上海还精心策划了一场《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快闪,在场的群众从惊喜、到感动,再情不自禁一起共同歌唱,场面震撼人心,人们尽情抒发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与祝福。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随着各地清明节文化活动的开展,广大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深刻铭记革命先烈的历史功绩,传承弘扬英烈的伟大精神,倍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在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6日 01 版)
951年8月,上海在原西郊区的虹桥供销社内部筹建了信用部,拉开了农村信用事业的帷幕。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一支笔、一个印台、一个算盘,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从走街串巷的“农金员”到员工逾60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80%的专业队伍;从234 家信用合作社,到近380家网点、覆盖上海所有行政区域并辐射周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纵览上海农商银行的前世今生,仿佛看到昨天与今天的应答,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我是农民出身,农民淳朴、老实,农商行最贴近农民,我最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老农信人笃定、朴实的话语拂走时光的印记,开启了回忆的闸门。
1951年-1996年:忆往昔农信岁月
陆锦明,这位在农信社奉献了32年青春的老农信人一直保存着一枚银质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写着“1951-1996 献给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上海农商银行的前身是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 1951年秋市郊土地改革后,上海在原西郊区的虹桥供销社内部筹建了信用部,拉开了农村信用事业的帷幕。在此后的45年间,那些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
1973年,28岁的陆锦明进入青浦商榻乡农信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商榻支行)担任农金员。农金员是农村金融工作员的简称,只有负责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的、担任指导各乡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的人,才称为农金员。“农金员除了自身工作,还要负责大队、生产队的财务监管和业务辅导,还会到基层‘蹲点帮扶’,时间一长,家家户户都熟悉得很。”
当时,农村生活艰苦,除了购买农资,农民贷款最多的,就是治病和买粮。“那时候农信社的业务也只有存款和贷款,都是公益性,也不追求利润,主要是为村里、生产队和乡亲们服务。”据陆锦明回忆,当时整个商榻乡农信社的农金员不超过10个人,凭借着一支笔、一个印台和一个算盘,他们承担起所在片区金融服务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户的工作任务。
基层农信社的工作并不轻松。陆锦明介绍,农信社的内勤人员“早开门、晚关门、中午吃饭人换人”,负责信贷的外勤人员则是“分片包队,走村串户,登门服务”。尤其是到了年底,农村家家户户拿到分红后,农金员更是忙碌。他们两两一组,挨家挨户上门办理农户的储蓄业务。考虑到队里的乡亲们白天要到地里劳作,陆锦明和他的同事们特意选择傍晚以后上门。在农户家里收到储蓄后,手工点钞、书写凭证、拨打算盘……核实无误后,陆锦明将当场开出的存单递给对方,一面小心翼翼地将钱款放入随身背着的书包,书包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赫然鲜艳。
农信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在服务对象、内容和形式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开始时,主要是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的贷款,用于购买耕牛的贷款已经算是大额贷款了。”据陆锦明介绍,当时绝大部分贷款都是信用贷款,必须符合“确有物资,物资适用”的原则。“农村集体经济和绝大部分农民都是非常讲信用的,坏账、呆账基本没有。”后来,手扶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成为农信社大额贷款的主要内容。
再后来,乡镇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信贷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环城是青浦有名的“白鸭之乡”,冻鸭是出口创汇产品,鸭毛可加工成羽绒制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浦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养鸭列为致富重点项目。环城禽牧联合公司成立时,只有乡政府的1500元财政拨款,仅够购买一些办公桌等基本的办公用品。当时乡党委书记找到了在环城信用社任职的陆锦明,希望能通过农信社的贷款来发展公司。在与负责人商议后,环城信用社决定采用“一条龙贷款服务方案”,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提供贷款支持。有了资金,公司正式开张了,全乡养鸭户积极性空前高涨,公司一边收购鸭子,一边还办起了屠宰场、冷冻库。速冻鸭销售到上海各菜场,效益很好。“后来,又打开了销路,白鸭远销南宁、广州,信贷资金成功回笼。”
靠养鸭,环城乡一夕之间出现了上百个“万元户”,当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白鸭之乡”环城名噪一时,各地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据地方志记载,截至1987年11月22日,青浦各乡信用合作社八年内发放农贷3500余万元,支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
1996年-2001年:“行社脱钩”潮起潮落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管理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
1996年8月,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发布《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宣告农信社与农行脱钩。从9月开始,全国5万多个农信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农行顺利脱钩。上海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金改办)成立,负责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和区县联社的行业管理。
“行社脱钩”后,农村信用社走上独立发展之路,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基层,当时负责上海市青浦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青浦支行)内勤工作的张关钟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分家后,农信社相关票据可以直接进入人民银行的结算体系,支票等都可以用了,业务规模增长很快。原来有限制的业务农信社也能做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可高了。”
曾在松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松江支行)工作的徐文荣回忆,1997年,农信社进行了劳动人事体制改革,通过“培训-考试-竞争上岗”对原有农信社员工进行了合理分流。曾任上海农商银行松江支行副行长的范志华不无骄傲地提到,“原来还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松江县珠算协会、工会等机构组织的珠心算等竞赛活动,我们信用社的员工去参加,几乎每次都是拿‘第一’回来。”原先的“农金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批批业务能力更专业,工作效率更高的出纳员、会计员、信贷员取而代之。
“行社脱钩”后,无论是信用社的办公环境、器材等硬件设施还是员工专业素质、管理模式、人文氛围等“软件”都发生了巨变,但农信人的责任心在变革的大潮中未折损分毫。1996年底,一直在长兴信用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长兴支行)工作的张学礼被宝山信用合作社联社聘用为副经理,专门负责清理回收脱钩遗留下的不良贷款,开始了跨地域的追账之路。两年后,因为工作调动,同事鲍湘洋接手了这项任务,继续和欠账企业“软磨硬泡”。从1997年到2002年,两位老农信人用5年时间,收回了不良贷款三千多万元,展现了惊人的意志力和责任心。
2001年-2005年:开创农商新时代
2001年3月2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开业。进入21世纪,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开始在农村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并推广“信用村”建设,在服务“三农”上进一步拓展经营思路,同时还参与如园区开发、撤村建社区等沪郊重大建设项目。
2001年,崇明农村信用社开发出“个人商铺按揭贷款业务”“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等新产品。2000年,松江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全年累计发放农户、农业贷款22036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的特色瓜果基地、仓桥优质水晶梨基地、新桥花卉苗木基地、叶榭时令蔬菜基地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羞于贷款、不敢贷款的现象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信用村”应运而生。松江金家村的种田大户郁一明就是当时“信用村”试点的一名受益者。2002年3月,他向松江叶榭信用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叶榭支行)申请贷款10万元,利用承包的农田低洼地开挖虾塘70余亩,养殖白对虾,5月放苗,9月底出塘后,销售白对虾3万多斤,收入28万元,扣去成本、还清贷款,净余3万多元。到2002年末,叶榭信用社累计发放信用村农户贷款89户,金额448万元,发放信用村企业贷款21户,金额1902万元,促进了信用村村民和企业的经济发展。
试点经验很快在上海进行了推广。2003年,宝山联社与区农委联合成立创建“信用村”工作领导小组,选择8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在为试点村农户建立个人经济档案的基础上,共投放“三农”贷款6410万元。当时在宝山区吴淞农村信用合作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吴淞支行)担任主任工作的杨兴华回忆,“‘信用村’里农业、农户享有农信社贷款资金的优先支持,利率也有一定优惠。”年末经市、区两级验收,长兴乡先进村、罗泾镇合众村被评为市级信用村,月浦镇勤丰村等3个试点村被评为区级信用村,未发生不良贷款。“信用村”的创建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信社敏锐地捕捉到农民的金融新需求,以“集体信用”防范“个体信用”风险,实现金融单位与农村经济组织和个人良性互动。
随着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全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实力也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将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成为改革的新课题,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作为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上海农商银行坚持“定位向下、服务向细”,形成了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科创、服务社区的特色业务体系。
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历经风云变化,为民服务的初心一脉相承,老农信人务实、奉献、执着、坚守的精神在时代的一次次交棒中历久弥新。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金融史中,上海农商银行与时代同行,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一代代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则用拼搏奋斗的“笔力”,书写出金融事业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