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曾靠3家门店拿下千万元融资,湖南米粉品牌大弗兰又有新动作?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粉赛道正加速向千亿进军,这个湖南米粉品牌却表示要慢慢走,不着急开店。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

粉赛道正加速向千亿进军,这个湖南米粉品牌却表示要慢慢走,不着急开店。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王秀清。

近日,红餐网在深圳考察时发现,位于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的大弗兰湖南粉面小吃店(简称:大弗兰)引起了红餐网注意。饭点时间,该店内在座无虚席,门口还有不少消费者排队。排队吃米粉的现象,确实不多见。

据店员透露,该店于在今年元旦开业。工作日期间,每到饭点,店里的生意都非常火爆,高峰时期等位或者排队自提的情况不少见。

< class="pgc-img">

近年来,米粉赛道大热,湖南米粉作为其中一大分支,也跑出了一批连锁品牌。大弗兰作为曾靠3家店便拿下千万元融资餐饮品牌,是当时业界津津乐道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大弗兰鲜少在行业内曝光。在竞争激烈的米粉赛道里,如今大弗兰发展得怎么样?有哪些新变化?

01.日均翻台8+轮、预计半年回本,这家大弗兰长啥样?

大弗兰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店是一家加盟店,店铺面积大约100平米,座位数有100来个。

据观察,该商圈餐饮业态非常丰富。正餐、快餐两个品类就有大弗兰、乐凯撒、大师兄、四季椰林、辣可可、赛百味、吉野家、真功夫、小女当家、麦当劳、肯德基、猪戈戈超级猪脚饭、福客麻辣烫等大批品牌,竞争非常激烈,大弗兰的生意却一直不错。

< class="pgc-img">

“现在我们基本上能做到日均翻台在8轮以上,月营收能做到40多万,预计今年7月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店老板闵先生如是告诉红餐网。

在其看来,这家门店生意远超预期,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产品优势。门店的主食产品丰富且性价比高,同时产品的更新速度快,消费者有新鲜感。该店产品矩阵为“主食+小吃”组合模式,除了湖南米粉、湖南特色小吃外,还售卖砂锅拌饭,SKU在10出头。产品结构虽然简单,但聚焦主食,基本上可以满足白领解决午餐、晚餐的需求。

从价格上看,米饭、米粉等主食产品价格在18~37元之间,能满足不同消费等级的需求。同时,储值会员的性价比更高,比如米粉储值价最低在15.9元起,紫砂锅拌饭储值价最低19.9元起。

< class="pgc-img">

在产品的更新上,门店会根据大弗兰总部的研发节奏走,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次菜品。即便是经常吃也能维持一定的新鲜感,复购有了一定的保障。

其次是标准化程度高,可实现快速出餐。红餐网观察发现,即便店内产品线比较多,但出餐流程依然井然有序。

闵先生向红餐网揭示了其餐厅高效运作背后的秘诀。据其透露,该店引入了一台智能炒菜机器。傻瓜式操作,只要配好菜,轻轻一丢,时间到了再进行分餐即可。

“油盐的放置和数量都是标准化的,既可以实现快速出餐,而且炒制出来的菜品口味比较稳定。加上现在找炒菜大厨非常难,管理人工工资又高。长期而言,采用炒菜机器对于门店的经营相对实惠,不需要大投入,这种情况下开店也会更方便。”闵先生进一步说道。

红餐网了解发现,闵先生原本经营餐饮设备生意,对餐饮市场有一定了解。这些年在与众多餐饮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由于目睹过不少行业加盟乱象,让其在选择加盟品牌时格外谨慎。

闵先生在2019年开始了解到大弗兰这一品牌,从业内人士口中打听到该品牌的口碑还不错,但当时大弗兰还没有开放加盟。去年底得知大弗兰开放加盟的消息后,他深入去大弗兰多家门店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并到大弗兰总部进行考察后,便立刻选择了加盟开店。

转型往往会伴随阵痛。闵先生坦言,开店初期的生意并不算一帆风顺,偶尔出现出餐慢,餐品不标准程等问题。“当时总部在了解情况后特地派驻人员到店,手把手教导,直到确定店内员工能上手后才撤场。”在看到科技生态园生意远超预期以及大弗兰总部负责任的态度后,闵先生萌生了开设2店的想法。目前新店已进入选铺阶段。

< class="pgc-img">

据了解,在开启加盟业务后,大弗兰吸引了不少加盟商关注。去年10月,佛山一位加盟商签下了市总代理。首店位于佛山和信广场美食街,是一家面积仅有37平的街边小店,但是月营收却能做到20多万,月坪效高达6000,这给了加盟商充足的信心,于是两个月后便立即开了二店东方广场店,现在三店印象汇店已经在紧锣密鼓装修中,预计近期即将开业。

< class="pgc-img">

02.低调拓店,短短两年大弗兰门店已扩张到多个城市

事实上,大弗兰开放加盟的时间并不长。截至发稿前,大弗兰已在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佛山、长沙、武汉、上海等多个城市铺开门店,其中包括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多个重要交通枢纽。此外还有其他城市等多家门店正在筹建,预计5、6月份正式亮相。

大弗兰的发展提速并非无迹可寻,除了低调扩张外,大弗兰近几年在门店模型、产品矩阵以及门店运营的优化迭代等层面动作频频,如今看来,这些动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把门店做小,将投资门槛降低,门店得到多元化渗透。

在品牌发展初期,大弗兰选址多在商场,开的大多是大店,面积普遍在120-150㎡之间。商场内较大的人流量很快帮助大弗兰建立起品牌声量和品牌势能,也是其与一些街边小店形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class="pgc-img">

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投资小、回本周期快的小店更受创业者欢迎,大弗兰也开始对门店模型进行调整。其将购物中心主力店面积缩减至80平米左右,社区店则打造了60多平米和40多平米的两种店型,投资金额在30-50万元之间,以覆盖不同加盟商的投资能力和需求。

此外,新的门店模型选址也更灵活了。据观察,大弗兰已开始从购物中心向写字楼、街边、社区以及交通枢纽等多元化渠道逐步渗透。

2.优化产品结构,给消费者更多元的选择,复购率提升15%。

起初,大弗兰是主打手工湖南米粉为主打,模式相对较重,对门店面积的要求较大,运营成本也高。而现在大弗兰的产品策略是依然以手工湖南米粉为主,但米粉的制作流程交由供应链制作并统一供应,同时丰富小吃产品,并根据不同的门店场景,补充面和米饭。目前,大弗兰的产品结构涵盖了煨码粉、炒码粉、炖码粉、拌粉、盖码饭、现炒钵子菜、紫砂锅拌饭、湖南小吃、甜品饮品等近10种品类,味型丰富,老少皆宜,受众面广。

< class="pgc-img">

此外,大弗兰根据不同商圈、不同消费场景推出不同的产品模型,比如考虑到写字楼店,白领对米饭的刚需相对较强,因此适当加大米饭产品的比例;社区店老人、小孩客群比例相较写字楼更多,会增加更容易消化的粉面产品的比例;购物中心的消费人群更多元,产品结构则集中在粉和小吃方面,既能确保出餐速度,同时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据透露,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了客单价的同时,复购率也有了明显提升,部分门店对产品结构调整后,复购率普遍提升了15%以上。

3.九成以上产品实现标准化,帮助门店降本增效。

从传统的市场逻辑看,餐饮店的产品越多,门店的运营压力越大。比如湖南米粉的现炒类米粉,对厨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没有一定功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出品也无法稳定;新品上新时,培训周期也更长;同时,技术岗的成本相比普通岗位更高。

为了解决炒码标准化、人员培训以及人工成本高等难题,大弗兰在几年前就引入了智能化炒菜设备,门店员工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切配、投料、分餐即可。既确保了码料新鲜现炒有锅气,同时也能减轻门店的运营压力。按照闵先生的说法,“即便是餐饮小白,一天就能化身‘炒菜大厨’。”

< class="pgc-img">

此外,除了炒码,大弗兰其他米粉小吃等九成以上产品均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普通员工只需按照总部制定的产品操作标准,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快速上手。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还能加速门店产品生产,减少食材浪费,稳定产品品质,充分保障门店运营效率和顾客用餐满意度。

门店模型、产品结构和智能化设备的不断迭代和优化,让大弗兰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竞争力,这或是其在短短两年实现门店数量稳步扩展的重要原因。

结 语

近些年,米粉赛道持续扩容,市场规模不断上涨。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米粉赛道的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随着米粉赛道的进一步发展,米粉赛道的市场规模未来有望持续增长。不过,小规模品牌仍占主导地位。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门店数在10家及以下的米粉品牌占总量的77.7%。这意味着,米粉赛道超7成品牌门店不足10家,多数品牌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连锁品牌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米粉是一个具备着非常大想象空间的赛道,而作为湘菜的一个小分支,依托于湘菜,湖南米粉的受众人群非常大,前景可期。”大弗兰总经理王剑表示。

不过在其看来,当下市场非常卷,规模是餐企从内卷中突围的重要渠道,但在参与内卷之前,要先“卷”自己。相比开店速度,大弗兰更追求发展质量。

王剑透露,2024年大弗兰的扩张重心仍旧放在珠三角地区,计划年内门店突破100家。

在米粉赛道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大弗兰坚持走稳扎稳打路线,在提升规模的同时,注重品牌的深度发展与市场渗透力的扎实构建,显然是一种具备潜力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诚如王剑所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一边走一边修炼内功,才能将品牌的生命周期拉长。”

本文配图由大弗兰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族内斗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之前,“蓝翔校长女儿实名举报亲生母亲”成为热门话题,

一众网友八卦之心瞬间燃起,纷纷在线吃瓜。

视频中,荣兰祥的女儿荣婷,称其母亲非法处置资产,

胁迫自己签订违法合同,并在网上卖惨,打造虚假人设。

随后母亲孔素英发视频称,女儿是受人指使,并实名举报荣兰祥。

一场母女反目、家族内讧的戏码又一触即发。

至今,这场长达10余年的拉锯战仍在不断加更……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曾经的中式快餐行业大佬--真功夫

这一南一北,毫不相干的两个家族企业,却有着如出一辙的剧情脚本:

同样是两个年轻人不顾家里反对,执意结婚,

一穷二白,白手起家;

又同样是功成名就后,夫妻反目,婚姻破裂,

后续同室操戈,股权内斗,失败一方锒铛入狱:

子女被迫站队,卷入家族内斗……妥妥的一部大陆版“溏心风暴”。

中国历史长河中,共同创业的人大多都难逃“四同”结局,

即从“同舟共济”到“同床异梦”,再到“同室操戈”,甚至于“同归于尽”。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这句谶语,在不少家族企业的发展史中,

都一一验证过。

曾一度风光无限的“真功夫”,在其创始人的婚姻和股权大战中,就生动演绎了这一过程。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式快餐品牌化先驱--“真功夫”,30年的兴衰往事。

01

1991年,东莞长安镇上,两户人家结下良缘。

21岁的蔡达标、20岁的潘敏峰,在蔡家长辈的妥协下,最终领证结婚了。

< class="pgc-img">

婚后,两个小年轻过着平淡的生活,开了一家五金店。

没过几年,五金店就因生意不好,倒闭了。

故事,就始于亲人之间的相互帮扶。

当时,蔡达标的小舅子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107国道边上,

开了一家“168甜品屋”,主营甜品和快餐生意。

< class="pgc-img">

潘宇海出身厨师世家,由于经营有方及对美食的天赋,

甜品屋在当地小有名气,生意很不错。

1994年,潘宇海想要扩大经营,就拉着刚创业失败的姐姐和姐夫,各出资4万,将原本的甜品屋升级为蒸品餐厅。

潘宇海占股50%,蔡达标夫妇各占股25%。

所以,真功夫的前身是“168”,亲爹是蔡达标的小舅子潘宇海。

对于这段经历,日后潘蔡在对簿公堂时各执一词。

潘敏峰说,当年是弟弟收留了落魄的蔡达标,而蔡则反驳说,当年小舅子交通肇事没钱赔,是自己替他擦屁股的,就连合伙开店的第一笔投资,也是他找父亲帮垫付的。

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

但刚开始时,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却是真的。

大伙分工协作,齐心上阵。

潘宇海负责菜品研发,潘敏峰负责收银点餐,蔡达标负责招呼客人,潘母则帮着采购。

由于小舅子既是创始人又是大厨,因此在餐厅处于主导地位。

那时,潘宇海还经常出入东莞各大星级酒店,偷师学艺,

回来后,就一通琢磨,进行再研发。

经过一番调试模仿,他也能做出与大酒店味道相似,但价格低数倍的美食,

吸引了周边的大批顾客。

加之,餐厅在国道边上,店名谐音“一路发”,深得货车司机们的喜爱。

因此,一到中午,车子便在国道上排成长龙,来此用餐的货车司机们络绎不绝。

店面虽小,菜式很少,店员加老板总共也就7个人,可是月销售额却高达30多万元,生意好到离谱。

很快,就掘到第一桶金。

从1994年至1997年,他们又接连开了三家分店。

据潘敏峰自己说,到1996年,家里就已经积攒了200多万元。

在那个年代,是妥妥的暴发户。

生意火爆,问题也随之存在。

比如,厨具单一传统,用的都是高温炉、大锅和蒸笼。

结果带来三个问题:

一个是后厨特别闷热;二是拿取菜品操作不方便;三是火候大小难以控制,各家门店口味产生偏差。

于是,蔡达标想起自己初中时看过的一本书--《麦当劳的神话》,开始思考:如何像洋快餐一样,把中餐做到标准化。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蔡达标和潘宇海在东莞一家制衣厂参观时,

发现制衣车间用蒸汽来烫衣服,整个过程都由电脑控制蒸汽压力和温度,

受此启发,他们开始抄作业。

和华南理工教授联手,开发出一套“电脑程控蒸汽设备”,通过控制温度、气压、时间的统一,达成口味的统一。

此外,他们还针对原料、设备、烹饪、加工等所有的餐厅操作,制成9本标准手册,从设备到管理,第一个攻克了中餐标准化难题。

同年,“168蒸品餐厅”彻底告别家庭作坊式的运作模式,走上连锁扩张之路。

但在注册商标时,数字“168”无法注册成商标。于是,潘蔡注册了“双种子”商标,餐厅也随即改名“双种子”,但股权结构不变。

“双种子”,借八卦图之形,取种子发芽之意,象征潘蔡两家齐心创业,携手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1997年11月16日,潘蔡第一次走出东莞长安镇,在虎门镇开出第4家店。

这也是第一家“双种子”蒸品餐厅,中式快餐标准化连锁品牌也由此诞生。

< class="pgc-img">

并且,他们还开设了自己的“双种子管理学院”,这在中式快餐品牌中也是一次创举。

1999年,“双种子”走出东莞,进军广州、深圳。

2000年,向麦当劳取经,投资5000万,在长安镇建立了一个大型后勤中心,

能同时容纳400间餐厅运作。

一直到2004年,“双种子”已在华南地区开出70余家门店,更将总部搬到广州。

但小舅子潘宇海怎么也不会想到,

一番操作下来,他和姐夫在公司的权力地位,发生了微妙变化。

02

前面我们提到,创业初期,公司是由潘宇海实际控制的。

据潘敏峰说,刚开始,蔡达标在公司缺少话语权,不受人尊敬,心里很压抑,员工也没把他当老板。

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

后来,事情迎来转机。

由于公司更新技术设备,实现了中餐标准化,这其实是一个去厨师化的过程。

加之,公司规模快速扩张,蔡达标的谋篇策划、战略部署的才能得以显露,对公司的贡献越来越大。

因此,作为厨师的潘宇海在公司的地位,不如从前。

反之,蔡达标则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从法律层面来说,这个时候,小舅子依然占股50%,是公司的董事长。

所以,他还威胁不到小舅子。

但蔡达标是个有野心的人,暗地里,对自己的地位早就不满。

他想要更大的权力,做中国的肯麦。

于是,才有了接下来的一幕。

2003年,在妻子潘敏峰的推动下,蔡达标和小舅子进行了一次长谈。

潘宇海认为蔡有策划才能,利于公司全局发展,同意让出自己的位子,

两人口头约定,轮流坐庄,五年一轮换。

自此,蔡达标在公司的话语权,大大增加。

2004年,“双种子”进入广州开分店,开局受挫。

各式广府小吃打得“双种子”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有人嘲笑“双种子”是土鳖,

并且,还面临着租金昂贵、单店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

蔡达标坐不住了。

为此,他花400万巨资,找来品牌策划人叶茂中,为公司做包装,进行品牌升级。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叶茂中得出结论:

“双种子”虽然各方面资源都还不错,但从品牌的领先性、国际性等7个品牌强度因素来看,“双种子”这个名字不利于打开一线城市市场。

因此,他给出的方案是:放弃"双种子",启用"真功夫"新品牌。

毫不意外,小舅子潘宇海第一个不同意。

在他看来,“双种子”品牌,经过多年的运营,在华南地区已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品牌价值少说也有几千万,说换就换,未免太可惜。

并且,贸然启用新品牌,市场风险也无法评估。

而在蔡一方看来,"双种子"这个名字朴实无华、且枯燥,不利于品牌扩张;而“真功夫”这个名字,响亮、张扬,并且一语双关,“真”谐音“蒸”,暗示是真材实料的真功夫,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为此,双方经历了激烈争吵,经常在董事会上争得面红耳赤。

据当时的一位当事人回忆说,那段时间公司几乎天天开董事会,每次都像打架一样,潘蔡两人都各自承担着巨大压力。

小舅子潘宇海,甚至数次哭鼻子抹泪的。

但最终,蔡达标还是说服了小舅子,“双种子”改名“真功夫”。

与此同时,蔡达标为了对标肯麦,想到肯德基有“上校”,麦当劳有“叔叔”,真功夫也要有个形象载体。

于是,就有了“功夫龙”。

而这个“功夫龙”,形象酷似李小龙。

< class="pgc-img">

虽然,“真功夫”在后来的版权争议和纠纷中,不承认“借用”了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形象。

但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就是蒙着狐狸说獾——睁眼说瞎话。

更有意思的是,真功夫还先后与电影《功夫》、《霍元甲》联动,借助这两股“功夫热”,向全国纵深推广真功夫品牌。

或许,这些吃相难看的手段,也早已在暗中,为真功夫后来的败局写下了注脚。

那段时间,为了完成从“双种子”到“真功夫”的品牌全面转换,潘蔡二人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变革,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升级品牌标识,全国70多家门店标识、设备、产品等,启用新Logo“功夫龙”、新名字“真功夫原盅蒸饭”;

然后,革新产品线,祭出“坚决不做油炸食品”的大旗,砍掉当时占一半销量的油炸食品,更换所有餐具,加大产品份量,全面提价(每个套餐都比麦当劳贵1块);

接着,改进店面装修风格,全面推进中餐标准化管理,建立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后勤中心,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

最后,在店面选址上,用“品牌优先”原则取代“利润优先”原则,抢占大中城市的商圈制高点,贴身肉搏肯麦。

一番操作下来,真功夫忙得不亦乐乎,也一路高歌猛进。

03

2004年6月19日,第一家“真功夫”原盅蒸饭餐厅在广州开业。

仅仅过了一年,门店数量就超过了100家,成为中式快餐连锁的第一品牌。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蔡达标的方案帮助公司成功洗牌,真功夫的发展势头迅猛。

正因如此,蔡达标在公司确立起了自己的话语权,开始飘了。

对外,蔡达标经常以真功夫代言人自居,在各大媒体上出尽风头,隐瞒真功夫前身是潘宇海创立的事实,独揽功劳,忽视小舅子潘宇海的地位和贡献。

这就导致,媒体普遍报道蔡达标,而忽视了潘宇海这位真正的创始人,蔡被塑造成了核心创始人。

而随着真功夫品牌的巨大成功,

蔡达标也得以跻身知名企业家行列,业内人称“标哥”。

蔡的这种行为,让潘宇海感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对此,他曾认为这“极大地扭曲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也严重损害了原股东之间的情感。”

在内部运作上,蔡达标先后安插蔡氏家族的人控制了真功夫的“肥缺”:

弟弟蔡亮标垄断了真功夫的电脑供应;

大妹妹蔡春媚控制了真功夫的采购业务;

大妹夫李跃义垄断了真功夫全国门店的装修及厨具业务;

小妹夫王志斌掌控了真功夫的家禽供应。

至此,双方权力失衡,嫌隙渐生,昔日的郎舅之间,已是暗流涌动。

但无论如何,小舅子还有着50%的股权,而蔡达标只有25%。

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事情,让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局势也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2006年,蔡达标与妻子潘敏峰感情破裂,双方协议离婚。

实际上,早在1996年,潘敏峰怀着儿子的时候,蔡达标就已经“在外彩旗飘飘”了。

他经常以“钓鱼”、“打桌球”为由,长期夜不归宿,还包养了一个店里的女服务员。

< class="pgc-img">

当然,像大部分的“正室”一样,一开始,潘敏峰也选择了且行且珍惜。

但随着更多的小三、小四冒出来,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当时,蔡达标主动放弃家里全部财产、物业和孩子的抚养权,并每年给潘100万元补偿费。

条件是,潘敏峰持有的25%公司股权归他,至此,蔡达标获得与潘宇海对等的股权比例。

董事长的职位有了,股权也有了,

蔡达标拿下夺权戏码的关键两步,接下来就愈演愈烈。

据潘敏峰自己说,当时两人是秘密离婚,一是为了孩子,二是彼时真功夫正在与风投谈融资,不想因为离婚的事影响到融资谈判。

因此,两人表面上还维持着夫妻之名,潘蔡两家也还真正没闹掰。

2007年,为了实现真功夫的上市,达到“千店”目标,蔡达标引入了“今日

资本(香港)”和“中山联动”两家知名风投。

借此契机,蔡达标在公司内部开始实施“去家族化”改革,推行标准化管理,并从肯德基和麦当劳引进一批空降高管,比如CFO洪人刚、CMO张帆等。

由此,真功夫的7大部门,即总裁办,发展、财务、营运、营销,后勤及人力资源中心定型,并在蔡达标的要求下,制定、形成了一套企业运作系统,真功夫发展“前景巨大”。

但此举,也使得周明、易伟正等一批潘家心腹,先后离开。

而这也被外界解读为蔡达标“去潘化”策略的之一。

< class="pgc-img">

同年10月份,真功夫迎来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3亿元的战略融资,公司的股权结构有了变化:两家风投各占3%,蔡达标、潘宇海的股权同时被稀释到47%。

从表面上来看,潘蔡二人股权持平,似乎还不能够真正威胁潘的地位。

但是风投不是慈善,逐利才是其本性。他们投资真功夫,看中的是蔡达标的经营管理能力,因而他们更倾向于支持蔡达标。

潘宇海空有持平的股权,却尽失话语权。

转眼间,时间来到2008年,按照两人当初的口头约定,董事长该由潘宇海来当了。

但蔡达标不同意,并且还停掉了前妻潘敏峰和潘宇海妻子窦效嫘在公司的工资和社保。

由此,双方矛盾激化,被推向前台。

为解决纷争,2008年初,在两家风投的介入下,真功夫内部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成立一个新快餐品牌“哈大师”,经营牛肉面,由潘宇海打理,公司负责为其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并拨款5000万。

真功夫则由蔡达标全权负责,双方互不干涉。

本以为,大家就此相安无事,但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打破。

由于创立一个新品牌并非易事,“哈大师”一年砸下1600万,收效甚微,只存活了3家。

为此,潘宇海找到蔡达标,希望公司兑现剩下的3400万元投资时,蔡达标以公司门店扩张和受金融危机影响,现金流紧张为由,中断了对“哈大师”的投入。

另外,据真功夫内部人士透露,在2009年春节前夕,蔡达标还做了几件让潘宇海心寒的事情:

一是,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新品牌“哈大师”的具体方案时,蔡达标答应在年底的年终总结会上将“真功夫”和“哈大师”两个品牌,放到一起开会。

但到了年终总结大会快要开始的时候,会议议程、日期等都下来了,潘宇海却对会议安排一无所知,并且新品牌的相关人员也不在邀请之列;

二是,在2008年年底,蔡达标单方面取消了潘宇海在公司的OA系统权限,使其无法获取公司日常经营方面的信息;

三是,2009年春季之际,潘宇海以股东的身份,向全体员工发出的拜年贺信,被蔡达标强行删除。

老实人被激怒,也会奋起反击。

为了报复蔡达标,潘宇海同样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2009年年初,真功夫拟向银行申请一笔1亿元的无抵押贷款。潘宇海知道后,竟向银行称“股东有矛盾,贷款有风险”。

虽然,潘宇海是股东,公司拿不到贷款会影响经营,但为了打击蔡达标,他做出了宁可自损一千,也要伤敌八百的事。

所幸,最后在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两家风投的联合担保下,贷款才得以放行。

事已至此,也意味着潘蔡双方彻底走向决裂。

04

在此背景下,一份“去潘化”秘密计划也正在酝酿中。

当时,蔡达标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公司的控制权问题,经人介绍,找到了广东众达律师事务所。

众达律所站在法律的角度,基于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对潘蔡双方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并且为蔡达标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操作方案。

< class="pgc-img">

这就是后来蔡达标入狱后,被曝光、争议不断的“脱壳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真功夫现有的一切资产、业务、供应链、商标等,转移到新的法人主体之下,使得原企业成为一个空壳,从而彻底达到“去潘化”。

“脱壳计划”主要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控制董事会。

此举目的在于,获得董事会多数席位,便于后续的其他操作。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为此,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个人全资拥有的皮包公司东莞赢天,收购风投中山联动67%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真功夫的3%的股权。

而此时“双种子”公司经营期限(2009年6月30日)也快要到期了,到期后将其解散清算,使前妻潘敏峰失去董事资格。

另外,以现任公司监事(潘宇海妻子)窦效嫘不称职为由,发起董事会投票,罢免其监事职务。

第二步,脱壳准备。

这项举措在于,完成董事会控制以后,处理相关子公司法务方面的问题。

当时,真功夫旗下共有8家子公司,其中,由潘宇海出任法定代表人的有3家,分别是,北京真功夫、东莞哈大师和深圳千百味。

< class="pgc-img">

可以通过董事会投票,更换三家子公司的法人。

此外,由于真功夫的注册商标在“广州真功夫餐饮管理公司”名下,由潘蔡各持股50%,可以通过董事会投票将真功夫商标剥离,转移到蔡达标控制的子公司名下。

最后,由于真功夫的餐料车间也是由潘宇海直接控制,因此可以通过董事会决议新设一家“真功夫餐料”公司,摆脱潘的控制。

第三步,金蝉脱壳。

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后,真功夫的所有资产及业务,都基本整合到8大子公司名下。

接下来,蔡达标联合今日资本、中山联动两大风投,三方按照股权比新设立一个法人主体,再将真功夫旗下的8家子公司,以大约净资产的价格卖给新成立的公司。

如此一来,原来的真功夫就变成了一个空壳,而潘宇海除了能拿到一笔出售资产的款项,什么也得不到。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剧情就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一场围绕着真功夫的控制权而展开的狗血互撕大战,正式打响。

2009年3月份,蔡达标“二奶门”事件曝光。

当时,一个贵州籍胡姓女子,在广州闹市街头召开新闻发布会,控诉蔡达标,自称是其包养的“二奶”,并以9岁儿子的名义向蔡达标索要5000万抚养费。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店里的女服务员。

紧接着,前妻潘敏峰又曝蔡达标“三奶门”。

在她看来,当初自己离婚转让股权,是想着蔡达标只跟自己有子女,股份迟早是孩子们的,没想到蔡竟然还有私生子。

因此,潘敏峰状告蔡达标重婚,想要索回25%的股权,或折价赔偿4.7亿元。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曾经非卿不娶,如今反目成仇。

紧接着,潘宇海也出手了。

2009年8月,潘宇海以行使股东知情权为由,要求清查真功夫账目,被蔡达标拒绝,随即向广州市天河区法院提起诉讼。

几天后,潘宇海还签名授权其堂哥潘国良,出任真功夫副总经理,要求进驻广州天河城真功夫总部。

根据真功夫公司章程规定,潘宇海是公司人事任命提名工作的负责人,有权任命副总经理,且无需经过董事会决议。

结果,被蔡达标以“未经董事会认可,个别董事私自委任”之由,拒之门外。

双方对峙长达5小时,后经警方介入、真功夫法务部呈送紧急报告至董事会签字,这次冲突才得以平息。

< class="pgc-img">

2010年,广州天河区法院作出判决,判定真功夫拒绝大股东查账审计属违法行为,要求真功夫公开财务报告、财务账册及会计凭证

真功夫不服,随后提起上诉。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于蔡达标大妹妹蔡春媚在采购环节的贪污腐败,真功夫又遭遇“排骨门”事件。

据资料显示,“真功夫”排骨分别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公司”、“佛山俭美冷冻食品公司”从美国和丹麦进口,而食品检测报告发现,虹信和俭美进口的排骨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并且虹信的检疫证明有造假嫌疑。

后经过真功夫上下的努力,这场“排骨门”风波才没对其产生致命性的影响。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双方局势彻底扭转。

前面我们提到,蔡达标为了把潘家人踢出公司,暗中做了很多局。但老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蔡达标把自己给装进去了。

据网易财经披露,在潘蔡两家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潘宇海站了出来。

当时,他表示为了公司上市,愿意转让股份,而这种结局也正是蔡达标所希望看到的。

蔡喜出望外,也没多想。

2010年9月,蔡达标、潘宇海、今日资本三方达成协议,签订了一份《关于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后续事宜之框架协议》。

协议约定,潘宇海向蔡达标个人全资子公司东莞赢天转让“双种子”公司35.74%的股权(等同真功夫3.76%的股权),对价7520万元;同时,潘宇海向今日资本转让真功夫21.25%的股权,对价4.25亿元。

潘宇海在真功夫合计持股比例降至22%。

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签署后,蔡达标分别于2010年9月18日、9月26日、11月4日支付了全部股权转让款项。

当然,买股份需要钱,蔡手里没有多少流动资金,就私下通过东莞赢天,从真功夫账上挪了3600万元,这就相当于拿潘的钱,买潘的股份,这一波骚操作也是没谁了。

但让蔡达标始料未及的是,收到全部转让金后,潘宇海却拒绝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而另一方面,在拿到蔡达标挪用公款的罪证后,潘让妻子窦效嫘以真功夫监事的身份,举报蔡达标涉嫌经济犯罪。

事后诸葛亮一下,如果当初这个框架协议真的顺利进行了,可能又是一种结果:

对蔡达标而言,可以彻底解决股权问题,平息以往的各种纠纷;对资本方来说,有一个不错的获利前景;对潘宇海来说,5亿股权套现可以再创业,余下的22%股权,等真功夫上市后,又可以收割一波韭菜;对蔡潘家族来说,或许也不会彻底撕破脸,同室操戈;

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这是后话了。

2011年3月17日,蔡达标被广州警方带走调查。

在东窗事发的当天,蔡还签署了两份书面文件:其一是任命小妹蔡春红出任公司董事长;其二,提名副总裁、财务总监冼顺祥担任公司总经理。

3月19日,蔡春红和冼顺祥的任命,得到两家风投机构的董事批准,但潘宇海对此任命不予认可。

由此,两个家族又围绕着公司的控制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夺权大战。

据媒体报道,3月18日,潘宇海带着一批人控制了真功夫总部,蔡春红等人在公司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3月21日凌晨,蔡达标女儿蔡慧婷在微博上“求救”,称蔡达标“身临种种危险”,矛头直指舅舅潘宇海,公开呼吁母亲与舅舅收手,不要对父亲赶尽杀绝。

< class="pgc-img">

而潘家人在这场内斗中,出尽百宝,先是当着广州派出所警察的面,直接抢走员工手里的两枚财务公章,然后又堵住公司存放公章的保险柜锁眼,最后干脆把两个放着公章和财务账目的保险柜全部“偷走”。

之后,围绕着公司账户问题,潘宇海和蔡春红又在媒体上对垒互撕。

潘宇海向媒体发了一封题为《私仇公报蔡春红冻结账户,心急如焚潘宇海情绪激动》的公开函件;而蔡春红随即以《关于“私仇公报蔡,春红冻结账户”的回应》,向媒体发文回怼。

与此同时,潘宇海还在公司内部发文,踢走副总裁、财务总监冼顺祥、法务经理涂晓翔等,蔡达标一手扶持的公司高管。

这场内斗持续了近半个月,最终蔡春红被架空,真功夫迎来“潘宇海时代”。

但这场激烈的内斗,也导致真功夫许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不得不停滞,甚至被迫取消,严重影响了股东和合作方对真功夫的发展信心。

于是,大资本方今日资本宣布撤资,新的融资也接连不顺,原本就差临门一脚的IPO,也被迫中止。

2011年4月11日,潘宇海方面在媒体上曝光了一组秘密文件,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众达律所制定的“脱壳计划”,即《蔡总方面优劣势情况分析》、《潘宇海方面优劣势情况分析》、《真功夫系脱壳工作计划》、《真功夫系正式脱壳运作前的工作安排》等5份秘密文件。

< class="pgc-img">

这组文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把蔡达标的罪证彻底曝光。

窦效嫘将蔡达标告上法院,法院随即查封了蔡达标通过中山联动,控股的真功夫3%股份,并冻结其全部公司账户。

2011年4月22日,蔡达标因“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被广州警方逮捕,最终获刑14年。

< class="pgc-img">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早在蔡达标案一审未判决之前,蔡家就曾积极和潘家和解。

当时双方谈定的条件是,真功夫作价20亿,蔡将其股权一半给前妻潘敏峰,另一半卖给风投;潘家向司法部门出具一个谅解书,以帮助蔡达标获得刑罚上的从轻。

由于股权交易存在一个谁先交钱、谁先过户的问题,有个先后顺序,但双方彼此都不信任,最后,和解告吹。

曾经创业路上的“梦幻组合”,如今不共戴天。

时至今日,真功夫的股权斗争还未彻底平息,深陷囹圄的蔡达标也从没停止战斗过。

据最新的“中国裁判文书网”判决来看,潘宇海虽然重新控制了真功夫,但其自封董事长一职,不被法律认可,蔡达标还是受法律保护的真功夫董事长。

< class="pgc-img">

05

有句话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潘宇海大权独揽,蔡达标身陷囹圄,看似胜负已定,实则两败俱伤。

2011年3月蔡达标被捕前,真功夫每个月净利润为800万元。但到5月时,已然跌至可怜的6万元。

2007年,真功夫宣称2010年要达成“千店”目标,并实现上市。

可是,截至目前其连锁店的数量也只有600家,上市更是遥遥无期。

真功夫,因家族内斗,痛失天选之局,如今已经被老乡鸡等一众快餐品牌超越,从一个行业大佬,沦为追赶者。

这背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深思:复杂的情感纠葛,人性、利益和资本游戏,往往都以烂剧收尾。

《中国合伙人》中有句话说,“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话糙,理不糙。

不管是真功夫的狗血内斗功夫,还是主创还在加更中的蓝翔,亦或是公章别裤裆的“庆渝年”,再或是早几年的葵花药业董事长杀妻案,这些家族企业最大的共同点就是: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而滔天的富贵背后,往往满含杀机。

由此,不禁想起《红楼梦》里那句著名台词:“可知这样大族人家,……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原先非卿不娶的甜蜜,共同打拼的事业,如今尽数化为笑谈,留给蔡达标的是牢狱之灾,而给潘敏峰的却是无尽的悔恨: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

当年我们的五金店倒闭的时候,

我们不去投靠我弟弟,

或者我们‘公一份、婆一份’打两份工,

说不定能平静地过小日子。”

她说:“现在想想,我宁愿从未这么有钱过。”

开的秘密

预制菜持续引发全网热议。“预制菜该不该进校园”的讨论尚未平息,“餐馆该不该使用预制菜”的问题又受到关注。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中使用普遍吗?人们对预制菜存在的担忧是否必要?

预制菜在生活中有多常见?

实际上,预制菜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等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可分为四大类:

即食类,比如开袋即食的豆干、午餐肉罐头等;

即热类,比如需要用热水浸泡后或者加热后才能吃的方便面、自热米饭;

即烹类,比如经过简单烹调就能出锅的藤椒牛肉、臭鳜鱼等;

即配类,比如按照分量分装的净菜、净肉、辅料等的小炒菜组合。

也就是说,预制菜不仅指那些装在塑料或锡纸包装里,需要自行水煮加热的半成品菜肴,超市里的速冻水饺、便利店里包装好的沙拉便当,同样也属于预制菜范畴。

预制菜不仅种类多,在餐饮行业中的使用也较为普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进行的一项微调查显示,62.8%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过程中遇到过饭店、餐馆使用预制菜。

连锁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指出,部分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都有一定程度使用预制菜。

为何餐饮行业偏好预制菜?

25日,微博用户名为@渔老板钓鱼的餐馆经营者表示:等你开了餐厅,你就会发现预制菜料理包真香。

该博主认为,是我国对食品经营许可的要求过严,导致餐馆不得不使用预制菜。以我们认为的新鲜好吃的“现包饺子”为例,监管人员会表示,煮速冻水饺可以,现包不行。同理,学校食堂也不被允许现包饺子。

博主还提到,市场监管人员都希望风险前置,自己管理的片区环节越少越好,巴不得大家都是预制菜。

但部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在数百条评论留言中,有网友认为,下馆子就是为了吃新鲜菜,预制菜进餐厅使得去餐厅吃饭的行为失去了意义。

有网友直言:“如此袒护预制菜的描述,是极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餐馆,我永远不会光顾!”

也有网友表示:“如果预制菜真的避免不了的话,希望国家能出台法律强制要求店铺标注使用的是预制菜还是现炒菜,由消费者来选择吃什么。”

图源:微博截图

《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则提出了餐饮行业偏好预制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预制菜能够帮助餐饮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指出,预制菜可帮助实现菜品标准化供应,降低餐厅的人工成本和厨房租房成本,并且缩短出菜时间,提升餐厅经营效率。此外,平台费用高以及配送时长内卷也倒逼外卖商家采购预制菜,第三方机构估计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预制菜可以有效减少B端餐饮店的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帮助餐饮店提升利润率水平,同时有效减少顾客等待时间。

消费者对预制菜怎么看?

普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到底如何?对此,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在接受采访的市民中,大部分并不介意食用预制菜。有受访者表示,只要卫生条件合格就可以。也有受访者对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表示理解,认为当下生活节奏较快,快餐店等餐厅使用预制菜会提高效率,为消费者节省等餐时间。

但也有受访者认为“预制菜就是剩菜”,或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预制菜,但不会给孩子吃,反映出对其品质的疑虑。

另外,对于高档餐厅使用预制菜现象,有受访者表示,既然选择去高档餐厅就餐,目的就在于享受,“用预制菜制作(菜品)的话,享受欲不太能保障”。

无论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市民中,还是在网友相关评论留言中,“菜品是否新鲜”“制作是否卫生”成为人们对预制菜的主要顾虑。

事实上,这也是预制菜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预制菜现在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生产模式、市场模式、监管模式都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相关规定、标准,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统计,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预制菜品类融资金额占餐饮行业融资金额的10%左右。预制菜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大。

日益庞大的预制菜市场应该如何规范化?对此,刘远举称,政府可以在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出台激励和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市场的集中度。同时,监管也要跟上。

作者:高琰瑭

来源: 国是直通车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