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漳州钟法路新开了一家土楼乡土菜主题情怀餐厅——【南楼笑】
这样适合平时吃饭聚餐的餐厅,我和家人就马上去啦~
源:中青在线
因为常听父亲念叨“小岗精神”,讲“小岗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进取的故事”,37岁的潘苗苗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全谷物食品项目”落户在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当然此举不仅在于致敬改革,她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惠及农业发展,将父亲乡土创业的理想旗帜在小岗村的热土上扛下去。
潘苗苗出生在凤阳县潘家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4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到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做了一名基层业务员。
起初,潘苗苗对面粉等产品的品质特性不是很了解,到全国各地跑业务时,没少碰壁,也有不少客户对产品口感提出了质疑。
潘苗苗铆足了劲,跑到很多高校相关实验室学习请教,积累检测分析小麦、面粉内在品质的知识,琢磨怎么提高口感。
经过努力,潘苗苗和同事不仅把产品的口感提升,还赢得国内很多客户认可,产品的价格也提了一大截。
“能将安徽人生产的粮食产品卖到全国,我真的很骄傲。”但她并不满足于只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而是将公司产品向精深加工推进,实现更大价值。
潘苗苗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没让父亲失望。
潘苗苗的父亲潘万国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创业,“我小时候对我爸的印象既深刻也模糊。深刻是因为他每天早出晚归,模糊的是记忆中我和父亲相处的点滴不多,他把大多数时间用来工作,这大概是老一辈创业者忘我的工作状态吧。”潘苗苗说。
潘苗苗回忆,父亲刚创业的时候,承包了一家小型油脂加工作坊,但周围人都说这个作坊的机械不出油。
“不可能呀,怎么会不出油呢?”那段时间,潘万国就一直钻研,整整15天没回家。
研究累了,潘万国就在车间里打个盹。一天中午,灵感来了,他立马拿起工具开始干,半天以后终于把设备调整好,结果出油率非常高。
潘万国对农业创业的执着追求也感染了女儿,潘苗苗一直想着如何延长产业链、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居民对食品安全、膳食结构及营养健康的要求。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主食产品有着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2013年,潘苗苗决定成立“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谷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为目标,开展全谷物杂粮食品的研究。
“当时很多人提醒我,市场有风险,竞争也很残酷,你力量单薄,要慎重考虑。”潘苗苗觉得,自己在农村家庭出生,扎根农村创业也是一种责任。
“爸爸一辈子吃过不少苦,但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潘苗苗创业低谷的时候,潘万国常常这样鼓励她。
2017年,潘苗苗成立安徽谷优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年4月,她在小岗村投资新建“全谷物食品项目”,引进欧洲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与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在育种、基地种植管理、财务管理、品控、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创业后,我每天早晨醒来想的第一件事是当天要完成哪些任务,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潘苗苗几乎不休假,每天都在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她常常夜里坐车出差,把车站当成宾馆休息更是家常便饭。
最终,项目根据小岗当地小麦软硬适中的品质特征,采用欧盟标准的先进工艺,成功研发出七彩谷物杂粮意面、儿童谷蔬面、时尚意大利面等小岗系列面条产品,在90后、00后等青年消费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
“项目总投资2.35亿元,占地100亩,分两期完成,一期投资1亿元。”潘苗苗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全谷物和意大利面条4.5万吨,将带动周边15万亩的黑豆、绿豆、紫薯、玉米等基地种植,预计间接带动5万户农民年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真正惠及小岗及周边农业。
“相对来说,父亲观念比较保守,更倾向于发展粮油初加工。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比较看重通过科技实现产品的附加值。”潘苗苗坚信,虽然她和父亲理念不同,但勇于创业的信念一样,振兴乡村农业的目标一致。
“平时,大家会喊我‘创二代’,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标签,更代表一种责任和担当。父亲一生所从事的都是农业,对农业有着深情和热爱,我在小岗创业,更要学会这种担当。”潘苗苗说。
近年来,潘苗苗带领团队先后取得省级科技成果两个,国家技术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她也先后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目前,潘苗苗在安徽农业大学读博士。在她看来,在创业目标没有实现之前,每天都是“困难”的,但自己每天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学习、思索。
“一定要跨过自己这个‘坎’。从熟悉、舒适的环境中走出来,开拓新领域,赋予‘创二代’这几个字新的内涵。”潘苗苗说。
条是一种制作简单
食用方便,营养丰富
既可作主食又可作快餐的健康食品
我国北方面食常令人称赞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
面条种类和口味也丰富多彩
蕴藏着一种独特的风味
云南的大街小巷里
各类面条随处可见
嗅觉沉浸在面条带来的香气里
舌尖品尝着面条的醇香
肠胃感受着面条最终的温润
让我们一起走进
云南的面条世界
1.昭通永善大兴土碱面
筋道爽滑、色香味俱全,这就是永善县大兴镇人津津乐道的土碱面。因其使用土碱传统手工擀制,不仅是当地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大兴镇最畅销的土特产,是永善县的一张生态名片。
大兴镇境内地势狭长,沿江一带呈缓坡小坝,常年夏热冬燥,降雨稀少,河风习习,晴天常驻,擀制的面条很容易凉晒。该地区的面条作坊加工历史悠久,居住在大兴镇的人喜欢吃面条,面条加工也因此成大兴镇的一个产业。
大兴土碱面条温和而筋道。人们都爱用腊猪脚汤搭配土碱面,将面条在开水中煮后捞至碗中,切几片猪脚肉,拌上姜和葱花,爽口极了,有时师傅们也会根据顾客的要求擀些鸡蛋面条。
土碱面条抓住了许许多多市民的味蕾,现如今,大兴土碱面注册了商标,产品销往曲靖、四川、西昌等地。
2.玉溪通海杨广面条
杨广面条是以通海县杨广镇杨广村出产的面条而得名。杨广面始创于光绪二十年代初,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迄今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加工历史。
杨广面条的特点是面筋柔和、耐煮、不碎、不粘、入口爽滑、口感极佳,并赢得了“金丝银线杨广面”的美誉,成为了云南省的一大品牌。许多人家通过加工“杨广面条”也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3.大理巍山一根面
巍山一根面,又叫扯扯面、长寿面。这种裹着香油的面条,像金字塔似的堆绕在托盘中,摆放在热腾腾的锅边,一边扯一边放入锅里,煮熟之后,捞入碗中,配上鲜美的汤汁和其独有的酱料,细腻滑嫩,口齿生香。
在巍山,许多人家亲朋相聚、合家团圆时,总喜欢“扯面汤”。人门一字排开或站成一圈,将面越扯越细。离灶头最近的人将面条粗细弄匀后下锅。面熟捞出浇上汤料,一家人从头扯着吃,说说笑笑乐融融。就这样一根面将全家人的心连接在一起,热闹的气氛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就化作了一根面的浓浓香味。
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个人吃的还是一根……
4.昆明东川面条
东川面条是云南著名的特产,被誉为“东川三宝”之一,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其特点是筋骨好、面汤清亮、久煮不烂。东川面条之所以能够拥有过人的品质,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制作用水,二是制作工艺。
制作东川面条所用的水来自于境内的牯牛寨山,牯牛山上终年有山泉水的流出。牯牛的山泉水中富含铜、锶、铁、钙、锌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其水质纯净、清彻透明,为面条加工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再配上东川当地精制的小麦粉,这才造就了不浑汤、不断条、爽滑细腻的东川面条。
用东川面做出来的云南名小吃“滇味卤面”,无论在颜色和口味上,都和其他卤面有较大区别,使之成为一道别有风味的云南小吃。
5.曲靖会泽迤车挂面
迤车挂面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的特产。迤车镇所产挂面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仍是人们探亲访友、逢年过节的馈赠佳品。
迤车挂面多是人工扯拉而成。和面、加盐、发酵都极讲究,且视天气阴晴相应变化,扯出的面条细如棉线,金黄油亮,一根在手,颠闪不断,点火烧之,呼呼而终,煮在锅中,长时不浓,食余回锅,互不粘连,嚼于口中,筋骨毕现,一碗在桌,清香盈室。
6.昭通荞面汤
昭通的荞面汤分为苦荞面汤和甜荞面汤。制作方法也分两种:一种用手掌搓制,另一种借助工具压制。吃荞面汤很简朴,突出本味。在昭通,搓制荞面条的高手做的又好又快,他们加水将荞面揉得软硬适度,再用手搓制,一次可搓出两股或三股,凑足数量,立即放入沸腾的铁锅里煮制,翻滚几分钟即可捞进大碗。再将事先配制好的酸菜肉汤和佐料舀入大碗,热气腾腾荞面汤便制作完成了。
如今,在乡街上,还能看见一些以卖手搓面汤谋生的人。他们坐在街边,双手飞快地搓揉,面团像陀螺一样在手中旋转,一根或两根细长的面条像水流般倾泻而下,均匀地围在盘碟上。客人来时,他们就把面汤下锅,然后配上汤料,递到客人手中。食客稀里哗啦地吃开了,一阵浓香酸辣,掠过鼻息,跃上舌尖、穿过喉咙,吃得人寒意渐消,满脸是汗。
丰盛而带着乡土之气的美味曾在旧日时光里穿梭蔓延,引渡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味道更迭,或浓或淡,饮食人生依旧一场又一场,浩荡而平凡。
对吃货来说
上好的食材只是一顿美味的第一步
如何将同样的食材吃出不同的新意
更是云南面食的关键所在
下面这几种面的吃法
你都尝过吗?
1.滇味卤面
会吃的昆明人心知肚明,要是想吃到好的昆明面,那还是得去吃老昆明的卤面。所以昆明有名的面馆,多是卤面馆。出门走南闯北的昆明人,一落地,想的就是一口滇味卤面,以平心头的乡愁。
爱吃卤面的人都知道,一碗卤面最重要的是裹着最后酱汁和作料的一口,汇聚了整碗的精华,一口把碗底吃干净。
2.红烧牛肉面
面条在滚烫的沸水中煮好后,一跟头翻起来扑进准备好的汤碗中。加少许蒜汁、盐等进行调味后,舀上一勺滚烫的高汤,让蒜水等多种调味与面条融合。最后淋上汤汁放入红烧牛肉浇头,一粒粒饱满的牛肉铺在碗中,红烧牛肉面的雏形已呈现。再佐以云南口味中不可或缺的新鲜薄荷和细碎韭菜。一碗红烧牛肉面就完成了。
一碗简单的面条,搭配浓香酥烂的红烧牛肉浇头,入口舒服,不论清晨还是傍晚,手捧一碗红烧牛肉面,暖心更暖胃。
3.鸡丝凉面
鸡丝凉面麻辣酸甜,香辣开胃,回味无穷。相较于面条的其他做法来说鸡丝凉面没有那么油腻,在夏日广受欢迎。低脂高蛋白的鸡胸肉,加上时蔬,再淋上那秘制的调味酱,拌一拌,香味都已经透出来,就一碗面,让看的人也忍不住流口水。
4.小锅面条
在云南,“小锅”常用于煮制米线,从小锅米线延展开,小锅面条由此而生。
滇味小锅面条少不了肉末、酸菜、韭菜,肉沫增香,酸菜提味,而韭菜增添了清新回甜的风味。相比小锅米线的清新,小锅面条的风味要更加浓郁,香辣十足,加之挂面独有的面香与劲道,风味及口感都有与小锅米线不同的体验。
小锅面条的做法也简单易学,将高汤在小锅内煮涨后,分别加入老抽,水腌菜,鲜肉沫,味精鸡精、胡椒,盐,等汤再次煮涨后加入面条,之后再加入杂酱肉少许,接着依照口味喜好加入豆尖、韭菜,等米线完全煮涨后起锅,再加入油辣椒,一锅好吃的滇味小锅面条就完成了。
5.滇味炒面
滇味炒面酥脆与柔软两者兼有,咸鲜与辣甜并重,面条香鲜而带韧性,调配料口味丰富多变而不显多赘,韭菜、豌豆尖的清香加上胡椒粉的辛香谐和并存,特别是云南独有的调料一甜酱油余味悠长,使人难以忘怀。
滇味炒面主要原料有火腿丝、肉丝、韭菜等,这道菜口味干爽,咸辣酸甜香五味俱佳,老少皆宜。制作滇味炒面,需将火腿、猪肉切丝,韭菜洗净切段,豆芽菜和豌豆尖摘洗干净;将鸡蛋面放入锅中煮至五成熟时捞出沥干水;在锅内放猪油,油至五成热时,逐步放入面条炸一下,使其表面失去水份捞出沥油;锅内留余油,油热放入肉丝、火腿丝煸炒,倒入韭菜段,豌豆尖、豆芽菜、炸过的面条炒匀浇入甜面酱、酱油、醋、盐、拌炒均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