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十八弯
弯弯到江湾
江湾镇有哪些受大家欢迎的
家门口“食堂”?
和小虹一起去看看吧~
哥哥的深夜食堂(平溪商业广场店)
地址:万安路333号平溪商业广场一层
< class="pgc-img">>平溪商业广场已有多家店铺开业啦!这家“哥哥的深夜食堂”是商场里最受期待的餐厅之一。如果你想扮演一位“孤独美食家”,在深夜来一顿暖胃的夜宵,那这家店是个好选择。日式料理、日式风格装修,所有座位都是围绕厨房的吧台位,能看到厨师“哥哥”们备餐过程。名副其实,这家店的所有员工都是热情的“哥哥”哦。菜品方面,鹅肝寿司是必点菜,鹅肝细腻滑嫩,在口中化开,非常有满足感;烤物、炸物也都“水准在线”,烤牛舌恰到好吃,又香又嫩;炸鸡块外脆里嫩,肉质紧实,沾上酱汁,酸酸爆汁~
鹅肝寿司
烤牛舌
老上海双档粉丝汤
地址:万安路453号
< class="pgc-img">>如果你有“选择困难症”,来这家店准能“治好”!因为这家店只供应一种品类——18元一碗的双档粉丝汤~唯一需要你选择的,就是选粗一点的山芋粉丝,还是细一点的绿豆粉丝。店面很小,只摆得下四张桌子,中午常常要和其他食客拼桌。老板娘一人同时操作四个小锅,从点完单到拿到汤大概只要三五分钟。可以向老板娘提“定制”要求哦,少加一点味精鸡精等等,都能满足。味道嘛,那就是一个字,鲜!小虹尤其喜欢他家的百叶包,特别鲜美,和连锁小吃店的味道不太相同。老板和老板娘非常热情,招呼着新老客人。浓浓的人情味和手工制作的匠心,这就是社区“苍蝇馆子”的生存之道吧。
老丰义(新市北路店)
地址:新市北路1329号
< class="pgc-img">>炸猪排+辣酱油,完美搭档
苏州汤包
在小虹的印象里,这家店已经开了8年以上了,小虹还在上学时就曾光顾过~对一些年纪偏大、住在周边的食客来说,这里相当于他们的“食堂”。要成为中老年人的食堂,物美价廉那是少不了的,此外,还得符合上海人的口味。这里的菜品种类非常丰富,点心、汤面、馄饨、现炒浇头面、盖浇饭、砂锅、烩面,能满足你经常换个花样的想法。价格也不高,多数在10-20元区间,人均20元左右就能吃饱,难怪中午饭点时分一座难求呢!
东来面馆
地址:三门路1173号-2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据很多网友介绍,东来面馆是一家老店,原本开在海门路,东海电影院的对面,如今搬到了彩虹湾社区。坐在收银台的老板娘非常热情,看到小虹“选择困难”,便推荐起了店里的特色:炸酱面、特色牛肉汤、排骨年糕……小虹点了一碗炸酱面加一块素鸡。面条是偏硬质的,味道让人想起小时候。一碗面分量挺大,对胃口小的朋友来说绰绰有余。店里的顾客以回头客、老年人为主,做熟人生意。
除此之外
如果你来到了江湾
“网红炸鸡”王二甩老木子鸡
(新市北路1513号)
亲民实惠的江湾镇街道社区食堂
(新市北路1424号、虹湾路59号)
也都值得尝试哦~
你有想推荐的家门口“食堂”吗?
可以留言告诉小虹!
< class="pgc-img">>记者:葛敏敏
图片:葛敏敏,大众点评网友
来源:上海虹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套房子的原始户型头重脚轻,宽敞的卧室与狭小的客厅、厨房及唯一的卫生间形成鲜明对比。
< class="pgc-img">>业主的梦想是:营造出宁静的日式治愈氛围,尤其是渴望实现四分离的卫生间设计,更奢望能拥有一方专属的衣帽间。
< class="pgc-img">>这样“过分”的要求能实现吗?一起来看看这套房子的装修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class="pgc-img">>.01 玄关
巧妙利用不可移除的管道区域,嵌入了一体化玄关柜,兼顾鞋类与日常小物的储存需求。
< class="pgc-img">>冰箱旁精心设计了一席窄形换鞋凳,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舒适地坐下来换鞋。
< class="pgc-img">>管道外墙的狭小空间也被匠心独运地配置了一面瘦身穿衣镜,使得家人在出门前能从容整理仪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 class="pgc-img">>.02 厨房
在重新规划的厨房中,精心设计了兼顾储物与工作台面的平衡。扩展后的厨房,以6米长的操作台和上下柜体,充分满足了小家庭的需求。
< class="pgc-img">>厨房采用了双一字型橱柜,而非传统的U型设计。这样,灶台与水槽形成一个工作区域,而小家电柜则构成另一个,既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又释放了宝贵的转角空间,为女主人在烹饪时提供了一个窗边的惬意角落,让每一次下厨都成为享受。
< class="pgc-img">>在材质挑选上,灶具和水槽附近的柜体采用易于清洁的珐琅材质,与日式设备相得益彰,统一的珐琅墙面更确保了清洁无死角。
三眼灶与水槽间预留的宽裕空间,提供了额外的操作台。冰箱则巧妙地置于动线起点,遵循取-洗-煮的流畅布局。常用橱柜以抽屉为主,确保高效使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窄柜选择了性价比高的板材,配以玻璃和木质台面,色调与整体和谐,玻璃材质巧妙地减少了上柜的视觉重量。
热水器区域采用门帘式设计,既便于操作,又利于散热,一举多得。
< class="pgc-img">>.03 餐厅
在重构的住宅布局中,客厅与餐厅巧妙地合二为一,电视墙被创新地改造为集展示、储物及小家电操作台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巧妙地满足了业主对一体化客餐厅的需求。
< class="pgc-img">>灵活的移动中岛与可伸缩餐桌相得益彰,不仅提供了额外的操作空间,更确保了流畅的动线,使得空间感在日常与聚会间自如切换。
< class="pgc-img">>作为边套住宅,本案有幸拥有一扇额外的窗户。我们精心将岛台安置于此,让业主在西厨操作时也能尽享窗外的自然风光,为日常生活增添一份宁静的惬意。
< class="pgc-img">>餐桌伸缩功能使得无论是三口之家的日常用餐,还是亲朋好友的聚餐,都能轻松应对,不局促,不拥挤。而岛台和餐边柜内置的轨道插座,则预示着这片区域可根据需要瞬间转变为咖啡角或是烘焙工作站,功能性和灵活性在此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04 客厅
宽大的沙发安置在窗户最开阔的地方,使其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无论是观影、欣赏窗外生机盎然的景色,还是与餐厅里的亲朋交谈,这个角落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舒适体验。
< class="pgc-img">>考虑到层高限制,放弃了中央空调,转而挑选了一款色调与壁挂空调相近的亚克力罩,巧妙隐藏了管线,使空调与空间融为一体,保持了客厅墙面的整洁美观。
< class="pgc-img">>面对不大的客餐厅空间,以樱桃木色为主调,统一了家具、地板、沙发及窗套的颜色,再配以质感丰富的素色墙纸和百叶帘,巧妙平衡了木色与白色的比例。柔和的灯光设计和适量的绿植点缀,成功塑造了一个雅致而宁静的日式风格空间。
< class="pgc-img">>.05 卫浴
通过巧妙调整主卧房门的位置,释放出宝贵的空间,用于设立台盆柜,从而实现干湿分离,让日常洗漱更为便捷。
< class="pgc-img">>台盆柜所在的长廊式区域,选择了性价比极高的800系列日式台盆柜,既满足了主要功能,又利用同色调的PP收纳抽屉柜和壁挂系统,打造出整洁的储物空间。
< class="pgc-img">>湿区将马桶间独立设置在窗边,选用防水墙纸增添雅致,同时利用壁挂架、扶手和托板,提升实用性。
< class="pgc-img">>淋浴房采用防水树脂铝合金折叠门,兼顾空间防水和开启便利。内部兼顾泡澡与淋浴,满足多样需求,地面铺设的日式地材既美观防滑,又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class="pgc-img">>洗衣机和干衣机叠放,方便衣物即时清洗,间隙型小推车和顶部的隔板、PP收纳筐则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实现洗衣区域的高效收纳。
考虑到换衣需求,在通道墙面上增设了外挂移门,确保隐私的同时保持整体美观。
< class="pgc-img">>这个四分离卫生间,集如厕、泡澡、淋浴、洗衣、换衣、洗漱和收纳七大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 class="pgc-img">>.06 卧室
主卧室的设计秉持极简理念,将原阳台的墙垛与通道融合,打造出一款宽敞的日式衣柜,兼顾实用与美学。
< class="pgc-img">>折叠门的创新设计不仅最大化地挖掘了墙面空间,更巧妙地淡化了阳台墙体的界限,使视觉效果更为开阔流畅。
< class="pgc-img">>原阳台区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旁的墙体被嵌入了精致的手洗盆和壁挂式储物架,功能与美感并存。
< class="pgc-img">>由于洗衣机和干衣机已移至四分离区,这片广阔的空间得以变身舒适的休闲角落,安放了休闲椅和鸟笼,消除了噪音干扰,为小鸟营造了宁静的栖息环境。
阳台的梁体被巧妙利用,构建了嵌入式的晾衣架,针对不宜烘干的物品提供了晾晒之地。当不使用时,它隐藏于吊顶之中,保持空间的整洁与雅致。
< class="pgc-img">>.07 儿童房
儿童房靠窗的一隅,一张宽敞书桌沐浴着充足光线,兼顾学习与玩耍的需求。对面,定制的置物架专为孩子量身定做,无论是厚重的图书还是心爱的玩具,都能有序安放。
< class="pgc-img">>置物架旁,钢琴的优雅身姿悠然立足,大尺寸也丝毫不显局促,赋予空间灵动的艺术气息。
< class="pgc-img">>与主卧一样儿童房也配备了整墙的折叠门衣柜,无论是衣物还是玩具,海量的垂直收纳空间都让整理变得轻而易举,让孩子从小学会有序生活。
< class="pgc-img">>.08 衣帽间
在重新规划的居室中巧妙地打造了一个L型的多功能衣帽间,其储物容量相当于双倍大衣柜,巧妙解决了房间面积差异带来的收纳不均问题。
< class="pgc-img">>这个衣帽间位于共享区域,使得两代人在取物时无需踏入彼此的私人空间,确保了彼此的隐私,深得大人小孩的喜爱。
< class="pgc-img">>这个灵活的衣帽间既可以井然有序,也能包容杂乱,一关门,一切纷扰瞬间消失,带来无拘无束的舒适感。
读
下饭菜,主打一个下饭,以及地方特色。今天盘点一下,上海人的十大下饭菜。
红烧肉
红烧肉,可谓下饭菜的顶级IP。
无论什么人,都抵挡不住米饭与红烧肉的完美组合。
而很多上海人,都欢喜肉卤捣饭。
特别是马子大的人,10个里面,9个都在淋肉卤。
而吃红烧肉,必要配一叠青菜的。
一块红烧肉,再吃些米饭,然后吃口青菜盪盪嘴巴。
哎哟,这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 class="pgc-img">>狮子头
红烧肉虽好好吃,但有个问题,就是肥肉不太好。
扔掉吧蛮浪费的,吃掉吧又不健康。
这时候,狮子头的优势就出来了。
对于牙口不好,或者喜欢吃精肉的人,狮子头是最佳选择。
老早学堂里的狮子头,一大半都是面粉,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吃。
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跑出去吃盒饭,点红烧肉的少,点狮子头的居多。
和红烧肉一样,吃狮子头要配青菜的。
淋上肉卤的青菜,味道真是赞!
< class="pgc-img">>响油鳝丝
江南地区,有吃鳝鱼的传统。
特别是鳝丝,味道鲜美,又能补充营养,是老少皆宜的一道菜。
小朋友们,最欢喜鳝丝了。
不肯好好吃饭的小朋友,面对刚出锅的鳝丝,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的。
< class="pgc-img">>糖醋排骨
欢喜吃肉的人,有一道菜绕不过去,那就是糖醋排骨。
俗话说,好肉长在排骨上,所以肉食爱好者,不会放过排骨。
糖醋排骨,酸酸甜甜的,既可以当冷盘,又能做热菜。
一口排骨下去,可以下很多饭。
可能饭吃光了,排骨还有不少。
这时候,笃悠悠的,把剩下排骨全部扫光,肚皮吃的饱透饱透。
< class="pgc-img">>八宝辣酱
上海的辣酱,下面也可以,下饭更加好!
一小口酱,就可以吃交关白米饭了,可谓性价比最高的下饭菜。
相比于饭店里的辣酱,家庭版的简单多了。
一点肉丁、一点洋山芋、一点笋丁、一点花生米,可以烧出价廉物美的辣酱。
不高兴烧了,就弄点辣酱,可以下一碗饭了。
< class="pgc-img">>茄汁排条
欢喜酸酸甜甜的,但又不想吐骨头,有办法伐?
有!那就是糖醋排骨的升级版,茄汁排条!
味道上,茄汁排条更为浓烈,也更国际化。吸引很多年轻人,和小朋友们的味蕾。
而排条比排骨更为敦实,实打实的都是肉。
一份排条吃下去,到傍晚肚皮都不会饿。
而美味的排条肉卤,用来拌饭吃,真是没闲话说了!
< class="pgc-img">>咖喱鸡
除了茄汁,咖喱可能算最流行的舶来品调料了。
当美味的咖喱遇上鲜嫩的鸡肉,那就是传说中的咖喱鸡!
一份优质的咖喱鸡,首先鸡肉要鲜嫩多汁,不能太老,当然也不能太烂。
其次,咖喱的运用也要恰当好处,既要有浓烈的咖喱味道,也不能太浓太淡。
最后,配菜也要做好辅助。新鲜的土豆,是咖喱鸡里不可获取的角色。
以上元素全部获取后,一份美味的咖喱鸡呈现在眼前。
还愣着干什么?添饭呀!
< class="pgc-img">>番茄炒蛋
吃了这么多荤菜,有没有素菜来盪盪嘴巴?
当然有了!
有一道素菜,比荤菜还下饭,那就是番茄炒蛋!
自从明朝时候,番茄跟随土豆传入中国,自此我们的餐桌上,就再也离不开这两样食物了。
番茄炒蛋,味道非常的独特。
既有酸甜元素,又有鸡蛋独特口感。
两者结合后,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口味。
特别适合那些减肥,又想下一大碗饭的食客。
< class="pgc-img">>蚝油牛肉
以前流行过一阵铁板牛肉。
据说最早铁板美食是西班牙人去美洲时候发明的。
而上海铁板,则是80年代后,从欧美、日本陆续传过来的。
和日式铁板烧不同,铁板牛肉物美价廉,营养非常好。
刚出炉的牛肉滋滋作响,再来一碗米饭,吃的真让人心满意足。
< class="pgc-img">>梅干菜烧肉
江南地区,除了红烧肉,最受欢迎的肉类,可能就是梅干菜烧肉了。
注意,扣肉和烧肉不同,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一个是走油肉,一个是家庭版的烧肉。
吃梅干菜烧肉,肉是配菜、是配角,梅干菜才是主角。
肉可以意思意思,甚至不吃,但梅干菜一定要吃。
优质梅干菜,主要来自绍兴。
前阵子,我还专门开车,前往绍兴寻觅梅干菜。
不论是仓桥直街,还是鲁迅故里。
不论是古镇老街,还是普通菜场。
梅干菜、黄酒,总是摆在显眼位置。
一般来说,买中档位的就可以了。
太贵的,性价比低。
太便宜的,味道不太好。
如果实在懒得兜,那就直接去饭店,品尝一下干菜扣肉。
觉得好吃,问老板买一点。一般来说,他们都有零售的。
< class="pgc-img">>说了那么多,中午饭还没着落,准备出去轧轧苗条,看有什么下饭菜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