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说明: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综合体内的迎宾机器人。图片由碧桂园提供
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全智能、无接触、更高效等应用价值,让更多人看到服务机器人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可能。尤其是餐饮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上升,机器人餐厅、无人餐厅、智慧餐厅逐渐成为热词。
机器人餐厅科技感爆棚
在广州,你可以吃到任何你想吃的菜系,然而机器人做的菜,你吃过吗?6月22日,碧桂园旗下千玺餐饮机器人集团(下称“千玺集团”)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综合体在广东顺德正式开业,面积约2000平方米,涵盖中餐、火锅、快餐三大业态,集中呈现最新技术、产品、系统、业态。爆棚的科技感,让这家餐饮综合体成为极具科技含量的全新餐饮场所。
在FOODOM机器人餐厅,炒锅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粉面机器人等20余种机器人设备集中“上岗”。客人扫码点单,机器人机械臂迅速启动开始炒菜,AGV(移动机器人)送菜小车在头顶云轨上平稳穿行,很快菜品就会放在盘子里从“天”而降,抵达客人的桌位。
业内人士认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不仅在实际操作上隔绝了厨师、服务员接触传播与配送飞沫传播两类传播方式。餐厅使用机器人,还可以帮助餐饮行业缓解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全面升级更高效智能
千玺集团日前正式发布机器人餐饮发展战略,提出要通过科技手段,以机器人为切入点,提供先进的餐饮业服务升级解决方案。这是餐饮行业的应用需求,也是制造业迈向“智造”的要求。
知名机器人专家刘洪海表示,市场上已有的智慧餐厅、机器人餐厅,基本是在部分环节实现机器人技术。“碧桂园这次推出的机器人中餐厅系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据我了解,应该是目前全球先进完整的系统化机器人餐厅。”
据悉,千玺集团未来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供应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医院、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区域,覆盖汉堡、煲仔饭、小龙虾、粉面、甜品等多品类供应,24小时无人接触、不间断供应;二是线下开设FOODOM机器人餐厅,以中餐、快餐、火锅为三大主营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富有科技感的就餐体验;三是提供传统餐饮空间智慧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后疫情时代”无人化送餐、机器人烹饪、标准化制作等需求。碧桂园通过机器人餐厅、单机设备,打造与之对应的核心供应链和集成智慧化运营体系,实现供应、生产、运营的产业链闭环,全力开拓智慧餐饮市场。
“新餐饮”理念逐渐普及
智研咨询早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智慧餐饮的理念开始普及。
当前,通过技术提升劳动效率,改变低质量、低附加价值的劳动结构成为餐饮行业转型的关键。机器人正是助力餐饮业实现智能化升级的科技成果。“后疫情时代”,机器人餐厅在多个环节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这种用餐方式符合目前的形势需求,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疫情后,餐饮业的科技理念将会提升,科技对餐饮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在移动互联深入应用的情况下,经营过程中采用智能化减少人工成本,依靠标准化降低风险的模式会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加快领军企业的发展速度。智能炒菜机、机器人送餐、全自助无人服务餐厅等智能化经营方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餐饮服务中。目前已有知名餐饮企业、互联网巨头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餐饮业场景。
专家认为,“互联网+”助推各类餐饮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让服务员回归服务,把炒菜、传菜这类重复、机械的工作完全交给机器人,这是智慧餐饮的高效策略。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期,通信世界全媒体组织了“数实融合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案例征集,遴选出一些优秀案例,以期助力数实融合之花开遍神州大地,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数字力量。
本期精选以下三大案例:
? 能力中台赋能,打造智慧农场高效种植模式
? 5G+AI智慧餐厅引领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
? “5G+AR”新一代巡检赋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能力中台赋能,打造智慧农场高效种植模式
宁波象山有“中国柑橘之乡”的美誉,这里生产的“红美人”柑橘汁水甘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与往年不同,今年消费者购买的一箱箱“红美人”里,都有一张二维码防伪卡。“生产农场:大旸农场;甜度:13.2;产地:象山;质检报告……”只要开箱扫一扫,就可以查看购买的“红美人”原产地是哪里,还能看到产地环境、溯源信息、渠道流通过程等内容,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走进浙江省象山县晓塘乡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就能看到一块大屏幕正在监测着“红美人”的各项生长数据,通过大屏幕,可以清晰地查看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在屏幕下方,一位管理者正认真地观察着这些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变化,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调整着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使“红美人”能够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为农场插上数字化“翅膀”
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数智化转型的背后,是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以下简称“宁波移动”)与象山县农业农村局、象山柑橘产业联盟一同,以大旸农场等“红美人”柑橘种植农场为示范基地打造的基于“中国移动能力中台+5G+物联网”技术的“红美人”柑橘智慧农场方案。中国移动能力中台AaaS(能力即服务)与5G、算力网络共同构成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成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中台采用“中央厨房式”开放模式,持续推动优质能力的高质量开发,并促进中台能力的“高价值”转化,从而推动其在农业生产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宁波移动在农场里安装了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设备,通过能力中台元数据采集稽核能力,记录并上传种植环境数据,确认温度、光照、土壤PH值等是否符合种植要求,全程追踪农作物的成长轨迹。同时,还安装了5G高清摄像头,可实时查看基地内“红美人”的生长情况,检查种植基地各类设备是否正常使用。通过调取能力中台的“人工流程应用快速开发能力”和“‘速搭’零代码开发能力”,高效搭建服务页面。其中数据展示页面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大屏或移动端实时查看果品成长情况,以便对种植环境进行调整。多端溯源页面让消费者可以扫码查看所购柑橘的原产地、环境、流转过程等信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能力中台为美丽乡村注入新活力
农场主郑富尧介绍说:“使用了数字化种植管理系统之后,我们的工作效率真的有了很大提升。以前要经常到基地大棚查看生长情况,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各项数据。如果出现异常信息,我们也能及时做出反应,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浙江移动来说,智慧农场解决方案是对现有中台能力进行运用的好机会。浙江移动员工石博文表示:“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了‘5G+物联网’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智慧农场方案的网络基本要求,同时通过中台能力完成了软件功能的快速搭建,是一次成功的智慧农场落地实践。另外,智慧农场解决方案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让我们感受到移动物联网技术和中台能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种植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也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浙江移动智慧农场解决方案提供的产销全周期数字化服务,助力农场实现销售业务能力提升33%,农场人员工作效率提升3倍,并每年节约人力成本百万元。浙江移动将继续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深化中台能力建设,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为美丽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5G+AI智慧餐厅引领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
在整体环境向好的趋势下,餐饮行业出现了一些新业态,也带来一些新的需求。
一是在快速扩张或调整店面方面。传统固网跟不上,新店开通耗时长,断网营收损失大,快闪/露营等新场景搭建难、受限多,急需媲美固网的移动网络支撑。
二是在服务及品控提升方面。招聘难,服务人员不足,造成用餐高峰服务响应慢、出餐慢等运营短板;快速扩张下,全国门店分散,对餐品品控缺少管理工具,人为监管漏洞多、效率低,需要“AI+AR”等新技术赋能。
三是在总部对连锁门店的管理方面。“门店网络+PC”模式运维重,总部IT到店模式运维效率低,门店设备多、节点多、修障难、拓展性不强,亟需高效、极简的运维模式。
以上3点挑战是行业共性。而5G建网灵活、免开挖、免布线、部署快的特性有效解决了现有门店的问题,同时5G具有大带宽、强安全的优势,能很好地承载“AI+AR”等新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5G的轻资产、可配置、可管控的平台能力让运维更便捷高效。
中国电信打造首个“5G+AI”连锁智慧餐厅
gaga于2010年创立于深圳,是一家以轻餐与茶饮为特色的全时段社交休闲餐饮头部连锁品牌。目前全国覆盖100家门店,旨在为中国人提供优质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诠释用美食与聚会赞美生活的愿景。
中国电信结合5G“端管云用服”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借助5G云网和新型智能终端,与“gaga鲜语”不断探索尝试,打造了首个“5G+AI”连锁智慧餐厅。
在模式创新方面,中国电信创新性地打造“5G+SD-WAN”商业专网,成为了“gaga鲜语”快速开店标配!一是在门店搭建“5G+SD-WAN”的智能融合网络,门店通过1台CPE就能实现固/移网自动切换,保障门店业务不间断地安全运营。二是户外门店通过5G网络切片,实现5G点餐终端安全接入收银内网。三是以云边协同的全域自运营管理平台,支撑全网设施远程随选管理。
在品控管理方面,中国电信5G+AI帮助“gaga鲜语”规范了后厨的衣着卫生、上餐服务员的口罩检测、出餐摆盘标准的检测等。5G+AR应用到厨艺培训,从原来全国现场培训需2周,缩短成2小时远程实操指导,给品控管理赋能!
目前,“gaga鲜语”整体营收同比增长8%,客单环比增长10%,平均单店人工成本和运维成本下降3%,单店营收增长10%,服务满意提升至4.8星。而平均单个门店的5G升级费用每月不足千元。
“5G+AI”智慧餐厅模式正向全国覆盖
“5G+AI”智慧餐厅模式,为全国餐饮行业树立了标杆!目前,全国连锁餐饮门店已超200万家,虽然餐饮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未来市场规模可达2300亿元。如今,中国电信的“5G+AI”智慧餐厅模式已在深圳“gaga鲜语”门店落地,正向全国覆盖。下一步,中国电信联合生态伙伴,从深圳9万家餐企开始,将“5G+AI”智慧餐厅推广至全国连锁企业,预计将带动5G及云计算等技术应用480亿元的产值,拉动8000万5G终端的应用。“5G+AI”智慧餐厅实现了5G在餐饮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餐饮行业生态转型,让“人情”与“科技”有效融合!
餐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中国电信支持下的“gaga鲜语”一直都在稳步发展,探索前行。对于数字化能力的构建,“gaga鲜语”需要的是具备成熟标准化能力的、可快速复制交付落地的、小成本高收益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也是很多连锁餐饮企业的共性需求。一方面,中国电信与“gaga鲜语”不断通过5G新技术适配出全新的场景应用方案,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不断研究用户、服务用户、留住用户,提升自身管理效益和用户服务体验。
在5G的助力下,中国电信率先走出了一条可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实现了餐饮企业极简连锁门店、极致服务与品质、高效轻运营。
“5G+AR”新一代巡检赋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5G+AR’新一代巡检应用通过‘采+传’的新模式,有效消除巡检盲点,实现人员动态管理和远程指导。”茂名石化化工分部苯乙烯车间工艺主任张大鹏说。在车间里,巡检人员通过防爆手机、AR眼镜和巡检APP就能快速、安全地完成特护巡检任务。
目前,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移动”)“5G+AR”新一代巡检应用已在茂名石化炼油分部煤制氢、化工分部2#苯乙烯2个试点车间部署落地,共设置了63项常规巡检、13项特护巡检任务。巡检人员利用5G防爆终端已累计执行超过1万次巡检任务。
茂名石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设备域一体化应用(一期)建设项目在茂名石化上线。该项目由国资委牵头,茂名石化作为试点单位,采用央企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推进机制,汇集茂名石化和中国移动等企业技术力量联合攻关,解决设备运营融合应用、大型设备配件跟踪管理协同应用等石化行业设备管理难点。“5G+AR”新一代巡检是该项目的创新应用之一。
在巡检现场,记者看到操作员拿着一部防爆手机在巡检APP上查看设备实时状态和数据。操作员于学聪说:“现在一部防爆手机就能操作巡检记录,巡检人员的位置也能实时定位显示,实现了巡检过程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大大提升了设备运行维护效率与厂区安全监控预警能力。”
“在经历了第一代‘挂牌式’、第二代‘点检经验式’之后,茂名石化巡检正向着由数据要素分析驱动的第三代‘动态巡检模式’迈进。”据茂名石化信息中心林珏介绍,在广东移动5G防爆专网支持下,“5G+AR”新一代巡检应用通过“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以5G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人员定位、大数据、AR等新技术为辅,构建了能够基于报警数据进行劣势化趋势分析、内外操数据自动比对的新一代巡检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高精度定位功能,“5G+AR”新一代巡检应用能结合生产设备劣势化趋势预警,主动推荐巡检区域,摒弃了以往巡检路线不能灵活调整的“一定终生”旧模式,消除了巡检盲点。
据了解,早在2021年,广东移动在茂名石化厂区建设了全国首张5G防爆专网,5G信号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在覆盖规模、覆盖率、防爆等级上均在全国石化行业居于首位。在此基础上,广东移动联合茂名石化创新打造“5G+AR”新一代巡检应用,助力打破石化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使车间的巡检过程更智能、更灵活、更安全。
“我们围绕石化行业生产的典型场景及设备运营管理需求,针对石化行业巡检管理、巡检数据分析等痛点,推动5G信息化技术与实际生产环节融合,打造石化行业云、边、端应用示范样板。”广东移动茂名分公司项目组林子良介绍道。
广东移动将5G发展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5G+AR”新一代巡检是广东移动着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智化转型的缩影。该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和国资委“国企数字场景创新案例”。今后,广东移动将进一步探索5G应用与石化行业的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供给能力,助力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END
责编/版式:王鹤迦
审核:舒文琼
监制:刘启诚
饶县李鹊镇黄东村,通过开办“一元餐厅”解决了村里70周岁以上老人的午餐问题,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志愿服务、文化娱乐、理论宣讲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了孝老爱亲的村风民风。此后,鲍家村、西张庄村、黄西村等也学习开办。2020年,李鹊镇探索出制度完善、可复制推广的机制,开始在全县乃至全市宣传推广。目前,广饶县已建成“一元餐厅”50余家,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一元餐厅”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广饶县李鹊镇黄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一出去就是一天,村里很多老年人吃饭往往是将就应付,有的炒一次菜吃三顿,有的馒头就着咸菜,也算一顿,饥一顿饱一顿不说,更谈不上营养。怎样保证老人吃好午餐?这成为黄东村民的现实需求。2017年重阳节那天,黄东村“一元餐厅”正式开张。
党建引领,志愿助力。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餐厅场所设在村委会院内。村里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近8万元补贴“一元餐厅”,解决经费问题,同时,积极组织本村党员、妇女加入黄东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义务帮厨,志愿服务队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16人,她们忙完家里田里后,有时间就到“一元餐厅”去帮厨,陪老人聊天,跟他们一起跳广场舞,点滴小事让孝德文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
5天服务,1元定餐。“一元餐厅”提供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午餐,目的是周六周日可以让子女尽尽孝心。“1元”是指村里70周岁以上老人每餐自己掏1元钱,目的是统计人数,早上交了钱就确定了用餐人数,避免人来多了不够吃,人来少了又浪费。同时规定必须在“一元餐厅”内就餐,不能将饭菜领回,目的是避免时间长了变质,造成安全隐患。
午餐暖身,文化餐暖心。“一元餐厅”每周制定菜谱,包括炖排骨、炖丸子、蒸包、包水饺、炒菜等,每天一个菜,一周不重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咸不淡,软硬适中,确保老人吃得舒心、开心。每天上午10点左右,老人陆续来到餐厅附近,有的读书看报、打牌下棋,有的在文化广场健身娱乐,敲锣打鼓扭秧歌跳老年舞。跳累了,大家围坐在餐厅门前的大柳树下,唱红歌等开饭。色香味倶全的午餐加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大餐,饱了胃、健了身、更悦了心。
弘扬孝德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实现老有所养,保障幸福晚年。黄东村目前共592人,其中60岁以上168人,占28.3%,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65以上117人,占19.8%,70岁以上68人,占11.5%,马上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一元餐厅”解决老人午餐问题,是一种以居家为基础、互助为形式的农村养老服务形式。开办以来,老人们切身感受到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怀,体会到深深的幸福感、获得感,身体更好了、心情更愉悦了。
传承孝老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一元餐厅”营造了尊敬老人、邻里和睦的氛围,年轻人深受熏陶教育。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有的白天忙工作,晚上赶紧探望父母,有的周一到周五忙挣钱,周六周日赶快回家。目前村里及时行孝的越来越多,还互比谁更孝顺,厚养薄葬、丧事从简成为文明新常态。“一元餐厅”促进了良好家风、涵养了淳朴民风、培育了文明乡风。与此同时,黄东村积极弘扬孝德文化,涌现出了山东“好人之星”韩浩祥、李会兰等先进典型。现在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不孝父母、婆媳打仗、邻里不和等现象消失,全村一派伉俪情深、母慈子孝、邻里守望的和谐景象。
弘扬奉献精神,倡导志愿服务。餐厅运营基本依靠志愿者,刚开始只有一人,后来又有家庭妇女、文化能人等10余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此后,黄东村成立了党员先锋、移风易俗、文化娱乐等5支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霸王鞭传承、“美在我村”、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村民纷纷通过微信从网上报名,主动请缨到执勤点义务执勤,执勤点每天都有热心群众义务送饭。随着武汉疫情日益严重,村民为武汉捐款的呼声强烈,村党支部积极响应,2月1日(正月初八)在全镇率先行动,通过“阳光下的黄东人”微信群发起号召,从上午10:00到晚上10:00,筹集善款17300元,转交给了镇慈善总会。
记者感言:
“一元餐厅”文明实践服务项目之所以能够深受欢迎,并得到宣传推广,是因为它契合了农村群众最现实的需求,满足了让老人吃上可口午餐、驱除孤独等迫切需要。在“孝”老上切入,抓住了情感的根和魂;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也全力助推了乡风文明。(□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