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餐饮讲究舒适,然河南某校食堂却别具一格,学生站着用餐引发热议。此举究竟为了健康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起揭开背后的故事。
近日,河南驻马店某学校食堂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里并非因美食出名,而是因为学生们在食堂用餐时,竟无一把座椅可坐,只能弯腰或倚靠墙壁站着吃饭。这一不寻常的现象,让学生们倍感无奈,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讨论。
据了解,该学校食堂原本设有座椅供学生用餐,但近期却突然撤去,使学生们只能站着吃饭。面对外界的质疑,学校方面回应称此举是为了学生健康考虑,认为坐着吃饭不利于活动身体,且存在安全隐患。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争议。实地探访发现,虽然部分学生表示已经习惯这种用餐方式,但仍有不少学生感到不适,甚至选择趴在桌子上吃饭以减轻腰部负担。此外,专家也指出,长时间站立吃饭不仅影响食欲和消化,还可能导致身体疲劳。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五花八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头一次听说坐着吃饭不方便,这是哪位专家提出的理论?
家长投票,看有多少家长理解这个决定,不能只听学校的一面之词。
我高中时也经历过类似情况,吃饭的人多桌子不够时,只能蹲地上吃,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啊。
方便打扫卫生了,但这难道就是取消座椅的真正原因吗?
锻炼学生?上课坐久了让他们站站?这解释也太牵强了吧。
笑喷了,我刚吃一口的雪糕,这学校的决定也太让人哭笑不得了。
哪个家长真的会理解这样的决定?难道他们不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吗?
职教食堂有凳子吗?难道只有这所学校才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站着吃饭的风波,不仅让学生们倍感无奈,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学校管理和学生健康的关注。希望学校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重新审视这一决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用餐环境。
灵感来源: 大风视频
近3月,随着日常秩序逐渐恢复以及一些景点有序开放,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流聚集的现象。2月22日,有网友爆料去香山游玩的游客众多,甚至出现了道路拥堵。疫情之下的东城,是不是也出现扎堆现象?昨日,记者在超市、商场、公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观”……
地坛公园:鸽子比人多
“请全程佩戴口罩,积极配合公园入园测温工作,请勿组织群体活动……”地坛公园里,除了广播里循环播放的温馨提示,空旷的区域里还响彻除草机和鸽子在耳边扑扇翅膀的声音。乍一看,稀疏的游园者还不如草地上的鸽子数量多。
< class="pgc-img">地坛公园内,游客在给鸽子拍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地坛公园内
>< class="pgc-img">地坛公园西门的游园提示
>< class="pgc-img">地坛公园内的游园提示
>在公园的东西两个门口,值守工作人员为进出人员测体温,地面上画着“一米线”,也各摆放了一张防范疫情的游园提示。这样的游园提示贴遍了公园各处。
< class="pgc-img">地坛公园东门,人烟稀少
>“今天是我这段时间以来第一次出来放风,也是第一次来地坛公园玩。”一位游园的女士说。而公园里仅有几十个人中,还有一些只是路过此处赶着回家的附近居民。“最近来游园的人都不多。”一位公园保洁人员说到。
据公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园的开放时间是6:00-21:00,并且只支持现场购票。
家乐福广渠门店 “别说话!” 超市里大爷这么猛!?
家乐福广渠门店敞开的大门前,一排内容各异的提示语提醒大家:“超市入口”“请与其他顾客保持一米以上间距”。提示语一旁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和公共消毒产品。
< class="pgc-img">家乐福超市(广渠门店)出口
>< class="pgc-img">家乐福超市(广渠门店)出、入口大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进入超市,就是各式提示语和消毒产品
>< class="pgc-img">超市入口处有专人负责测温
>< class="pgc-img">到超市购物的顾客
>顾客经过工作人员测温后方可进入超市。超市采买的顾客并不多,平均每个货架前1-2人左右。人数较多的生鲜蔬菜区域,平均每个货架前也不超过5人。
< class="pgc-img">称重区地面的“一米线”
>< class="pgc-img">“一米线”下方的温馨提示
>< class="pgc-img">收银员佩戴口罩、面罩、手套
>一米距离到底有多远?称重和结账区地面上,贴有间距1米的隔离线,这样一来谁都别想靠近谁。收银员全都佩戴口罩、面罩、手套。超市广播里循环播放温馨提示:请顾客佩戴口罩进入卖场;在入口处配合体温测量;结账时,请顾客与其他顾客保持一米以上间距。
“别说话!”一位大爷面对记者上前采访时摆手拒绝。前来购物的居民都比较警惕。另一位家住附近的居民远远地说,他每隔4-5天到大超市购物一次,其他时间就在家门口的小超市采买。
“超市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消杀,最近没有出现大量人流上涌的情况。但我们也为此做了相应的应急准备。”家乐福相关负责人王先生介绍,在5个线上平台也能买家乐福的商品,“饿了么”、“美团”、“苏宁易购”、“家乐福小程序”、“家乐福中国”都能下单。
顺天府超市花市店 干脆门外卖菜
< class="pgc-img">顺天府超市(花市店)门口
>< class="pgc-img">顺天府超市(花市店)结账区
>超市干脆在门口设立了便民蔬菜销售点,工作人员介绍,为减少人流聚集,超市前两天开始在门外售卖部分生鲜蔬菜,这项工作会持续到疫情结束。
在蔬菜售销点的结账柜台附近,摆有一块“请排队结账时互相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的提示牌。由于前来购买蔬菜的顾客并不多,这里并未产生聚集的现象。
顺物美国瑞城店 “请保持1.5米”
在物美国瑞城店门口,商家在门口贴有“出入请佩戴口罩”的提示,进入超市需要测量体温。记者注意到,物美超市内部多处贴有“请保持1.5米”的温馨提示,超市内的广播也提醒顾客佩戴口罩。
< class="pgc-img">物美国瑞城店门口
>< class="pgc-img">物美国瑞城店工作人员在门口为顾客测温
>货架前的顾客并不多,大家都戴着口罩,也会自觉和其他顾客保持一定距离。在结账柜台附近,地上贴好了一米线,防止人流高峰时出现聚集现象。
< class="pgc-img">物美国瑞城店收银台附近的“一米线”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客流量比较平均,不少顾客会通过物美超市的“多点”APP订购。“由于小区都封闭管理,我们现在暂时无法提供配送服务,需要顾客下来单后前来自提。很多人都是一下子买一个星期的东西。”超市工作人员说。
< class="pgc-img">物美国瑞城店超市内
>崇文门附近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我已经提前在‘多点’下单,正好用午休时间来提货。”刘女士表示,手机下单比较方便,她会随时根据需要线上购买,减少在超市等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防止自己感染新冠肺炎。
< class="pgc-img">物美国瑞城店超市内
>而另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大爷告诉记者,他不会使用手机结账,所以还是需要到超市购物。“一般家里需要什么东西就随时去买,我会佩戴好口罩出门,感觉还是比较安全的。”他说。
商场餐饮店 最多的是送餐员
“走一步看一步吧。”位于北京apm广场4层的一家女装店老板说。她2月27日才重新开始营业,如果没有疫情,她春节不会休息。但开门当天,门店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处理一些线上订单,根本没有上门的顾客需要接待。“如果后面还是一个人都没有,那就每天到店里发完货就关门。”她说到。
不光这家服装店,整个apm广场都浸泡在一片窗明几净的沉默中。
< class="pgc-img">apm广场(王府井)门口
>< class="pgc-img">apm广场(王府井)门口的通告
>< class="pgc-img">apm广场(王府井)门口的温馨提示
>< class="pgc-img">apm广场(王府井)一层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饮店门口基本都是送餐员
>商场相对更有人气的地方当属餐饮聚集的5层、6层,但各餐饮店门口站立最多的不是用餐顾客,而是送餐员。“近3天,每天、每层楼也就十几个人的样子。”一位安保人员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优衣库店门口
>< class="pgc-img">在优衣库店内购物的顾客
>就连往日里试衣服需要排长队的优衣库,现在也只能用“冷清”形容。一位优衣库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营业时间由10:00-22:00调整为10:00-17:00,每天也就十来个顾客。”而前来购物的顾客也没有逛街的闲情逸致,“没办法,有些东西必须得用,还是要出来买,但我买完就走,不会乱逛。”一位前来购物的女士说到。
< class="pgc-img">摆放在apm广场(王府井)入口的消毒液
>< class="pgc-img">apm广场(王府井)入口,值守的工作人员负责为顾客测温
>虽然来往的人不多,但据保洁人员介绍,他们每隔15分钟会进行一次消毒。商场入口也设立专人为顾客测温,还放置了专用的免洗手液。商场厕所里的也配备了消毒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商场厕所里的消毒液
>看来,咱们东城的居民们坚持得不错
大家再忍一忍
少出门,不聚集
一起为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 毕雨稼 张雪妹
年11月30日,在确诊为尿毒症后,今年36岁的王舒红就只能和18年的厨师生涯说再见了。上有近60岁父母,下有未上初中的女儿,为了撑起这个家,他一边透析,一边卖凉面,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上班”,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面对辛苦,王舒红说,“辛苦不算什么,只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
王舒红的妈妈帮助他一起卖凉面
在成都新都区萃杰路211号,是王舒红和家人一起按揭的一套住房。每天下午4点过,他便把电瓶车骑到小区门口开始用喇叭吆喝“凉面凉面……”虽是刚交房的小区,邻居间不算太熟悉,但在业主群里,他的故事已经传开,所以来往的邻居只要想吃凉面、凉皮,都会在网上下单,或是特意到现场购买。“我知道他的事情,他是这个!”在现场打包了两份凉面,邻居袁先生冲他竖起大拇指。
小区居民在微信群里纷纷前来照顾他的生意
小区居民来照顾他的生意
凉面、凉皮6元一份,加上辣椒油和豌豆粒,分量很足,一份一个碗都装不了。王舒红说,“就算味道不好,也要在份量上占优势嘛。”还好今天刚出摊,小区业主群里就有好几位邻居下单,他拌好凉面后,已有白发的母亲王素君就跑上跑下,给儿子跑腿儿送货。
家里是几个月前才出现的变故,在医院的诊断书上写有:慢性肾衰竭。而天生乐观的王舒红却对记者说,“要不说我是尿毒症患者,你是不是看不出来嘛?”但左手臂上3根做透析用的内瘘还是“暴露”了他。
王舒红左手臂上做透析用的内瘘“暴露”了他
王舒红说,他做了18年的厨师,去年年底查出尿毒症后,由于每周有三天都要做透析,无法做重活,他就辞去了厨师工作,但每个月固定的2000多元房贷、治疗费(一季度1500元-2000元左右)、家庭开支,还是让他压力很大。
他说,之前做厨师一个月能有6000元-7000元的收入,但现在,家中年迈的父母、90多岁的外公和马上上中学的女儿,仅凭父母微博的工资、退休金,以及妻子做销售不固定的薪水,已经无法承担。思前想后,他花了1000多元做了个凉面箱,开始干起自己的老本行——餐饮。
他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5点过就要去几公里以外的陆家水果批发市场出摊,等到9点过,待商户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他又骑车回家休息几个小时,然后继续准备下午要卖的凉面。下午4点过到晚上7、8点,直到把今天所有的凉面都卖光,他才会收摊回家。据王舒红介绍,他现在一个月能挣5000-6000元,而这个收入,是保证每天都出摊的情况下。
小区居民纷纷前来照顾他的生意
看着儿子辛苦的样子,背过儿子,母亲王素君常常流泪,她不知道为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儿子身上?但看着儿子自立自强,她也只能尽力地去支持他。她说,“现在儿子看起来身体还可以,但不晓得后面会怎么样?”
据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王乐介绍,尿毒症是患者的肾功能出了问题,“肾脏无法把人体内的毒素代谢出来,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它并不是一种传染病。”所以尿毒症患者从事餐饮行业对其他人是没有伤害的。“但从事餐饮行业对患者本身来说是有伤害的。”王乐表示,尿毒症患者要求低蛋白饮食,同时需要注意休息,“从事餐饮需要长期站立,长期劳累工作,对患者的身体没有好处。”对于医生的建议,王舒红也明白,但他表示,趁自己现在身体还可以的时候,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王舒红的检验证明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章玲 摄影 王欢
编辑 包程立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