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知名茶饮被吐槽上热搜,网友吵翻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几年的奶茶越来越卷了不仅有各色珍珠冻冻做小料有的还加入了新鲜水果但量多量少,也会引起争议8月29日,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自己

几年的奶茶越来越卷了

不仅有各色珍珠冻冻做小料

有的还加入了新鲜水果

但量多量少,也会引起争议

8月29日,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自己从沪上阿姨买的一杯21元的水果茶,里面水果很少,而且椰子味很淡,里面只有5块西瓜,4块菠萝和一块柠檬,还有一些冻冻小料。

此事经媒体报道迅速冲上热搜。

后续,沪上阿姨方面回应记者称,本次涉及产品为“大桶水果爆爽椰”,采用泰国椰子水作为基底,考虑到与椰子水的适配度,添加了“新鲜西瓜×新鲜凤梨×柠檬×玫瑰冻冻”,口感较为清爽。如顾客希望口感、水果品种更为丰富,可选择同价位水果茶。

网友评价:只要贵就说有进口的东西

针对此事,不少网友认为当下的奶茶的确是越来越贵了,而且套路不断,只要价格贵就会说里面有进口的东西。

·-_-·:只要贵就说有进口的东西…

阿波罗叽叽嘎嘎小熊猫:价格高就说是进口的,但是进口的水果便宜还不好吃,都是夹生运输过来的。

Tom丶liang:说的好像只有沪上阿姨一家几块钱卖十几块一样,整个奶茶行业都现在都挺贵的。

但也有网友认为,奶茶明码标价了问题不大,而且里面是椰子水确实挺贵的。

大男哥的违心话:你只看见物料成本,人家开着店雇着人,是不是就应该为你无偿服务。

酒酿元子多加奶-:我喜欢椰子,觉得这个还挺好喝的。

帅的让爸爸心里妥妥de:21块钱你也觉得贵,不喝不就好了。

别收我筷我还能吃:热知识:嫌贵可以不买,你如果觉得价格贵还想买,可以先问问里面都有啥吧?你又不问,还不满意,拍个视频发网上就是你有理?他杯子总共就这么大,就算给你塞满,你照样会觉得不值21块。

也有人认为,既然水果给得少,那就不要宣传是“大桶水果”。

诺式媒女:既然你主要成本是泰国椰子水,那就不要宣传“大桶水果”。

fersik:我也买了这个,说是大桶水果,但里面实在称不上多。

据官网介绍,沪上阿姨现有全国奶茶店超过6000家,而在某点评软件上,上海沪上阿姨的评分均在3.5-4左右(满分5分)。

来源:新闻晨报综合中新经纬、网友评论

源:凤凰网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核心提示:

2,2021年,益禾堂的门店总数从4000多家增加到了5000多家。今年7月,益禾堂还曾因涉嫌侮辱物化女性的低俗宣传文案引起争议。

3,据凤凰网《风暴眼》根据已披露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中,已有超过60亿人民币进入新式茶饮赛道。

4,近年来新式茶饮品牌“翻车”屡见不鲜。从传统的茶饮粉末时代到现如今的新式茶饮时代,整个行业处于急速变迁之中,可惜的是,新式茶饮的发展速度并未匹配规范的行业标准。

蟑螂乱爬的益禾堂,已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

网红奶茶品牌益禾堂最近接连翻车,引发争议不断。

9月13日,有媒体报道,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广西柳州柳江区商贸街益禾堂奶茶店时,发现蟑螂乱爬。柜台、货架和墙上除了活的蟑螂外,还有死的小蟑螂。事情曝光后,网友一片声讨。

9月15日,益禾堂通过官方微博对此作出回应。益禾堂表示,针对有关部门责令柳州市柳江区商贸街某益禾堂加盟门店整改一事,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彻查、整改。目前涉事门店已申请新的登记证,“员工未办理健康证”系证件遗失未补,现已安排其补打印并悬挂健康证。

关于店内“多处有蟑螂”,益禾堂表示,现已展开彻底消杀。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益禾堂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的6月18日,FM全媒体《维权超给力》报道了福州余女士6岁女儿在奶茶里喝到了一整只完整壁虎的新闻 ,事件随后被网友推上热搜。当天下午,福州市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来到这家金河路的贡茶店进行突击检查,《维权超给力》也全程网络直播了整个检查过程。

直播最后,FM全媒体记者与工作人员来到附近的一家“益禾堂”奶茶店突击检查,在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益禾堂店家开具的监督意见书中,记者发现整改内容包括“冰箱内食品未分类保存未加盖”、“制冰机未定期清理”、“产品启封使用标志不规范”、“冰箱内壁未及时清理”、“垃圾桶未加盖且摆放位置不规范”等卫生问题。

门店数量超5000家,曾因“侮辱女性”低俗文案致歉

值得一提的是,益禾堂还曾因低俗文案引起争议。七月下旬,有网友爆料益禾堂在其新品宣传上配上了“空姐的品质吉祥村的价格”“这么大一杯够你三四个秘书喝”等文案。

事情发酵后,7月25日,益禾堂发布致歉信,表示由于品牌方监管和审核不力,对个人博主在抖音发布的原创的益禾堂打卡视频进行了外卖平台的转载发布,由于原视频中一些用词不当造成误解,导致传播的视频给大家带来了非常糟糕的感受,对此品牌方深感自责。

即便如此,仍引发网友诸多不满。有网友表示:谁给你的脸一边赚女性的钱一边物化侮辱女性?

天眼查App显示,“益禾堂奶茶”关联公司为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4日,法定代表和疑似实际控制人为胡继红。2021年6月,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10万人民币,增幅400%。

股东信息方面,天眼查显示胡继红占股19.80%,胡继成占股0.20%,大股东是胡继红所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湖北欣益嘉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占股80%。

天眼查风险信息还显示,2020年10月,该公司曾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起诉。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间接持股,拥有超二十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2021年益禾堂已成立近二十家餐饮管理公司。

虽然目前公开信息中未能查询到益禾堂的融资信息,但资料显示益禾堂近年来扩张动作不断,在石家庄、武汉、哈尔滨等多个地方招兵买马。

2021年,益禾堂的门店总数从4000多家增加到了5000多家。不仅如此,胡继红还表示:“现在新签的加盟商已经全部用新版本了,接下来还会大面积地以旧翻新,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升级推向全国。”

新式茶饮赛道获资本青睐,超60亿资金疯狂涌入

不过,益禾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饮的崛起,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也频频被曝出。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仅今年上半年,喜茶、一点点、益禾堂、本宫的茶、贡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等都因安全问题见诸网络。

就在不久前,喜茶上海一门店店员错将样品当做饮品,导致顾客喝完后入院洗胃。

8月2日,新华社曾报道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蟑螂乱爬、腐烂水果继续用、产品标签随意更换、手套不戴、抹布不洗等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消费升级下的新生事物,茶饮业在这几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门店数量将超过55万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00亿元。

而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早在2018年,茶饮赛道便迎来了“融资热”,大额资金疯狂涌入。除了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频获融资外,一些细分赛道的中小品牌也受到资本青睐。

喜茶在2018年获得了美团龙珠资本4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2019年喜茶获得腾讯、红杉资本两大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2021年,喜茶获得高瓴、腾讯、红杉、淡马锡等5亿美元的D轮融资,刷新了茶饮赛道单笔融资额的纪录。

奈雪的茶在2018年获得天图资本数亿人民币的投资;2020年,奈雪的茶获得了2轮过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机构为云锋基金、深创投、太盟投资等。

除了头部品牌外,7分甜、老虎山黑糖专卖等茶饮品牌也获得资本青睐。老虎山黑糖专卖在2018年连续获得3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主做水果饮品的“7分甜”也在2020年10月获得顺为资本、内向基金的1.5亿元A轮融资。

据CBNData数据,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一共有18起融资,较上年增长8起,披露总金额达到17.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00%。

进入2021年,茶饮赛道继续被资本看好。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茶饮赛道已发生近十余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8亿人民币。

据凤凰网《风暴眼》根据已披露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中,已有超过60亿人民币进入新式茶饮赛道。

在资本的加持下,茶饮赛道开始疯狂扩张。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奶茶店相关企业5.6万余家,年增速超20%;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的门店数量也爆发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蜜雪冰城线下门店数从2500家暴增至7500家,截止2021年8月,蜜雪冰城已经拥有约18000家门店,预计年底将突破2万家。

奈雪的茶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门店数达578家,上半年新开93家。2021年上半年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新开门店数占上半年新开门店总数的65.6%。

今年6月25日,新式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对外宣布,再获近亿元的嘉御基金的追加投资。据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透露,品牌门店数量正式突破3000家。

但在茶饮品牌疯狂扩张的过程中,也埋下了许多隐患,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屡屡被曝出。

尽管这些茶饮品牌在被曝出问题后也都第一时间道歉整改,但往往是曝光一家整改一家,一边道歉一边继续出问题。

扩张、上市背后,食品安全问题何时消?

动辄千万、上亿元融资,备受高领、红杉、腾讯、美团等投资机构青睐的网红茶饮品牌,为何问题不断呢?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的茶饮市场中,头部品牌大力发展直营店,加盟店模式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现做模式不能严格保证产品的卫生健康问题。此外,行业准入门槛低、加盟商管理不严等,导致野蛮生长乱象丛生。

而这些餐饮品牌之所以问题频出,除了与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差,惩戒手段缺失密切相关外,也与快速扩张而疏于管理有关。

数据显示,新式茶饮品牌的加盟费最低仅需1万元。较低的准入门槛直接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标准,粗糙的生产流程,以及参差不齐的生产标准,直接导致当下部分新式茶饮门店安全问题频出。

经济日报就曾发文指出,连锁餐饮企业频频“翻车”,快速扩张而疏于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华莱士曾以每天新开三家门店的速度迅速扩张,蜜雪冰城在全国门店数量也已突破14000家。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增加了管理难度,品牌方对加盟店管控能力弱也导致各门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违法成本过低、监管力度不足或是其主要原因。”

宋清辉认为,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食品安全是企业的命脉,一旦失守很难收复。如果企业不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最终只能是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自取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新式茶饮赛道火热的同时,之前砸入“重金”的资本方,也已经开始谋求推动茶饮品牌上市套现。

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股上市,被称为“新式茶饮第一股”,成为茶饮赛道的标志性事件。但上市首日其股价便跌破19.80港元/股的发行价。上市以来,奈雪的茶股价一路下跌,目前市值已蒸发超100亿港元。

与此同时,坊间关于喜茶、蜜雪冰城将要上市的消息也常被传出。

就在8月25日,又有市场消息指出,蜜雪冰城考虑最早于2022年赴港IPO,可能融资2亿至5亿美元,但最后又有消息指出该传闻被否认。

9月13日,彭博报道称,喜茶考虑最快明年在香港上市,公司考虑聘请瑞银安排其香港的IPO,此次IPO将至少募集5亿美元。不过,对于上市报道,喜茶随后回应称,公司暂时没有任何上市计划。

有行业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尽管喜茶、蜜雪冰城对上市消息给予否认,但实际上,投资机构多年的投入已经到了一个寻求回报的时期。鉴于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这些新茶饮品牌有可能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上市时机。”

但上市并不能解决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反,如果上市以后仍然继续出现食品安全、店面不卫生等问题,不仅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股市的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

有分析人士表示,对快速扩张的新式茶饮企业而言,如何在快速获取规模、保持低价位和收益的同时,加强对包括加盟商门店在内所有门店的管控能力,特别是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共同的课题。

除此之外,在市场趋于饱和,品牌扩张速度放缓,行业存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新式茶饮品牌如何获取新增量,也是其上市后面临的困境之一。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美琳 北京报道

8月7日,立秋。

立志要在秋天减肥的梧桐(化名)按捺不住对“秋天第一杯奶茶”(简称:“秋一杯”)的热情,下单了一杯奶茶。拿到奶茶之后,梧桐立刻用手机拍摄了一张图片,并配以文字将奶茶的照片发布在了朋友圈。

和梧桐一样,成千上万的网友将奶茶照片配以“秋一杯”的相关文字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并不是因为想喝奶茶,而是因为‘秋一杯’这个活动,”梧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打卡。”

< class="pgc-img">

这一天,各家奶茶店场面火爆,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的门店纷纷表示“爆单”“顾客太多”“店员忙得连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奶茶店门口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只为一杯平时下单即可送达的奶茶。

然而,奶茶市场并非日日火热。相反,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巨头前已不再排起长龙,众多中小奶茶店也因为高额的经营成本和艰难的营收走向倒闭。艾媒调研显示,2020年全国奶茶店新增了28000家,倒闭了31000家,90%的奶茶店几乎赚不到钱,开店后能活过一年的更是不足两成。

如果说“秋一杯”是中国茶饮界的狂欢仪式,这场仪式之后,奶茶市场究竟发展如何,更耐人寻味。


“秋一杯”事件始末


8月7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立秋日再次成为现象级网络事件,“秋一杯”等相关话题在当天就贡献了超过25亿的微博阅读量。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梗从何处来?实际上,“秋一杯”并不是专为刺激奶茶消费而诞生的话题。2020年9月,四川达州雍河湾小区某单元楼顶,一名女子欲意轻生,当地民警用请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由将其打动并成功施救。而后,“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便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但是人们大多不记得这句口号式的话语起源何处,转而成为奶茶商家借以营销的话题和消费者实现“奶茶自由”的理由。

如今,这一火爆于2020年秋季的网络事件热度不降反升,俨然成为更大规模的全民狂欢。百度指数显示,2021年8月7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搜索指数整体环比上升7691%。

“就好像是着了魔一样,这一天大家都在喝奶茶。我自己点一杯也无所谓,还能和大家一起过节。” 梧桐坦言。

这一天,消费者“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既有人连排长队,耗费几个小时买一杯水果茶;也有情侣之间互相赠送红包,表示“秋天就要喝一点甜的”;一些视频主播蹭上了“秋一杯”的热度,用各种方式制作奶茶……

如果说“秋一杯”已经成为超越奶茶本身的年轻人狂欢,茶饮企业则准确地捕捉到了年轻人对奶茶的“意图”,准确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将这场狂欢推向高潮。

相比于2020年“秋一杯”的意外走红、靠消费者自驱,今年的活动明显有了更多的营销准备。立秋当日,蜜雪冰城发起了“打卡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打卡活动,喜茶也通过“秋一杯”邀请消费者品尝其门店的特色茶饮,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等奶茶店也都进行了相关话题的微博发布。


茶饮市场规模五年翻9倍


“秋一杯”背后,彰显着一整个中国茶饮市场的蓬勃发展。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茶饮市场的零售额达到4107亿元,2015- 2020年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8%;其中现制茶饮的零售额为1136亿元,2015-2020年的CAGR为21.9%。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零售规模翻了近9倍。

将时间维度拉长,就会发现中国奶茶市场虽起步晚,但迭代快、发展强劲。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才出现了第一杯仿制台湾珍珠奶茶的相似饮品。此后,现制奶茶概念逐渐被推广和实践,中国陆续有了奶茶连锁门店(如快乐柠檬、CoCo等)。2016年前后,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茶饮企业开启并引领了“新茶饮时代”。

三十年,中国的茶饮企业从模仿台湾奶茶的“奶茶粉兑水”发展至有连锁门店的传统茶饮品牌时代,再到主推天然原料、优质茶叶的新式茶饮,经营的理念和主打的奶茶品类都发生了巨大革新。截至2020年9月,中国共有超过34万家现制茶饮门店,每天产生的流水账以亿计。

目前,茶饮可细分为面向下沉市场的低端(客单价5-10元)和中端(客单价10-25元)茶饮品牌,以及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要消费群体的高端(客单价25-45元)茶饮品牌。在中档和低档茶饮市场,盘踞着一点点、快乐柠檬和蜜雪冰城等品牌,单价大多不超过15元,主要面向低线城市和学生群体。而新式茶饮代表喜茶、乐乐茶和奈雪的茶等则是高端茶饮的典型代表,主要面向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白领人群。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李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端茶饮赛道已经跑出了喜茶和奈雪,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留给新品牌机会不多。

其中,低端品牌主要是依托加盟模式快速扩店,已经跑出了蜜雪冰城这一头部品牌,凭借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以低价获客,新品牌很难通过打价格战取胜。不过,一些低端品牌也已出现门店密度越高、难以上调客单价、做外卖赚不到钱的问题,由此导致部分地区盈利困难,闭店率高。

中端品牌(新品牌有古茗、书亦烧仙草、益禾堂、沪上阿姨、琉璃净等)市场特点是区域为王,各自竞争。尽管行业集中度呈也在提升,但中端茶饮市场尚未饱和,仍处于增量阶段。尤其是考虑到越来越多的中低端茶饮品牌开始做出海业务,开拓现在还不明确的市场,如东南亚,中端茶饮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实际上,各个档位的茶饮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有不同考量。在李毓看来,高端品牌的关键在于是否打造出品牌势能。低端品牌的关键在于能否凭借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获得价格优势,以低价取胜。区域性中端茶饮品牌拓展能否成功成为知名全国性品牌,关键则在于供应链+产品+品牌+门店模型优化4点。

具体而言,供应链能力是指能跟上产品研发和更新速度,同时维持较低的采购成本。产品力即是否兼具高性价和差异化,要能提前预测消费趋势,利用区域性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定价+咖啡、甜点等全面覆盖消费场景。品牌势能则是指形成品牌护城河,与竞品品牌在认知度上拉开差距,抢占消费者心智。

最后,对门店和加盟商的把控能力也是重要一环。“中端茶饮品牌大多采用加盟模式,对加盟商的培训,包括新产品培训、SOP标准化制作流程最终会决定门店经营效率。尤其在县域领域等下沉市场,外卖对于销量提升的贡献有限。线下门店能否实现规模化拓展对于创收而言更为重要。” 李毓说。


喜茶模式VS蜜雪冰城模式


最近,蜜雪冰城以《蜜雪冰城甜蜜蜜》主题曲成功营销,全网爆红。截至发稿时,蜜雪冰城官方主题曲MV在B站上的播放量高达1817.3万次。

2021年初,蜜雪冰城宣布旗下门店突破1.2万家,成为全国唯一破万数店面的茶饮企业。一点点、CoCo等中档茶饮企业的店面数量虽不及蜜雪冰城,却也长期维持在3000-4000家,依然庞大。

如果说中低档的茶饮企业以量取胜、薄利多销,那么高端茶饮企业依靠概念营销、集中门店和精致品类获得了消费者与资本的青睐。国金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喜茶和奈雪的茶的直营门店的月营收额分别是100万与85万,远超过蜜雪冰城(7-13万)与一点点(20-40万)。

以喜茶为例,喜茶的全国门店仅有695家,单品售价也多在25元以上,很难打出中低档茶饮的低价多销牌。但因为喜茶对接一二线城市白领的消费端,这一人群的收入稳定、消费能力有保障——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新式茶饮的消费者当中,61%为白领人群。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调研数据则显示,49%的新式茶饮消费者月均可支配收入超8000元,这意味着新式茶饮的消费群体大多收入稳定有保障——使得喜茶能够快速地从消费者身上获得大量利润。《喜茶2020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喜茶GO”微信小程序会员超 3500万,全年新增超1300万会员,快速聚集的会员让喜茶的营收更上一步。

从喜茶排队到蜜雪冰城排队,折射出中国奶茶消费者怎样的心理变化?李毓认为,与其说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更主要反映的是数字化营销对于新茶饮品牌的重要性。“今年蜜雪冰城凭借洗脑神曲投放,极大的提升了品牌势能,收割了一批用户,也顺便传播了品牌IP,强势打造消费者心智。”

此外,除了广告投放和品牌IP制作以外,品牌跨界合作和私域流量池的构架也能够很好的为品牌增值。在她看来,品牌跨界合作旨在打造品牌的社交属性,创新消费场景,包括产品上的跨界,如茶饮+烘焙类品牌、茶饮+咖啡品牌等,也包括周边产品的跨界联名,如喜茶×Contigo 吸管杯等。此外,私域流量运营也是重要一环。通过打通前台收银系统、中台系统和采购系统,建立会员体系,精准预测用户喜好,以此调整库存、提升销量和复购率。


隐忧浮出水面


正如人们对奶茶的态度在喜爱和忌惮之间游走,茶饮市场既是风头大盛的红利,但也始终令人感到困顿:太多的问题聚集在这里,而待解决。

7月,有消息称喜茶将收购乐乐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直接在朋友圈辟谣,他表示该消息不实,此前经过中间人介绍的确有过一段时间接触,但在深度了解内部情况、业务数据和状况后已经彻底、完全、坚决放弃。随后,乐乐茶方面表态:企业经营状态健康。另外,喜茶也被证实入股茶饮企业Seesaw。这场看似有意为之的话题营销却引发了其他的讨论:茶饮企业经营状况还好吗?

近年来,乐乐茶一直身陷抄袭风波。前几年乐乐茶被指模仿喜茶的饮品,旗下的著名产品“脏脏包”也被网友指认“抄袭韩国品牌our bakery”;喜茶也曾被奈雪的茶指控抄袭,2018年,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发文,怒怼喜茶抄袭。

抄袭事件未有定论,但某些门店的质量爆雷已成事实。蜜雪冰城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使用隔夜牛奶冰淇淋、奶茶制作饮品;喜茶也曾被曝出4批次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形,有较高食品安全风险。对于饮食行当而言,食安出现问题几乎就判定了“死刑”。

质量爆雷不仅是单个店面的问题,背后更凸显出供应链的隐患。因为新式茶饮需要大量的鲜奶、新鲜水果,一旦供应链系统出现漏洞,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供应链能力是茶饮品牌竞争的决胜因素。”李毓认为,保证供应链能力需要企业建立数字化库存管理系统,并且提升在原材料采购和仓储物流环节的掌控能力和运行效率。

具体而言,在原料采购环节,由于现制茶饮对产品新鲜度要求高,供应链生产要能够维持品质稳定,同时依托规模效应+原产地集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茶饮行业产品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供应链需要跟上产品研发和更新速度,同时维持较低的采购成本。

在仓储物流环节,总仓(总部自有)+分仓(以租赁仓库的形式建立云仓),自有物流团队+多家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方式能够打造高效率配送模式,鲜果类保质期短的产品可直接交付门店。李毓建议,品牌后期可考虑建立中央厨房辐射全国,提升备货效率。


危中有机的下半场


资本方固然看好茶饮市场,但对其能否保证利润仍然存疑。

以“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为例,自2017年至2020年一共获得了近1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其中不乏PAG(太盟投资集团)、天图投资、IDG资本等大投资商。然而从2020年财报来看,未经调整净利约亏损2亿元。

6月30日,奈雪的茶登陆港股市场。开盘当日破发、一个月后奈雪的茶股价遭到腰斩,从原初的19.8港元/股到而今的9.6港元/股、市值缩水近三分之一,反映出二级市场对于品牌经营效率的担忧。

几乎在同一时期,喜茶获得超过60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但面对外界对其上市可能性的议论,喜茶快速地回应:否认上市,目前无任何上市计划。

奈雪的茶出现经营危机的背后,主要是过去三年间单店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李毓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3点原因。第一,茶饮类的“第三空间”概念还在市场教育阶段,导致奈雪的茶工作日空置率高于同位置的星巴克,大面积店铺又提升了租金成本。第二, 现场烘焙创收能力不足,但提高了门店人力成本,进一步拉低了门店坪效和投资回报率。第三,扩张速度快,老店营收被摊薄。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之下,单店营收下降将影响盈利能力。虽然奈雪的茶推出了PRO店型,通过取消现场烘焙、减少单店初始投资,提升单店运营效率,但PRO店又面临喜茶GO店的竞争,模型能否跑通还需要时间验证。

不过她亦指出,头部茶饮企业出现危机,仅说明了奈雪的茶标准店模型尚未跑通,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于茶饮赛道的判断。“中低端品牌里,已经跑出了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说明凭借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势+高性价比产品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而另一高端品牌喜茶更注重坪效,采取以GO店打一二城市,以标准店打三四线城市的模式,和奈雪的茶的单店经营模型也并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以Blueglass、Manner为代表的现制酸奶、独立咖啡赛道发展火热,是否会冲击奶茶市场?对此,李毓认为暂时不必担心。现制酸和咖啡赛道的火热,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为茶饮行业的跨界经营提供了人群基础。一方面,茶饮比咖啡市场教育程度更高,咖啡并不会喧宾夺主。另一方面,茶饮+的跨界经营模式创新产品组合,打开增长天花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编:李悟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