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朋友发私信问我今天的欧洲人还虔诚地信仰基督教吗?
我的看法是当然还有虔诚信仰基督教的人群,但肯定不能和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相比。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不信仰基督教的比例非常高。像我母亲那样每个礼拜日祷告的虔诚教徒在年轻人中很少见。基督教的宗教属性在变谈,更偏向于文化属性,大家一般会过圣诞节、复活节,结婚也会去教堂,但很少人会把教义当成生活的指导性原则。
< class="pgc-img">>以我的经验来看,欧洲本地白人现在信仰也非常多元,有佛教徒、有无神论者,北欧和欧洲大城市的年轻人更为关心环保主义和素食主义。
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力相对于巅峰时期下滑的原因要从历史中获得答案。
首先,信仰宗教是人类的一种需求,并且需求是多方面的。我认识一名在中国的德国女孩,在中国成为了佛教徒。她成为佛教徒的原因很简单,先是被中国的朋友带着参观佛教的寺庙,后来她发现佛教的教义很平和,契合她长久以来的思想理念。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佛教寺庙会提供素食餐饮,她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特别喜欢豆腐类食品,这是素食群体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早期的基督教能够快速发展也是类似的原因:解释人类的某种需求。
在那个生产力和科学水平低下的时代,人类面对灾难、疾病以及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内心产生的恐惧、无力感急需一个解释、一种疏导,不然极容易崩溃。有时候某些解释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根本站不住脚,但总好过没有,这也是大多数宗教的起源原因。
< class="pgc-img">>并且在古代,单个个体的生存是非常困难的。古希腊的城邦有一种“陶片放逐制”,就是公民在陶片上写下不受欢迎的人的姓名,投票将其驱逐出城邦。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恐怖的惩罚,在没有人类文明的野外,饥饿、野兽、疾病能轻松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所以一群人能够联合起来生存要远远好过一个人单打独斗。早期基督徒大多数是底层贫苦群众,皈依基督教之后大家经常一起过宗教生活,认为信众皆兄弟姐妹,陌生人通过基督教这个纽带联合,互帮互助。
这种联合的力量自然会引起政治的兴趣。我一直强调政治的精髓是人心。每个人都可以封自己为“国王”,除了在网络游戏上取这样一个网名自嗨一下外,没什么人会承认这样一个头衔的权力的有效性。
权力的有效性表现在资源分配的权威性,也就是能够摆平各种利益集团的诉求。
< class="pgc-img">>而权力的权威性根基在哪里?
要么是对于暴力的绝对垄断,要么是对于思想的绝对垄断。
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提利昂·兰尼斯特问大太监瓦里斯,有三个人,一个国王、一个主教、一个骑士,国王和主教都命令骑士杀死对方,那么国王和教皇谁最终会死在骑士剑下?
Okay,如果国王能给骑士足够多的金钱和土地封赏,那么死的就是主教。而如果骑士是个虔诚的宗教狂热者,从为人生的价值不在尘世,而在天国,那国王就必死无疑。
巅峰期的基督教就达到了两者兼顾的状态:既是思想上的绝对权威,教皇又能指挥宗教骑士团与中东穆斯林争夺圣地。
< class="pgc-img">>实际上,在基督教诞生的早期,罗马帝国是严厉打压的态度。但到了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官方宣布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后来基督教就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
有这么大转变的原因是:第一,罗马帝国在征服地中海各地区之后,各征服民族的原有的部落宗教解体,急需一种权威思想来统一人心。
第二,基督教教义简单易理解,虽然它继承自犹太教的一神论观念,却打破了犹太教狭隘的民族意识。基督教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不分贵贱,倡导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它打破了民族的狭隘性,有利于在最大限度上笼络民众,非常符合罗马帝国成为一个“世界帝国”的需求。
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教权和皇权就成为了欧洲各王国政权的两根支柱,教权为皇权统治合法性提供背书,皇权给教权提供保护。
< class="pgc-img">>教权为了保证自已思想上的垄断性,在历史上干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包括组织宗教裁判所,以“异端”罪名烧死坚持“日心说”的自然科学家布鲁诺。因为任何一点关于质疑基督教教义的思想都会危胁到教权的垄断。基督教历史上的两次大分裂都是起源自教义解释的歧义,最后演化成了政治斗争,形成了今天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并存的局面。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和人本主义的发展,基督教再也不是欧洲人绝对的思想权威,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开始走下坡路。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谢谢您的支持。如果转载本文,请与本人联系获得授权。
<>< class="pgc-img">>一年圣诞节前,我们家的圣诞树就会被立起来,大人、小朋友一起合作挂圣诞装饰。这个传统从我儿时便开始,由于太祖母是虔诚的基督徒,而我爸爸作为她最宠爱的孙子,自然深受影响。记忆中第一份圣诞礼物是三颗费列罗巧克力,那个不是很冷的圣诞夜,我和爸爸站在院子里看星星,他突然把巧克力拿出来,告诉我这是圣诞老人的礼物。从那时候开始,费列罗成了我心目中圣诞节的象征。
< class="pgc-img">>逐渐长大的我的圣诞礼物从每年三颗巧克力变得越来越丰富——进口的蜻蜓牌铁盒蜡笔、喜欢的图书、可爱的小手提袋等等,因为我每年都会向“圣诞老人”许愿,当然“传达者”是我的爸爸妈妈。花花绿绿的文具小物渐渐取代费列罗成了我圣诞“新宠”。
成为中学生后,每天忙着学习的我已羞于“许愿”,父母也因工作忙,圣诞节就剩下了圣诞树。眨眼我读大学、出国、工作,离家10年,圣诞节基本上无法回家。然而那种在冬日里永远带着BMG的温暖氛围、漂亮的圣诞树、还有家人朋友相聚的美好,让圣诞节成了我心中最爱的节日。同时,我也希望像我父母那样,为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制造属于他们的家庭圣诞回忆。
< class="pgc-img">>上周收到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的圣诞亮灯邀请,刚好是周末,于是便带上我家的M&M组合(Murthy & Mirah)去好好感受圣诞气氛。广州驱车前往也就大约1小时,两姐妹各自在自己的car seat里睡一觉便到达。进入大堂马上感受到浓郁的圣诞氛围,而且处处可见小狐狸阿狸的身影,看来它要跟我们一起过圣诞啦!
< class="pgc-img">>我一直很重视卡通人物对小朋友的影响,因为姐姐Murthy很多知识都是看卡通片引发兴趣,从而和我一起翻查资料获取的,正面的卡通形象和趣味的演绎绝对是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的好“老师”。阿狸软萌的外表,身边总是有一群好朋友,具有探索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是孩子们的正面偶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前台登记后乘电梯直上提早预订好的阿狸套房,两姐妹马上放飞自我,各自玩耍。Murthy跑进客厅的帐篷里和阿狸们玩起了过家家,而妹妹Mirah则一直徘徊在茶几前,想伸手去拿欢迎甜点里的红莓。
< class="pgc-img">>被12月提早逼坏了的老母亲本人也趁着姐妹俩各自专注之际,在工作桌前忙碌起来。
< class="pgc-img">>专注的时光过得特别快,小伙伴也到达酒店了,于是我把疯玩的姐妹俩从帐篷里捞出来,到一楼的都会尚膳餐厅用餐。中午是主厨订制菜单,阿狸又“偷偷”地爬上了我们的餐桌。当小朋友专注在一旁绘画涂色,大人们已经开动了。不得不说,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的餐饮出品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水准,美味之余颜值还特别高。
▼ 干燥的冬日喝口清润的“依云水熬制的椰皇鹧鸪顿花胶汤”,充分温润我的广东胃
< class="pgc-img">>
▼ 作为汤泡饭忠实粉丝,这一道“浓鱼汤脆米海鲜泡饭”绝对深得我心
< class="pgc-img">>▼ 儿童套餐的搭配充分考虑营养与口味,不得不一再为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点赞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饱餐美食后,小朋友们各自回房午休,阿狸陪伴着姐妹俩好好地睡了一觉。
< class="pgc-img">>夜幕降临,女儿们盼到了爸爸来跟我们会合,我也等到了期待一周的亮灯仪式。在大堂吃着精致的pass-around等待,淡定姐Murthy竟然比我还冷静。
< class="pgc-img">>但随着轻快的音乐开启,阿狸和桃子出现,Murthy也逐渐进入状态,虽然有点羞涩,但还是跟着小哥哥一起走到阿狸和桃子身边互动起来。
< class="pgc-img">>来自阿狸的“家”芬麦儿童探索博物馆的主持人、酒店总经理Nick与小朋友一起有唱有跳,即使是旁边的大人也被快乐所感染,尽情投入到阿狸带来的精彩圣诞气氛当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回到我身边,眼尖的Murthy悄悄告诉我,她发现圣诞老人啦!循着她的指引,我们来到了餐厅门口,总经理Nick已经悄悄换上圣诞老人的装备正准备给小朋友一个大惊喜呢。
< class="pgc-img">>发现了“圣诞老人”的小朋友都有幸坐上他驾驶的“圣诞专列”,缓缓驶到大堂的圣诞树下,随着“圣诞老人”礼物袋被小朋友“一扫而空”,“圣诞老人”与阿狸、桃子一起在主持的带领下与大家一起以有节奏的鼓掌声为“能量”,促动缤纷的阿狸灯光画和被装点得亮晶晶圣诞树先后亮起,圣诞季真正来临啦!现场灵动的圣诗吟唱,伴随着大家相互的节日祝福,我想这就是圣诞季最好的样子。虽然我尚未与主结缘,但我一直深信圣诞节的欢欣与祥和值得传递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晚上睡觉前,Murthy问我:“我看到高大的圣诞树在大家的掌声里亮起来,突然自己也觉得特别开心,为什么呢?“我说:”因为你热爱这个世界,所以你能感受到你身边的人的喜悦啊!快睡觉,明天我们还约了阿狸要去它家呢!”于是小家伙在期待中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用过丰盛的自助早餐后,我们全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前往了壹方城三楼的芬麦儿童探索博物馆。这是阿狸和小伙伴们的主题乐园,包含魔法圣域、梦之城小镇、旋木花园、海底研究所及秘境森林等五个园区,任何年龄的小朋友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不到1岁的Mirah喜欢把自己沉到波波池中感受奇妙触感,2岁的曦曦和4岁的Murthy更喜欢玩过家家游戏,而6岁的Hanson哥哥则拼起了大型积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结束“阿狸家”的探访已是午后,妹妹吃过牛奶后乖乖睡着。于是我们跳过午餐,在酒店大堂吧吃上了梦幻城堡·阿狸下午茶。
< class="pgc-img">>这set圣诞气息浓郁的点心一上桌,榛子的香气便悄然浮现,放眼三层银盘上是各色应节的蛋糕、小点,Murthy主攻甜食,而我则更爱咸味点心,连一贯没有下午茶习惯的爸爸也满足地和我们一起欣赏着美点,享受宁静午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短短的2天行程,让Murthy认识了阿狸,也让Mirah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圣诞气氛,回到家Murthy还时常念叨着阿狸,希望能够再和它一起玩耍。看来这个有阿狸陪伴开启的圣诞季已经深深印在姐姐的脑海里,当她慢慢成长,她圣诞节的回忆里估计也会有阿狸这个小小的身影,也会记得和全家人一起看亮灯时快乐的瞬间吧。
><>期五言:薄伽丘的《十日谈》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某个巴黎商人,他的朋友一天到晚给他推销天主教,缠着让他入教。终于这个商人受不了了,跟他朋友说:让我信上帝可以,但我得亲自去罗马梵蒂冈看看,若真如你说的天主那么好,我立马跟你去受洗。他朋友一听傻了眼,心想:如今教会这么阴暗败落,他要去看了更不会入教了!于是再三劝阻商人,然而最终还是没能阻挡住其脚步。没想几天后,待商人从罗马归来,竟连家都没回就拉着朋友去教堂受洗,这下他的朋友更傻了眼,问道:你去罗马看到了什么?商人回曰:我看到了那里民不聊生,教士奢靡淫乱,教廷上下徇私枉法、中饱私囊,一片败落景象!朋友惊诧到:那你还要信主?商人毅然回到:当然!一个宗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存活,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必定有它过人的地方,就凭这点也值得我加入了……最终,这个巴黎商人义无反顾地皈依了基督。
这则故事大概向我们传达了这样几个信息: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二、时间是考验真理的一个标准;三、事物不一定非得通过赞美才能体现其价值。
以下推荐10+2部电影(包括纪录片和美剧)有讽刺基督的,有赞美基督的,有质疑基督的,甚至有骂基督的...不管怎样,它的的确确在西方世界存在着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它虽离我们有距离,但至少值得我们去认识它,了解它。
愿这10+2部电影陪伴大家度过一个开心而充实的“圣诞”!!!
“星期五文艺”上片——
1、《处女泉》(1960)
原名:Jungfruk?llan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国家:瑞典
「推荐语」一个是虔诚的信徒,一个是被奸污的女人。面对信仰与现实无法调和的问题是我们该何去何从。电影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残酷地摆了出来。
2、《驱魔人》(1973)
原名:The Exorcist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
国家:美国
「推荐语」这是为数不多的将西方心理学、宗教、家庭伦理融合在一起的电影:片中的一个主角即是神父又是心理学家;另一个主角即是考古学家又是驱魔人。电影很好地还原了原著的理念,用近似二元论的手法阐释了西方宗教对人心理的影响。
3、《圣山》(1973)
原名:La monta?a sagrada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国家:墨西哥、美国
< class="pgc-img">>「推荐语」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表达了一个“嬉皮士”眼中的宗教。电影甚至有点荒诞与挑衅,并且还穿插了一些佛教的概念。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反叛电影”。
4、《温柔的怜悯》(1983)
原名:Tender Mercies
导演: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国家:美国
「推荐语」温和的画面、平静地叙述、动人的乡村民谣让这部电影看了心里暖暖的,而基督教的元素便是以一种如此平和与中立的概念融入到了这部电影,它没有给出电影人物命运的答案,却让它的信徒如此平和,真如电影名字所示-“温柔的怜悯”。
5、《七宗罪》(1995)
原名:Se7en
导演:大卫·芬奇
国家:美国
「推荐语」经典犯罪片。片中的那个连环杀手便是从《圣经》里的“七宗罪”获得的灵感,开启了他的杀人计划。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将“罪恶”进行了双重阐释:一个是杀人者在人类面前的罪恶,一个是人类在上帝面前的罪恶。
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6)
原名:The Man From Earth
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
国家:美国
「推荐语」此片借一群大学教授的聊天,阐释了知识分子眼中的宗教信仰与学术科学的概念。
7、《达·芬奇密码》(2006)
原名:The Da Vinci Code
导演:朗·霍华德
国家:美国
「推荐语」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一次抢救圣杯的冒险,倒不如说那是一次带观众对“圣经”追根溯源之旅。另外,电影还会给你普及很多宗教知识,比如“异教徒”、“隐修会”的概念。
8、《苦路十四站》(2014)
原名:Kreuzweg
导演:迪特里希·布鲁格曼
国家:德国
「推荐语」如果说哪里的天主教最严格,我想当属德国了。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女孩儿的日常生活经历让我们窥视到了一个鲜活的教会家庭的生活状况。
9、《吾血之血》(2015)
原名:Sangue del mio sangue
导演:马可·贝洛基奥
国家:意大利
「推荐语」一个在中世纪遭受宗教裁判迫害的女圣人,历经千年后破墙而出;一群吸血鬼家族的成员在现代社会中隐姓埋名,近乎绝迹...这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与寓言性的宗教电影。
10、《幸福的拉扎罗》(2018)
原名:Lazzaro felice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国家:意大利
< class="pgc-img">>「推荐语」这又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意大利电影,它用再朴实不过的现实手法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也许圣人就藏在我们之间,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1、《圣经解码》(2004)
原名:Bible Mysteries
导演:(BBC出品)
国家:英国
「推荐语」从故事的角度,这部BBC出的系列纪录片好看得像好莱坞大片;从资料文献的角度,这9集故事足以起到引我们进入圣经乃至基督教世界大门的作用了。
+2、《年轻的教宗》(2016)
原名:The Young Pope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国家:意大利
「推荐语」片中的这位虚构的罗马教宗年轻帅气,喜欢抽烟、听摇滚乐,崇拜“库布里克”,仅凭这些已经足以称其离经叛道了!然而,这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带我们全面了解梵蒂冈教廷的电影,从教皇的服饰餐饮,到教皇内阁(红衣主教)、财政,再到整个教会的外交礼仪...
一起看经典的电影,阅读经典书籍,请关注【星期五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