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杯开踢,球场上一片火热,场外的中国餐饮市场也热情万分。受“看球经济”带动,国内主题堂食套餐订单量迅速上涨,“餐厅看球”需求不断升温,火锅店、烧烤店、西餐酒吧成夏季热门看球好去处。记者从多个线上平台获悉,不仅啤酒、饮料、零食等“观赛伴侣”销售上涨,半成品火锅销售也迎来新高。
“餐厅看球”受热捧,21点时段预订火爆
与三五好友约在餐厅,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为喜爱的球队呐喊助威“才够尽兴”。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开赛前三周,网友便已开始检索预订欧洲杯看球餐厅,过去七天“欧洲杯”等关键词搜索量周环比大幅增长。美团数据显示,西餐酒吧等有观赛氛围感的餐厅均是“餐厅看球”热门选择。菜品方面,啤酒、炸鸡、小龙虾相关套餐销量同比迅速增长。
记者走访多家适合观赛的餐厅发现,21点时段预订十分火爆。位于石老人海水浴场附近的维京人精酿烧烤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趁势推出了精酿套餐、牛排专享套餐等,并在每晚九点后举办活动增添欧洲杯直播的氛围,工作人员介绍说,自开启欧洲杯就餐预订后,不少人进行了线上或电话咨询,一些重要比赛时间就餐订位几乎爆满。
夜间观赛激发夜市活力,外卖市场迎来消费热潮
赛事拉动了正餐和夜宵新的增长点,不断丰富消费供给,宅家熬夜看球,也带动着“观赛消费”的增长。青岛的夜市生活被彻底点燃,外卖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记者注意到,此次欧洲杯期间,不少平台都推出了“半成品”套餐,为球迷们增添一把观赛的“火热”。美团外卖数据显示,旺盛的消费需求下,火锅、烤肉、小龙虾、烤海鲜等欧洲杯主题套餐供不应求。此外,淘宝还推出了看球必备清单的购物专区,包括中场休息嗦口粉的花甲粉丝、香辣鱿鱼须、奥尔良鸡翅、柠檬凤爪、香辣脆藕、手撕鸭脖、夜宵花生、芝士爆米花、无骨鸭掌等,让球迷宅家看球也能体验到一个人的狂欢,开启沉浸式看球感受足球魅力。
赛事带动下,青岛市民夜宵消费热情高涨,迷消费力不容小觑。记者采访中发现,近日青岛的街头巷尾灯火通明,外卖配送站点前,配送员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记者注意到,除了传统的夜宵食品,冰品冷饮和应季水果的订单量明显增多,成为市民夜宵的新宠。 “欧洲杯期间,我们更喜欢点些冰镇啤酒和水果来享受比赛。”市民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晚上,这些冷饮和水果能让我们更加兴奋。”一家水果店的老板李女士对记者说:“自从欧洲杯开始,我们的订单量几乎翻了一倍。尤其是西瓜和荔枝,非常受顾客欢迎。”
饿了么平台的数据显示,自欧洲杯开赛以来,青岛地区夜宵时间段内的冰品冷饮外卖量环比增长100%,运动饮料、啤酒和预调配制酒的销量也分别实现了60%、50%和42%的环比增长。
足球赛事激发女性消费热情,活跃度显著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女性球迷在欧洲杯期间的活跃度明显提升。欧洲杯期间,女性球迷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饿了么平台的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的外卖订单量在凌晨时段环比增长32%,这一增长率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的25%。女性球迷不仅在观赛人数上有所增加,更在消费力上展现出了显著的增长。
记者在青岛市场走访中发现,女性球迷更倾向于选择健康、新鲜的食品作为观赛时的夜宵。应季水果、冰品冷饮成为她们的首选,其中西瓜、荔枝等水果的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150%。此外,冲调咖啡、鲜奶等健康饮品的订单量也呈现出显著增长。
面对女性球迷的崛起,青岛的餐饮商家也迅速做出反应。从半成品火锅到精酿啤酒套餐,再到专为女性设计的低糖或无糖饮品,商家们纷纷推出符合女性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女性顾客。不过,综合社交平台上的信息,相较于比赛,有的女性球迷更在意观赛氛围。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大年初五海底捞一门店员工手执玫瑰迎接顾客)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黄兴利 北京报道
春节档的餐饮人,一定是累并快乐着。2月17日晚上7点多用餐高峰期,《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家万达广场时观察到,餐饮楼层依旧热闹非凡,挤满了消费的人群,火锅烤肉餐饮店内基本座无虚席。
下沉市场中,烟火气更盛。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大年三十(2月9日),还是大年初二(2月11日),位于商丘示范区的一个街道上,各类街边摆摊的小吃老板都没有选择休息,街上亦不乏消费的人群。同时商丘的餐桌订餐,无论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后都相当紧俏。
2023年整个餐饮行业迎来强势回暖,全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4%,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认为,2024年餐饮行业增幅肯定会再度超过20%。而此次春节档的火爆也为全年餐饮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齐创新高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少不了的是吃喝玩乐,餐饮业在春节期间再度收获了不菲成绩。记者在走访过程中观察到,大年初五(2月14日)晚上用餐高峰期,位于商丘睢阳区的一家中原人餐厅,人声鼎沸烟火气升腾,两层的餐厅基本已无空位,据了解,春节期间如果想要其二楼包间,基本都需要提前一周预定。
春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各种消费需求集中释放,餐饮行业表现尤为突出。2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从企业层面了解到,春节期间,餐饮企业都迎来了业绩高峰期。其中海底捞2024年春节大年初一至初六累计接待顾客超950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同期增长超30%,其客流最高峰出现在2024年农历大年初五,当天海底捞全天接待顾客超180万人次。
另外两个火锅品牌巴奴毛肚火锅和呷哺呷哺同样不遑多让。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巴奴毛肚火锅全国最高翻台高达9.55次,多家门店翻台超过9.0。而在大年初五当日,巴奴多家门店突破2023年峰值。初一至初八,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趁烧、茶米茶等品牌累计接待消费者超180万人次,其中,呷哺呷哺共有31家餐厅打破历年业绩记录,湊湊畅吃会员卡优惠活动创收业绩近6000万元;与美团平台联手推出的春节专属活动创下整体核销券量12.7万张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近期较火的餐饮品牌费大厨春节期间再次吸引了众多顾客排队打卡。记者从费大厨方面了解到,大年初五中午时分,费大厨北上广深门店同时段现场等位桌数超过300桌,单店全天取号数千人,平均等位时长在90分钟以上。
作为餐饮行业中重要品类,新茶饮也在龙年迎来了开门红。2月18日,记者从奈雪的茶和甜啦啦方面了解到,新春假期,奈雪的茶部分门店销售大涨600%,实现订单量环比、同比双提升;春节期间,甜啦啦全国门店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达400%,环比提升135%。
内外兼备
在餐饮业普遍取得优异成绩的过程中,旅游占据了大部分功劳。2月17日,飞猪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甲辰龙年春节成为史上最火爆的春节旅游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已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出境游也创下近4年峰值。
2023年冬天,哈尔滨火爆出圈,2024年春节仍是游客宠儿,美团数据显示,哈尔滨异地消费者的堂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30%。记者从海底捞方面了解到,哈尔滨海底捞各门店客流春节期间均大幅增长,其中位于热门景区中央大街的海底捞新一百店,初一至初六的累计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0%,此外天津、洛阳、泉州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海底捞门店也均迎来40%以上的客流增长。
与海底捞殊途同归,呷哺呷哺在哈尔滨的销售同样火爆异常。呷哺呷哺方面表示,“其位于中央大街的3家餐厅成为南方小金豆必打卡网红店,其中一家餐厅打破历史销售记录。与此同时,上海迪士尼附近的湊湊餐厅同样受到家庭客群的欢迎,从1月20日寒假放假开始持续高峰爆满。”奈雪的茶和甜啦啦同样向记者表示,春节的旅游火爆强劲带动了新茶饮销售业绩,其中奈雪的茶春节期间销售TOP3均在热门旅游城市,甜啦啦东三省门店销量同比去年提升均超过800%。
除了外部环境向好,品牌自身也做了不少功课。像海底捞推出了不少增添年味的新品,比如在全国上架“蒸奇斗艳”花馍,在北京、三亚、哈尔滨等近20个城市上线东北经典年菜“酸菜白肉锅底”等;呷哺呷哺跨界联名了春节档爆款电影《热辣滚烫》,双方在全国800余家呷哺呷哺直营餐厅,联合推出春节限定联名套餐“热辣滚烫团圆餐”;巴奴毛肚火锅在小年前夕,推出了新升级菜品—冰鲜毛肚;甜啦啦推出了年度新品“龙麟香鲜奶茶”寓意“龙年喝龙茶”。
除此之外,下沉市场也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奈雪的茶方面表示,2023年全年其共有近50家门店总营业额超千万,遍布全国超15座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其中不乏太原、赣州等二、三线城市;春节期间奈雪的茶已开业加盟店超200家,其中呼伦贝尔、龙岩、商丘等多个下沉城市多地加盟门店单月营业额70万。
2023年餐饮行业强势回暖,全年餐饮收入达到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品类中增速最快。2024年春节档的火爆无疑为餐饮行业开了个好头。对于2024年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认为,“2024年餐饮行业延续了去年开门红的佳绩,在这之中,旅游的强势回归从侧面也拉动了整个餐饮行业的业绩,同时叠加年夜饭对整个餐饮的拉升加持,2024年整个餐饮行业应该会实现新的突破,整体增幅肯定会超过20%。”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前发布的《2017年度餐饮大数据白皮书》显示,今年我国餐饮收入将达3.9万亿元,较2016年上涨8%。但餐饮门店数量将达581万个,较2016年下降3.48%。意味着,将有50万家餐厅面临结业困境。前日2017红餐创业大会上发布的《2018餐饮创业白皮书》则指出,一线城市近两年的餐饮创业热情整体较高,经过两年的强势增长后,2017年的广州餐饮门店数量保持稳定的增长,小吃快餐、面包甜点的门店比粤菜门店增长要快,反映出广州饮食市场多元化。
2017广州餐饮市场变化多端,业界人士指出,当前餐饮业主体结构稳定但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洗牌现象仍在持续。
零点有数董事长、飞马旅创始人袁岳博士指出,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的餐饮行业细分市场构成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特色/地方风味、小吃快餐、糕饼和咖啡等方面,且甜品增幅较大,而海外餐饮降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