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广受上海人的欢迎。如今在上海流行的锅贴是改良后的产物,与最初中原地区的锅贴两端开口不同,上海锅贴的两端是封口。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华发路的胡记锅贴,想看看这家店在“锅贴界”小有名气的连锁店,是如何赢得众多食客认可的。
临近中午,记者在门店后厨看到,店员们正在马不停蹄地包着锅贴,一位师傅擀皮,一位师傅包馅儿,锅贴卖掉一锅,再放一锅,据介绍,胡记锅贴每天能卖出几十锅。
老话说,卖相好的锅贴必须有“腰身”、有“臀部”,“腰”要轻盈,“臀”要丰盈,要皮薄馅大,但又不能太薄,不仅肚皮要包得住汁水,还要底板焦香酥脆。据上海胡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成银介绍,胡记锅贴严选各地上乘的餐饮食材,肉馅选用新鲜的品牌猪前腿夹心肉制作,并冷链新鲜配送到店;制作时,面皮不放发酵粉,直接用面粉加水,靠师傅们不断揉搓,使面皮更加劲道;煎制时,将锅贴整齐摆放在锅内进行油煎,盖上盖慢慢地煎制,注重加水等关键步骤,使锅贴表皮蒸熟、底部香脆、香味四溢。“胡记家的锅贴个头大,底板微焦而不糊,咬一口脆爽。”顾客袁先生告诉记者,“锅贴表面撒了不少葱和白芝麻,锅贴吸收了芝麻和葱的香气,融进面皮里,一口下去简直满嘴香。”
除了锅贴,店里的老鸭粉丝汤也人气颇高。“汤里的料超级多,鸭胗、鸭肠、鸭血、油豆腐,都很干净新鲜,没有任何怪味儿。”正在品尝老鸭粉丝汤的戴女士表示,“粉丝和葱花都是分开的,粉丝很细,断口性很好,和比较粗的红薯粉相比,我更喜欢这种好咬断的细粉丝。”据介绍,胡记锅贴的游子老鸭粉丝汤选用当天品牌鸭肉慢火熬煮,搭配油豆腐、鸭血、鸭胗、粉丝等新鲜食材,喝上一口,浓而不腻,和锅贴搭配正好。
1988年,胡记锅贴在吴江路上开出第一家店,后来搬至徐汇区太原路,一路走来一直沿用了“胡记”这个品牌。2019年起,随着“胡记锅贴”不断拓展,名气也越来越响,公司对定西路、太原路店等胡记锅贴门店进行规范化经营,配合公司中央厨房的建设,形成统一的食材配送体系,逐步在上海形成规模化连锁,目前已经开设一百五十余家门店。“未来考虑在徐汇华泾地区,开设展示中心,希望通过更好的服务,让徐汇居民满意。”叶成银坦言,“用真诚服务对待每一个客户,贴心和温暖是胡记锅贴承诺送给每一位顾客热诚的服务品质。”
记者:殷志军、陆翔、徐喆衎
编辑:沈淑敏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6元一份麻辣豆腐、13元一份酱爆猪肝、2元一份吃到饱的米饭……日前、新华社区的平武路上新开了一家名为“笼百味”的大食堂。因其接地气的本土小吃和价廉、质优、味美的三餐供应,迅速成了周围居民、白领一日餐食的首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图片:甘力心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海龙华会是沪上首个与千年古刹龙华寺遥相对望的街区商业。在龙华会,有一家开在街边的小店——囍越。囍越是一家以越南菜为主的餐厅。
< class="pgc-img">>囍越的装修并不奢华,但雅致惬意,小小方桌,充分利用了店里的每一寸空间,室内环境十分干净、敞亮。室外还有不少带遮阳伞的露天餐座。
门店的招牌上,“囍越”的大红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火车头专门店”,让人不明所以。其实,“火车头”指的是店里的一道招牌菜:越南牛肉汤粉。以前,越南牛肉汤粉在越南火车站售卖,人们习惯在上下车时买一碗吃,久而久之,“火车头”就成了越南牛肉汤粉的代名词。囍越的越南牛肉汤粉精心选用产自内蒙古的上好牛骨、牛肉和多种香料,历经近20个小时的文火慢煮熬制,特点是汤清味浓、口味鲜甜,加点柠檬汁,味道更加丰富,配上爽滑的越南河粉,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除了“火车头”,囍越还有不少其他越南特色美食:冬阴功海鲜粉、芒果糯米饭、炭烤猪颈肉、春卷、虾饼等。囍越在烹调上,多采用鱼露、酱油、酸辣酱调味,添加大量的蔬菜和热带水果,如椰子、芒果、菠萝、青柠等,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具有显著的东南亚风味,而且囍越的菜品健康养生,老少皆宜。
< class="pgc-img">>囍越的咖啡也颇具越南风情,有越式滴漏咖啡和香茅滴漏咖啡两款产品,香浓美味、细滑柔润。除此之外,店内还有香茅茶、青柠酸角汁等特色饮品。各色饮品之中,罐罐现烤奶茶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欢。罐罐现烤奶茶坚持健康养生的制作理念,精选云南滇红为茶基,融入新鲜牛奶及枸杞、红枣、黄冰糖等配料,提供玫瑰、茉莉、桂花等多种口味,确保每一杯均为现场烘焙,新鲜出售。
据悉,囍越在上海共有五家连锁店,其中,龙华会店是2023年9月才落户龙华会的。据介绍,囍越之所以选址在这里,是因为龙华会附近有千年古刹龙华寺,又靠近徐汇滨江,有不少和他们一样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的餐饮店汇聚于此。
记者:殷志军、李瑾琳、徐喆衎、陆翔
编辑:沈淑敏
校对:姜玲(实习生)
审校: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