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评测奶茶、科普咖啡、聊减肥失眠,都会有粉丝朋友催我们赶紧把咖啡评测提上日程。
< class="pgc-img">>这次它终于来了,我们购买了 9 家连锁咖啡店/奶茶店,16 款热销咖啡,用实测结果回答:哪些逐渐奶茶化,就是糖水?哪些适合减肥?哪些是考研人、打工人提神醒脑必备?
16 款样品详情如下:
< class="pgc-img">>一、加糖又加奶,就是喝糖水?
之前奶茶评测,评论区的朋友们总能轻松从奶茶联想到咖啡,我们也很明显地感受到咖啡奶茶化,口味越来越多,还开始加小料。生椰、西梅、桂花、陨石……咖啡的味道丰富了,喝起来也更甜、更好入口了。
那么,一杯咖啡里到底有多少糖呢?
01 含糖量
我们送去实验室测测看。不得不说,有的咖啡是真·糖水,糖含量堪比奶茶:
< class="pgc-img">>2 号陨石拿铁、11 号桂花龙井拿铁、15 号生椰拿铁冰淇淋,可以说是咖啡奶茶化的代表,口味奶茶化、小料奶茶化,糖甚至超越了一些奶茶。
从健康角度出发,爱喝这几款的朋友,建议稍微克制一些,别天天喝。
1 号生椰拿铁和 2 号陨石拿铁还可以调整糖量,我们也一并测了,帮大家看看不同甜度的差别,结果有些神奇:
< class="pgc-img">>生椰拿铁不同甜度糖量差距较大,而陨石拿铁糖含量只差了一点点。难道是商家在偷偷给陨石拿铁多加糖吗?
其实,商家或许没那么不靠谱。我们推测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生椰拿铁是靠糖浆调整糖量,而陨石拿铁主要的糖在小料「陨石」里,和奶茶里的脆啵啵/寒天差不多,所以买的时候没必要纠结,三个糖含量差不多。
< class="pgc-img">>02 含奶量
和很多奶茶里没有奶相比,咖啡可是实在了不少,拿铁、玛奇朵大多是咖啡液+奶的调配。
为了搞清楚哪家的咖啡更实在,用喝咖啡替代喝纯牛奶,我们还检测了咖啡的蛋白质含量。
< class="pgc-img">>看到结果,编辑小姐姐很开心,真的可以少喝一盒牛奶了。
< class="pgc-img">>R幸的厚乳拿铁、偷心西梅拿铁,星B克的焦糖玛奇朵、拿铁以及M*n*er的桂花龙井拿铁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能和一盒牛奶媲美。
我们还发现各种燕麦、生椰拿铁的蛋白质含量普遍不高,更适合想尝试新口味的朋友们。
二、喝咖啡能减肥吗?
前面我们发现了咖啡奶茶化,有的咖啡加了不少糖。然而,很多人喝咖啡的原因却是相信喝咖啡有助于减肥。
咖啡减肥靠不靠谱,我们从热量和文献研究两方面来看。
01 热量
从热量上看,「好喝」的咖啡不但不能减肥,还可能是让你变胖的元凶:
< class="pgc-img">>想要减肥,最好选择纯美式,热量低很多。不能忍受美式的苦,至少要选择不加糖的咖啡。
很多加糖又加奶油的咖啡,热量甚至可以超过一碗米饭(174 Kcal/150 g)。
比如,7 号焦糖玛奇朵和 15 号生椰拿铁冰淇淋,一杯下肚,热量相当于吃了两碗米饭,简直是减肥人的噩梦。
02 研究
喝咖啡减肥的朋友,大多都听过这样的论调:「运动前,喝一杯黑咖啡消耗会变大」,「咖啡可以帮助脂肪燃烧」。
真的是这样吗?食品研究员小姐姐也查阅了相关文献:
< class="pgc-img">>看完就一句话:有点用,但不大。研究中,摄入 400mg 咖啡因才能增加 24~40 大卡的消耗,差不多才是 1 小块巧克力的热量。
其实,减肥需要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单靠喝咖啡不能减肥,它只能作为健康饮食的一个辅助部分。
三、一杯提神醒脑,两杯失眠心悸?
01 咖啡因含量
无论咖啡好不好喝,喝完会不会胖,为了更清醒,努力的考研人和打工人都会选择喝咖啡,开启学习或工作的一天。
「大脑停滞,喝杯美式」,想提神只能选苦苦的美式吗?
一杯咖啡能否提神,主要是看咖啡因含量。一般来说,咖啡因含量越高,提神效果越好。于是,我们委托实验室测了 16 款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 class="pgc-img">>令人欣喜的是,辛苦的考研人和打工人可以不喝美式提神啦。具体咖啡因含量如下:
< class="pgc-img">>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的是 10 号 C*S*A 燕麦拿铁和 12 号 T*m* 鲜萃奶咖,单杯咖啡因含量就超过了 250 mg,是不错的提神之选。不过,最好一天只喝一杯,别超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网站截图
>想提神,选对喝咖啡的时间也很重要,咖啡因一般 5 分钟左右才能赶到大脑,30 分钟左右达到峰值浓度,所以困了再喝已经来不及了,要在不困的时候就来一杯,比如早上起床来一杯。
< class="pgc-img">>如果你一喝咖啡就心悸,晚上容易睡不着,又像编辑小姐姐一样「人菜瘾大」,可以考虑低咖啡因咖啡。比如 9 号燕麦拿铁,换成低因浓缩咖啡,实测咖啡因含量仅有 16.4 mg。
02 几点喝睡得着
很多小伙伴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下午和室友一起喝了咖啡,Ta 晚上 10 点沾枕头就着,而你听着呼噜声清醒到凌晨 2 点。
有研究表明,每个人对咖啡因的代谢速度并不一样,一般在 4 小时左右,短的可能 2 小时就完全代谢掉了,而长的可能要十几小时才行。
< class="pgc-img">>如果你发现自己属于代谢慢的那一类人,下午就别恰咖啡啦。
还有一个温馨提示:别忽视奶茶里隐藏的咖啡因。我们早年间评测过的奶茶,平均下来每杯咖啡因含量也有 134 mg(一杯容量以 500g 计),一样能让你失眠、心悸。
咖啡一杯,快乐起飞!咖啡你冲不冲?冲冲冲!
照例,我们还是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总结:
< class="pgc-img">>最后我们想说,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喝咖啡这件事,别被限制,喝你自己喜欢的就好!
赶紧把这一篇转发给身边喜欢喝咖啡的小伙伴,还有刚刚入坑的咖啡小白,帮他们选到适合自己的!
< class="pgc-img">>参考资料:
[1]易超然,卫中庆.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03):270-272.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05.03.024.
辑:晴晨
天气逐渐热了,一杯放入冰块的饮料无疑能带来一丝清凉。只是,自己做的冰块放到杯子里后迅速融化、无法持久保持低温,反观奶茶店的冰块,却总能悠然地漂在杯中慢慢溶解,甚至饮料喝光了它都没化完。这种鲜明对比不禁让人好奇:自家制的冰块与奶茶店的有哪些不同呢?
饮品店用的制冰机通常都是让水自上而下地流过立起来的“冰格”隔板,既保证了流水不停,又能让水在隔板上一层层凝结。在整个过程中,机器把水均匀地喷淋在隔板上,没有空气混入水流,制作出的冰块也就不会有气泡。而且,专业的制冰机温度可以低到-46.5℃,冻出来的冰块温度也更低,短时间内更不容易融化。
有些
有些制冰机造出的方块冰和球形冰,中心温度为零下17℃。这两款冰块的质量要求较高,用来配威士忌更多,也更建议用来搭配咖啡,因为这两种饮品的口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如果冰块融化得太快,会稀释饮品,从而影响口感。
根据国家标准,家用冰箱的冷冻室温度是零下18℃,想在中心温度上超越制冰机生产的冰块不是不可以,比如放在冰箱里多冻几天,给它冻成“老冰”,但想在冰块硬度上超越制冰机很难。
综上所述,自制的冰块之所以比奶茶店融化得快,主要在于水质以及制冰设备、制冰方法的差异化,要想在家中制作出像奶茶店一样耐融的冰块,我们可以尝试提升制冰设备,优化制冰过程,并在使用时注意减少冰块的暴露时间。
当然,一杯美味的冷饮不仅仅取决于冰块,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甜蜜和清凉,无论冰块融化的速度如何,它都是夏日里不可或缺的小确幸。
参考来源:光明网、新周刊、澎湃新闻、答案如下
部分图片来源:新周刊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或版权方),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开始不单单满足于“奶+茶”,开始变得一个比一个“有料”。从果酱到龟苓膏再到豆花,只有不想加,没有不能加的。
有不少网友调侃,奶茶里加糯米花生碎、红豆、大枣……这不就是八宝粥么?面对逐渐“粥化”的奶茶,网友们根据个人喜好分成了“传统派”和“加料派”。“传统派”认为,还是怀念奶茶原汁原味的样子,珍珠加奶茶才是最佳CP。而“加料派”则表示,一口满料才是奶茶的正确打开方式,最重要的是——喝此“粥”不用洗碗。
支持奶茶还是原汁原味好的网友们:
支持奶茶“无料不欢”的网友们:
被粥化奶茶支配的年轻人,已对“粥”“稀饭”等概念越来越“模糊”了……到底是粥还是奶茶?
时尚就是一个圈,有人认为,奶茶发展成八宝粥是必然趋势,按此推断,奶茶的终极形态也可能是火锅……
从珍珠到豆花 从杯底到杯顶
这些年奶茶里的料都经历了什么?
“珍珠”永远是奶茶爱好者们心中的“白月光”,我们喝的第一杯奶茶,往往是从“珍珠奶茶”开始的。
后来,“椰果”出现了。“一年卖出一亿杯”的香飘飘将奶茶与椰果“捆绑”,在每杯奶茶中都会附带一个椰果包。这一举动直接把椰果推向了离珍珠最近的位置,但椰果始终没能撼动珍珠的地位,而现在,珍珠又有了一个萌萌哒的名字叫“波波”。
2007年,CoCo都可布局全国,凭着一杯“三兄弟”圈粉无数。这款产品创造性地把珍珠、布丁、仙草三种单一小料组合到一起,绑定成“桃园三兄弟”的cp组,成为品牌的招牌产品。布丁既然可以,那我们豆花为什么不行?2020年,奶茶品牌“一点点”推出“豆花奶茶”,和“甜豆腐脑”的口感差不多,立刻受到追捧。
随着喜茶、奈雪等网红品牌的兴起,水果也逐渐成为奶茶里面的常客。其中,奈雪的茶是首先在国内使用新鲜水果制作现制茶饮并创新推出现制茶饮搭配烘焙产品的概念。在喜茶2020年的所有产品里,多肉葡萄这款产品出现了“霸榜”长达72周的现象,此外热销的产品还包括多肉芒芒甘露、芝芝莓莓、芝芝桃桃、芒芒甘露、椰椰冻等水果混搭产品。
有文章指出,加料的疯狂时代,不仅体现在杯底,还在杯顶。当年,贡茶推出了奶盖茶,一炮打响;如今,喜茶的芝士奶盖,成为了爆品。商家们在明白奶茶杯顶也可“大做文章”之后,新鲜的创意又来了,比如,长沙的茶颜悦色推出了“奶油顶”,在奶油的支撑下,放上各类坚果。
随着市场给予的正面反馈越来越多,顶料的种类也逐渐开始多了起来:奶霜、奶沫、奶酪、玛奇朵、格雷、冰淇淋、奶球、雪球......奶茶市场的蛋糕越切越小,奶茶品牌不加料,凭什么留住顾客的心?在此之后,奶茶的配料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大胆……
最近,肯德基推出了咸蛋黄奶茶,被网友称为“可以喝的月饼”;快乐柠檬推出了“烤地瓜奶茶”,除此之外,其品牌推出的“蛋糕奶茶”更是将奶茶的配料做到了极致,喝月饼算什么?我们喝蛋糕!
奶茶同质化严重 单品爆款难求
如今茶饮市场的品牌五花八门,门店类型和装修风格也各不相同,但不可忽略的是,茶饮行业竞争形势严峻。归结到产品上,各家奶茶十分雷同,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实非常重要。
回顾奶茶的“配料史”,我们不难发现,早期一些品牌就是凭借单品爆款及产品的差异化打响了知名度。喜茶的芝士奶盖、沪上阿姨的血糯米奶茶、乐乐茶的脏脏茶和脏脏包……都曾风靡一时,为品牌在市场中抢占了一席之地,当这些混搭茶饮产品在细分市场获得认可后,随后才有机会“出圈”并发展壮大。在经济学者看来,零售业通常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横向发展,即拓更多的渠道、开更多的店。另一个是纵向发展,即从产品品类去做扩展。
看重养生的年轻人,口味变了
对于奶茶品牌来说,不断地推出新品、从料上做足文章,不失为一种获得客源的正确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追求口感,还要追求健康,或许也成为奶茶逐渐“粥化”的重要原因。
既然奶茶戒不了,那就喝“养生奶茶”。在奶茶中加一些红枣、核桃、花生、龟苓膏或是红薯,用食材的甜度去弥补眼前的这一杯“无糖养生茶”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试图寻找“心理平衡”的选择。“奶茶+养生”也成为了越来越多茶饮商家迎合年轻人注重养生心理,从而打造产品差异化的突破口。
如成立不久的茶类品牌椿风,直接将草本药材加入菜单。
代餐品牌Smeal推出NOTO系列代餐奶茶,里面有着牛肉蛋白质、蔬菜的膳食纤维以及2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王老吉、东阿阿胶等品牌也跨界推出了“中药奶茶”“阿胶奶茶”。
“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奶茶不加糖”,与追求口感好喝、口味层次丰富的趋势不同的是,年轻人们唯独在奶茶甜度上没法放过自己那脆弱的自制力。数据显示,大家对高甜度的接受度在逐渐下降。《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在最注重茶饮口感的同时,对“健康”、“养生”有了更明确的需求,有半数的消费者在购买茶饮时选择少糖或者不加糖。
但无糖真的就没有糖吗?“老爸评测”就曾对市面上数十家热门奶茶品牌的经典茶饮进行测评,对标准糖和最少糖的各类奶茶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只有3款饮品的最少糖相对于标准糖有着明显的糖分下降,有将近一半糖分几乎没有差别,甚至还有各别选手最少糖的糖分比标准糖还高。
很明显,想单单靠无糖的“粥化”奶茶达到戒糖养生的目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口感和健康,二者不可兼得。所以还是想建议大家,想通过喝奶茶的形式养生,倒不如真考虑一下八宝粥。
毕竟,奶茶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不过是想让你长胖罢了。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雨萌综合 财经网、DT财经、凤凰WEEKL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