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楼开饭店需要做环评报告,环评的关键点是要楼上的住户同意。新乡一小区商住楼楼下的火锅店顺利办理了营业需要的各种证件,然而楼上最直接受影响的三四层住户告诉记者,他们没接到过任何意见调查,而且该火锅店提交的住户知情签字表信息不真实。日前,东方今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走访调查。□东方今报记者刘素云实习生李笑楠/文图
【投诉】
住户签名不真实,火锅店怎么通过环评拿到营业证?
11月14日,家住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星海假日王府的业主向东方今报反映,他们居住楼下的两层商铺,没有经过楼上业主的同意,竟然通过环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营业了。
三楼的业主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9月底,他们发现楼下两层商铺在装修开火锅店,还在小区里挂了一个很大的风机,产生很大的噪音。业主们跟环保局投诉后,该店的负责人答应业主进行整改,达到标准、住户满意后再开业。令业主没有想到的是,10月20日,楼下火锅店竟然开业了。业主们又投诉到文化路工商所,得到回复:该火锅店已经拿到了营业执照,而且餐饮许可证、环评报告都有了,属于有证正常营业。
“商住楼开火锅店是要做环评报告的,其中的一项就是要征求楼上业主的同意。我们咨询红旗区环保局,他们说楼上3~7楼住户都签过名了。但我们作为直接损益者,竟然没有被征求意见,他们怎么通过的环评?”家住四楼的崔女士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采访过程中,该楼还有不少业主都向记者反映了他们对楼下开火锅店的担忧。
据业主称,他们咨询了红旗区环保局,也看到了住户知情签字区,发现房号写得不清楚,对应的业主名字也不对。
【规定】
商住楼新开饭店必须做环评报告
商住楼开饭店有怎样的规定?相关部门办理经营证件又是如何要求的?
据悉,2010年,我国发布实施的《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中,规定饮食业单位选址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功能、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与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新建住宅楼内不宜设置饮食业单位,现有住宅楼内不宜新设置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业单位。
新乡市工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根据《物权法》,商住楼楼下店铺办理营业执照,需要经楼上所有业主同意,业主具有一票否决权。楼下两层商铺开饭店,楼上3、4层的业主必须同意。
记者从新乡市环保局市民中心服务窗口也了解到,商住楼下开饭店必须做环评报告,环评报告要有资质的环评机构来做,环保局负责审批。环评机构在做环评时,需要公众参与。
随后,记者联系了新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科,工作人员称,2013年后市区新开办的饭店都必须到环保局做油烟、噪音、污水、民意等方面测评。只有环保局通过的环评报告,食药监局才能给他们开具餐饮许可证。
【调查】
火锅店称有证经营并已整改到位
11月1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业主投诉的柔时小板凳吧式火锅新乡旗舰店,店里人员正在打扫卫生。
柔时小板凳吧式火锅店的化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餐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件,称他们属于合法有证经营。而且环保局来检测过,也多次进行整改,原来小区内部加装的四台排风设备全部拆除,油烟管道也经过净化处理之后排向远离居民区的马路边。
化负责人称当时租房子的时候只说是商铺,并没有说不让开饭店。“我们在做环评征求业主意见时,也都是一家一户上门调查,并邀请他们来我们店内参观,提出指导意见。目前,鉴于楼上个别业主还不太满意,我们一直没有正式开业,都在试营业。”
星海假日王府物业丁经理告诉记者,小区的两层商铺都属于个人产权,经营范围物业也管不了,物业只会在装修方面进行监督,噪音、油烟、排污方面进行提醒,具体环保措施是否到位,这要环保局进行监督。
【回复】
红旗区环保局称环评不合格已收回
据了解,火锅店所在的商住楼共28层,涉及2个单元,一般受影响的住户是3~7层。一层6户人家,5层下来就是30户。也就是说该火锅店做民意调查时,必须得到这30户人家的签字同意。可楼上三、四层的住户称他们没有接到意见调查,且在环保局看的签字表上只有6个签名。那么火锅店的环评报告是怎么做的,又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11月18日上午,记者咨询了负责审批柔时小板凳吧式火锅店环评报告的红旗区环保局。
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场检查了火锅店处理油烟、噪声等设备的配置,都是按规定安装的先进环保的设备。而住户签字表是该火锅店自己做的,交上来时签名确实只有6个。火锅店称一些住户没有入住,还有一些住户不反对,但是因为担心业主之间的人情关系不愿意签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旗区环保局通过了该火锅店的环评报告,该火锅店也顺利拿到了餐饮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
关于住户投诉环评报告上住户签字不真实,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调查。目前,红旗区环保局已经收回了环评报告,并责令该火锅店15个工作日内,整改油烟、噪声达到环保标准,并再次做民意调查。
对此,新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科工作人员称:“如果环保局收回了环评证明,那涉及到餐饮服务方面,相关局应该通知我们药监局的,我们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可红旗区环保局刘姓工作人员称,他们已向火锅店下达整改通知,却没有规定要去告知其他单位。
【查证】
住户知情签字表信息虚假
红旗区环保局刘姓工作人员曾表示,他们接到投诉后去小区调查,住户签名是真实的。而业主告诉记者,该火锅店提交的住户知情签名表是虚假的。
业主给记者提供了他们在环保局拿到的住户知情签名表,记者也在火锅店化负责人展示的《开业告知协议书》第二页看到了住户知情签字,证实信息一模一样。记者看到住户签字区域显示的是6个住户签名,其中最后一个房号有涂抹现象,没办法看清。
业主告诉记者,我们2号楼有两个单元,正确的房号应该写清楚,比如2号楼1单元301,应该写成2-1-301,签字表上20602的写法显然是不对的。另外,第三个签名的房号25A03,也是不存在的。签字区能区分出来的房号只有四个,分别为20602,20702,2501,2601。
记者在其他业主的帮助下拨打了20602房签名人王女士的电话,跟对方确认身份后,对方称从来没有接到过火锅店的签名通知。
由于无法判断2501和2601两个签名是哪个单元的业主,记者首先联系到1单元2501、2601的业主,他们告诉记者并没接到过火锅店的民意调查,更没有参加签名。其中,火锅店负责人曾告诉记者,知情签字表上2501房对应的不清楚签名是周大庆,但在1单元2501,该户根本没有叫周大庆的人。而2单元2501和2601,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两户一直没人居住,这两户的邻居也证实,从未见过这两户人家。
<>楼部改造
很多楼盘的售楼部在楼盘销售完成后,都会出售做商业门面,还有不少做成了餐饮店。
荷塘区三一歌雅郡的售楼部出售之后,业主打算将其改造成餐饮店,却遭到小区其他居民的强烈反对,执法部门也出面制止,这是为什么呢?
三一歌雅郡的售楼部原本是一个会所,小区业主得知要改造成餐饮店,便联名签字反对,就连距离售楼部较远的其他楼栋业主也签了字。
小区物业经理李中卫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问题,当地社区、物业、业委会、购买售楼部的业主等针对此事召开过协调会。当时,老板承诺,会考虑居民的意见。可是,还没有征求居民意见,餐饮店就开始了施工。为此,小区业主将反对开餐饮店的签名递交到了相关部门,物业也向餐饮店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对此,餐饮店老板吴剑璋却表示,他原本是打算出租给他人,做其他营业性场所,但几年都没有租出去,他这才考虑自己开餐饮店的。目前,正在按相关规定办理手续。他认为,售楼部属于独立楼栋,距离居民楼也有一定的距离,他想开餐饮店,小区业主无权反对,而且获得了环保等部门的许可。
荷塘环保分局负责审批的李虹表示,一般来说,如果是独立楼栋是可以办餐饮的,但三一歌雅郡的售楼部情况比较特殊。因为这个售楼部原来进行环评时,就不建议开餐饮店,也没有设立烟道,如果要开餐饮店,需要另行审批。而另行审批就需要居民、业委会、物业管理等公众参与,要通过他们的同意才行。
李虹表示,如果售楼部要改餐饮店,必须先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进行网上备案,获得审批,否则就属于违法经营。
协调
当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不激化矛盾,他们会配合做好协调工作,同时要求餐饮店老板先办理好所有合法手续。经过协调,餐饮店老板吴剑璋承诺,将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好手续,如果达不到要求,餐饮店不会开业。
>年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痛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
三起典型的造假案
“山东锦华公司环评造假案”是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出的第一个案例,同时被点出的还有江西展航公司环评造假案、广东广禾公司机动车检测造假案。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山东锦华全称为“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林某鑫为牟取非法利益,指使被告人汪某先后注册成立了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倒卖环评报告资质页。被告人靳某燕通过他人居间介绍将其持有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在锦华公司并收取“挂靠费”3.5万元。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林某鑫等人大肆招揽业务,在环评工程师靳某燕等人未参与任何编制、公司未开展任何环评工作的情况下,伪造环评工程师签名,将盖有锦华公司、悦华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通过被告人谷某欢等人对外出售,用于编制虚假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900余份,违法所得近80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即墨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林某鑫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判处被告人谷某欢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判处被告人靳某燕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没收4被告人违法所得。
某企业正常生产,人为断开数据采集仪电源。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案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生态环境部门、刑事司法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据微信公号“九江中院”3月8日介绍,江西展航公司环评造假案被写入最高院两会工作报告。九江中院介绍,被告人常某为具有资质的环评工程师。2019年12月,肖家姐弟共同商议成立展航公司,通过对外出售公司环评资质的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后余某通过他人居间介绍让常某挂靠展航公司给予挂靠费和“签字费”。
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肖家姐弟等5人利用常某环评师职业资格以展航公司名义共对外出具700余份环评报告书(表),违法所得共计70余万元。田某、郑某共同出资成立恒辉公司,向展航公司购买环评资质,先后共承揽了13家企业的环评报告业务,共获利713500元。
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二年二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八万元至三十五万元不等,禁止本案8名被告人终身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二审维持原判。
机动车排放检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2021年11月初,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信息系统巡查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广东广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检测的部分车辆车速、转速数据恒定,涉嫌车辆排气检测弄虚作假情节。
11月中旬,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突击检查,查明该公司自2021年3月开展车辆尾气检测业务以来,存在车速、发动机转速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940元,并处罚款40万元”的行政处罚。
数据造假五花八门
黄润秋说,近年来各地相继曝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的行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
他举例说,比如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编造数据、假冒他人签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换监测样品、干扰采样探头、编造假报告假台账、篡改仪器参数,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计算机系统修改监测数据,性质极其恶劣,而且造假的趋势还在向专业化、链条化方向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山东省滕州市索某某等4人安装干扰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2018年至2022年6月,被告人索某某等4人以成立经营环保设备的企业为掩护,对外宣称“专业降低氧含量、颗粒物,保证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为山东、安徽、浙江、江西4省12家砖瓦窑新型建材企业(其中7家为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干扰装置,稀释污染物浓度,干扰实时检测数据,致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监测数据严重失真,帮助企业在减少使用环保除尘材料的情况下,达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合格的效果,非法获利共计30余万元。
四川省攀枝花市钛某化工有限公司,钱某广等3人篡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发现,该企业二氧化硫数据在工况发生变化时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现场突击检查发现,钱某广在担任该企业化工安全环保部长期间,多次授意篡改尾气自动监测设备参数,逃避监管。
2022年2月23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的运维监管服务单位开展非现场监管网上巡查时,发现桐城市运城制版有限公司氨氮自动监测数据发生多次异常波动。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将车间排口的总铬、六价铬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水样管从采样管路上拔出,插入到装有经自来水稀释后的车间排水的塑料水瓶内,导致自动监控设备未对车间实际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涉嫌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某企业采样管被置于矿泉水瓶中。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近年来,少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弄虚作假,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严重扰乱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秩序。”有关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日常监管执法中,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监测报告弄虚作假线索后,应及时固定书证物证,对技术复杂或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委托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协助核查,形成证据链条,确保定性准确。同时,应加强部门联动合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共同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也引起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表示,应全面提升监测网络的针对性,已在成都建设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比对测试实验室,在15个重点城市建设了大气颗粒物和光化学组分自动监测站,并与21个市(州)非甲烷总烃自动站共同构建全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感知网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表示,科技作用固然明显,但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对于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同样不可或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晓霞也表示,将进一步拓展新兴领域监测,探索构建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及溯源技术体系。
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