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奶茶店被“台独”分子贴上“效中”标签,还有人梳理出“爱台奶茶店”名单。
台湾饮料品牌一芳水果茶日前发文谴责香港罢工并支持“一国两制”,随后CoCo都可、50岚、鲜芋仙、贡茶、鹿角巷等13家饮料店均表态持有相同立场。不料,一些奶茶店被“台独”分子贴上“效中”标签,还有人梳理出“爱台奶茶店”名单,清心、茶汤会、康青龙、红太阳等店榜上有名。亲绿的《自由时报》11日报道还说,中部地区的“茶海手作茶饮”不仅在社交网站上力挺香港示威,更强调“台湾就是台湾”。
一芳水果茶资料图
茶海手作茶饮资料图(图源:脸书)
一些台湾绿营和“独”派分子借机纷纷站台。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1日报道,台湾自来水公司董事长魏明谷在脸书发文说“别喝饮料了!还是喝白开水最好”。值得注意的是,魏明谷此前担任彰化县长时,曾拆除当地一个亲中的爱国教育基地,当时掀起舆论波澜。“台独老手”的网红“馆长”陈之汉也没闲着,在网上痛骂被贴上“效中”标签的奶茶店,还“宣称”一年之内开一间自创品牌饮料店,扬言“拒绝在大陆贩售”。
台湾《旺报》11日援引一名在大陆经营饮料店的台商的话报道称,餐饮服务业去碰政治根本是自找麻烦,因为餐饮业和大众零距离,遇到敏感争议话题,在网络传播下更容易被放大撩拨。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副院长李振广表示,他相信大陆并不乐见两岸网民这样的情绪对抗,但在两岸结构性矛盾下,部分台湾人对“一国两制”有抵制情绪,就以饮料店作为发泄口,借题发挥,两岸网民一来一往,矛盾的情绪迭加激化,让事件愈演愈烈。李振广认为,此事又让蔡英文“捡到枪”,民进党很可能借此话题再次发动水军挑起仇中情绪,将此事转化为选举利益。
处理两岸加盟法的律师蔡庆文在接受台湾中时电子报采访时表示,台湾与大陆代理商合作,彼此有“区域代理合约”,虽然规范品牌、商标、原料、直营店等授权合作模式,但很少对于双方政治意味的文宣做规范,因此遇到这样的“奶茶风波”,台湾总公司也很难向代理商多做要求。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邢晓婧
新春见闻)台湾奶茶店店主:春节不打烊 续一杯“台湾味”
中新社成都1月19日电 题:台湾奶茶店店主:春节不打烊 续一杯“台湾味”
中新社记者 王鹏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台湾青年陈韵如来到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奶茶店,开始准备一天的食材。“今年春节我们不关店,就是要趁这段时间增加曝光。”制作茶冻的间隙,她向记者解释不回台过年的缘由。
图为1月13日,陈韵如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奶茶。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今年31岁的陈韵如大学毕业后就来大陆闯荡,先后去过厦门、泉州、深圳、广州、桂林、南宁等多个城市。2019年,她看准大陆西南的发展机会,来成都创业。
“台湾青年要在大陆扎根,先要深度了解一个地方。”笑称“在社会上呛过水”的陈韵如,有着自己的“生意经”。她来成都后首站到访成都市规划馆,了解发展方向,“这是大陆很特别的一个地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规划馆”。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很重视餐饮服务业发展。看到这一点并考察市场后,陈韵如入驻亚台青(成都)海峡青年创业园,开创了台湾奶茶品牌“紫气茶来”。借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她还将奶茶店开到了重庆。
图为1月13日,陈韵如正在制作奶茶。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进入奶茶行业,陈韵如有自己的底气——台湾奶茶行业发达,自己家在新北经营一家茶园。她将四川元素与台湾奶茶融合,原材料来自台湾,制作纯正的台湾风味手工奶茶,让成都人感受台湾饮食文化。
“他们的奶茶真的跟其他店不一样,在成都能喝到纯正的台湾味道,很开心。”捧着一杯“熊猫duai duai奶茶”,成都市民肖雨说,虽没去过台湾,但有机会一定会去,“到台北夜市尝小吃喝奶茶”。
图为1月13日,陈韵如通过手机视频与母亲通话。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记者注意到,许多来奶茶店的顾客,都会被这款“熊猫duai duai奶茶”吸引。陈韵如特意解释,“duai”是台湾发音,意为“Q弹”,这款奶茶将黑色茶冻做成大熊猫的模样,配上白色牛奶,“口感丰富,又有趣味”。
近年实体餐饮因新冠疫情受到冲击,陈韵如无奈关闭了重庆的店面,立足成都本地,在坚持中“活了下来”。自2022年12月大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生意越来越好。于是她决定,今年春节不回台湾与家人团聚,利用假期进一步推广品牌。
“台湾有句老话叫‘戏棚下站得久了就有你的位置’,意思是哪怕暂时没位置,但是你站久了,坐在你前面的人总会离开,就会轮到你。”陈韵如说,疫情期间,自己与合作伙伴一起磨合,积累经验,目标就是要“扎根坚持住”。
“虽然过去几年因为疫情没有赚很多钱,但我们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收获。”陈韵如坦言,能坚持下来并非靠一个人的努力,而是靠各方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在创业园的办公室只用交水电费、物业费,申办营业执照也有绿色通道,省了不少力”。
在成都开奶茶店这几年,每次回台湾,陈韵如都会向亲朋好友介绍大陆的真实情况。“通过我的奶茶生意,让大家了解真实的大陆。”在她看来,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有想法的台湾年轻人,去找到真正适合发展的市场。
离兔年春节仅剩两天,随着周边饮品店进入“放假模式”,陈韵如的奶茶店生意越来越好,她也越来越忙碌。她开玩笑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要让更多成都人在春节喝到台湾奶茶。”
“新年我要先把成都的生意‘稳起’,未来也一定会再回重庆。”陈韵如说,兔年她还有新计划,“将农产品跟餐饮结合,把我们的产品带到乡村,利用乡村振兴的机会,做一个农民参与的创业项目”。(完)
源:中国新闻网
台胞黄国翔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云南的小黄姜、四川的荞麦、福建的红茶……来自台湾台南的黄国翔将大陆各地各具特色的原材料,汇聚在自己创立的茶饮品牌注春中,希望通过新式茶饮发扬中国特色茶文化。
在上海打拼十多年的黄国翔,2018年毅然离开熟悉的电子业,跨界成为茶饮店创始人。谈及为何选择将开茶饮店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黄国翔表示,“民以食为天。”吃肯定是人们的第一优先,而他更看好的是大陆的消费能力,“曾经大陆被称为‘世界工厂’,我觉得现在更多是‘世界市场’。”
黄国翔以古代名壶“注春”为名,在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开设第一家门店。注春将中国国画功夫元素融入新式茶饮,专注茶文化,不但只是“好喝”,同时蕴含中华文化精髓。一滴晕染开的水墨,配上毛笔书写的“注”“春”两字,注春茶饮杯上的插画蕴含着浓浓的国潮美。
“注春”两字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黄国翔解释道:“‘注’有喝的意思,‘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代表美好,中国古代的人对喝茶是很讲究的,茶文化也是从中国起源,进而让全世界都认识茶。我希望,注春可以给人们好的含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茶文化。”
回顾创业初期,很多人并不看好黄国翔进军新茶饮市场,他们认为,新茶饮市场已经进入红海,竞争非常激烈。但黄国翔很有信心,“台湾一条路上有五六家奶茶店,大陆一条路上只有两三家,这个行业不会说只有两三个品牌能够存活,更何况大陆的市场这么大。做好你坚持的事情,然后去把它一直持续地做,你就有你生存的空间。”
为了区别于市场上其他新式茶饮店,黄国翔独辟蹊径。市面上很多台湾茶饮偏重奶,而注春更注重茶道,还要求每一位调制饮品的员工都必须经过“调茶师认证”考试,懂得观色、闻香、品味。黄国翔认为,产品不仅要有噱头,更要有内涵。经过不断打磨,注春已有多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并拥有了一批忠实“春粉”。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餐饮行业一度遭遇重创。令黄国翔印象深刻的是,在最难熬的那段时间里,大陆相继出台协助台企复工复产新政,店铺租金被减免,进一步促进内需扩大,让企业很快走出阴影。
熬过寒冬,注春门店数量不降反升,目前在大陆已有80多家连锁店,还在2020年举行的“中国餐饮产业潮流峰会”上跻身“潮流餐饮50强”。
尽管创业后的生活紧张而忙碌,“挑战不断”,但黄国翔乐在其中,觉得“每天都过得很精彩”。眼下,他正根据大陆各城市消费特点对茶饮加以创新,他期待注春能在更多大陆城市飘香。“我不想做一闪而逝的品牌,而是希望做一杯有文化有厚度的中国茶饮。”黄国翔说。(记者 缪璐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