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天府之国成都,竟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金爵奖最佳男主角!这波操作,简直是让整个圈子都炸开锅了!
说实话,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啥子?成都也开始搞事情了?但仔细一想,这背后可不简单啊!让我们一起扒一扒,看看蓉城是如何从娱乐圈的"配角"一跃成为"主角"的!
首先,咱们得聊聊成都这些年在影视圈的野心。还记得那个号称"亚洲最大"的中国(成都)影视城吗?投资上百亿,搞得比好莱坞还要牛掰。啥子高科技,啥子黑科技,应有尽有。这操作,简直是要把整个好莱坞搬到四川盆地啊!
但是,光有硬件不行啊,得有"软实力"。成都这几年可没少下功夫。你看那个"蓉漂"计划,不就是要把全国的影视人才都吸引到成都来吗?再加上各种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这是要把整个娱乐圈都搬到成都的节奏啊!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就这些就能拿大奖了?那当然不行啊!成都这些年可是拍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还记得那部《三体》吗?里面那些高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就是在成都拍的。再说那部《川味》,简直是把川菜文化输出到了全世界啊!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大火,连老外都被圈粉了,属实是给成都长脸了!
但是,真正让成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还是它的"川味儿"。大家都知道,成都人最会"耍"。这种慢生活的态度,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简直就是"稀缺资源"啊!再加上那些古色古香的景点,熊猫基地,还有地道的川菜,简直就是天然的取景地和灵感源泉啊!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影视作品里,成都话越来越多了?以前说到四川话,大家想到的都是"方言剧"。现在呢?成都话都快成"高级方言"了,又酷又时尚。连一些外地演员都开始学习成都话,为的就是能在作品中展现地道的蓉城风情。这波操作,属实是把"川普"玩出了"国际范儿"!
但是,影视产业的发展可不止是拍片那么简单。你们知道吗?因为这些年影视作品的带动,成都的旅游业可是火得不得了!不少外地游客专门来打卡电影取景地,顺便尝尝正宗的川菜,简直是一石二鸟。再加上周边的文创产业、餐饮业,整个产业链都活跃了起来。这波操作,属实是让成都赚得盆满钵满。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那成都以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横店?
别闹了!成都可不是要做第二个横店。成都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全能选手",不仅要拍片,还要搞创意、搞旅游、搞文化输出。这就好比是,横店是个专业的"演员",而成都则是要做一个全能的"导演",要把整个产业链都玩得溜溜的。
最后,咱们来聊聊未来。据说,成都正在积极推进一系列扶持政策,还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要把成都打造成为亚洲影视产业的重要枢纽。这波操作,简直是要把整个亚洲娱乐圈都搬到成都啊!但是,咱们也得清醒一点,路还长着呢。要真正成为娱乐圈的"主角",不仅需要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和人才。
所以,各位蓉城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也许下一个站在领奖台上的,就是你们中的某一位呢!让我们一起见证成都从"川普"到"国际范儿"的华丽蜕变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演员还是幕后工作者,能在自己的家乡实现梦想,那种感觉一定巴适得很吧?就像那位获奖的演员说的:"我爱成都的火锅串串,更爱这里的慢生活。"这不就是我们每个成都人的心声吗?
好了,今天的娱乐圈八卦就聊到这里。你们觉得成都未来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好莱坞"呢?快来评论区抢沙发,咱们一起吹水!
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百馐百味百盘馔,一菜一格一品花。”说到川字号,那就不得不提川菜。
厚重悠久的巴蜀文化赋予了川菜多种风味及烹饪方法,如今川菜馆也早已遍及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但一说起川菜,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辣、重油”;要问餐饮品牌,脱口而出的多是各种连锁火锅、串串,此外再难想出叫得响亮的名字。
为何大家对川菜的印象多“止于辣”?为何有代表性的川菜品牌少之又少?川菜品牌如何做大做强并且走出国门?就此,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吴韵琴。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吴韵琴
为什么川菜缺品牌?
“沉下心来做技术的人太少”
“喜欢川菜的人很多,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很大,这本身就是一个核心优势和竞争力。”吴韵琴说,川菜的发展历史积累下了丰富的菜品,多样的烹饪方法也带来了丰富的味型,不论男女老少都能从中找到想要的味道,这是川菜之所以受人喜欢的原因,也是其建立品牌的优势所在。
问题同样显而易见。很多从业者对于传统川菜的理解比较欠缺,总是将麻辣直接与川菜划等号。她提到,麻辣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鲜明的特色,川菜的原材料、辅料在制作上有很多古老的方法,川菜的多种味型也需要逐一梳理,而专注于此的人少之又少。
但一些专注传统川菜的餐饮企业为何同样缺乏全国知名度?其实也是“人”的问题,即能够支撑企业扩大的人才队伍不够。这其中既包括技术团队,也包括管理团队。“大家都去做火锅了,对厨师的需求也就不高了,人才也越来越缺乏。”
“品牌最终还是取决于有没有好的产品。想要真正做好产品,需要沉下心来专注技术。”她说,如今消费者口味变化非常快,迫使从业者只能不断地去迎合。原来的菜都还没有做透,马上又要去学新菜,导致最后储备上几千个菜品,却没有真正沉淀下来的经典。
川菜品牌如何打造?
人才投入、标准化建设不可或缺
“品牌建设最根本还是要通过人来推动。”吴韵琴说,现代餐饮需要有高技术、高水平、高知识的人才队伍。因为做菜的背后有很多专业知识需要理解和研究,例如菜品如何搭配、是否符合营养健康标准等等。
《2017成都餐饮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餐饮企业员工大专及以下学历占97.19%,本科占2.54%,硕士及以上占0.27%;餐饮企业员工流失率平均值为26.97%。人力资源依然是制约餐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她认为,如何让大量的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关键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行业社会地位。要让更多人觉得这一行值得做,而不像以前仅仅只是为了生计。
如果说做好品牌,是打响川菜金字招牌抢占国内市场的必然选择,那布局海外则是川菜扩大全球消费市场、进行品牌建设升级的重要路径。对此,她也提到,企业要形成规模,背后除了人,一套标准化、信息化操作管理系统以及成熟的供应链同样不可或缺。
标准化的操作管理,既能保持餐品的风味特色稳定,又能提升效率和服务,进而赢取顾客的好感和满意度。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在这方面,本土餐饮企业还需要向其他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学习。
点赞品牌大会
做好舆论引导 挖掘更多潜力企业
吴韵琴强调,品牌不单是美誉度的问题,而是能够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品牌认可度越高,品牌溢价能力越强,一个好的餐饮品牌,在寻找口岸、原材料采购以及融资等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所以应该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去爱护自己的品牌。”
“品牌大会活动很有意义,希望媒体能多做一些正向的传播,同时能够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吴韵琴表示,希望通过品牌大会搭建平台,让哪些认认真真在做技术、做产品的企业得到更多支持。
另一方面,正面的舆论引导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能让更多消费者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消费、为什么要去消费这些有品牌的企业。
在她看来,餐饮行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国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但消费者如果无知,也会倒逼这个行业没有办法去做出好产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近期,疫情地图又出现了大片红色。本轮自10月17日由西北开始的新冠疫情,截止到11月15日24时,已经波及了20余省区,本土确诊达到925例。
不到1个月的时间,近千例的确诊,全国不少地区的餐饮业再次因为新冠疫情有了隐忧。红餐网观察发现,这2年经历了4轮疫情反复冲击的成都餐饮业,受伤尤其惨重。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
从11月2日报告确诊首例,到“1传14”的相关消息传出,成都目前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达到了26例。
红餐网(ID:hongcan18)观察发现,疫情反扑后,成都餐饮再次跌落冰川,身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成都餐饮人一片哀嚎!
< class="pgc-img">>众多餐饮品牌主动闭店
成都餐饮再遭重击
11月10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行业疫情防控组(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室内娱乐消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表示成都中高风险区周边酒吧茶楼等暂停开放,其他区域全面实施限流限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红餐网(ID:hongcan18)观察发现,目前即便当地政府没有明文要求餐厅暂停营业,不少成都本土大型知名餐饮企业仍然主动选择了关店抗疫。
首个官宣暂停营业的是川西坝子火锅。11月9日,川西坝子火锅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暂停营业的通知,宣布自2021年11月9日起,成都地区所有门店将暂停营业,恢复营业时间另行通知。
11月10日,大龙燚、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各自在公众平台上官宣将对成都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门店进行停业处理。其中谭鸭血关停了位于太古里的门店,而大龙燚太古里HOYO店、春熙店、春熙潮流店、盐市口店均自11月9日起暂停营业。
成都当地一些品牌老店因顶不住疫情的压力,也选择了暂停营业。比如主打小龙虾单品的豪虾传龙虾馆,由于品类的特殊性,原本计划在今年冬季期间测试新品,如今也被疫情打乱,门店决定于11月10日临时开启放假模式,重开时间待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6日红餐网发稿,包括大龙燚、豪虾传、谭鸭血、贤合庄、川西坝子、贰麻酒馆、堂口等十多家知名餐企和品牌老店,相继通过自有平台和朋友圈渠道发布了“暂停营业”的相关告示。
< class="pgc-img">>政府没有明文禁止,餐饮企业却主动关店停业,一方面体现了成都各大餐企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成都餐饮人在疫情的轮番暴击下的无奈和心酸。
< class="pgc-img">>餐厅生意断崖式下滑,
闭店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大龙燚发文官宣成都太古里商圈4家火锅店暂停营业后,其创始人柳鸷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
不得已而为之,短短6个字,既是柳鸷对疫情反复的无奈,同样也是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成都餐饮人的心声。
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成都餐饮老板告诉红餐网,11月初成都宣布确诊一两例时,大家原以为只是零星爆发,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所以都是照常上下班,逛街约会,吃饭聚餐。
“但随着病例的增加,尤其是成都警方宣布排查发现当地有8.2万人存在‘时空伴随’风险,很多人的天府健康码一夜之间变成黄码后,蓉城的气氛便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大家才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疫情带来的寒潮,成都餐饮人也很快就感知到了。
红餐网专栏作者、豪虾传创始人蒋毅在11月7日所写的《成都餐饮,立冬!》一文中提到:
成都的餐饮“温度”,每天都在骤降!第一天公布确诊病例时,很多餐厅生意只是下降40%左右,第二天下降60%左右。然而在通宵做核酸检测后的周末(11月7日-8日),原本应该是餐饮生意最好的时候,而成都大多数餐厅的生意,却下滑了80%以上。
在观察太古里商圈的人流量和餐厅情况后,蒋毅更是直言,11月6日-7日周末期间,不少餐厅营业收入下降比例超过90%,很多餐厅业绩甚至可能挂零,也就是一桌客人都没有。
蒋毅表示,“社区餐饮可能相对好点,最惨的可能就是太古里商圈,平时主要客群是本地年轻人和外地游客,但疫情来了之后,这两个客群都‘消失’了。上周末太古里商圈的人流,以及周边餐厅生意的惨状,可以用‘跌入冰点’来形容了!”
而蒋毅在11月6日晚上十点发布的一张朋友圈照片,也很直观地反映了疫情对成都的影响和冲击。
< class="pgc-img">>△蒋毅于11月6日晚上9点摄自成都
据蒋毅解释,这是成都市中心的红星路下穿隧道,贯穿着成都南北的主通道,就在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和太古里底下,原本是全成都最拥堵的下穿隧道,然而周六晚上却出现了只有一辆车穿行的情形,这是他在成都生活2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每年的12月中下旬开始,是餐饮行业一年之中最黄金的经营期,很多餐厅,尤其是聚餐性质的中餐酒楼都会迎来大量的宴会,特别是每年的元旦和春节档更是每家餐饮酒楼一年营收的关键。
蒋毅担心,“如果这次疫情的影响延续到元旦后,那很多餐饮人坚守的信心,可能会被彻底击垮,成都餐饮,也将有可能迎来超级倒闭潮!”
11月12日中午,大龙燚柳鸷给红餐网记者传来的一张图片和两则短视频,也证实了目前成都餐饮市场不容乐观的现状。
< class="pgc-img">>△成都人流量最大的太古里,宛若一片空城
柳鸷表示,11月11日-12日期间,虽然成都两天没有新增病例,但餐饮市场依然惨淡,社区店稍微好一点,因为老百姓有吃饭的刚需,但商场几乎没人,商圈店就非常痛苦。“面对每天几千块的营业额,水、电、气等能耗费用和基本的人工费都打不平,开店对员工还有风险,开门不如关门,被迫无奈下,我们只能选择把商圈店全部关停。”
红餐网了解发现,不止是管控严格的区域和核心商圈,也不止是火锅、中餐等具有聚集性质的餐饮业态,自这次疫情爆发以来,成都各区餐饮业都比较惨淡,几乎所有的餐饮品类和业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在武侯区盛和三路、海翠屏湾开店的餐饮老板黄旗告诉红餐网记者,虽然该区域没有确诊病例,但自从被确定为确诊病例轨迹信息涉及区域以来,武侯区餐饮业同样跌入了冰点。
成都本土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奶茶行业虽然没有像火锅、中餐等一些品类受到的冲击大,但自从首例确诊病例公布后不久,位于成都各区的奶茶店生意也均出现了几近腰斩式的下滑,书亦烧仙草不少位于成都各区的门店的日均营业收入锐减幅度在40%-50%之间。目前成都区域暂停营业门店14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本夜生活相当丰富的核心商圈,如今空无一人,即便是没有确诊病例的区域,餐饮生意同样大打折扣。可以说,这次疫情的反扑,确实给成都各区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 class="pgc-img">>2年经历4次疫情暴击,
成都餐饮人何去何从?
疫情反反复复至今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而每一次黑天鹅的反扑,餐饮业都首当其冲。而这一次,也是成都去年以来的第四次、今年的第二次爆发疫情。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成都的疫情就会卷土重来一次,狠狠磨练着餐饮人的信心和耐心。”
成都餐饮人将何去何从?
红餐网了解到,在这波疫情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成都餐饮企业也都在积极想办法应对,比如书亦烧仙草除了将配合政府做好防疫放在首位之外,还对各门店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防疫防控,比如在外卖上采取无接触取餐、配送,堂食推小程序无接触点单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计划将一些线下活动带到线上,以此引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龙燚、小龙坎、牛华八婆麻辣烫、川西坝子、万勇超黄喉火锅等餐企则通过无接触式线上外卖服务,推出了外卖优惠活动。
然而,对于疫情的反复无常,不少餐饮人觉得,上述这些的所谓应对策略,只是餐企缓解焦虑、不安的无奈之举,甚至是餐饮老板们证明自己“努力过了”的“心理安慰”。
蒋毅认为,像疫情这种随机性事件,餐饮人无法控制,也完全没解决办法,“面对疫情的风暴,餐厅犹如海中一舟”。
柳鸷也表示,疫情反反复复对于餐饮的影响确实太大了,无论是连锁企业还是单店都有所波及,有新零售业务板块的企业还应该稍微好一点,但是平台的费用也是相当大,要做到短时间盈利也非常困难。
柳鸷告诉红餐网记者,“去年疫情爆发时,其他商家原本没做过外卖,也不太具备做外卖的条件,没有运营经验,所以大龙燚抢占了先机,但现在大家都是惯性思维,外卖已经变成常态了,即使现在外卖收入比平时增加了两倍左右,仍然是杯水车薪。”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柳鸷看来,餐饮最需要的是人流量,而成都作为网红城市,对游客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本地消费者不出来就餐,外地游客也不敢来旅游,人流量都没有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包括柳鸷在内的很多成都餐饮老板都期待,接下来当地政府能出台减免税收、稳岗补贴以及减免房租等相关扶持举措,和成都餐饮企业共度难关。
去年年初疫情席卷全国,导致武汉封城,全国餐饮停摆,到去年五月第二波疫情反扑,再到今年石家庄、广州、南京、成都……疫情反复虽早已成为常态,而每一次黑天鹅所到之处,当地餐饮业都要面临大劫。
不过,今天(11月16日)成都也传来了好消息,成都本轮疫情首个中风险小区金牛区顶峰水岸汇景小区(一期、二期)已连续14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目前已解除相关风控管理。
最后,红餐网也衷心希望,疫情的风暴能尽快过境,成都餐饮业和全国餐饮业能够尽快回归正轨,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