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上游新闻
天气渐冷,吃火锅成为众多食客的首选。近日,江苏省扬州市的市民却发现,江都区一家小火锅店的火锅越吃越上瘾,很快这个令人“上瘾”的火锅店引起了市场监督部门的注意。
11月5日,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从江都区人民法院了解到,火锅店老板因在底料中添加罂粟壳于近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期一年执行。办案法官表示,只要两招就可以辨别火锅底料是否有“毒”。
火锅店老板在底料中加罂粟壳
据江都区法院法官介绍,被告人宋某在江都区经营了一家小饭馆,每到秋冬季,宋某便会增加火锅供应。宋某供述,因他主要擅长小炒等菜肴,火锅类的生意始终不如其他饭店。“为了拓展生意,短期内多赚钱,宋某动起了歪脑筋。2018年秋天,宋某经人介绍,通过网络购买等方式,进了一批特殊的火锅底料。”办案法官介绍,这些火锅底料中含有非法添加的罂粟壳粉末,顾客一旦食用,很有可能吃上瘾。
2018年9月底开始,宋某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但也有不少顾客反映,火锅底料调制的很香,尝过几次便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宋某家诱人的火锅底料,在吸引顾客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监督部门的注意。
江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后,通过专业技术对宋某店内的火锅底料进行了检测。经检验,宋某在其经营的饭馆内制售含有非法添加罂粟壳粉末的火锅底料,抽样火锅底料中含有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火锅底料被鉴定为不合格。
被告一审获刑十个月 法官两招辨别“毒”锅底
据江都区官方信息显示,案发后,宋某向公安机关承认,他为了牟取利润,才干起了非法勾当。
为此,江都区检察院提起刑事诉讼和公益诉讼。江都法院于近日对该案进行了审理。法院经审理查明,2018年9月30日至2018年11月27日期间,被告人宋某明知制售的食品中不得添加含有有毒、有害的罂粟壳粉末的情况下,仍在其经营的饭馆内制售含有非法添加罂粟壳粉末的火锅底料,销售金额达1624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宋某在制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为已经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终,被告人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四千元。法院还规定,禁止宋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并在判决生效五日内在区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自2008年起陆续发布了几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其中就包含罂粟壳。人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品,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为此,办案法官表示一般两招就可辨别食品中含有罂粟壳。首先,初次食用了添加罂粟壳的火锅和卤制品后,人体一般有心跳加快、脸微红、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觉。其次,如果对某种食物产生与往常不同的依赖感,经常想要食用,甚至刚刚吃过还想再吃,不吃就觉得难受,那该食物中含有罂粟壳成分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日,四川省广安市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联合执法检查中发现,广安市有20家火锅店涉嫌生产使用地沟油,其中不乏知名大店。
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广安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在位于该区紫金街的某某串串香店中,查获到了被回收加工的“地沟油”。
民警们在厨房内发现了几个铁桶,其中一个铁桶里面是红色的凝固状态的油脂,另外一个铁桶上面有一个铁丝的滤网,滤网上面还有很多食物残渣,甚至还有一个铁桶正在灶上加热,桶内是半凝固状态、还没有融化完的红色油脂。
但火锅店工作人员却坚持认为自己是在用传统的食品加工过程炼制“老油”,而且这种“老油”不是“地沟油”,是一种很“正宗”的火锅原材料。
据店内的工作人员交待,每次顾客吃完后,他们就会将火锅锅底倒入一个有滤网的不锈钢桶内。每天晚上九点,厨师就会将过滤后的油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进行清洗,而后将清洗的油冷却,第二天就会将冷却后的油添加进新的锅底。
据警方介绍,这些重复使用的油脂被称为“口水油”,存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
“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 杨志雄:
将餐厨废旧垃圾和动物废旧脂肪通过提炼加工,作为食用油再次流向餐桌的就称为‘地沟油’,也是我们当地老百姓通常说的‘老油’。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地沟油’的危害,实际上‘地沟油’里面含有铅、砷、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有毒有害致癌物质。”
去年10月开始,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就启动了严打“保健品”和“地沟油”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广安市公安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内各大火锅餐饮店共开展检查56次,查获涉嫌地沟油违法犯罪案件20起,抓获嫌疑人23人。其中8起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他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传统不是规避食品安全的借口
特约评论员 王磊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一方面在于经营者对于利益的直接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片中厨师这样的人存在,他们以守护传统和保留口味作为借口,百般狡辩,致使消费者们放松了警惕。
新闻中,监管人员已明确表示,“老油”就是“地沟油”。我们不能否认在火锅行业内部,可能的确有一些传统的食品加工手段,但是传统的就是安全的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没有任何法外之地,“守护传统”不是漠视食品安全的通行证,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传统得到发展。
来源:CCTV热线12关注
编辑:陈阳
<>央视网消息:吃了火锅就肚子痛,到底是肚子不好,还是火锅不好。男子卧底重庆火锅店发现了“潲水油”的猫腻。记者发现,原来,有这种操作的火锅店还不止一家。
重庆:知名火锅店被曝使用“潲水油”
据拍摄者介绍,视频是2017年12月17日晚上就餐高峰期,在重庆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厨房拍摄的。视频显示,一名服务员端着一盆食用过的火锅油一部分导入一只大铁桶中,一部分倒入垃圾桶,随着,服务员又端来一锅食用过的火锅油,用备用的格子放在火锅盆边缘,以防锅底菜渣调入铁桶内,每次火锅油倒入大桶后,旁边的师傅会用大勺打捞上面的漂浮物。最后,这位师傅用大勺直接把这只大桶内的火锅油放入旁边干净的锅内称重,而服务员就从这里端走了锅底,走进餐厅大堂。
拍摄者说,刚端进后厨的火锅油,未经过滤,牙签、卫生纸、烟头等东西就在滤网上面。
记者查看重庆大队长主题火锅官网,看到这家公司共有直营店二十家,合作店八家,连锁加盟店一百多家,分布在重庆、四川、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等十六个省区市。记者查询重庆市火锅协会网站发现,2017年11月4日,重庆市火锅协会联合商委,食药监局等部门,认定了重庆市第一批“放心火锅店”,重庆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名列其中。
1月10日,视频被曝出后,1月11日涉事火锅店所属的重庆年年好饮食文化公司通过媒体向消费者表达歉意,并在官网上发布通告称,事发当日,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火锅店进行了检查,目前正在等待检测结果,同时,公司责令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停业整顿、全面彻查,并组织所有门店立即排查。
1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涉事火锅店,发现仍然在营业,并有顾客进出,1月13日晚上7点左右,这里已经大门紧闭,门口张贴着停电检修的告示牌。
1月14日,记者来到这家火锅店所属的重庆年年好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的办公地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没有处理之前,只能说明没问题,我们去查也没问题。”记者问,如果没有问题那为什么要整改呢?这位工作人员答复:“不是整改,这个情况对我们的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说才会出来道歉。”
1月14日,涉事火锅店被重庆食药监局江北分局贴了封条。重庆市食药监局江北分局副局长陈宏岗说:“店长、厨师长、厨师看了这个完整视频后就承认了这个事,现在证据链形成以后,我们14日下午4点钟左右,依法下了涉嫌使用火锅油查封的行政决定。”目前,重庆食药监局和公安部门正在对涉事火锅店做进一步调查。
“卧底”发现多家火锅店使用“潲水油”
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使用潲水油的还不止这一家火锅店,目前,重庆食药监局已经接到对另外三家火锅店涉嫌使用潲水油的举报。
记者了解到被曝光的重庆大队长火锅北城天街店是当地一家法律公司的负责人安排卧底进入店内,工作五天半期间拍下的,他一共安排人卧底了十二家火锅店,目前已经掌握了三家店涉嫌使用潲水油的相关证据,并向重庆食药监局部门进行了举报,而且已经收到了三份受理通知书。
举报人说:“因为我们吃过经常会肚子痛,我身边的朋友也经常发生这种事情,我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要改变重庆火锅的这个产业链,杜绝商家使用潲水油。”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重庆市火锅协会去年底也发布了经营规范,明确不应回收顾客消费过的汤料或汤料油脂用于火锅底料或汤料的加工。
重庆市食药监局江北分局副局长陈宏岗说:“火锅潲水油的使用是执法调查很难的事情,因为行业比较隐蔽,取证比较困难,往往单一的口供证据,没有检测方法,没有评价标准。比如测出来不合格的,比如说过氧化值或者重金属超标,只能是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这个结果不能证明商家是否使用了潲水油。”
对此,法律专家建议,应加对商家违法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目前,按照相关法规,一般行政处罚在10到15万元,震慑力不足,同时,还应该在日常的监管中建立科学的管理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