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石家庄牛肉板面“去安徽化”的话题引起社会舆论关注。
板面起源于皖北阜阳市太和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打工者进入石家庄,并进行了改良。除保留“不打不成面”的暴力摔制做法外,“主料”从羊肉变为牛肉,口味上也趋于浓重。最重要的浇头亦非名字中的“牛肉”——它已是细小如泡面中的牛肉粒,取而代之的是卤蛋、丸子、豆皮“三件套”,配上香浓的汤汁、劲道的宽面,吃起来畅爽无比。
阜阳当地媒体“颍州晚报”微信公众号7月18日刊文介绍了太和板面走向全国的故事。
文章介绍,太和板面的发源地位于太和县旧县镇大张村,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板面村”,全村70%的人在全国卖板面,太和县也被誉为“板面之乡”。太和人如何让板面驰名全国?从丁文喜、宋建平的经历中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大张村村民宋建平、丁文喜来到河北唐山摆摊卖板面,由于价格实惠又十分美味,深受当地人的青睐,随后俩人又带着亲戚和乡亲一起去唐山做板面生意,就这样,勤劳朴实的太和人让板面在唐山流传开来、香飘河北,又逐渐辐射到天津、山东、河南、北京、内蒙古及东三省、江浙沪等地,让太和板面走向全国。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板面的发源地安徽太和县,对于“太和板面”的产业打造也颇费巧思。
7月12日,太和县政府官网刊文《太和板面:“摔”出来的百亿产业奇迹》介绍:太和县板面行业年营业收入在40亿元以上,全国板面店数量超10万家。
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太和当地对于打造板面品牌所作的工作。
品牌打造。2018年太和板面被评选为安徽十大美食;2021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地方特色类劳务品牌;2022年作为最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列入“新徽菜·名徽厨”培训目录;2023年该县小吃就业创业协会注册成立;2024年安徽省烹饪协会将太和县命名为“太和板面之乡”。
效益引领。目前太和县从事板面经营的人员约有10万人;板面连锁品牌近200家,直接带动就业创业逾30万人,更是带动了“板面粉、板面肉、板面料、板面菜”四大产业的蓬勃发展。以两万家板面店计算,一年需要60万亩小麦、13万头肉牛或者78万只肉羊、11万亩辣椒、1万亩小青菜,拉动产业链产值约200亿元。
向新而行。太和县开发出如牛肉板面等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性地以中央厨房的形式保障板面加盟连锁店的品质;研发速食板面,借助新兴的电商直播等渠道,产品远销国内外,今年预计达到5000万。
对于“太和板面之乡”的命名,也可以找到太和当地在打造板面品牌方面的思路。
2023年8月,太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答复政协委员“关于申报安徽板面之乡的建议”的提案时表示,太和板面是我县最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近年来,随着广大板面从业人员到全国各地从事板面经营,“太和板面”已成为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小吃品牌。然而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出现安徽板面、河北板面等不同称呼,对于板面发源地也开始出现了争论。因此打造和保护太和板面这一地方品牌刻不容缓。
2023年3月,太和县政府主要领导安排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太和板面产业发展工作,在促进小吃及板面行业从业人员就业创业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的政策,谋划太和板面品牌化产业化各项工作。
县人社局起草的《关于促进太和板面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方案(讨论稿)》中也提出了加强“太和板面”品牌宣传的对策建议,如定期举办板面产业展示推广活动,组织引导板面产业经营主体参加国内外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制作太和板面宣传片、公益广告,在省内外媒体播放等,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太和板面”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此外,县政协2023年《关于做大做强“太和板面”产业的调研报告》中建议,应整合太和贡椿、李兴桔梗、坟台丸子、原墙烧饼等特色美食,融合书画、清音、刺绣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太和板面+”矩阵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太和县人社局介绍,经与县农业农村局沟通,太和板面可参考申报“中国桔梗之乡”的流程,逐级申报“安徽板面之乡”、“中国板面之乡”等。我县目前正在筹划成立太和板面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县人社局也将指导成立小吃就业创业协会,待工作专班及协会成立后,再按程序开展“板面之乡”的申报工作。
安徽牛肉板面”是石家庄必吃选项,以一己之力为河北省会美食代言。近日,石家庄市召开“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发布会”,市长亲自站台,将推广使用“石家庄牛肉板面”这一品牌。有意见认为,这将迈入牛肉板面“去安徽化”进程,引发各界关注。
石家庄的安徽牛肉板面故事,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温馨注脚。板面起源于皖北阜阳市太和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打工者进入石家庄,并进行了改良。除保留“不打不成面”的暴力摔制做法外,“主料”从羊肉变为牛肉,口味上也趋于浓重。最重要的浇头亦非名字中的“牛肉”——它已是细小如泡面中的牛肉粒,取而代之的是卤蛋、丸子、豆皮“三件套”,配上香浓的汤汁、劲道的宽面,吃起来畅爽无比。
牛肉板面,碗中有牛肉粒和卤蛋
石家庄并不存在较大的皖北人社区,在battle过程中,异乡味逐渐适应了本地胃。板面的灵魂中,已经浇注进石家庄风味。
无论是天津的煎饼馃子、广州的肠粉还是沈阳的鸡架,都很少看到它们在同一条街上“扎堆”。只有在石家庄街头,才能看到板面一家接着一家地开,可见“下沉”力度之大。大大小小的板面店招牌上,依然多见安徽、太和等字样,凸显“原籍”来标榜特色。
天津小吃煎饼果子
这似乎也是当前餐饮界盛吹的一股风潮。一座北方城市出现顺德打边炉、潮汕肠粉等店铺名并不稀奇,有时甚至安错了名头。在山东德州,有一款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亳州鸭煲,相关店铺已呈连锁化发展之势,但笔者向亳州籍人士求证却得知当地根本“查无此物”。类似的还有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火车站美食——加州牛肉面。
顺德清水鲩鱼片打边炉
之所以把地名镶嵌在美食之前,无非是想要营造某种“陌生化效应”,既标明正身,又暗示“我们不一样”,是当地少有的滋味,提供些新鲜感。有时“用力过猛”,落得个“货不对板”也并不意外。
应当承认,有些美食在传承过程中与原产地渐行渐远,以至形成新的风格。就比如,在网上搜上海老字号,出来的却是哈尔滨食品厂。它们家出产的蝴蝶酥,不仅是公认的“头牌”,而且成为海派点心的代表。之所以命名为哈尔滨,是因为创始人纪念自己曾在哈尔滨学做糕点的经历。这里的“哈尔滨”,应当理解为一种虚指。美食“常串门”,甚至“归化”,并无不可。
上海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
从文化意涵上探究,石家庄牛肉板面已经完成从外来小吃到城市符号的美味变迁,从简餐选择变为石家庄市民共同的情感寄托和城市记忆。推动“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的举措,将进一步强化这一美食的文化身份。
不久前,吉林市为锅包肉举办了世界级的大赛,并宣布成立“锅包肉办公室”,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其中还夹杂着一种声音——锅包肉是吉林的吗?这是基于起源地角度的思考,认为此举是吉林市在争抢锅包肉头衔。实际上,作为一款流传东三省的百年美食,具体起源于何时何地已不重要,只要一地人民能在这种美食上找到共同的情感共鸣,就可以“英雄不问出处”。
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集纳了各自区域范围内的美食,并加以融合创新,才成为公认的美食之城。能够让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美食汇聚、交融与碰撞的城市,也才能凸显包容性和创新精神。粤菜可以火遍上海滩,来自于上海的生煎也可以在广州最经典的美食街西华路占据排队C位。美食的原乡情怀固然可以保留,但不必拘泥于此。(闫延)
来源: 荔枝新闻
段时间,“板面”这一传统小吃,再次引发持续关注。
这源于7月14日石家庄市的一次官方活动——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发布会。根据当地媒体信息显示,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亲自参加发布活动,以政府之力,打造“石家庄牛肉板面”品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注意到,石家庄不仅专门设计了牛肉板面品牌LOGO,一些媒体也为石家庄站台发声,这两天网上还流出了试听版的《快来石家庄吃板面》说唱视频。
< class="pgc-img">>《快来石家庄吃板面》试听版截图
石家庄的这波操作,可谓是蓄势已久。
01
石家庄为何要为板面改名?
对于石家庄人来说,板面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遍布当地大街小巷的板面店,招牌上大多被冠以“安徽板面”之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 澎湃新闻
“到河北,特色美食吃什么?正宗安徽牛肉板面。”这本是石家庄人拍胸脯大方承认的事实,数十年来一直如此。
随着近年来网络自媒体的兴起,“石家庄正宗安徽板面”这个自带喜感和槽点的名词,开始被网友关注。
去年10月,著名歌手薛之谦在石家庄举办演唱会与观众现场互动时,爆出的石家庄最好吃的东西是安徽板面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紧接着,知名演员王迅在河北拍戏时,也连发两条在石家庄打卡“正宗安徽板面”的视频。
明星效应加持下,这些视频的点赞量均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一时间,“石家庄正宗安徽板面”迅速在网络爆火,成为网友久玩不衰的“热梗”。
分析人士认为,在各个城市都在拼文旅的当下,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美食被冠以外省之名,相信对石家庄这样一个省会大城市来说,多少有些尴尬。或许,这是当地推动板面更名的直接原因。
02
“石家庄正宗安徽板面”的由来
与河南烩面、武汉热干面、兰州拉面等区域品牌面食一样,板面本身就自带中原特别是皖北地域属性。
据介绍,板面起源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因面条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案板上反复摔打而得名。
真正让板面成为美食,核心在于汤料。传统太和板面汤料制作采用鲜羊油,配以各种佐料以及大量红辣椒、羊肉精心熬制而成,制作好的汤料色泽红艳,鲜香扑鼻,顾客可根据个人辣度口味选择增减。
在阜阳乃至整个皖北地区,太和羊肉板面都是人们喜爱的日常美食,街头招牌随处可见。
< class="pgc-img">>如今的石家庄安徽板面,也正是源自太和板面。
时间回溯至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阜阳,出现了“外出务工潮”。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河北石家庄,吸引了大量的务工人员,其中就有不少太和人。
< class="pgc-img">>陶俊/摄
太和羊肉板面,因此落户石家庄。由于物美价廉,顾客群体由最早的太和务工群体向本地市民扩大。
知情人士介绍,当时的太和县,知名度较低,且重名叫太和的地方太多,容易混淆,于是“安徽板面”逐渐代替了“太和板面”。之后,在此开店的太和板面人根据当地人喜吃牛肉的口味,在熬制汤料时,将羊油和羊肉,替换成牛油和牛肉,“正宗安徽牛肉板面”由此形成。
< class="pgc-img">>“之前工作原因经常去石家庄,品尝过多家当地板面,个人感觉他们的牛肉板面和我们太和羊肉板面没有太大区别。”阜阳市民徐先生向“瞰阜阳”工作室记者表示,“除一些面馆制作时的配菜略微丰富外,从制作方法,外观和口感,甚至搭配的香肠和卤蛋,和我们的太和板面基本上一样。”
03
板面改名的网络“辩论”
将源自安徽的板面去“安徽化”,包装成自家品牌加以推广,石家庄成功吸引了全国网友的关注。
一场围绕石家庄安徽板面更名的网络“辩论”,随之展开。
“正反”双方的主角,自然是涉及到的两地网友。
来自“正方”网友的观点:
各地美食的发展演进,很多都源自外来食品的本土化创新,石家庄板面在太和板面基础上,根据当地口味和饮食习惯进行融合改良,改名很正常。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网友留言
来自“反方”网友的观点:
石家庄板面制作方法是太和人带过去的,将源自安徽的板面去“安徽化”,无法接受。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各地甚至包括一些河北省IP的大多数网友,支持“反方”观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网友留言
一些网友给出了理性分析:
石家庄板面“去安徽化”,仅是字面上的删减,并不能割裂安徽板面与石家庄30余年的“深情厚谊”,也无法改变人们“刻”在舌尖上、脑海里的美食记忆。
如今,在石家庄经营板面的商家,不少就是太和人。在招牌上添加安徽二字,既是体现地域美食的市场化行为,也反映着商家的家乡情结。
< class="pgc-img">>网友留言
“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还是要在发展中促进发展,尊重历史,尊重原创,创新发展,这才是传承的意义。”网友张辉在其微信公众号“我城我路”里旗帜鲜明地阐明了个人观点。
< class="pgc-img">>太板一号
历史从来不是割裂的,文化也是,美食亦然。
另外,也有网友提出质疑:
石家庄以政府之力推动板面去“安徽化”,下一步是否会要求成千上万的经营户更换原有的门店招牌,增加商家负担?
04
“一碗面”背后的经济账
有网友提出:堂堂的省会大城,为何要与一个小县城去“争”、去“抢”?
其实,除表象的面子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美食品牌背后蕴含的巨大商机。
“板面很迎合北方人的口味,现在很多北方城市,都有安徽板面的身影。”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阜阳人李先生告诉“瞰阜阳”工作室记者,安徽板面如今在北方一些城市的门店和人气度,不亚于兰州拉面。
板面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带动就业和消费,对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旅游都有积极意义。
太和板面在哈尔滨“火”出圈
此外,板面制作技艺的教学、食材供应链的优化以及新产品的创新研发等一系列衍生行业,可以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壮大。
在这次发布活动上,石家庄明确提出:要打造石家庄特色化的美食标签,将石家庄板面推向全国,带动石家庄经济发展。
作为板面故乡的阜阳太和,该如何应对?
其实,太和板面的品牌化发展之路,已探索多年。
近年来,太和成立板面商会、举办太和板面艺术节等,不断扩大太和板面“经济版图”。目前,太和县餐饮服务行业约有10万从业人员,在全国经营大小板面店约5万家,行业年收入达百亿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不仅如此,太板一号、徽板板面,不仅堂食店面品牌连锁众多,其研发的速食板面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畅销国内外。
2018年,太和羊肉板面入选安徽十大美食。其制作技艺于2015年被列入第四批太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阜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眼下,太和县通过巡展、赛事、明星带动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大太和板面推介推广力度。将制定《关于加快太和板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包含鼓励研发、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准备逐级申报“安徽板面之乡”“中国板面之乡”,在空间上、地理上进一步强化板面原产地的重要性。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开始了解太和板面、爱上太和板面。”市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向瞰阜阳工作室记者表示,下一步,阜阳市将从加大宣传推广、支持产品延伸开发、加强品牌保护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支持太和板面的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不断擦亮城市重要文化名片。
有观察人士认为,太和板面的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需要认真借鉴沙县小吃等先进经验,需要有系统集成思维,下真功夫、下大气力。
这次石家庄推动为“板面”改名举动,一定程度上给太和板面以重要提醒:推动“太和板面闯天下”,需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有的甚至已经等不起、慢不得!
千万阜阳人
让我们一起为“太和板面”打call
来源:“瞰阜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