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旧京餐饮特色服务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今,北京的餐饮业呈现绿色、节俭、智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饭店从点餐、堂食到配送,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餐饮产品和服务,

今,北京的餐饮业呈现绿色、节俭、智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饭店从点餐、堂食到配送,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餐饮产品和服务,拓展业务范围,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的用餐体验。

其实在早时的北京,一些餐饮业的饭庄、饭馆也采取过许多花样不同的“特色服务”,和现在许多饭馆的经营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北京街景,[德]穆默 摄,图片选自《穆默的摄影日记》,1902年

送折箩

打包到家更实惠

现在到饭馆吃饭,如果饭菜点多了,吃不了,许多顾客会“打包”。过去老北京的一些饭馆里,也有一项服务项目,类似如今的“打包”,只不过叫法和方式有些不同,其名为“送折箩”。

所谓“折箩”,是老北京的一个特有名词。《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据说,吃折箩还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皇家饭菜丰盛,吃过的饭菜自然剩余很多,宫里有专门收罗折箩的人,将饭菜送出宫外,便宜卖给普通穷苦人来吃。

“送折箩”这项服务,即是由饭庄把客人吃剩的饭菜(折箩菜)装碗打包,再由伙计按地址送到顾客家中,即为“送折箩”。旧时的北京,若看到两三个人,挑着大圆笼从饭店出来,多半就是往食客家里送“折箩”的。“折箩”送得很快,有时主人还没回到家,“折箩”已经送到家了。家里如果没有许多家伙盛装,还可以把饭店的碗具留下,改日再来取。过去许多大些的饭店都有这样的规矩,既节约了食材,又让顾客得到了实惠,很受顾客欢迎。

民国学者齐如山所著《故都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北京风气,从前颇为朴厚,如在饭庄子上请客,食余之菜,照例送至主人家中。名曰送折箩,意至善也。最初是全件送往,后乃只将大件,如燕菜、鸡鸭等类单盛,其余零件,则斟酌归拢在几个碗内。此乃成桌之菜,至零要者所剩之菜,亦可照送,惟有时主人以为剩菜太少,不值一送,则再添一两菜一同送去。大致饭庄子之规矩,凡剩余之菜,无论多少皆须送往主人家中,故庄内无剩菜。”

当然,过去也有一些有钱人,在大饭庄请客吃饭讲排场,美味佳肴、杯盘罗列,最后吃不完,也不打包带走,饭庄的伙计就把剩菜倒一块儿,外卖出售。当时,京城还有专门卖折箩菜的小饭馆儿、饭摊儿,俗称卖“瞪眼食”的,那就是摊主在大饭馆收购来的折箩菜。当然,这种卖“折箩菜”的饭铺饭摊纯是为了获利,和上述大饭庄的“送折箩”不是一个概念了。

叫盒子

外卖包装也精美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许多人或者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做饭,或者在家中请客,菜品不够多,就在手机软件上叫外卖。过去,北京城也有外卖,不过那时没有“叫外卖”的说法,而是称“叫盒子”。

“盒子菜”是老北京时的传统吃食,是由熏肉、酱肉做成的冷荤食品,菜做好切好后,分门别类放在分有多个格子的食盒中,故称盒子菜。卖盒子菜的店铺一般不设座位,不能“堂食”。顾客点菜后,由伙计提着食盒送到点餐人家里,因此这种提供送餐服务的店家被叫做“盒子铺”,叫外卖菜的过程也就被称为“叫盒子”。

据御厨传人王希富先生回忆,北京早年间有不少盒子铺,以熟肉制品为主,多是山东帮。盒子铺的熟肉制品不但品质极好,而且品类繁多,菜品有酱肘子、清酱肉、酱鸡、烧鸭子、炉肉、炸鱼、炸虾、炸肥肠、炸丸子等;冷荤有松花、卤肫肝、卤蛋、熏鱼、鸡冻、鱼冻等许多样,有切片的、切条的、切丝的,足够挑剔的客户选购。

盒子铺的食盒是木头挂漆,长圆扁方,什么形状都有。一般的是一个直径一尺多、高三四寸的圆形木盒,外面涂黑色或红色油漆,讲究一点儿的还有描金彩画,叫什锦盒子。盒子中间为圆形花心格,周边围成花瓣状的小格子,放置不同菜品。有时为了保温,还会在底层盒子中注入热水,或加炭火暖炉。

盒子铺在清末民初时颇为流行,一些北京大户人家,在家招待来客或者举行家宴,往往会从“盒子铺”叫几道盒子菜。顾客在店里点了盒子菜后,即由店家的“小力巴儿”(北京老话对店里小伙计的称呼)提着带手提梁的笼盒送到点餐人家里。送到顾客家中时不用结账,第二天伙计来取盒子的时候,再结算费用,而且只收餐食费用,不额外计上门送餐费。后来一些大户人家有了电话,还可以直接打电话“叫盒子”。

据历史学家朱家溍先生讲,老北京的盒子铺,不论是什么楼、什么坊等,在正式的字号匾额之外,还挂有一块同样大小的匾额,曰“南式魁”。例如民国时东四牌楼的普云楼、西单牌楼的天福号、前门外的月盛斋、粮食店的福云楼、护国寺的仁和坊、鲜鱼口的便宜坊烤鸭店等,都提供“叫盒子”的服务。

外会

私厨上门显身手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性化的用餐服务“私厨上门”逐渐流行。私厨上门也被称为“上门代厨”,即顾客根据需求,雇佣专业厨师上门烧菜,提供量身定制的烹饪服务,甚至还额外承担采购食材以及提供餐具、刷碗的服务。有些地方还开设“私厨上门”专业公司,承接家庭的亲友聚餐、年夜饭,单位的商务宴请、公司年会等。在早年间的北京,也有过类似这样的厨师上门服务,不过其名字不叫“私厨”,而叫做“外会”或“送会”。

老北京所谓的“外会”,即由饭庄去顾客家中包办筵席。饭庄除了要派出经验丰富的厨师和服务员以外,筵会所需的一切原料、辅料,包括碟碗勺筷等餐具、炭炉炒镬等炊具,也均由饭庄运到顾客家里。外会有时是一天,有时连开数天,桌数是几桌到几十桌不等,有些豪门甚至筵开百席。那时北京许多大的酒楼饭庄都有外会业务,一些大户人家婚丧嫁娶的喜宴寿宴,都要请饭庄的“外会”操办。这种“外会”业务,也有人称为“行厨”。

“外会”也可以由顾客预订,在饭庄里做好客人预订的饭菜,然后再由小伙计头上顶着几十斤重的食簋,把整桌酒席浩浩荡荡送到府上去,这种服务即是“送会”。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从前宴会,皆由大饭庄承办。至光绪间,庖人之精烹调者,各立门户,自出应堂会,各种菜品多新颖出色,有黄厨、贾厨、谦益堂刘厨及张志四家最盛。张氏专应各伶人私寓酒席;刘氏专应京官公;黄、贾二氏内外城宅第多用之。”从文中可以看出,清代道咸年间,已出现了承办“外会”和“送会”业务的名饭庄,甚至还有细致的分工,有的专门服务于京剧伶人家,有的专门服务于京官公卿家,有的专门服务于一般宅门家,可见当时“外会”和“送会”的业务之盛。例如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记述了他请饭店承办“外会”的一件事:1922年,紫禁城养心殿内安了一台新的电话机,溥仪出于好奇,按照电话簿的号码给东兴楼饭庄打电话,冒充一个什么宅,要订一顿宴席,而实际上这只是溥仪的一个恶作剧。

过去北京有一种具有特殊经营方式的饭庄,叫“冷庄子”,也承应外会业务。所谓冷庄子,即“无活不起灶”的饭庄,平时不开门,也没有固定工人,什么时候有订单了,再临时去找厨子和伙计,攒起来一套人马,为订户承办酒席,用完就散。民俗学家金受申曾著文称:“冷庄子是平日不卖散座,灶上不生火,也不见得有固定厨子,只开开大门,应酬办事客人订座而已。遇有婚嫁、庆寿、弥月、拜师、开吊等办事客人,定妥日子,席面高下,桌数多少,临期生火,找厨茶行,有时还要找‘口子上’跑大棚的厨子,所以冷庄子的肴馔,是不能往有滋味方面要求的。”御厨传人王希富先生也称:“旧时京城住民所办红白喜寿,都愿意在自家之中办理,婚嫁讲究‘坐着出街门’、‘坐着进街门’,丧事讲究‘体体面面出去’。因此,除了有的大庄馆可以在外办理宴席,一般还是由冷庄子办理宴席。”

小碟盛菜

既节俭又有面儿

现如今,我们号召节约饮食,提倡在饭馆或食堂吃饭的“光盘行动”,过去老北京的一些山东饭店也有过一些类似的做法。

齐如山在《故都三百六十行》中,记述了一些北京的山东饭馆的好规矩。这些饭馆一是盛菜的碗碟较小:顾客到饭馆请客吃饭,都想多吃几样菜,面子上显得好看,又能饱饱口福。但菜点多了会剩下许多,造成浪费,做东的主顾虽然想节省,又好面子不好意思说。一些山东饭馆善解人意,用小碗小碟盛菜,每个菜每人不过吃几口,碟子里的菜就几乎没有剩余了。如果不够吃可以再要。这种方法使顾客吃的样多而又剩不下,每个菜的价格还比大盘便宜不少。“大致三四人便可要六七个菜,吃者心满意足,又不至余剩,所以人皆乐食。”

二是山东饭店“跑堂的”侍役不撺掇客人多点菜。老北京人好面子,在饭馆请客,会极力让朋友多点菜,客人也会推让,遇到这种主宾推让的情景,如果在别的饭馆,有的侍役会乘此机会怂恿顾客多点菜,点贵菜,使主人无法下台,即使心有不愿,也只好硬着头皮多点。而山东饭馆的跑堂则绝不如此,当顾客点菜点到相当数目,跑堂的凭经验感到差不多了,就会说:“先来这个,诸位慢慢地先想着。”如果主宾还要客气地推让,跑堂的必会又说:“菜不少了,先来着吧!不够再找补。”这两句话,真可谓面面俱到,主客焉能不喜。

由于山东饭馆采取了以上一些规矩,所以在山东饭馆吃饭,一般点的饭菜数量都是恰到好处,所剩无几或几乎“光盘”,既节约了食材,又节约了顾客的钱财,还让顾客有面子,这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一种“另类光盘行动”。当然,山东饭馆这些节俭饭菜的好规矩,也是一种经营手法,它抓住了顾客心理,赢得了口碑,争取到了回头客。所以,山东人开的饭馆能在京城独领风骚数百年,除了其菜肴风味美之外,饭馆的规矩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餐饮业与时俱进,然而旧时很多好的经营方式、节约惜物的美德,仍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

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你知道吗?北京话里有不少和老字号有关的歇后语!北京的老字号不仅是商品,更是北京的文化缩影,以前咱们知道的老字号都零零碎碎,今天,咱们按照老北京的规矩,一起来认一认传说中的八大楼,八大居,四大顺,南宛北季都是什么吧。

sipa版权供图,请勿转载

京城老字号—正餐

八大楼

所谓“八大楼”,是指在民国期间北京饮食业里以特色菜肴和风味突出而著名的八家最大的山东饭庄。这些以经营鲁菜为主的饭庄冠以“楼”字号以显为大。“八大楼为东兴楼(萃华楼),还有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和春华楼,目前只有3家尚在营业。

东兴楼

东兴楼,创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当时被同行誉为“八大”鲁菜饭庄之首。1944年歇业了40多年,直到1982年12月1日又恢复营业。东兴楼经营的风味属于胶东菜系,特点是清,赤,鲜,嫩,油而不腻。

东兴楼的几个招牌菜都十分受人喜爱。葱烧海参新鲜不腥,入口Q弹,葱香和调汁调和的恰到好处。酱爆鸡丁鸡肉外焦里嫩,核桃仁酥香甜糯,每一口鸡肉都融合了核桃仁的果香。总体来说,绝对无愧于老字号的招牌!

小贴士

人均:133元

推荐菜:干炸小丸子、酱爆鸡丁、烤鸭、糟溜鱼片、葱烧海参

东直门店:东直门内大街5号

泰丰楼

泰丰楼,创办于清朝年间,是名噪京都的“京城八大楼”之一。它历经沧桑,几次易主,解放后更曾歇业,但名号始终未变。

泰丰楼主打鲁菜,尤其对汤头十分讲究,每天要用活鸡、肘子吊汤,保证每个火眼都有汤锅。烩乌鱼蛋汤更是鲜味十足,堪称京城一绝。

小贴士

人均:133元

推荐菜:乌鱼蛋汤、葱烧海参、糟溜鱼片、三吃丸子、莞爆肚丝

地址: 前门西大街2号

致美楼

致美楼,创办于明末清初,是名噪京都的“八大楼”之一。曾是皇亲国戚、民国政要、艺苑名流相聚吃饭的常选之地。致美楼原来以姑苏风味名噪一时,而后由于御厨景启的加入,使得致美楼的菜点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可谓是“集南北烹调之为表、汇御膳民食之粹”。

招牌菜一鱼四吃,一条鱼能做出四种吃法,头尾红烧改清煮做汤;中段鱼身,从中间鱼骨处劈成两半,一片糖醋,一片糟溜;鲤鱼的鱼子,营养丰富,可单独红烧。摆在桌面上实在令人赞叹!

小贴士

人均:85元

推荐:一鱼四吃、海参烧蹄筋、干炸丸子、宫保鸡丁

陶然亭店: 陶然亭路39号(陶然亭公园北门斜对面)

八大居

居与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只办宴席,不办堂会,因此相对规模较小,是一般官员或进京赶考秀才落脚之地。清未民初号称北京八大居,即是如此。当年的“八大居”如今仅存砂锅居以及同和居。

砂锅居

砂锅居饭庄创建于清乾隆六年,迄今已有274年的历史,原来叫“和顺居”,因当时店内有一口巨大的砂锅,煮卖上好猪肉,久而久之,便成了“砂锅居”。它从明代时便是宫中美味,清代更为乾隆及慈禧所钟爱。

砂锅居的砂锅白肉外酥里嫩、清香隽永,汤味浓厚,煮好的肉嫩香、酥烂,去骨去皮切片后蘸特制味汁食之,唇齿留香。

小贴士

人均:96元

推荐:砂锅白肉、干炸小丸子、九转肥肠、杏仁豆腐、肉末烧饼

西四店: 西四南大街60号(近缸瓦市)

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是北京较早经营鲁菜老字号,开业于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创建初顾客多为老百姓,后来请了御膳房的师傅,才有了名震京城的三不粘。1939年广和居停业,大部分师傅和伙计来到了同和居,让这里名气更大,成为旧时北京“八大居”之首。

招牌菜三不粘以鸡蛋黄为主料,佐以绿豆粉和白糖,炒成后放入白瓷盘中,色泽金黄,吃入口中,咸淡适中,鲜爽可口。由于它不沾盘子、筷子和牙,故称三不沾。如今您来到同和居,店员都会推荐 “三不粘”,或糟熘三白、爆腰花、葱烧海参等鲁菜经典。

小贴士

人均:128元

推荐:三不沾、糟溜三白、银丝卷、干炸两样

地址: 三里河月坛南街甲71号(肯德基隔壁)

清真四大顺

北京清真饭馆有“四大顺”,分别是东来顺、南来顺、西来顺和又一顺。这几家饭店都有很长的历史,深受京城食客的喜爱。

东来顺

东城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拿手菜是传统涮羊肉,嫩滑爽口,调料地道,是京城一绝。去东来顺必吃手切羊肉,所谓“薄如纸 、软如棉、齐如线、美如花”。把薄如纸的羊肉片平铺在瓷盘上,是能透出盘子上的花纹的,因为羊肉新鲜,可以做到挂盘不掉。

东来顺的清真炒菜也很有特色,其代表菜品有干爆羊肉、芫爆里脊、烤羊肉串、它似蜜、鸡茸银耳、烤羊腿、白汤杂碎、手抓羊肉、炸羊尾及烤鸭等,奶油炸糕、核桃酪等风味小吃也颇有特色。

小贴士

人均:152元

推荐菜:手切羊肉、上脑、外脊肥牛、糖蒜、烧饼

王府井店:南河沿大街华龙街E座(贵宾楼饭店往北200米路东)

南来顺

南城南来顺创建于1937年,算是“京城小吃第一家”。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北京小吃,油条、烧饼、豌豆黄,面茶、焦圈、驴打滚、姜丝排叉……都受到老北京的追捧。除了小吃,南来顺的清真炒菜做的十分地道,爱吃这口儿的可以过来尝尝~。

去南来顺必吃豆腐脑,卤给的特别多,卤料里面有大块的肉丁,煮的是软嫩喷儿香。焦圈儿也是必吃的,南来顺的焦圈是传承于“焦圈俊王”,他炸出的焦圈,香、酥、脆,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小贴士

人均:57元左右

推荐菜:豆腐脑、羊肉串、奶油炸糕、羊杂汤、门丁肉饼

南菜园店: 南菜园街12号2楼(大观园西门南侧)

西来顺

西来顺饭庄创建于1930年,西来顺饭庄的菜以清淡、鲜嫩、质纯无腥膻而著称。这得益于当时的经理兼主厨—褚祥。褚祥是京城清真餐饮业大师级的人物,褚祥借鉴西餐的原料、做法,创新了70多种清真菜品,一时间广受欢迎。番茄就是褚祥把它带到了北京人的餐桌上的。

去西来顺必点“马连良鸭子” ,用鲁菜的香酥手法,配上淮扬菜风味汤料,烹制成香酥鸭。鸭子赤黄油亮,皮酥肉烂,香味透骨,堪称一绝!除了鸭子,西来顺的招牌菜还有炸羊尾、焦熘羊肉片、干烧大黄鱼、羊肉丁烤馕、牛肉酥饼等。

小贴士

人均:93元

推荐菜:马连良鸭子、炸羊尾、它似蜜、干烧大黄鱼等

地址: 和平门北新华街116号(西交民巷口)

又一顺

又一顺的创始人同样是丁德山。当年东来顺生意火爆,又正赶上西来顺歇业,老板便挖来了西来顺的大厨,调集东来顺的堂、柜、灶各路骨干,在西单开了又一顺,集两顺之长,既有烤、涮也有清真炒菜,名噪一时!

来又一顺它似蜜是要吃的,菜入口香甜回绕,食羊不觉羊,鲜嫩不腥膻。滋味儿真和别家不一样!总体来说,又一顺几个清真名菜做的都不错,红烧牛尾、芫爆散丹、扒口条之类的都够水平。喜欢清真菜的,可以来这试试~

小贴士

人均:83元

推荐菜:它似蜜、红烧牛尾、芫爆散丹、扒口条、独面筋

地址: 德外黄寺大街西口28号

南宛北季

提到老北京炙子烤肉,头一份儿当属“南宛北季”,季乃烤肉季,宛则是烤肉宛。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却都是老北京人舌尖上不可少的珍馐。

烤肉宛

北京经营烤肉的餐馆数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立于康熙二十五年,以烤牛肉最为讲究。烤肉宛的牛肉,一斤肉准出150片形似柳叶、薄厚均匀的肉片。牛肉片里加入调料腌上个把时辰,再加料入味,拌上葱丝、香菜等,摊在松香缭绕的炙子上,木筷翻而炙熟。

油滋滋的烤肉,香味儿诱人,肉质鲜嫩有“赛豆腐”的美称。勾得人食欲大动~

小贴士

人均:109元

推荐菜:烤牛肉、烤羊肉、小烧饼、芫爆散丹、宫保虾球等

南礼士路店: 南礼士路58号(儿童医院西门南100米)

烤肉季

烤肉季饭庄原名“潞泉居”,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因经营烤羊肉久负盛名。因店主姓季,俗称“烤肉季”。其所烤羊肉,选自西口绵羊,且只用鲜嫩的后腿和上脑部位,剔除筋膜,压去水分,切成薄片,呈半透明状。

您吃烤肉可一定得点小烧饼,把肉往烧饼里一夹,好吃极了!

小贴士

人均:108元

推荐菜:麻豆腐、芫爆散丹、它似蜜、芝麻火烧、扒肉条

什刹海总店: 地安门外大街前海东沿14号(近银锭桥)

sipa版权供图,请勿转载

北京烤鸭

汪曾祺笔下的秋日北京有三烤,其中之一就是烤鸭。北京烤鸭鸭肉肥嫩,鸭皮酥脆,深受食客的喜爱。如今,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和以全聚德为代表的挂炉烤鸭,已成为北京烤鸭著名的两大流派,各有千秋。

便宜坊

便宜坊烤鸭店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是京城里焖炉烤鸭的代表,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烤好的鸭子皮肉不分,肉质洁白,口感细嫩,口味鲜美,堪称一绝!

小贴士

人均:135元

推荐菜:芥末鸭掌、干烧鸭四宝、咸水鸭干、干炸丸子、乌鱼蛋汤

哈德门店: 崇文门外大街16号便宜坊大厦4层(近国瑞城)

全聚德

全聚德最早创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现如今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被誉为“中华第一吃”,更是北京美食的代表。与便宜坊不同,全聚德的烤鸭是“挂炉烤鸭”,烤出来的鸭子口感香脆、肉味清香、皮酥肉嫩。

现如今全聚德分店众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您要是想吃正宗的北京烤鸭还得去和平门的总店!现如今,总店内立着一堵老墙,这是全聚德1901年的老门脸。1985年全聚德改造时老门被详细拆解,新店落成时又按原样重新建起。也算是咱们的古董了!而且现在全聚德集团还有50元的新人礼相赠:关注全聚德会员中心,点击“会员专享”加入会员即可领取50元新人券呢!

小贴士

人均:202元

推荐菜:芥末鸭掌、咸水鸭干、火燎鸭心、小鸭酥、干烧四鲜

和平门店:前门西大街14号楼(近地铁和平门站、师大附中)

其它老字号

丰泽园

丰泽园饭庄是北京经营正宗山东菜的著名老字号,是旧京城“八大楼”之一,老店创办于1930年。丰泽园走的是高端路线,招牌菜葱烧海参、九转大肠、香酥鸡、银丝卷等都是必点菜。口味正宗,用料实在,宴请宾客也很有面子。

小贴士

人均:186元

推荐:葱烧海参、乌鱼蛋汤、糟溜鱼片、银丝卷、九转大肠等

地址: 珠市口西大街83号(近两广路)

鸿宾楼

鸿宾楼饭庄创建于1853年(清朝咸丰三年)。原址在天津,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1955年应周总理之邀入京,以其独特的菜品享誉京城,被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

过去讲究的回民人家,婚宴是非鸿宾楼不可的。红烧牛尾是招牌,烂而不散、瘦而不柴,芫爆散丹、红烧蹄筋、扒肉条、宫爆虾、糖卷果都属精品!

小贴士

人均:145元

推荐:红烧牛尾、芫爆散丹、扒肉条、糖卷果等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

仿膳饭庄

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1925年创办,是京城有名的宫廷菜馆。仿膳饭庄是由清宫御膳房的几个御厨开的,保持了宫廷菜特有的精致与高水准。

前身是“仿膳茶庄”,主要经营宫廷糕点小吃,以肉末烧饼、小窝头、豌豆黄最为有名。1956年改为饭庄,经营宫廷菜肴,以“满汉全席”驰名中外。

小贴士

人均:232元

推荐:肉末烧饼、小窝头、豌豆黄、燕尾桃花虾、葱烧海参、乌鱼蛋汤

北海总店: 北海公园北门内九龙壁前

都一处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民间有传言当年乾隆微服私访,尝过这里的烧麦是赞不绝口,赐名“都一处”。其烧麦外皮薄如蝉翼,内里馅料实在,鲜嫩多汁。远看花边褶皱层层叠叠,宛如一朵朵精美的绢花。

都一处好吃的远不止烧麦,只要来,必点干炸小丸子,做工讲究、用料实在。乾隆白菜吃起来香脆爽口,芝麻酱香浓郁。吃烧麦时来碗香甜的粟米粥或清爽的银耳羹,都能令胃口大开!

小贴士

人均:75元

推荐:烧麦、乾隆白菜、干炸小丸子、炸灌肠、炒肝儿

前门店:前门大街38号(大栅栏东口)

玉华台饭庄

北京玉华台饭庄创建于1921年,是一家经营江苏淮扬风味菜肴的老字号。当年的国宴的掌灶师傅就是玉华台9位淮扬菜大师。店内的淮扬菜自是一宝,炝虎尾、狮子头、干烧黄鱼等味道十分正宗。门外的小吃外卖也是超级火爆。

除了菜品,店里还存有不少名家的墨宝字画,比如齐白石的字、张大千的山水、马晋的翠竹洋狗等,都是老字号的镇店之宝。

小贴士

人均:101元

推荐:干烧黄鱼、响油鳝糊、清炖狮子头、炝虎尾、东坡肉方

地址: 马甸桥裕民路23号楼(会展中心旁)

柳泉居

柳泉居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饮誉京城的中华老字号。现在的柳泉居集宫廷、山东、清真三大菜系精华为一体,招牌菜爆三样、糟溜三白、响油鳝糊等菜做法讲究,味道正宗。

柳泉居最出名的要属山东特色面食,烤馒头、银丝卷和豆沙包了。柳泉居豆包,外面雪白绵软,豆沙馅儿香糯细腻,一股诱人豆香。烤馒头外皮较黄,内里面香十足,堪称一绝!

小贴士

人均:117元

推荐:豆沙包、烤馒头、爆三样、糟溜三白、菠萝古老肉

地址: 新街口南大街172号(近平安里地铁站)

曲园酒楼

曲园酒楼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约1890年),是北京经营湖南菜最早的老字号,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顶着“京城湘菜第一家”的名头,曲园酒楼的菜还是硬实的:腊味合蒸、东安子鸡、紫龙脱袍、奶汤蹄筋。

虽然曲园酒楼地方换了无数次,这几样招牌菜一亮出来,还真是开到哪就火到哪。酒香不怕巷子深,菜香不怕地方换,京城的食客若钟意湘菜还是就认曲园。

小贴士

人均:105元

推荐:东安子鸡、剁椒鱼头、酸辣肚尖、左宗棠鸡

地址: 展览馆路48号(近阜外大街)

壹条龙饭庄

壹条龙饭庄坐落于前门大街,原名壹条龙羊肉馆,创建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是北京比较早的有名回民涮羊肉馆。清真菜有其代表菜有:油焖大虾,扒肉条,红烧牛尾、它似蜜、炸羊尾、香酥鸡等。精工细做,一丝不苟, 一直继承老字号的传统。

小贴士

人均:74元

推荐:涮羊肉、手切羊肉、醋溜木须、它似蜜

地址:前门东大街2号楼首都大酒店斜对面(首都大酒店对面)

峨眉酒家

峨嵋酒家是北京川菜老字号,创建于1950年,主理厨政的伍钰盛大师毕生精于川菜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峨嵋派川菜”,主要迎合北京食客的口味。主营的菜品也都是家常菜,宫保鸡丁,鸡丝凉面等也都是必点菜品,非常适合亲友聚会。

招牌菜宫保鸡丁,嫩滑的鸡腿肉先甜酸,后咸鲜,味道十分正宗。

小贴士

人均:87元

推荐:宫保鸡丁、鸡丝凉面、口水鸡、樟茶烤鸭

车公庄店: 北礼士路58号(物华大厦斜对面)

京城老字号—小吃类

天福号

天福号始创于公元1738年(清乾隆三年),其生产的“酱肘子”一直以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等特点而享誉京城。天福号的黑皮肘子,不靠酱油上色,全靠糖色上色,一刀切开,细腻的肉丝已然完全酥软,入口化渣,与清香的油脂、紧韧的肉片构成了丰富的口感。

小贴士

人均:40元

推荐菜:酱肘子、松仁小肚、米粉肉、酱网肘、虫草酱鸭

地址: 西直门内大街132号(近新开胡同)

月盛斋

月盛斋始于清乾隆四十年,到今天已有240年的历史,是一家专门经营清真酱牛羊肉的老字号。月盛斋酱羊肉选用西口大白羊,用秘方调和,味厚而滋补,羊肉软烂,特别适合老人吃。冬天吃酱羊肉,夏天则要吃烧羊肉,宽汤佐以黄瓜丝,清爽宜人。

小贴士

人均:58元

推荐菜:酱羊肉、烧羊肉、牛蹄筋

牛街店:牛街5号牛街清真超市内

六必居

六必居酱园始于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九年),至今有将近490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的酱菜在过去是宫廷御品,富贵人家的吃食,还得过黄马褂的赏赐。

如今北京人的餐桌上,还真缺不了它。甜酱八宝菜、酱黄瓜、麻仁金丝等小咸菜,个个酱香浓郁、色泽鲜亮、甜脆爽口,咬在嘴里,喀哧喀哧的声音,听着就爽利。

小贴士

人均:53元

推荐菜:酱黄瓜、麻仁金丝、玫瑰大头菜、萝卜干

前门店: 前门外粮食店街3号(大栅栏南)

天兴居

天兴居炒肝店,原名“会仙居”,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前门外鲜鱼口开业,距今已有150余年。天兴居以炒肝闻名,其色泽喜人,肥而不腻。吃时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着碗边转着喝,别有风味。

小贴士

人均:21元

推荐:炒肝、包子

鲜鱼口店:前门鲜鱼口街81-83号(近前门大街)

小肠陈

小肠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老北京卤煮小肠而著名。也是第一家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私营企业。小肠陈的卤煮火烧: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 深受京城百姓的喜爱,堪称京城卤煮小肠第一家。

小贴士

人均:42元

推荐:卤煮火烧、炸灌肠、蓑衣黄瓜、干炸丸子

南横街老店: 南横东街194号

奶酪魏

奶酪原为宫廷小吃,光绪14年开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其奶酪奶香独特、口感细滑、色泽光亮白如凝脂。为合碗酪,即浓度特别好,就是碗口朝下奶酪也不会脱落掉下来。除了奶酪之外,奶卷、杏仁豆腐、炸鲜奶等小吃也颇受好评。

小贴士

人均:21元

其他推荐:奶油炸糕、酪干、炒红果、双皮奶

地址:广安门内大街202号107室(牛街北口)

锦芳小吃

锦芳回民小吃店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创建于民国15年。锦芳小吃可以说是精工艺巧,口味纯正。招牌的奶油炸糕,绝对是全北京最地道的奶油炸糕。外皮金黄酥脆,本身不甜不腻,沾着糖,入口软糯香甜。

小贴士

人均:20元

推荐:奶油炸糕、面茶、豆汁儿、糖耳朵、艾窝窝

磁器口店: 磁器口大都市街南一楼大中电器1楼(瓷器口西南角)

sipa版权供图,请勿转载

京城老字号—茶叶店点心

茶叶

老北京人都爱喝茶,这既是北京人的习惯,也是老北京人闲逸生活的灵魂。过去老北京人都有起早的习惯,天不亮便出门遛鸟、放鸽子、吊嗓子,完事后在茶馆喝够几过香片,再去吃早点,然后各自干各自营生。

说起北京的茶叶大号,恐怕就是吴裕泰和张一元了。一个在北新桥,一个在大栅栏,所以素有北城人喝吴裕泰、南城人喝张一元的说法。

张一元

张一元茶庄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年张一元先后在大栅栏西街和大栅栏街开了两家茶庄,张一元很快在全国茶行里独占鳌头。

当时的众多梨园名家,如裘盛戎、马连良、李万春、谭富英等人,都是张一元的“照顾主儿”。看戏听书的人,点名只喝张一元的茶,因为张一元的茉莉花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所以备受京城各界茶客的喜爱。

现在张一元开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虽然时间在流逝,可张一元茶叶的品质和味道始终如一,深受老百姓喜爱。

小贴士

地址: 大栅栏街22号(近大观楼影城)

消费:349元

吴裕泰

吴裕泰创于1887年,是一家拥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各类茶叶都销售,顾客大部分是回头客,有的家庭几代人都喝吴裕泰的茶叶。

近些年吴裕泰也在随着时代而创新,推出了茶叶冰淇淋、各种茶类饮品。不仅老人喜爱,更是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

小贴士

人均:14元

推荐:各类茶叶、花茶冰淇淋、茶类饮料

前门大街店:前门大街42号

稻香村 摄影:北京旅游网 张宁

点心

稻香村

北京稻香村是北京城里第一家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糕点铺。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拥有120年的历史。过去北京人串门走亲戚尤其是拜访老人,带上稻香村的“京八件”那可是必须的。

北京孩子大概都会记得,跟爸爸妈妈去稻香村时,那份各色糕点层层堆叠,一色排开的震撼。甜口咸口都有,牛舌饼能做出肉味儿,糖火烧满糖满芝麻酱,又甜又香,滋润满口,还有各色枣泥馅儿的糕点,都是童年难得的美味!

小贴士

人均:49元

推荐:牛舌饼、拿破仑、萨其马、

灯市口2店:灯市口大街10-2号(近王府井教堂)

桂香村

桂香村始建于1916年,与稻香村本是同根同源,直至1925年后,桂香村独立经营。“凡场 面上往来之物,都奔桂香村而去”一句话正是当时桂香村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桂香村在北京仍有三家店面,用料精细、做工考究、绵软酥脆,十分美味!

小贴士

人均:23元

推荐:法式司康、桃酥、蜜贡、葡萄奶酥等

地址: 新街口南大街139号(近庆丰包子铺)

大顺斋

“大顺斋”创办于明代崇祯末年,店主刘大顺起初是做甜、咸火烧卖,后扩大经营,以制作风味独特的糖火烧而誉满京城。刚出炉的火烧外焦里嫩,带着红糖桂花和芝麻的香气,教人垂涎欲滴。除了糖火烧外,还经营各种清真糕点。

小贴士:

推荐:排叉、枣泥酥皮、萨其马、五子饼、牛舌饼

通州店:新华大街238号(近新华大街公交车站)

人均:25元

桂顺斋

桂顺斋源是一家源自于天津的清真点心老字号,地位相当于稻香村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是回族人刘珍于1924年始创,是一个拥有80年历史的清真糕点店铺。点心分两大类,有糖和无糖的,都是用素油制作。

小贴士

人均:33元

推荐:江米条、奶皮酥、糖火烧、蜂蜜蛋糕等

地址: 西花市大街50号(近花市清真寺)

桂香春

桂香春当年也和稻香村齐名,成立于1984年。 早年间,清真的点心就属桂香春出名。现在进去还是保留老旧的装修风格,很有年代感。店里的一品烧饼、果酱盒、排叉、鲜花玫瑰饼等,都十分受大家喜爱。

小贴士

人均:27元

推荐:绿豆糕、果丹皮、煎饼、重阳花糕、萨其马

地址:西便门外大街3号(近南礼士路站)

“稻香春”

稻香春创始于1916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是京城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人叫张森隆,是当年稻香村的师傅,后来另起炉灶创办了稻香春。点心味道正,用料做工讲究,回味无穷!

小贴士

人均:35元左右

推荐:椰方、桃方、五仁月饼、蛋黄酥、椒盐大饼

地址:和平里西街1号楼(地铁和平里北街站A1出口旁)

百年义利

“义利”创建于1906年,是食品行业著名的优秀老字号企业,享有“面包王”的美誉。直至今天,还沿用着充满时代色彩的老包装。在西点本土化方面,至今没有一家面包房能与它比肩。义利果子面包就是所有北京孩子童年对于面包最初的记忆。

另外还有香浓酥脆的芝麻酱威化、奶香味十足的奶黄馅儿酥条、巧克力超级浓郁的熔岩蛋糕,又便宜又好吃。

小贴士

人均:32元

推荐:维生素面包、拿破仑、乳酪面包

总店: 北兴路东段6号(近义利食品厂)

源:餐饮新纪元

最近跟朋友去了一趟北京出差,我才知道原来“社区快餐之王”南城香、胡大饭馆、四季民福、徽菜代表杨兴记臭鳜鱼,老乡鸡、甜啦啦、巴比馒头等等这些京城知名餐饮品牌的创始人都来自安徽。


这次去了北京才知道,低调的安徽人,居然“统治”了半个京城餐饮圈,太让人感到惊讶了。

< class="pgc-img">

安徽一直都很默默无闻,没什么存在感,那么低调务实的安徽人,为何能够“占领半个餐饮圈”?


经过我跟朋友的半天思考,我们发现以下五个原因或许能揭示其中的奥秘。


01

安徽人能吃苦


< class="pgc-img">

安徽人能吃苦,早上三四点都能够起来开店,所以一开始安徽人在北京是做早餐的,这些安徽人经过自己的勤劳肯干,在北京早餐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然后开始做中餐晚餐。


吃苦耐劳是安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他们在餐饮行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刻,还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安徽人都能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不怕吃苦,勇于拼搏,这种能吃苦的奋斗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01

安徽人敢闯


< class="pgc-img">

安徽地处华东地区,四周都是山区,安徽以前是比较贫穷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于是安徽人具有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走出家乡,闯荡天下。


在餐饮行业,他们敢于尝试新的菜品、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敢闯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03

安徽人善于抓住时机


< class="pgc-img">

如今的餐饮业,其实属于半个时尚行业,每年餐饮业的风口都不一样,在餐饮行业,时机非常重要,安徽人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他们善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提前布局,抢占先机,例如,南城香抓住了社区快餐的市场需求,打造出适合社区居民的快餐品牌;胡大饭馆抓住了小龙虾市场的火爆机会,成为京城小龙虾的代表品牌。


04

徽商文化


< class="pgc-img">

“徽商”的鼎鼎大名,大家都听过,其中代表性的商人便是胡雪岩,安徽是中国的商业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商业氛围和从商文化传统。


安徽人从小就受到这种商业文化的熏陶,具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和经营能力。他们懂得如何经营生意,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管理团队,这种商业文化传统,为他们在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05

安徽人团结


< class="pgc-img">

在中国的商业圈中,安徽人以团结、互助而闻名,在餐饮行业,安徽人更是如此。


他们善于传帮带,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当有安徽人在餐饮行业取得成功时,他们会帮助其他亲朋好友安徽人进入这个行业,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创业。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使得安徽人在餐饮行业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打造出了众多知名的餐饮品牌。


综上所述,安徽人能够在餐饮圈占据半壁江山,并非偶然,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安徽人将继续在餐饮圈发扬光大,创造更多的辉煌。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