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1日,端午小长假刚结束,位于新都区静安路和桂湖西路的两家重庆聚满堂老火锅店,突然关门。
在现场,火锅店大门上印有“新都区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字样的封条,引来过往市民驻足观望。有网友将火锅店关门的消息和照片上传网络,在继成都锦江区结子串串使用老油被曝光之后,聚满堂火锅店被贴封条一事,同样引发网友的关注。
据了解,重庆聚满堂老火锅店在新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在新都、龙泉、郫都、青白江,高新区都有加盟店,其中位于新都静安路的店,属聚满堂老火锅直营店。“味道很好,今年端午节期间生意还很火爆,去吃过两次都拉肚子,不知是不是跟老油有关。”新都市民小梁说。
6月3日,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从新都区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证实,重庆聚满堂老火锅店因使用老油,已被执法部门查封。
据一位执法人员透露,今年端午节前,接到了群众举报,称新都聚满堂老火锅店使用老油,“对方给我们提供了相关证据,其中包括新都静安路的聚满堂老火锅直营店,和桂湖西路的饮马河桂湖店。”
经过前期的摸排,5月31日中午,在当日就餐的高峰时段,新都区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新都警方,对两家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了利用餐厨垃圾、废弃油脂熬制的火锅老油约900公斤,以及若干制作工具,当场挡获了嫌疑人20余人。
“在这次检查中,我们发现了在平时检查时看不到的很多熬制工具,结合举报者提供的证据,执法人员现场将嫌疑人刘勇、王东良等20人挡获。
经审讯,嫌疑人交代了为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高利润,从而利用废弃油脂生产食用油。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新都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逯望一
编辑 潘莉
图据网络
><>品安全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几天前成都最牛串串——成都钢管厂五区结子串串香被查关门事件就刷爆了社交网络各大平台。5月31号,新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联合公安机关对新都区一家人气很旺的火锅连锁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静安路和桂湖路的两家重庆聚满堂老火锅店,都是当地好吃嘴们排行榜上有名的火锅店。每到下午饭点时,就会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是这条街生意最好的店。
中午时分,按理来说火锅店不开门也很正常,但门口窗户上的这一纸封条让它最近都开不了门了。5月31号,新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接群众举报,联合公安对静安路和桂湖路的这两家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这起举报并非空穴来风,还有群众举报拍摄的视频画面。据了解,重庆聚满堂老火锅在新都乃至成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在新都、龙泉驿、郫都、青白江、高新区都有加盟店,其中位于新都静安路的这个店堂属于聚满堂老火锅直营店。执法人员对两家店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了若干制作工具以及疑似火锅老油900公斤。并当场对这些油品进行了抽样送检。
除此之外,执法人员当场挡获了嫌疑人20人,经过调查询问,员工交代了使用“回收油”炼制“老油”并加入火锅底料进行销售牟利的事实。执法人员对现场的资料票据及油品进行先行登记保存,并对两家店进行了查封,公安机关刑拘10人。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新闻频道记者:刘珊,黄帝
编辑:易思岚
>您好,这是为您准备的公筷和公勺。” 5月2日12时许,位于市中区大洲路的聚满堂重庆火锅店内,服务员一边放置公筷公勺,一边提醒顾客。“五一”假期,记者走访内江餐饮市场发现,越来越多餐饮商户为堂食消费者准备了公筷公勺,消费者积极响应,很自然地拿起来使用。
公筷公勺上桌
记者在聚满堂重庆火锅进门处看到,门上贴有倡议书,上面详细地要求餐馆做到“六要”(要勤消毒、戴口罩、测体温、强通风、限流量、缩时间)及顾客做到“三不”(不聚集、不恋酒、不食野味)的相关内容,而餐厅工作人员正在给前来就餐的顾客测量体温,安排顾客分散就坐。
检测体温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恢复正常营业以来,每天除了对所有餐具高温消毒外,在上班前也会对店员进行体温测量,督促他们佩戴好口罩才能上岗,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行公筷公勺使用,全力保障顾客的就餐安全。
正在该店用餐的市民潘燕说:“现在餐馆对前来就餐的客人不仅要检测体温、控制单桌就餐的人数,还会提供公筷公勺,这样特别好,大家在一起吃饭交流的是感情,而使用公筷公勺是文明的体现,这一举措不仅卫生健康,更是一种文明理念的渗入。”
顾客错位就餐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市民与潘燕有着同样的看法,都支持使用公筷公勺。部分市民告诉记者,虽然刚开始使用公筷公勺有些拘束、麻烦,但为了大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据了解,公筷公勺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在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取适量的菜后,应及时放回原处,也不能用公筷公勺随意翻菜或插入菜、饭中,最后在打包或撤盘时,也应使用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上桌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商务局积极倡导开放堂食服务的餐饮企业推行“分餐制”,为每桌客人提供双筷公勺或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感染。一段时间的推进,公共餐具渐成餐桌“标配”,使用公筷公勺渐入人心。不少市民表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更注意自身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就餐时自觉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希望这种餐桌文明习惯能一直延续下去,只有每个人做好了,“舌尖上的安全”才能被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