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奶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常见的珍珠奶茶、丝袜奶茶等,作为时尚饮品,奶茶一直深受喜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专家近期采集了市面上几款常见奶茶并进行了能量及营养素检测,建议大家“拆开喝”!
在这次检测中,专家选取了三种品牌共11个品种,每个品种3份,共33份奶茶,检测了正常糖奶茶的能量及营养素。同时,还检测了每个品种奶茶的无糖、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正常糖的糖含量。
结果发现:三个品牌奶茶(正常糖)的能量分别为78.8卡/100毫升、71.7卡/100毫升和75.6卡/100毫升,每一杯(500毫升)的能量分别为394卡、358.5卡和378卡。奶茶能量相对较高,一杯奶茶的能量相当于6两米饭。同时,三个品牌奶茶(正常糖)的脂肪含量分别为3.1克/100毫升、1.3克/100毫升、2.0克/100毫升,牛奶平均脂肪含量为3.2克/100毫升。专家称,炸薯片脂肪含量在30%左右,1杯奶茶500毫升约含有6.5克至15.3克脂肪,1小包薯片30克约含有9克脂肪。三个品牌奶茶(正常糖)的添加糖含量分别为9.5克/100克、10.4克/100克、5.5克/100克。含糖饮料是指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品,显然奶茶属于含糖饮料范畴,一杯奶茶最高含有10小块方糖。不同奶茶、不同甜度的糖含量差别较大。
< class="pgc-img">>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品牌奶茶(正常糖)的咖啡因含量分别为16.3毫克/100克、10.4毫克/100克及17.1毫克/100克。奶茶咖啡因含量相比与咖啡较少,但一旦饮用,量通常较大。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专家称,奶茶中能量、脂肪、含糖量较高,同时含有咖啡因。其中糖摄入过量与肥胖、龋齿等密切相关,要建议大家应控制饮用频率及饮用量。尤其是咖啡因敏感人群,请谨慎选择,以免影响睡眠及健康状况。同时给出了奶茶的“正确打开方式”——拆开喝!即每天饮奶:终生不断奶,每天300克;经常饮茶:经常适量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益;喝白开水:每天7至8杯,更能畅享健康生活!
< class="pgc-img">>对于实在想喝奶茶的公众,专家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动手自己制作,这样能够控制糖的用量,还可以保证百分百使用牛奶,避免了一些商家使用奶精的情况。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欢
编辑 徐慧瑶
流程编辑 刘伟利
?
冬季节来临,除了加厚衣服,大家更加希望的是喝一杯暖暖的奶茶,手捧着那喷香四溢的奶茶,吸一口,口齿留香,在秋风中是一件多么温暖、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但是,大家知道怎么喝奶茶才是正确的方式呢?有人说,不就是插入管子,吸不就行了吗?NO,NO,NO,喝奶茶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有情调一点,正如某个广告说的一样,要做到一滴不剩。
< class="pgc-img">>接下来,我们将从吸管插入的方向的不同,分别为大家来一一介绍一下怎样将奶茶喝着一滴不剩:
首先,第一种,吸管从边缘插入:
要做到吸管切口与杯子之间形成最大的间隙,使得奶茶中最大的颗粒也能轻松通过,这样才能做到滴滴不剩。
第二种,吸管从正中间插入:
首先,我们尽可能将吸管插入杯子最中间,喝掉大部分奶茶,当还剩下一小部分的时候,我们再拔出吸管,参照第一步,将所有的奶茶喝完。
好了奶茶喝完了,但是,有人说,我参照你第二种喝奶茶方式的时,拔出吸管的时候,不小心将奶茶给溅出来,不小心落在了心爱的衣服上怎么办?
< class="pgc-img">>好说,下面我们来向大家解释一下,奶茶溅在衣服上如何洗涤:
奶茶如果刚掉落在了衣服上,我们最好快速清洗,防止因为奶茶掉落衣服上太久,而造成难以洗涤的情况。
奶茶刚溅落到了衣服上:
首先,我们将冷水浸透纸巾,敷在衣服的奶茶污渍上面,如果能清洗干净最好,实在不行,我们再将衣服脱下来,浸入到18度左右的冷水中,时间在半个时辰左右,接着用肥皂反复搓洗,一般情况下,就能去除奶茶污渍啦!
那如果说奶茶溅在衣服上,当时没有发现,等回家过了很长时间后才发现怎么办呢?
没关系,不用紧张,虽然有点麻烦,但是也是能清洗的,下面就由小编来继续教你如何清洗。
方法一:第一步,准备一些胡萝卜或者白萝卜,接着将它们研碎,撒上盐搅拌均匀,然后涂在溅有奶茶的衣服上,反复搓洗,直到奶茶污渍消失,最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
原理:因为奶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萝卜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淀粉酶遇到蛋白质会发生分解,从而将污渍去除。
方法二:准备一些生姜,然后将生姜涂抹在奶茶污渍处,进行搓洗,接着用洗衣液清洗干净,效果也很好。
方法三:可以用牙膏,前提是白色的衣服,因为其他颜色的衣服,容易串色,首先我们将牙膏挤在奶茶污渍处,轻柔几分钟,小心掌握分寸,接着用洗衣液轻柔,冲洗干净。
最后,提醒一下,奶茶污渍千万不要用热水洗,因为,奶茶中的蛋白质遇到高温,容易与衣服上的纤维结合,使得污渍更难去除。
当然,如果使用了以上方法还是不能清洗衣服,个人建议还是去附近的干洗店,交给专业的人,以免增加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