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淮扬菜作为中国四大名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而扬州人更有早晚食粥的习惯,所以扬州也是个健康长寿之城,早晚食粥,健康又养生!
粥道粥膳的原料众广而各不相同,吴家粥铺在原料、调料、粥底、火候、工艺、器皿等方面,均有细致入微的讲究,吴家的砂锅粥都是35岁——45岁的妈妈煲制而成,她们用母亲的耐心与爱心精心烹饪,每碗粥都很粘稠、软绵,即使食欲不振的人,一尝到妈妈们用土砂锅煲制出的美味粥品,也会胃口大开。
< class="pgc-img">>绿色吴家粥铺的由来
吴家粥铺董事长吴春香说,绿色代表健康自然,让人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所以起名绿色吴家粥铺。吴家粥铺,之所以没有起名叫吴记,而是叫吴家,是希望员工和顾客能有家的温馨。
十几年前,扬州有许多做粥的企业,但大都不专业,而且江苏人爱喝粥,早上和中午都有吃粥的习惯。吴春香突发奇想,回扬州开一个专业做粥的店。抱着这个想法,吴春香拿着家人支持的几万元在扬州瘦西湖附近盘下了一个小店面,于2004年3月开始了经营粥铺之路。
每年的3月到5月是扬州的旅游旺季,大量游客在瘦西湖赏美景,品好粥。久而久之,吴家粥铺的名声在论坛上宣扬开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粥铺不仅靠着瘦西湖,还靠着扬州的一个游泳馆,到了6月的时候,游客慢慢少了,这时粥铺就面临转型:将顾客群瞄准扬州本地居民,此时粥的口味更加本土化。
三小时配送战略
吴家粥铺坚持把出品做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原料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分品类选出最好的购买,但这势必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为此吴总做了一个集中采购的转变,即由最开始的小采购转变为集中的大采购,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原来吴家粥铺都是零散采购,即这里采购青椒50斤,那里采购大蒜40斤等,这样价格自然高一些。针对这种现状,吴总便制定了吴家粥铺2015年三小时配送战略,即开车3小时达到不了的地方一律不开店。2015年真正实现全面配送。接近40家店面由总部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以此降低原材料成本。采购后在三小时内由吴家粥铺物流部进行配送,三小时内送达,以保证原材料的新鲜程度,也保证了各分店菜品口感的一致性。
编辑点评:吴家粥铺集中采购的转变,不仅节约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还方便集中配送给各分店。三小时配送战略对吴家而言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开车三小时不到的店坚决不开,可见吴家粥铺对原材料及出品的把控极其的严格。这一策略值得餐饮人借鉴,但不可盲目学习,有规划有条件才可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 class="pgc-img">>团队协作共建设
吴家粥铺在江苏省内有近40家分店,集中在扬州、南京、镇江、苏州、无锡等地,均为直营,不做加盟。笔者问到吴总:“这么多店都是您一个人管的话,那您得多累啊!”吴总笑笑说:“这么多家店,我要每个店都走一遍的话那我几个月都不用休息了,我依靠的是团队。”
吴家粥铺的核心高管有11位,均和吴家一起成长,都是十一年的老员工了。吴总说,团队对吴家不离不弃,吴家便不会让他们失望。因此吴总全面授权给这些高管,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吴家粥铺有6个核心部门,6个区域,每个区域统筹6——7家店,如扬州区域的区域经理,管理扬州地区的6——7家店,如果有什么问题,就和公司的6个核心部门沟通解决,核心部门分别是营运部、人事部、财务部、物流部、工程部、品控部等,所以吴总不用亲自到店解决这些问题,区域经理和核心部门齐心协力就可以解决。
为了方便了解各店的情况,每个月每个店的店长、厨师长都会回扬州公司开会,和吴总沟通这个月店内的经营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公司为大家报销来回的车旅费;有员工活动和学习时,吴总都会毫不犹豫的报销车旅费。这样下来,报销的差旅费占到了营业额的3%。但吴总却说,为了员工,也为了吴家这个大团队,这些都是应该的。
创业以来,吴家便以“当年母亲的味道,今天回家的感受”为经营理念,不论是顾客还是员工都要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十年来,在吴家这个大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建设下,吴家餐饮已发展成为餐饮业一个极具特色的健康品牌,吴家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在吴家体会到回家的感觉。
编辑点评:吴家粥铺发展11年来,一直以快乐吴家为名,快乐吴家,快乐工作。吴家粥铺发展到现在近40家门店的规模,员工们功不可没,正是这样一个快乐的团队打造了这样一个快乐的吴家。每月店长和厨师长回总店开会,不仅方便老板和各店在管理上衔接,更便于老板了解各店的经营状况。
商超街边齐发展
许多餐饮企业都选择单向发展,要么只开商超店,要么只开街边店,吴家粥铺却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商超街边齐发展的战略。
吴家粥铺的发展策略是商超店和街边店一起开,因为粥铺卖的是单品,所以人气比较旺,翻台也会比较快,街边店和商超店各有好处,形成了优势互补。
街边店营业时间不受控制,通常情况下吴家粥铺街边店都营业至凌晨2点,虽在开店时间内一直上客不断,但在周末时人流量较小。而这时,商超店却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商超店虽然营业时间受到商场营业时间的限制,但周末人流量相对街边店较大,人均也比街边店高。街边店人居消费30——40元时,商超店的消费能达到50——60元。在街边店盈利状况良好时,商超店会弱一些;商超店盈利状况较好时,街边店又会弱一些。如此一来,吴家达到了盈利持平的状态,充分利用了商超和街边的优势互补。
在选择商超店时,吴总也有一套自己的选择方式:一,商圈选择。吴家会选择成熟的商圈进行开店,一个新的商场各方面还没完全成熟,极易成为替罪羊。选择面积。因为吴家粥铺是单品店,所以不选择太大的店面,店铺面积通常在200平方米左右。
编辑点评:如今餐饮小店经营必须有“一招鲜”,有让顾客记住的东西、给顾客新鲜感,才能产生吸引力。吴家粥铺正是这样一个一招鲜的企业,所以不论是在街边还是商超,都能经营得很好。街边和商超更是各有优劣势,吴家粥铺充分利用了各自的优势,规避了短处,从而进行资金整合,实现上升发展。
报见习记者 孙鹏 辛愿 记者 刘居星
吴鑫成了“网红”,靠的是祖传的手艺。
4月27日中午,天下着雨。开在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北路的“吴鑫米皮店”里坐满了人,门外还围着一群要打包的顾客。
“天气好的话,能排十几米长的队。”说话的正是吴鑫。这个1990年出生的小伙儿是吴家米皮第三代传人,浓眉大眼,留着寸头。他熟练地抓起一把米皮放碗里,加入豆芽,调上盐、醋和自家配制的调料水,另揪起一小撮米皮蘸上辣椒油放进碗里,不到15秒,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米皮就制作完成了。
因为是开了30多年的老店,来的大多是回头客。
每个人口味不同,咸淡几分、蒜水用量、辣多辣少,吴鑫有条不紊、精准操作,总能让顾客满意。“吴鑫家的米皮,辣椒油香气逼人,口感爽滑、劲道。”挑起一筷子裹满红油的米皮,顾客陈先生吃得津津有味。
“有位80多岁的老先生,家住凤城十二路,每周都要坐车来吃两三次……”吴鑫的父亲吴选选说起店里许多老顾客,满是自豪。他说,好口碑不仅留住了老顾客,也引来了慕名前往的新顾客,平时一天能卖近千碗。
“大街小巷开的米皮店不少,许多店没过几年就关的关、搬的搬。”吴选选说,“我们米皮店做了30年,火了30年,靠的是手艺,更是诚实和本分。”
1984年,吴选选的父亲从老家原户县秦渡镇来到西安城墙边的建东街。一张刷蓝漆的桌子,两条长凳,沿街的米皮生意便开张了。
制作米皮从半夜开始。为了保证质量和口感,老父亲每天半夜开始磨浆、上屉,天不亮就出摊儿,切条儿、拌料。好手艺征服了附近居民和过往人群的味蕾,生意渐好。他信心更足,盘下个门面房,开启了创业之路。
20世纪90年代,吴选选正式接管店面。“要做生意先做人。做餐饮是个良心活儿,要用真材实料,不能掺假。”父亲回乡前再三叮嘱的话让他至今难忘。
吴选选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买最好的米,用优质的油,辣子用新疆的头茬辣子……算下来,材料费比别家高了一到两成,但米皮的价钱还要亲民。”吴选选常说,“有舍才有得嘛!”
“泡米、打浆、烫、蒸……做米皮的每一环节,都得盯紧。”父辈的教导吴鑫一直铭记在心,他说,为保证口感,吴家人始终坚持现磨、现蒸,保证了米皮的新鲜度和口感。
父辈撑起了“露天摊子”,走过磨盘碾米、打浆、烧柴火、烧煤疙瘩的时代,打造了“金字招牌”。代代传承的不仅是好手艺,更是好家风。如今,在各大网络平台,“吴鑫米皮店”位列同类型餐饮店前几位,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30多年,什么都变了,唯有初心不变。“如今的幸福日子,都是父辈用辛苦换来的。”吴鑫感慨,“我赶上了好时代,更要经营好店面,将吴家米皮打造成西安的一张‘餐饮名片’。”
作者:刘居星
来源: 陕西日报
<>| 云酒团队
2014年是酒类销售跌入冰点的一年,经营了多年五粮液、国窖1573等名酒的成都酒商吴凌(化名)被迫转型。
她最初开设了一家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酒类卖场,希望依靠“品类丰富、价格实惠、一站式购物”冲出困境。然而半年惨淡的经营,让她意识到前路艰难。
由于公司地处成都郊县,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巨大商机,让她将眼光瞄准了城乡结合部和县城巨大的散酒、光瓶酒市场。
2015年吴凌的散酒专卖连锁“吴家酒坊”开出了第一家,截止2017年3月,吴凌已经在成都周边开设了30多家散酒专卖店,90%以上采用连锁加盟,2016年销售额突破500万。2017年,吴凌规划开出100家店,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完成从五粮液、国窖1573等名酒到散酒的逆袭,她是怎样做到的?
?
连锁加盟:3—5万当老板
开店铺卖散酒,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都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散酒铺子。吴凌打造“吴家酒坊”之初,定位就是要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运作散酒连锁。她不仅为“吴家酒坊”设计了统一的门头店招、VI系统,而且按照现代连锁思路,通过寻找加盟伙伴扩展业务。
城镇化的兴起,使得四川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这部分人都有一定积蓄又希望自己创业,在寻找低成本创业的项目。吴凌认为他们是很好的合作对象。针对这部分目标群体,她提出了“3—5万当老板”。加盟商只要投入5万元左右就可以开一家“吴家酒坊”,其中加盟费和物料约1万元,散酒、包装物料等将近4万元,经过简单的装修和培训后店铺就可以开张营业。为了避免店铺过多影响生意,“吴家酒坊”原则上在一公里半径内只开一家店。等到第一家店成熟赢利,加盟商可以在加盟区域开设不超过3家店,做到全方位覆盖。同时也享受品牌成熟以后带来的回报。
吴凌表示,加盟商进入后“吴家酒坊”不会给强压任务,而且一旦发现加盟商销售不好,专业营销团队就会帮助加盟老板查原因、出方案,找办法。只有加盟店真正动销赚到钱了。老板才会将“吴家酒坊”当成事业来做,“吴家酒坊”才会根深叶茂。正是具备了专业服务的能力,“吴家酒坊”大多数加盟商都能在开业即保持盈利。
?
娱乐营销:开业当天挣半年房租
合作伙伴加盟后,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客源怎么来,没有生意怎么办。为了帮助新店打开知名度,同时让加盟老板渡过最初缺乏信心的难关,吴凌借鉴了“娱乐营销”的方式。
《刘老根大舞台》是很有知名度的娱乐栏目。吴凌借鉴其方式成立了一支专业的乡村演出团队,配备相应的车辆、音响、灯光等设备为加盟商开业进行推广。表演的都是四川方言、喜剧、歌舞等县乡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加盟店开张当天,吴凌就会和老板沟通遍撒开业邀请,将亲朋好友、业务伙伴等请过来吃饭、看表演、为新店开业拉人气。在县乡农村,愿意来看专业表演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多,新店开业往往摆下二三十桌。来宾们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观看表演节目,现场气氛火爆。
通过这种方式,“吴家酒坊”很快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了认知。而且消费者喝过酒后现场下单购买的也很多。吴凌表示,公司加盟商单店房租从1万到4万/年不等,有的加盟商开业第一天销售的散酒,利润就够缴纳半年房租。这极大的增强了加盟商的信心。同时,根据加盟商的要求和双方合作情况,“吴家酒坊”的演出团队还会不断在市场巡回演出,让合作伙伴感受到公司的支持,保证了双方合作的持续性和黏度。
?
消费升级:散酒也可以卖高价
散酒和瓶装酒相比价格低廉,因此给人一种价低质差不上台面的感觉,商家销售缺乏利润空间。如果长期卖低价只能恶性循环。吴凌在运作“吴家酒坊”时察觉到,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升级,县乡自饮、婚宴、寿宴等饮用30元/斤以上散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甚至50元、100等价位的散酒也不乏市场,关键是要改变昔日散酒就是几元钱一斤用胶壶灌装饮用的低档形象。
于是,吴凌为加盟店配备了外包装、酒瓶等,颜色有红黄等很适应农村的婚宴、寿宴、生日宴等。同时她还准备了不干胶DIY原料,消费者只要买酒就可以在酒瓶、包装等上面加入祝贺、祝福等话语,加盟商可以在加盟时选配也可以自己购买。吴凌说,现在城乡结合部及县乡消费者喝酒的档次提高了,但是和城市消费者相比价廉物美、经济实惠还是他们的主要需求。
他们买20元/斤的原酒,花5元钱配一个酒瓶,再花3元钱送上一句DIY祝福的话语,在宴请等场合比喝散酒、光瓶酒有面子得多。而酒商也改变了过去1斤散酒卖5元、10元的低价格低利润形象,获得了合理利润。同时更能体现散酒连锁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建立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打造出散酒连锁的知名品牌。
专家点评:上海观峰咨询董事长杨永华
案例中“散酒连锁”的高速发展,大背景是过去绝大多数喝酒是非理性消费,是喝面子。喝品质的仅限亲朋好友休闲聚会。未来,白酒消费是理性化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懂酒。所以,喝品质是主流。同时城镇化进程也给散酒升级消费带来了机遇。
那么散酒如何走出低档的困境。主要是“价值完全交付”。散酒的核心价值是原酒,是生态酒。脱离这个核心,不靠低价卖不出去,卖低价没有人敢喝。因此要注重消费体验,即避开与名酒拼渠道,要走“撬开嘴”的亲民营销路线。同时要重构商号品牌。散酒本身没有品牌,只有品质,如何给品质注入品牌的基因,决定了在同行长跑竞争中的成败。
>